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女子教育的兴盛是中西方文化撞击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清末女子教育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之教育改革,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制度基础上,伴随着对中国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制度的解构,促成了许多新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积极教育制度因素的大量出现。这次教育改革从教育立法、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角度推动着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完成了中国的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历史更替,实现了中国之教育制度由无系统向系统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是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往学界过多关注留日生对这一进程的推动作用,事实上留美生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留美生在清末民初的政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们在推进官僚政治的革新及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中国近代政治环境的恶劣及其自身的"美国化"倾向,留美生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推动又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何旭艳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4):61-64
20世纪初年,清王朝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实施了以发展农工商业为核心的新的经济政策。尽管新政的经济政策没有挽救清王朝,却为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作出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以其实际行动,在文化救国路线中有其独特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对教育的改革措施,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建设,推进了近代西北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陈九如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2):5-8
甲午战败激起留日热潮,妇女解放开启女子留学先河,兴办女学急需新学女师,清朝政府倡导女子游学,日本朝野欢迎女子留日等因素,形成了清末女子的留日热潮。 相似文献
8.
韦福安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8,(2):60-64
清末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形态包括地缘政治环境、行为、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中法战争是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1884年的中法战争起;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就处于上升趋势,桂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近代化发展加速,1907年南宁被迫自开为商埠,广西的地缘政治中心随之转到南宁,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法国将主要注意力转向云南,广西边疆安全形势趋缓,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骤降,导致以龙州为中心的桂西南地区近代化进程中断。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近代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受到西方列强经济侵略与政治瓜分,主权逐步沦丧,除了归结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闭关锁国的政策、封建落后生产力几方面外,其背后尚有特定的国情因素。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对中国近代受侵略的背景进行分析,从更多的角度来审视这段历史,从而更客观地评价历史、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11.
湖南素被冠以教育大省之称,孕育了代代勤勉不倦的湖湘学子,而省会长沙中学教育在全国享有盛誉。长沙中学教育的独特现象是百年老校居多,而明德、长郡、广益(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周南、雅礼、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学堂(今长沙市第一中学)又是百年老校中的名校。百年名校出现于长沙既有时代的机遇,也有各种内在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清末同乡会的研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缺乏对其的详细论述和整体研究。作为一个以地缘观念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清末同乡会在会员方面主要是由共同生活的进步同乡人士、管理人员和捐助经费的官绅士商等组成。为了维持同乡会的有效运转,各省同乡会几乎都在管理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内容涉及管理机构、选举方式和规则、会期和经费。清末政局风云变幻,寻求救国道路是整个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目标,从而使得这时的同乡会既具有自身互助、公益方面的功能,同时又以爱国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3.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3):5-8
中国近现代报刊传统文人论政以报刊为载体解读时政和民生疾苦,揭示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变革的转型期,文人论政对政局变迁产生双向影响:以报刊为平台、斗争阵地和服务国家治理的工具,通过沟通内外信息,论战和舆论监督影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向,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文人主体的阶级局限性很难做到论政而不参政,为清末民初的政治乱象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4.
15.
陆吉康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6):15-21
清末,广西掀起一场禁绝鸦片烟毒的运动。由于鸦片烟税是广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又因鸦片的利益与各方关系密切,在禁毒的方式与时间期限上,广西行政当局与广西立法机关因意见相左,由此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宏观角度看,清末新军建设不仅编练了一支新型的近代化军代,而且带来了中国军事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堪称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肇端.但从清王朝练军自求的微观角度看,新军却变成了王朝的掘墓了,不能说新军建设不是一次惨重的失败.封建主义的国家机体难以移植资本主义的军事制度;落后的农业经济承受不起近代化军队建设的重负;动荡的末代政局无法保障军制改革和军队建设的顺利进行,是新军建设失败的3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贾孔会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7,29(4):64-68
清末,随着法制改革的进行,清政府对传统的诉讼法律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从而推动了中国诉讼法制的近代化.本文拟对这一改革的背景、过程、特点及历史影响等,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赵连跃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99,(Z1)
清末民初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婚姻家庭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反映出妇女地位的改善, 这与男女平等思想、女学兴起、禁缠足、产业革命和妇女参政意识提高等的推动是分不开的。革命的不彻底, 使得婚姻家庭的变化有明显的局限性, 妇女地位的提高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9.
黄庆林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54-59
清朝末年的守旧派视奔涌而来的西方文化为流毒,认为其将造成人心风俗的变异。为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维护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挽救濒临坍塌的封建道统,守旧派在言辞上处处维护科举制度,行动上严把科举入仕之关。然而,由于时势变化,守旧派固守传统的举措却并未能达到他们所期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清末随着新政的开始,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其中军事改革一直走在前沿,清末制定了有关训练新军、军衔制、勋章制等奖励法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接受西方法制思想,军事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