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相移数字云纹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兵  方如华 《力学学报》1997,29(3):380-384
介绍了一种相位移数字云纹变形测量系统.测试系统采用CCD摄像系统记录光栅图像,控制采样的空间频率大约为光栅线密度的整数倍,对试件栅进行采样后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实现空间相位移及进行实时数字云纹条纹显示,并对相移误差及光栅信号的高阶谐波的影响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应变测量方法。用模压全息光栅作为应变传感器,测量光栅衍射点空间位置的变化量,直接获得应变或应力分量。全息光栅的模压制作,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视频技术与微机技术的运用可以自动地获得应变和应力的数值。  相似文献   

3.
光栅应变法以高频反射式正交衍射光栅为传感器,通过考查光栅衍射图案的变化来确定试件被测点的全部面内应变分量的刚体转角。这种方法具有无机械接触、不需暗室、防震要求低、灵敏度可调以及易于实现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自动化等优点。文中对光栅应变法进行了新的分析,推导出物理意义明确、精度更高的计算公式,并首次将光栅应变法成功地应用于高温下的应变测量。  相似文献   

4.
远距离,高精度二维动态位移测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何小元  衡伟 《实验力学》1996,11(4):468-479
本文介绍了基于CCD位置探测技术的远距离位移测量系统。将一明亮光标固定于被测目标位置上,用望远显微成象系统将光标成象于CCD的光靶上,CCD摄像机将靶面上的光信号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利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可以精确地确定光标的位置。通过与初始位置的比较,可以测量被测目标所产生的微小位移。在6m的测量距离上可获得0.01mm的测量精度,而且通过改变光学系统可使测量距离扩大到100m甚至更远  相似文献   

5.
光栅应变法的误差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广平  秦玉文 《实验力学》1996,11(3):251-256
将光栅制作于试件表面作为应变传感器,激光束照射试件被测点所产生的衍射图案随该点的变形发生变化。测定衍射图案的变化可以直接计算出被测点的变形。本文分析了该方法中公式简化、离面转角、离面位移引起的误差,结果表明后两个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还对误差的减小和消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王铷  唐欣  叶超  何世平  付绍军 《实验力学》2004,19(3):324-328
变线距全息光栅平面单色仪由于具有自动聚焦、消像差、高分辨率以及减少杂散光等能力,因而在同步辐射装置、激光核聚变装置以及太空望远镜等设备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由于变线距全息光栅的制作及检测存在着相当的难度,制约了变线距全息光栅的推广应用。因此,变线距全息光栅的制作及检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应用意义。变线距全息光栅的制作必须有高精度的密度检测技术相配合。比如,在变线距全息光栅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对用于形成变线距光栅的全息干涉条纹的线密度进行检测;对于已经制成的变线距全息光栅的线密度也需要进行检测,以检查光栅的制作质量。因此,变线距全息光栅线密度的检测,对提高变线距全息光栅的制作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文中给出了二维变线距光栅的密度描述公式,讨论了干涉条纹的物理意义;应用干涉云纹法和条纹图像处理技术,对二维变线距光栅的密度分布进行了检测研究,给出了光栅密度的全场分布,并讨论了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云纹/光栅测试技术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兵  方如华 《实验力学》1996,11(3):327-333
本文用信号处理的方法系统地阐述了云纹/光栅测试技术。以面内云纹/光栅测试为例,首先说明了光栅是位移和变形信息的空间载体;位移和应变分别是对载体的相位和频率调制;而云纹现象则是试件栅频谱向零频处平移的结果或说云纹是对光栅载体信号解调的过程;进而讨论了云纹技术与光栅技术的本质区别。其次分析了云纹/光栅测试系统的性能,讨论了条纹分析方法及数字图象处理手段对云纹/光栅系统的测试精度、灵敏度、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光栅的衍射行为提出了测量悬臂梁截面转角的方法,给出了普遍公式,并通过实验验证,结果很好.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Talbot剪切干涉法光路,即单光栅光路。给出了该光路详尽的理论分析。利用这一改进光路实现了离面变形的斜率和曲率测量。  相似文献   

11.
用矩形栅自动相移法测量三维物体形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动测量物体三维形状的新方法。该方法将矩形栅投影于三维物体表面,利用图像处理系统自动产生云纹和自动实现云纹相移,实现了三维物体形成恢复。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下处理精度。方法容易实现,能较好消除多种系统误差,抗干扰能力强,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2.
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nsformation method, we propose a general approach to construct numerically the mapping generated by imposing specific boundary conditions with a targeted function, and the necessary material and heat source spatial distributions are then derived with the help of transformation method. The construction of mapping by grid generation method through solving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circumvents the limitation of device geometry, which paves the way for designing more complex heat flow control devices. Two numerical examples are also given to show how to design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heat source in order to control temperature patterns.  相似文献   

13.
二维弹性接触问题的接触面单元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耀文  刘正兴 《力学季刊》1996,17(3):201-210
本文基于虚功原理,推导了二维接触面单元的刚度矩阵,并引进预留单元的概念,避免了接触过程中由于接触面变化,节点和单元需要重新编号的麻烦。采用位移和应力联合控制的增量法控制加载过程,文中给出考题验证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并给出本文方法在汽检轮机中根与轮缘接触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高阶紧致格式求解二维粘性不可压缩复杂流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东滨  任安禄 《力学学报》1996,28(3):264-269
提出了一种求解二维不可压缩复杂流场的高精度算法.控制方程为原始变量、压力Poisson方程提法.在任意曲线坐标下,采用四阶紧致格式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组,时间推进采用交替方向隐式(ADI)格式,在非交错网格上用松弛法求解压力Poisson方程.对于复杂的流场,采用了区域分解方法,并在每一时间步对各子域实施松弛迭代使之能精确地反映非定常流场.利用该算法计算了二维受驱空腔流动,弯管流动和垂直平板的突然起动问题.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和其他研究者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吻合良好.对于平板起动流动,成功地模拟了流场中旋涡的生成以及Karman涡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衡伟  何小元 《力学季刊》1995,16(2):139-144
本文讨论从被物体表面形状调制的图象江载波信号中提了以该表面深度全场信息的测量方法,结合成熟的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该方法可构成在精度、量程、自动化程度方面具有很强适应性的无接触测量系统。文中给出了自动测量系统的构成设计,并给出了测量实例。  相似文献   

16.
采用W.F.Noh提出的人为粘性和人为热流方法,构造了计算人为热流的二维差分格式。应用Lagrange型流体力学计算程序,计算了一种二维轴对称高速碰撞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人为热流方法可以很好地消除人为粘性在碰撞界面处的误差。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新的网格自适应方法:在需要加密的网格单元中心加入新结点,并对加密后的相邻三角形网格单元进行公共边变换, 构成新的网格单元. 与传统的在网格边界中点加入新节点的自适应方法相比,新方法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网格密度,加密后的网格继承原先的网格质量不发生畸变,并且算法编程简便,容易实现. 将自适应网格生成方法和基于特征线方程的分离算法相结合,对空腔内不可压缩黏性流动进行了计算. 在特征线方向上进行时间步离散,动量方程求解过程中采用非增量型分离算法. 计算中,把求解变量梯度值作为判定准则,在变化剧烈的区域进行网格局部加密. 计算结果表明该组合算法有很好的计算精度,并有效减少了计算时间和存储量.   相似文献   

18.
二维格栅材料带隙特性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毓  刘书田 《力学学报》2011,43(2):316-329
周期性材料或结构常表现出阻断特定频段的波传播的特异性质(带隙性质),通过合理设计可以调整带隙的位置和带宽等, 带隙材料在滤波、导波、隔音、隔振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据此背景, 研究了材料微结构构型对带隙性质的影响. 分析和比较了三角形、米字形、四边形、六边形、反六边形、Kagome形和钻石形等7种典型拓扑构形格栅材料的带隙性质与弹性波在其中的局部衰减特性, 提出了可表征特定带隙性质的目标函数, 从而对不同构型的材料进行选优; 进一步得到并数值验证了材料微结构中几何参数对带隙性质的影响规律, 为通过改变构型几何参数设计具有特定性质的带隙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蔡庆东 《力学学报》1998,30(4):461-467
通过提出一种针对三维四面体网格的区域整形技术,给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四面体网格局部自适应加密方法,并将其与流量修正有限元法结合,应用于三维高速流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胡元太 《力学季刊》1996,17(1):27-36
本文研究了含椭圆夹杂的弹性体在多项式荷载作用下的二维变形问题,获得了介质和夹杂中的弹性场,证明了夹杂内部的应力变场以荷载的同阶多项式形式出现,而介质中的弹性场也能用椭圆坐标ζ^-12的多项式形式表示出来,并在此基础上,以受剪力作用的含夹杂或空孔的悬臂梁为例,求解了梁中的应力扰动现象,并获得了夹杂或空孔周转的环向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