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洪博  徐昆  张明耀  徐康  谭颖  王丕新 《应用化学》2013,30(8):909-914
以丙烯酰胺(AM)为主体,同时引入正、负2种电荷基团单体,在盐水介质中采用分散聚合法,成功制备了耐盐型两性絮凝剂(P(AM/AA/DMBAC),简称AAB系列)。 系统地考察了分散介质、分散剂、单体浓度和链转移剂(次磷酸钠、甲酸钠)用量对两性絮凝剂AAB特性粘数和表观黏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n(AM)∶n(AA)∶n(DMBAC)=90∶5∶5,w(单体含量)=13%、w(PDAC)=6%(基于单体总质量)、w(硫酸铵)=25%(基于体系质量)、w(引发剂(VA-044))=0.2%(基于单体总质量)、ρ(次磷酸钠)=0.05 g/L、ρ(甲酸钠)=1.0 g/L,反应温度35 ℃,反应时间24 h,并通过絮凝试验评价了该两型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和耐盐性。 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两性絮凝剂具有较大的特性粘数(5.2 dL/g)和良好的稳定性;在高盐浓度的模拟污水中,两性絮凝剂具有使用剂量小(30×10-6),絮团沉降速率快(2.56 s-1)等优点,表现出优异的絮凝能力和良好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2.
分散聚合法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微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微米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一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研究了分散介质组成、单体组成、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聚合产物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紫外光引发丙烯酰胺分散聚合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聚丙烯酸接枝壬基酚聚氧乙烯(PAA -g -NPEO)作分散剂,紫外光(UV)引发丙烯酰胺(AM )在叔丁醇 水(TBA /H2 O)体系中进行了分散聚合.考察了聚合反应特征以及醇水比、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表面入射光强、反应温度、液层厚度等参数对聚合产物粒径及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合体系不存在诱导期,反应速度快,光照4 0min转化率可达到90 % ,产物分子量达6 . 5×10 6 .透射电镜(TEM)观察显示所得聚合物粒子基本为球形,粒径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4.
反相乳液共聚合制备两性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pan80-Tween80复合乳化剂和AIBA引发剂,进行丙烯酸钠(NaAA)/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反相乳液共聚合.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共聚单体中DAC和AM含量、乳化剂用量及其HLB值、水/油比和水相pH值等聚合反应工艺条件或参数对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聚合物特性粘度随引发剂用量和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该两性丙烯酰胺共聚物反相乳液制备过程中凝胶效应的存在.傅立叶红外光谱组成分析表明了两性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成功合成,扫描电镜观测乳胶粒粒径范围在0.6~8.0μm.  相似文献   

5.
硫酸铵水溶液中丙烯酰胺与正离子单体的分散共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硫酸铵(AS)水溶液为介质,进行丙烯酰胺(AM)与正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分散共聚合,制备出水溶性聚合物分散体.研究了盐浓度、分散稳定剂浓度及其分子量、单体浓度等对反应体系及分散体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散稳定剂的用量从6%增加到14%,分散体的平均粒径先下降,后又随之上升.分散稳定剂分子量越大,所得分散体的平均粒径越小.硫酸铵和单体的浓度对平均粒径和粒子形态等影响显著,只有在较小的范围内才能制备出粒径较均一的正离子型水溶性聚合物分散体;硫酸铵浓度越大,生成聚合物分子量越低.  相似文献   

6.
分散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甲醇一水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研究了醇/水比、稳定剂的种类和用量对聚丙烯酰胺水包水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及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和聚合温度对分散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反应速率及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RAFT分散聚合是在分散体系中实施RAFT聚合的一种非均相聚合方法。RAFT分散聚合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直接制备聚合物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聚合物粒子。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小分子RAFT试剂和大分子RAFT试剂(Macro-RAFT)存在下,RAFT分散聚合的聚合动力学、聚合物的成核和粒子的增长。小分子RAFT试剂存在下的RAFT分散聚合是一个与普通的分散聚合类似,可以看作为非均相条件下的RAFT聚合,它可以制备微米尺度的聚合物粒子。Macro-RAFT存在下的RAFT分散聚合,是制备高浓度、纳米尺度的嵌段共聚物胶体的重要方法,它包含嵌段共聚物胶束化之前的均相聚合和嵌段共聚物胶束化后的非均相聚合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选用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扩链剂,以丙烯酰胺(AM)、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主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两性三元共聚物AM/AMPS/DMC;测定了共聚物的性能,并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其分子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酸和高温稳定性,以及高抗剪切率.  相似文献   

9.
两性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就地制备和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糊化淀粉经阳离子试剂醚化后再直接与丙烯酸钠(AA-Na)/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得具有两性的淀粉接枝共聚物。并对淀粉的阳离子试剂醚化、淀粉与AA-Na/AM接枝共聚的接枝率、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及淀粉的糊化方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工厂就地生产和应用两性淀粉接枝共聚物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硫酸铵(AS)水溶液为反应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进行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酸(AA)的分散聚合,制备了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研究了硫酸铵浓度、单体配比、体系pH和分散剂PVP用量等对聚合产物特性黏数、溶解时间、聚合分散液的表观黏度的影响.得到优化条件:w(AS)=0.26,w(PVP)=0.04,m(AM)/m(AA)=4,pH=6.5.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光学显微镜对所合成的分散液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形态分析,表明生成的产物是微球表面较光滑的APAM分散液.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用两段法制备用作疏水催化剂载体的多孔大颗粒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研究了不同交联度、粘度、致孔剂用量和组成对共聚物比表面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酰胺双水相聚合体系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浊点滴定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PAAmPEGH2O双水相体系相图,发现分相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后降,55℃时分相浓度最低.双水相聚合体系微观结构显示,分散相以砾状液滴形式均匀分散在连续相中.研究了聚合过程中聚合体系粘度的变化,以及聚合温度、分散介质、单体、引发剂及乳化剂等对聚合体系最终粘度的影响,聚合体系最终粘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分散介质和单体浓度增加变化不大,但是超过某一浓度后聚合体系粘度急剧增加;聚合体系中加入少量乳化剂对体系粘度影响不大,但加入大量乳化剂后体系稳定性变差,聚合体系粘度急剧增加;聚合体系最终粘度随着聚合温度升高先降后增,与相图的预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在线观测了丙烯酰胺(AM)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聚合初期液滴的出现、生长及聚并过程,考察了PEG分子量和浓度对聚合初期液滴尺寸的影响;用透射电镜(TEM)对聚合初期液滴形态的演变进行了观察,发现与DLS结果能很好吻合.用分光光度计对聚合体系分相点进行确定,采用溴化法测定了聚合体系临界分相时的转化率.随PEG分子量或浓度的升高,临界分相转化率逐渐减小;随温度的升高,临界分相转化率先减小后增大,在50℃左右出现最小值.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体系临界分相时聚丙烯酰胺(PAM)的分子量进行了研究,变化趋势与临界分相转化率的变化一致.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AM在PEG水溶液中聚合初期的液滴形成、成长机理.  相似文献   

14.
Monodisperse microspheres of polystyrene with diameters in the size range I -2.2(μm) were prepared by the radiation-induced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The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by radiation-induced in the presence of co- solvent (DMSO-H2) was investigated as functions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irradiation time, irradiation dose rate, the amount of water and on or not stirring et al. The number of the nuclei produc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olymerization was found to be constant during the remainder of the polymerization. The nuclei grow to be monodisperse polymer particles without aggregation under appropriate conditions,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low mobility of the growing polymer particles.  相似文献   

15.
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的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改进溴法对丙烯酰胺 (AM)在聚乙二醇 (PEG)水溶液中聚合动力学进行研究 .在单一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分别考察了引发剂、单体和PEG用量、不同HLB值乳化剂以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动力学的影响 .得到AM聚合速率与过硫酸铵 (APS)浓度的 0 91次方成正比 ;单一APS和APS 三乙醇胺 (TEA)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的AM聚合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96 1和 4 2 3kJ mol.  相似文献   

16.
以丙烯酸(AA)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Eu3+为中心离子,合成了一种可聚合的稀土铕配合物.以配合物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和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共聚单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含铕荧光共聚物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配合物单体含量对共聚物乳液性能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光散射粒度仪(PCS)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乳液形成了相对均一的球状结构,但随着配合物单体含量增加,共聚物微球粒径逐渐增大、分散性变差.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了共聚物乳液的荧光性能,在594和619 nm处出现Eu3+的特征发射光谱,且荧光强度随着配合物单体含量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分散聚合法制备PVP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初始单体,乙酸乙酯为分散介质,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分散性能良好、粒径为3~4μm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微球.考察了单体、分散剂及引发剂浓度对PVP微球的粒径、单体转化率及分子量的影响,并对PVP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体浓度增加,PVP微球粒径和分子量增大,单体转化率升高;分散剂浓度增加,PVP微球粒径变小,分子量增大,单体转化率升高;引发剂浓度增加,PVP微球粒径变大,分子量减小,单体转化率升高.与溶液聚合法相比,分散聚合法制备的PVP分子量较小且具有一定的结晶性.  相似文献   

18.
A series of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was investigated as electron donors in photoinduced 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4-carboxybenzophenone (CB) as sensitizer. These compounds included (phenylthio) acetic acid, ethionine, methionine, Gly-Met, Met-Gly and methionine methyl ester.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non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alanine and triethanolamine. The best initiation yields is observed for the system CB-(phenylthio)acetic acid.  相似文献   

19.
乙醇-水介质中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与一般的以非极性脂肪烃或甲醇 水作为分散介质不同 ,采用乙醇 水混合溶剂作为分散介质进行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散聚合 ,讨论了醇 水比例对聚合的影响 .在反应中 ,采用了一种新的加热反应方式 ,先高温反应一段时间以利于成核 ,然后降温到一较低温度反应至结束 .这种反应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大大降低了粒度分布 .此外 ,还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对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 ,发现混合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 (AIBN)和过硫酸钾 (KPS)中即使只含有少量的KPS ,也会明显使粒径减小 ,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