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Ag(TO)~2]ClO~4.H~2O的制备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建国  张同来  陆政  郁开北 《化学学报》1999,57(11):1233-1238
通过1,2,4-三唑-5-酮(TO)水溶液与高氯酸银溶液反应,制备了高氯酸二(1,2,4-三唑-5-酮)合银(I)-水合物。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0.533(1)nm,b=0.938(1)nm,c=1.220(1)nm;α=88.02(1)ⅲ,β=79.50(1)ⅲ,γ=82.86(1)ⅲ;V=0.5953(8)nm^3,Z=2,偏离因子R为0.0281。银离子与两个氮原子形成线性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用二茂钛氯化物和异丁基溴化镁格氏试剂催化的4-乙烯基环己烯的异构化,这一体系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高选择性, 4-乙烯基环己烯在50℃时反应2小时能定量地异构化成3-乙叉环己烯而在15℃时, 主要异构化产品是4-乙叉环己烯、异构化产物被分离了, 并用质子磁共振, 质谱和红外光谱测定, 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晶体(C36H26MnN4O4)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a, a=0.9833(3), b=1.8646(3),c=0.9449(1)nm, Z=2, 最终因子Rw=0.057。利用热重分析对配合物晶体两步热分解过程进行了非等温热力学研究, 探讨了反应的可能机理, 得到其相应的动力学参数。第一步非等温动力学方程为: dα/dt=A.exp(-E/RT).2(1-α)^1^/^2, 第二步: dα/dt=A.exp(-E/RT).3/2(1-α)[-ln(1-α)]^1^/^3。  相似文献   

4.
首次以非碳环醇(Z)-3-三芳基锡基-1,1-二苯基-2-丙烯基-1-醇[Ph~2C(OH)CH=CHSnAr~3]和卤素或拟卤素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卤化物,并以此合成了氢氧化物、氧化物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等对上述17种新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卤化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18-冠-6与Na2[M(mnt)2](M=Cu,Ni)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18-冠-6分别与Na2[M(mnt)2][M=Cu,Ni;mnt=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C2S2(CN)^2^-~2]的反应,得到的配合物{[Na(18-C-6)][Na(18-C-6)(H2O)]}[Cu(mnt)2](1),[Na(18-C-6)(H2O)]2[Ni(mnt)2].(18-C-6)(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两个配合物均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1的晶体学结构数据:a=1.22697(19)nm,b=1.22780(19)nm,c=1.5665(3)nm,α=95.083(3)°,β=101.534(3)°,Υ=91.007(3)°,V=2.3016(6)nm^3,Z=2,Dcalcd=1.350g/cm^3,F(000)=976,R1=0.0726,wR2=0.1843.2的晶体学结构数据:a=1.11620(17)nm,b=1.22054(18)nm,c=1.27939(18)nm,α=111.647(2)°,β=29.792(3)°,Υ=103.201(2)°,V=2.5461(4)nm^3,Z=1,Dcalcd=1.304g/cm^3,F(000)=642,R1=0.0459,wR2=0.1003.1中的[Cu(mnt)2]^2^-通过mnt的氮原子与[Na(18-C-6)]^+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Na(18-C-6)(H2O)]^+只起平衡电荷的作用。2中的[Ni(mnt)2]^2^-也通过配体的mnt氮原子与两个[Na(18-C-6)(H2O)]^+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稳定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6.
双[2-(2'-苯氧基)苯并恶唑]二吡啶合锰(II)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晶体(C36H26MnN4O4)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a, a=0.9833(3), b=1.8646(3),c=0.9449(1)nm, Z=2, 最终因子Rw=0.057。利用热重分析对配合物晶体两步热分解过程进行了非等温热力学研究, 探讨了反应的可能机理, 得到其相应的动力学参数。第一步非等温动力学方程为: dα/dt=A.exp(-E/RT).2(1-α)^1^/^2, 第二步: dα/dt=A.exp(-E/RT).3/2(1-α)[-ln(1-α)]^1^/^3。  相似文献   

7.
张正之  席华平  王宏根  王如骥 《化学学报》1993,51(11):1053-1058
本文合成了新的异双核化合物PdMo(μ-Ph~2Ppy)~2(μ-CO)(CO)~2I~2.0.5CH~2Cl~2, 对它进行了表征, 并测定其晶体和分子结构。该化合物属PI空间群, a=0.9500(2), b=1.1302(2), c=1.993(1)nm, α=102.82(3),β=101.21(3), γ=94.57(2)°, D~x=1.82g/cm^3, Z=2, R=0.064。晶体结构测定表明, 该化合物具有Pd-Mo键, 键长为0.28596(9)nm。如将Pd-Mo键考虑在内, Pd原子为d^9五配位构型, Mo原子为d^5七配位构型。两者的形式氧化态均为+1。  相似文献   

8.
利用三苯基氯化锡和对苯二甲酸二钠、哌嗪荒酸二钠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双 核有机锡(IV)配合物[Ph_3Sn(CH_3OH)O_2CC_6H_4CO_2(CH_3OH)SnPh_3]· 2CH_3OH和[Ph_3SnS_2CN(CH_2CH_2)_2NCS_2SnPh_3]·2CH_3OH(2)。通过元素分 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测定了这两个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质1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a = 1.5199(5) nm, b = 0.9000(3) nm,c = 1.8206(6) nm,β=113.970(5)°,Z = 2,V = 2.2755 (13) nm~3,D_c = 1.413 g/cm~3,μ = 1.146 mm~(-1),F(000) = 980,R_1 = 0.0353,wR_2 = 0.0606。化合物2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a = 1.5066(5) nm,b = 1.0875(4) nm,c = 1.3542(5) nm,β=91.614(5)°,Z = 2,V = 2. 2178(14) nm~3,D_c = 1.498 g/cm~3,μ=1.351 mm~(-1),F(000) = 1008,R_1 = 0.0401,wR_2 = 0.1148。在1和2的晶体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配合物1由未配位的甲醇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双核配合物{Cu2(tacn)2[μ-(MeN)2C2O2]}[(MeNH)2C2O2](ClO4)2(tacn=1,4,7-三氮杂环壬烷)。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ESR谱和电子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a=0.72572(16)nm,b=2.5616(6)nm,c=0.9128(2)nm,β=90.096(5)°,V=1.6969(7)nm^3,Dcald=1.590Mg.m^-^3,Z=2,F(000)=840,R1=0.0529,wR2=0.1341,Gof=1.028,△ρ=632~390e.nm^-^3。晶体由对称的双核Cu单元、中性草酰胺分子及高氯酸根堆积而成。两个铜原子配位数为五,处于变形四方锥的配位环境中。在5~300K范围内磁性测定表明:配合物中存在反铁磁偶合相互作用,经理论拟合:g=1.98,J=-219cm^-^1。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三苯基氯化锡和对苯二甲酸二钠、哌嗪荒酸二钠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双 核有机锡(IV)配合物[Ph_3Sn(CH_3OH)O_2CC_6H_4CO_2(CH_3OH)SnPh_3]· 2CH_3OH和[Ph_3SnS_2CN(CH_2CH_2)_2NCS_2SnPh_3]·2CH_3OH(2)。通过元素分 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测定了这两个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质1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a = 1.5199(5) nm, b = 0.9000(3) nm,c = 1.8206(6) nm,β=113.970(5)°,Z = 2,V = 2.2755 (13) nm~3,D_c = 1.413 g/cm~3,μ = 1.146 mm~(-1),F(000) = 980,R_1 = 0.0353,wR_2 = 0.0606。化合物2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a = 1.5066(5) nm,b = 1.0875(4) nm,c = 1.3542(5) nm,β=91.614(5)°,Z = 2,V = 2. 2178(14) nm~3,D_c = 1.498 g/cm~3,μ=1.351 mm~(-1),F(000) = 1008,R_1 = 0.0401,wR_2 = 0.1148。在1和2的晶体中,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配合物1由未配位的甲醇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通过配基置换反应合成出两个新的三核钼簇合物[Mo3S4(DTC)4(DMF)](EtOH)(1)和[Mo3S4-(DTC)4(Py)](Py)2(H2O)(2).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这两个簇合物的晶体结构.簇合物1的空间群为PT, 晶胞参数: A=10.624(5), b=11.373(2), c=19.216(5)埃;α=87.92(2), β=79.89(3), γ=69.44(3)°; Z=2. 簇合物2的空间群为PT, 晶胞参数:a=11.505(2), b=11.945(1), c=18.974(2)埃; α=99.18(1), β=94.82(1), γ=93.84(1)°; Z=2, 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两个簇合物的簇胳均是{Mo3S4}^4^+的三核钼原子簇, 对簇合物中配基对Mo-Mo键的影响以及配基置换反应的规律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杨瑞娜  薛宝玉  金斗满 《化学学报》1993,51(10):983-986
通过金属铜粉和过氧化苯甲酰的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双核铜配合物[Cu~2(OPPh~3)~2(C~6H~5CO~2)~4], 以元素分析、IR、TG、磁性及粉末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并对其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报道具有松散配位的三核钼簇合物{Mo3(μ3-S)(μ-S)3[S2P(OEt)2]4.L(L'=H2O,C3H3ON,和SbCl3在HCl-EtOH中加合反应及其产物{Mo3(μ3-S)[(μ-S)3.SbCl3].[S2P(OEt)2]4(C2H5OH)}(C2H5OH)和{Mo3(μ3-S)[(μ-S)3.SbCl3][S2P(OEt)2]3[SXP(OEt)2].(C3H3ON)}(X=S,O)的晶体结构。结构测定结果表明,这两个加合物的分子由{Mo3(μ3-S)(μ-S)3[S2P(OEt)2]4.L(L=C2H5OH,C3H3ON)通过三个(μ-S)联结SbCl3而成,从而获得了{Mo3SbS4}的类立方烷簇胳构型,Sb一S之间存在较弱的配位键, 由此推断,若加合的金属原子的轨道和电子组态适宜,有可能通过这种[3+1]的成簇模式获得四核的同核或异核簇合物。  相似文献   

14.
王夺元  周京石 《化学学报》1987,45(8):825-828
Nugtern等人关于不饱和酯肪酸经自动氧化生成少量具有生物活性的前列腺素类似物的报道,为人工非酶仿生合成前列腺素开辟了新途径.Sammuelsson认为,在生物体中合成前列腺素过程中生成的双环过氧化物,类似于单重态氧与1,4-二烯反应的产物.Mihelich  相似文献   

15.
我们制得了两种含2-羟基吡啶负离子配体的铂(II)配合物: cis-PtCl(hp)(PPh3)2和cis-Pt(hp)2(PPh3)2。其晶体结构测定的结果表明, 两种配合物中的铂(II)离子呈近似平面的四边形配位, 2-羟基吡啶负离子配体以酮式异构体形式通过氮原子配位于铂上。  相似文献   

16.
铜(II)化合物作用下2-綦胺的氧化偶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萘胺(1)在甲醇中与铜胺络合物[x(CuCl_2):x(苄胺或乙醇胺)=2:1]室温 下反应得到产率为74%的1,1'-联-2-萘胺(2)。在醋酸铜、硝酸铜或高氯酸铜的催 化下,1在甲醇中被氢气氧化为2-氨基-1,4-萘醌-4-2'-萘亚胺(3),产率86%。 用X-ray单晶衍射证实3的乙酰化产物结构为2-乙酰氨基-1,4-萘醌-E-4-2'-萘亚胺 (4)。循环伏安研究表明,铜(II)化合物的氧化反应选择性与其还原峰电位有 关。电喷雾质谱的分析表明1,2-萘醌-2-亚胺(6)是生成3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17.
六氢吡啶基二硫代甲酸钠盐、氯化亚铁及四硫代钼酸铵在二甲基甲酰胺及二氯甲烷中,经一步自兜反应,分别得到了[MoFe3S4(C5H10NCSS)5]DMF及[MoFe3S4(C5H10NCSS)5]CH2Cl2.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后者的晶体结构,比较了它与[MoFe3S4(Et2NCSS)5]^-结构特点的异同,同时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对产物的影响以及溶剂分子的置换反应.  相似文献   

18.
许金 《化学学报》1989,47(4):367-371
研究了水溶液中三价铁与2,3-二羟基苯甲酸络合反应的机理与动力学. 测定并计算了络合作用的反应速度常数. 活性 和活性焓随氢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 指明了FeCH2(3+)的缔合机理和FeOH(2+)与Fe2(OH)2(4+)的解离活化机理, 反应速率方程表明氢离子浓度的依赖关系对Fe(III)络合作用是典型的. 但是在[Fe(III)]的二级反应动力学则有一个反常贡献.  相似文献   

19.
使用改进的RD-1型热导式量热计测量了镍(II), 锌(II),钴(II)-N-(间甲苯基)亚氨基二乙酸-氮三乙酸三元配合物的生成焓, 发现其大小按金属离子来说符合Irving-William序列。利用配体的多环水化结构等讨论了该三元配合物的生成焓和相应的二元配合物的生成焓, 同时求得了上述三元体系的热力学参数, 指出上述三元体系的生成熵是导致这些三元体系具有较大稳定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