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按照转动带自旋指定的3种方案,分析了A~190区偶偶核中已测到的超变形带. 对于194Hg(1)和194Pb(1),分析给出的自旋指定与实验值完全一致. 有理由认为,其它10条超变形带的自旋指定也是可信的,否则要重新审查现有的转动谱理论,而这些理论对于正常形变核转动带已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轻稀土区高自旋超形变的系统实验研究,首次发现了133,134,137Nd和131Ce的超形变带,并证实和进一步研究了前已发现的135,136Nd和132Ce超形变带.本文叙述超形变带的实验寻找、指定和测量,并对所发现的超形变带的馈入、退激、转动惯量、相对强度和结构的系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推转玻尔–莫特森模型指定的能级自旋,研究了A=190区奇奇核194Tl和196Bi超形变带的顺排角动量的相加性.194Tl的6条超形变带中,有4条满足顺排角动量的相加性规则,而196Bi的超形变带不满足这个规则.  相似文献   

4.
利用两类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对190区Bohr-Mottelson的两参数、三参数和四参数I(I+1)展开公式指定自旋不一致的27条超形变带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8条超形变带,它们的带首自旋I0能够从两类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中可靠地定出.192Hg(2)等发生带交叉的超形变带,它们的带首自旋也可通过分析带交叉以前、两类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定出.  相似文献   

5.
Eu超形变带的自旋指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分析了142,143,144,147Eu中的8条超形变带.在对跃迁能量进行光滑化处理,采用ab拟合或改进的ab拟合,确切地指定了其中7条超形变带的自旋值.首次指出了147Eu的1,5两带和2,3两带可能都分别构成旋称伙伴带,且均为K=1/2带,脱耦合常数约为–1.讨论了它们可能的组态结构.  相似文献   

6.
吴崇试 《中国物理 C》2001,25(3):205-211
系统分析了149Tb中的5条超形变带.在对跃迁能量进行光滑化处理后,采用ab拟合或改进的ab拟合,确切地指定了它们的自旋值.其2,4和3,5两带都分别构成旋称伙伴带.根据它们的脱耦合常数值,指认了149Tb费米面附近相应的Ω=1/2单粒子态.  相似文献   

7.
通过152Sm(19F,4n)167Lu反应观测到167Lu的一个新的转动带.发现其高自旋γ跃迁能量与163Lu和165Lu三轴超形变的十分相近.按基于推转壳模型的总转动位能面计算,167Lu和前人工作中的171Ta[660]1/2转动带被指定为三轴超形变带.讨论了该核区三轴超形变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首次用Bohr-Mottelson公式和Harris公式同时指定A≈190区超形变带的带首自旋值.对大多数超形变带,用以上两种方法指定的自旋是一致的,而对部分超形变带则不一致.不能一致地指定自旋的和自旋指定不符合带首转动惯量系统学的超形变带,用带首转动惯量系统学或两类转动惯量系统学的方法重新指定其自旋.利用指定的自旋,拟合Bohr-Mottelson转动谱公式,研究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Harris三参数公式导出的关系式更符合实验值.  相似文献   

9.
用双参数量子群Uqp(u2)理论模型公式对A~190区47条超形变(SD)转动带进行了系统分析.计算得到的Eγ跃迁谱与实验较好地吻合;按转动带自旋指定的3种方案确定194Hg(1),194Pb(1)的带首自旋,结果与实验一致.此外,进一步讨论了核软度参数σ1的物理意义,发现一对旋称对偶带的σ1几乎全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52Cf自发裂变所产生的瞬发γ谱的实验研究,建立并扩展了丰中子核144,146Ce的高自旋和八极形变集体带,最高自旋态可达15.对这两个核的八极形变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邢正  陈星蕖 《中国物理 C》1991,15(11):1020-1024
利用宏观模型对192Hg,194Hg三条超形变带进行唯象分析,提出了从现有实验数据精确决定超形变带自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量252Cf自发裂变所产生的瞬发γ射线, 对146Ce核的高自旋结构进行了重新研究, 结果更新了以前报道的能级纲图, 把八级形变集体带扩展到更高的自旋, 并且重新构建了可能的准γ带结构. 此外, 用反射不对称壳模型(RASM)对146Ce核的八级形变带进行了计算, 低自旋处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3.
董保国  马海亮 《中国物理 C》2006,30(Z2):106-108
用组态相关推转Nilsson-Strutinsky模型研究了38K, 36Ar, 32,34S和35Cl的超形变转动带结构性质. 对一些特殊的近转晕线组态的性质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并预言了其带终止态的自旋值, 尤其是预言了38K有利于实验测量到超形变带终止态的自旋值为19h, 而其四极形变值达ε2~0.50. 36Ar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较好的一致表明这些预言结果是较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超形变带Staggering现象的SUq(2)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Uq(2)转动谱公式分析了149Gd(1),148Gd(6)和148Eu(1)超形变带的staggering现象.当选择合适的带首自旋,计算的ΔI=4的分岔和实验提取的结果惊人地吻合,表明q形变或许是产生原子核超形变带staggering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明亮  朱胜江 《中国物理 C》2006,30(11):1078-1082
首先概述了对A≈150区超形变带的自旋指定的进展情况, 到目前为止, 所提出的各种方法对该区超形变带自旋值的指定并不一致. 发现了该区超形变带的实验能谱特性和动力学转动惯量的特性. 并将此特性用于指定A≈150区超形变带的自旋.  相似文献   

16.
丰中子核145,147La的八极形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实验研究,建立与扩展了丰中子核145,147La的高自旋态能级图,最高自旋态达到(41/2+)与(43/2).测得的交叉相联的相反宇称带及带间的强化E1跃迁说明在145,147La中形成强的八极形变.对145La的研究表明,具有轴对称形状的四极形变与具有反演不对称形状的八极形变在同一核中产生共存与竞争.在πh11/2带中观测到的带交叉位于ω≈0.26—0.30MeV附近,由推转壳模型计算表明,它是由一对i13/2中子的顺排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169Re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建立了组态为π9/2[514]的强耦合带和组态为π1/2[541]的退耦合带,推转壳模型(Cranked shell model)计算结果表明组态相关的不同形变能够解释这些转动带的不同带交叉频率,在已知的奇ARe核中,169Re的9/2[514]转动带在低自旋时具有最大的能量旋称劈裂,当一对i13/2中子顺排后,旋称劈裂发生了反转,并且劈裂的幅度非常显著地减少了,另外,还观测到了一个三准粒子激发带,并指定了它的最可能组态为π9/2[514]⊙νAE。  相似文献   

18.
A~190区超形变带能谱分析和自旋的决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星蕖  邢正 《中国物理 C》1991,15(12):1094-1100
利用宏观模型系统地分析了A~190区七个超形变核十五条超形变带的能谱,决定了超形变带的自旋值,用三参数公式计算了能谱,运动学转动惯量J(1)和动力学转动惯量J(2),并与实验进行了比较,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用高自旋同质异能态次级束流线实验装置,对144Pm的高自旋同质异能态进行了快速分离,并做了γ射线的符合测量.结合γ射线激发函数和各向异性的测量结果,首次建立了奇—奇核144Pm的高自旋同质异能态的衰变纲图,其中19条高自旋能级和29条γ射线是由本工作指定的.离子γ射线关联测量确定了144Pm的高自旋同质异能态的半衰期大于2μs.通过系统性比较以及变形的独立粒子模型理论计算,指定了高自旋同质异能态的粒子组态可能为π(1h211/2d5/2)v(1i13/21h9/22f7/2),自旋宇称为Jπ=27+,并具有形变参数为β=-0.18的扁椭球形状.  相似文献   

20.
利用融合蒸发反应116Cd(14N,4n)126Cs布居了126Cs的高自旋态.观测到了100多条新的γ跃迁和相应的能级,建立了双奇核126Cs由9个转动带构成的能级纲图.尝试性地指定了大部分能级的自旋和宇称以及各转动带的Nilsson单粒子组态.极大地丰富了已有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