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完全营养液条件下(K+40mg/L),耐低钾基因型水稻品种“湘早糯1号”比不耐低钾基因型水稻品种“双白-211-竹印”分蘖期全株、根、茎秆的K,Na,Ca,Mg,Fe含量减少,根中的Mg含量稍多;孕穗期全株、根、茎秆的K,Mg含量增加.Fe含量在茎秆也多.在低钾(K+3mg/L)营养液条件,“湘早糯1号”分蘖期植株苗高、苗干重、根干重、根体积及植株的K,Mg,Fe;茎秆的K,Mg;根的K,Na,Ca,Mg,Fe含量均比“双白-211-竹印”增加;孕穗期全株、根、茎秆的上述5种营养元素含量都增多,茎秆的Fe含量相近.耐低钾基因型水稻品种“湘早糯1号”在低钾(K+3mg/L)条件下抽穗率达96%,结实率达31.1%,不耐低钾品种“双白-211-竹印”抽穗率少于10%,且不结实  相似文献   

2.
环境条件对冰草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形态学角度,对采自内蒙古自治区的14个冰草天然种群的共计280个个体的10个穗部性状(穗长、穗宽、每穗节数、穗轴第一节间长、小穗长、小穗宽、第一颖长、第二颖长、小穗小花数和第一小花外稃长)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4个种群在所有性状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穗长、每穗节数、穗轴第一节间长和小穗长等性状表现差异尤为明显.从而揭示了冰草种内不同种群间及种群内的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夏直播花生单粒播种与双粒播种在植株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结果方面的差异,连续三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麦后直播、起垄覆膜栽培技术,每年选用四个疏枝大果中熟品种和四种不同配置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品种连续3年均表现出共同趋势,即单粒播种与双粒播种相比,株高变矮0.13-3.57cm,第一对侧枝长度缩短0.07-3.45cm,单株总分枝数增加0.20-1.65条、结果枝数增加0.03-1.66条,有效枝长和结果范围内节数也有所增加;果重略增,单株果数和单株产量都显著增加,分别增加4.97%-34.53%和5.99%-37.87%,单位面积产量增加1.13%-11.53%.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热击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击处理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有促进作用,且呼吸速率的促进高于光合速率。另外,热击处理可提高水稻幼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5.
以周麦18为材料,研究了底施纯氮120kg·hm~(-2)基础上拔节期不同追氮量对主茎穗和分蘖穗不同穗粒位籽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氮,对主茎穗基部不孕小穗数、结实小穗率、不孕小穗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分蘖穗各性状的影响不显著.追氮处理下,结实小穗数和结实小穗率均高于不追氮处理.随追氮量增加,分蘖穗基部不孕小穗数增加,而主茎穗基部不孕小穗数低于不追氮处理.主茎穗及分蘖穗各穗位结实粒数和粒重均随小穗位升高呈先增后降二次曲线变化趋势,拐点分别位于9~10和6~9小穗位.拔节期追氮,促进了小穗粒数的增加,但二者之间并非正相关关系.主茎穗和分蘖穗不同粒位的粒数,以穗下部差异最大,尤以高追氮处理下差异显著.追氮对基部、顶部小穗第1、2粒位和中各小穗第3粒位粒重影响较大.主茎穗和分蘖穗第1、2粒位粒重显著高于第3粒位,而第1、2粒位粒重差异不显著.适量追氮增加了分蘖穗第3粒位粒重.本研究中,底施纯氮120kg·hm~(-2)基础上拔节期追氮100kg·hm~(-2)时,主茎穗及分蘖穗不同穗位与粒位的结实粒数、小穗重和单粒重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选用抗旱性不同的杂交水稻冈优527、D优363和汕优63,研究了旱种、湿润灌溉、“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灌溉(简称C处理)和淹水灌溉4种灌水方式对水稻齐穗期功能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晒、浅、间”灌溉方式和湿润灌溉更有利于水稻齐穗期功能叶生长,冠层叶片直立性好,功能叶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较高;旱种抑制了功能叶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对超甜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粤甜3号和吉甜6号为材料,初步研究不同播种时期对超甜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超甜玉米的穗行数、穗长、行粒数变异幅度较小,穗轴重、鲜百粒重和单苞鲜重变异幅度较大;在各产量构成因素中,鲜百粒重、穗行数、行粒数对单苞鲜重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不同玉米育苗和栽植方式对植株长势,生物与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表明玉米以方格或肥团育苗,宽窄行套栽最有利于生长发育和高产。  相似文献   

9.
研究低频磁场对水稻种子发芽势的影响和促进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佳条件。水稻种子“乌珍5号”由厦门大学生物系植物园提供。实验共分8组(包括对照组),每组都设4次重复,每份有100粒水稻种子。  相似文献   

10.
多效唑具有降低小麦株高、增加茎杆干物积累的效应,还可以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喷施浓度以100ug/g和200ug/g效果为佳;在四叶一心和返青期喷施可显著提高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种类激素对黑龙江省保护地栽植的中早熟品种无核白鸡心、红光无核、京秀、京玉等四个品种进行了实验处理.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影响葡萄的果实大小、单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  相似文献   

12.
将中单2号玉米种子在播种前进行不同处理,反复高温浸种8h、自来水浸种24h和600倍KH_2PO_4浸种8h,三处理的出叶时间有所提前,而出苗率以反复高温浸种8h最高(96%)。反复高温浸种8h处理在各叶龄期的茎直径、单株根干重、根冠比均表现较高;而株高、单株叶面积和地上部干重仅稍低于各叶龄期最高值。为此可以认为,反复高漫浸种8h不失为一种培育玉米壮苗的简单而快捷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效唑处理对高粱植株抗旱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50mg.kg^-1和250mg.kg^-1多效唑处理二叶一心期的高粱幼苗,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植株根冠比,增加其渗透调节能力,降低单位时间内失水率,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强度,降低脯氨酸含量,减轻膜伤害程度,从而提高植株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诱变育种方法,如同杂交及杂种优势一样,迄今已被广泛采用。在五十年代末,一项极重要的成果是查明了化学诱变剂乙基甲烷磺酸(ENS)、硫酸二乙酯(DES)及乙烯亚胺对作物的效果。目前最有效的化学诱变剂是磺酸类中若干衍生物,特别是 EMS。这三种诱变剂以及亚硝基烷基脲已在作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广泛应用。在大多数作物中,用上述诱变剂的适宜剂量可诱致第二代(M_2)代30—50%的家系突变(有时达80%)。在瑞典、美国、印度、  相似文献   

15.
生长延缓剂B—9又叫B—995、阿拉(Alar)—85,其化学名称是N,N—二甲氨基琥珀酰胺酸,对人畜无害。自从一九六二年发现它具有延缓植物生长的效应后,在果树、蔬菜和树木方面广泛地进行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花生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要使花生获得高产,必需施给足够的肥料。但是,由于花生不象水稻那样,可以利用排水晒田去控制生长,如遇到高温多雨的季节,往往徒长,严重对植株倒伏,茎叶腐烂,导致减年。本试验就是针对这个问题,企图利用生长延缓剂B—9去抑制花生地上部分生长,即使在肥足、雨水多的条件下也不会徒长,增加产量。我们在一九七四年春植花生和秋植花生的试验中,都得到肯定的答案,只要用药时期和浓度恰当,是可以增产的。  相似文献   

16.
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自交系L26和095组配的Fz世代为定位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包括98个位点的连锁图谱,结合F2穗部性状的鉴定结果,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秃尖长等8个穗部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共检出21个QTL.其中穗长检测到3个QTL;穗粗、穗行数分别检测到2个QTL;行粒数检测到3个QTL;轴粗检测到2个QTL;200粒质量检测到3个QTL;穗粒质量检测到6个QTL;秃尖长没有检测到QTL.检出的21个QTL中,有10个QTL的解释变异率超过了20%,表现为主效QTL效应.研究还发现,穗部性状QTL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且成簇分布.该试验中检测到的21个QTL中,有10个影响不同性状的QTL位于3个染色体区域.各个QTL位点上起增、减效作用的等位基因在亲本间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7.
以杂交水稻两优288为材料,用外源植酸酶处理种子,测定萌发后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植酸酶活性.结果表明,种子由休眠转入萌发状态的过程中,经过植酸酶处理后的种子较对照组,α-淀粉酶活性增强,可溶性糖含量剧增,新陈代谢活跃,但随着萌发时间的延续,α-淀粉酶活性减弱,可溶性糖含量有所降低,而外源植酸酶处理过的种子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内源植酸酶活性高峰期较对照的早,且持续时间长.说明植酸酶在杂交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跟踪瞄准系统常用的图像处理技术,证明了目前常用的滤波、检测等图像处理手段无法对激光主动干扰图像形成有效的控制。进行了固定式波门跟踪的干扰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激光干扰CCD图像对跟踪瞄准系统能够实现有效干扰。  相似文献   

19.
激光处理对渗硼层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渗硼层的脆性破坏形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改善渗硼层脆性的各种方法作了归纳和比较。 本文重点研究的是激光处理对渗硼层脆性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1、激光处理是改善渗硼层脆性的有效手段,韧性提高11.5~49.3%,断裂强度增加17.3~33.1%,相对剥落脆性减少27.8~51.0%。 2、利用涡流探伤技术可准确可靠地测定渗硼层的开裂点,配合力学性能试验便能测算其韧性和断裂强度:利用磨削试验法可测定渗硼层的脆性剥落性能。 3、激光处理改善渗硼层脆性的基本原因是:获得了细化的硼化物晶粒和硬度较低的共晶组织,改变了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7个大穗大粒小麦品种(系)的田间小区控制性试验,分析了小麦穗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大穗大粒型品种的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大穗大粒品种的个体和群体产量,宜走提高穗粒数的路子。在保持一定的粒重水平的基础,选育多小穗品种,采用适宜大穗大粒品种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以增加每穗小穗数,特别是增加结实小穗数,减少退化小穗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