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煤质因素对水煤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煤质因素对水煤浆成浆性、流变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水煤浆性质的煤质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以确定影响水煤浆性质的主要煤质因素,并建立了相关的经验方程。结果表明,与煤成浆性有关的主要煤质因素为煤的碳质量分数、空气平衡水分、可磨性指数以及压汞仪所测煤的比表面积,复相关系数达0.988;与煤浆流变性有关的主要煤质因素为煤的灰分质量分数、煤中可溶矿物离子的溶出量、压汞仪所测煤的孔体积以及煤表面的动电位性质,复相关系数为0.917;与煤浆稳定性有关的主要煤质因素为煤岩显微组分分析中丝质组分的质量分数和煤灰成分分析中SiO2的质量分数,复相关系数为0.779。  相似文献   

2.
采用17种不同变质程度的中国煤,详细研究了一种阴离子型分散剂在煤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其相关的表面电化学性质对煤成浆性及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成浆性及浆体流变性并不单独取决于煤对分散剂的吸附量和煤表面动电位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混合煤制浆对水煤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实验选用三种性能较差,不适宜制浆的煤作为原料煤,选用成浆性、稳定性或流变性较好的三种煤作为配煤进行混合煤制备水煤浆。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制浆条件下,加入成浆性、稳定性较好的煤种,使得水煤浆性质较差的煤成浆性、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浆体流变性得到改善,煤浆粘度明显降低。根据配煤加入量的不同,煤的成浆浓度可提高约2%~3%,浆体稳定性增加,产生软沉淀的时间由1 d提高到10 d。加入成浆性较差的褐煤,亦可明显提高难制浆煤种的稳定性和改善浆体的流变性,使得浆体由胀塑性流体变为假塑性流体。煤的表面性质分析表明,配入表面性质差异较大的煤种,有利于改善难制浆煤种的水煤浆性质。  相似文献   

4.
选用了变质程度不同的八种煤和三种不同分子量的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添加剂,详细考查了该添加剂的分子量对水煤浆浆体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考查PSS相对分子量的范围内(质均分子量为5.34×104~33.39×104),八种煤的水煤浆成浆性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水煤浆成浆性与PSS添加剂的平均分子量的关系可归因于添加剂在煤粒上的吸附,分子量小的PSS在煤粒上的吸附量大于分子量大的PSS;PSS分子量的增加有利于水煤浆的流变性由胀性向假塑性转变;PSS分子量的增加使水煤浆的静态稳定性得到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煤的孔结构特征对水煤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选用17种不同变质程度的中国煤,详细研究了煤孔结构特征对煤浆性质的影响。发现煤孔体积通过影响煤在分散体系中的吸水性,从而影响煤之成浆性。但由于不同变质程度煤表面亲水性的显著差异,煤孔体积在影响煤成浆性的能力方面差别很大,这使得煤吸水性和浆体最高煤浓度与煤孔体积并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而是取决于煤孔体积V和以煤-水接触角(θ)的余弦值表示的煤表面亲水性因子的乘积,即煤之有效孔体积:V×cos(θ/  相似文献   

6.
采用17种不同变质程度的中国煤,详细研究了一种阴离子型分散剂在煤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其相关的表面电化学性质对煤成浆性及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成浆性及浆体流变性并不单独取决于煤对分散剂的吸附量和煤表面动电位的大小。反映煤成浆性的浆体最高煤浆浓度取决于分散剂在煤表面的Langmuir饱和吸附量Γs和相应动电位ξs的乘积Γs×ξs,而浆体流变指数则依赖于两者比值的大小Γs/ξs。表明水煤浆分散体系中煤颗粒的分散一方面是靠静电分散作用来实现,另一方面,分散剂在煤表面的吸附所产生的非静电分散作用也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分散剂的表面吸附使煤表面产生的吸附荷电效应不能过高,否则,会对流体流变性不利。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6种水煤浆分散剂在14种不同变质程度煤上的吸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多数分散剂在煤粒表面达到单层饱和吸附后,又形成多层吸附,单层饱和吸附量与煤的变质程度、比表面积以及分散剂的性质有关。在相同粒度分布下,煤的变质程度越低,表面含氧亲水官能团的比例越高,孔隙率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这对增大吸附量有利。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其表面疏水区面积的比例越高,分散剂通过疏水基团紧密吸附在煤表面的比例越大,这对增加高阶煤的吸附量有利。对不同煤,是变质程度还是比表面积为吸附分散剂的主控因素,主要依赖于分散剂的结构与性质。对同种煤,疏水与亲水基团呈线型分立分布的分散剂,吸附量明显高;而疏水与亲水基团呈线型间隔分布的分散剂,吸附量明显小。  相似文献   

8.
水煤浆分散体系中阴离子型分散剂的吸附特性和降粘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一种阴离子型分散剂在煤表面的吸附特性和其产生的降粘效应,以及它们与煤表面结构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阴离子型分散剂的吸附性能和降粘效应受煤表面含氧官能团尤其是羧基官能团的显著制约。低温热处理(200 ̄330℃)使年轻煤表面硫水化作用显著增强,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分散剂在煤表面的吸附性能及其对水煤浆产生的降粘效应,因此,年轻煤的成浆性得到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9.
超声辐照前后水煤浆浆体的动电势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大同煤和神木煤制备水煤浆,考察了超声辐照前后水煤浆浆体的动电势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煤浆经超声辐照后添加剂在煤粒表面的饱和吸附量增加,相应煤浆浆体的动电势也随之增加,而添加剂在煤粒表面饱和吸附量的增加与超声辐照引起的煤粒比表面积的增加密度相关。动电势增加的另一原因与辐照后煤浆的电导率增加有关。超声辐照导致煤浆浆体静态稳定性大幅度提高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动电势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6种水煤浆分散剂在14种不同变质程度煤上的吸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多数分散剂在煤粒表面达到单层饱和吸附后,又形成多层吸附,单层饱和吸附量与煤的变质程度、比表面积以及分散剂的性质有关。在相同粒度分布下,煤的变质程度越低,表面含氧亲水官能团的比例越高,孔隙率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这对增大吸附量有利。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其表面疏水区面积的比例越高,分散剂通过疏水基团紧密吸附在煤表面的比例越大,这对增加高阶煤的吸附量有利。对不同煤,是变质程度还是比表面积为吸附分散剂的主控因素,主要依赖于分散剂的结构与性质。对同种煤,疏水与亲水基团呈线型分立分布的分散剂,吸附量明显高;而疏水与亲水基团呈线型间隔分布的分散剂,吸附量明显小。  相似文献   

11.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聚合度对水煤浆浆体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型添加剂的聚合度对变质程度不同的8种煤所制得的水煤浆浆体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添加剂的聚合度对于8种煤所制得的水煤浆的成浆性、流变性以及静态稳定性均有一定的影响,存在一最佳范围。研究还发现,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型添加剂制备水煤浆时,该添加剂的作用与煤的分析基水分质量分数、丝质组分质量分数以及孔体积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阴离子型添加剂的分子结构特征对水煤浆浆体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分子结构特征不同的三类共七种添加剂和变质程度不同的八种煤,对添加剂的分子结构特征与煤质及水煤浆浆体各性质间的匹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多核芳烃为缩聚单体的磺酸盐类添加剂中甲基取代基的引入对煤的成浆性不利,但有利于浆体向塑性流体转变和静态稳定性的提高;苄基取代基的引入能提高分析基氧体积分数低的煤种的成浆性,但是其浆体的静态稳定性较差。富含极性含氧官能团且变质程度较低的煤种在使用磺化程度较高的腐植酸盐类添加剂制浆时,可以制备出较高定黏浓度的水煤浆。腐植酸类添加剂磺化度较高时改善了浆体的流变性。对于腐植酸类和木质素类添加剂,磺化度较高的添加剂有利于挥发分较高的煤种所制浆体的静态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使用12种不同分散剂对1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进行了成浆性实验,分析了182个水煤浆(CWS)样品的流变性。结果表明,低变质程度和高灰煤浆多呈屈服假塑性,煤的性质起主导作用;变质程度高且灰分较低煤浆的流变性,主要依赖于分散剂的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单元立体空间效应大,疏水基团与亲水基团呈立体间隔分布的分散剂,易形成屈服假塑性CWS;分子线度长,亲水基团与疏水基团呈线性间隔分布的分散剂,易形成胀塑性CWS。复合煤粒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决定CWS流变特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原子吸收和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研究了6种不同分散剂对14种煤溶出Ca2+、Mg2+、Fe3+(Fe2+)、Al3+、SiO32-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煤中溶出高价离子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分散剂与高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特征,以及矿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煤在不同分散剂水溶液中溶出高价离子的多少,并不单纯与水煤浆(CWS)的流变性或煤的成浆性具有相关性。煤中矿物质对CWS性质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溶出离子的种类和数量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煤的岩相显微组分对水煤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岩相显微组分分析,考察了煤的岩相显微组分对水煤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近的灰分含量下,对于烟煤较高的镜质组、较低的丝质组含量有利于煤的成浆性和稳定性。从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来看,镜质组和丝质组的含量对煤浆成浆性和流变性的影响较为明显,稳定组分的含量对水煤浆性质的影响较小。丝质组含量对稳定性作用明显,当煤中丝质组含量低于30%时,煤浆产生软沉淀的时间一般都在15d以上。煤的平均最大镜质组反射率与煤的成浆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成浆性随煤的最大镜质组反射率增加而增加,因此可以用最大镜质组反射率来预测煤的成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