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温拉曼光谱研究二氧化钛纳米晶的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二氧化钛纳米晶在-190℃温度的低温拉曼光谱的研究,得到了在二氧化钛纳米晶聚集体中,可以发生锐钛矿到板钛矿然后到金红石和/或直接到金红石的相变;也可发生板钛矿到锐钛矿然后到金红石和/或直接到金红石的相变。  相似文献   

2.
ICF靶丸内燃料的气液两相组分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质量守恒的基础上,运用拉乌尔定律和道尔顿分压定律,对以摩尔分数比为3∶3∶4比例充入到ICF靶丸内的氘气、氚气和氘化氚三元系的热核燃料,在工作温度为22,24,26,28和30 K下处于相平衡时气液两相的组分组成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显示:工作温度为22 K时,随着充气压强从1 MPa增大到5 MPa,液层中氘气的摩尔分数从0.251增大到0.290,氚气的摩尔分数从0.350减小到0.310;气泡中氘气的摩尔分数从0.322增大到0.365,氚气的摩尔分数从0.278减小到0.241。充气压强为5 MPa时,随着工作温度从22 K提高到30 K,液层中氘气摩尔分数从0.290减小到0.261,氚气的摩尔分数从0.309增大到0.341;气泡中氘气的摩尔分数从0.365减小到0.302,氚气的摩尔分数从0.241增大到0.298。  相似文献   

3.
自从J/φ发现以来,粲偶素家族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根据强子螺旋度守恒定则,ηc和Xc1衰变到ωω被高度压低。然而,在2011年BESIII首次精确测量Xc1衰变到ωω的分支比;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实验组对ηc衰变到ωω进行精确测量。本文通过蒙特卡罗研究ηc衰变到ωω的测量方法,以期给实验测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外腔的高效频率转换, 尤其是当系统运行在抽运不消耗近似机理下, 信号光可实现大于90%的转换, 因此无法通过信号光直接获得其到腔模频率锁定的误差信号. 本文通过对信号光调制、和频光解调的方法获得了该误差信号, 实现了双波长激光到外腔腔模的级联锁定. 实验中外部环形腔将1.3 W的1064 nm抽运光放大到约14.3 W. 当1583 nm信号光从10 μW变化到50 mW, 其到636 nm和频光的转化效率约为73%; 当从50 mW变化到295 mW时, 转换效率呈线性降低到60%, 最终获得了440 mW的636 nm激光.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及其实验装置北京谱仪BES是我国最大的基础科学实验研究设备之一,1984年开始工程建造,1988年建成并实现正负电子对撞,从1988年实现对撞和1989年投入实验运行到今天已经30年了。在这30年里,BEPCI升级到BEPCII,BESI升级到BESⅡ再到BESⅢ,不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内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缸套水低品位余热无法高效回收利用的难题,利用缸套水低品位余热驱动LiCl溶液吸收式除湿机组,搭建实验平台,改变内燃机输出功率,研究LiCl溶液吸收式除湿机组性能变化情况。内燃机输出功率从18 kW增加到50 kW,内燃机缸套水热负荷增加,再生器的再生能力增强,再生液脱水量△mg从0.84 g/s升高到1.02 g/k,再生液浓度从33.3%升高到34.0%;除湿器的性能增强,送风温度从21.1℃升高到22.5℃,相对湿度从49.49%降低到41.97%,溶液的除湿量从0.69 g/s增加到0.76 g/s。  相似文献   

7.
设计一种使用彩信发送现场图像到手机的智能无线防盗报警系统。采用单片机STM32做主控制器,当有人员入侵到布防区域时,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感应到人体红外信号,触发控制器发送拍照指令,随后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以彩信的方式将抓拍到的图像发送给目标手机,同时将中间处理数据产生的信息以及进行的图像处理保存到SD卡中,实现防盗报警,具有性价比高、可靠性强、实时性高等特点。如搭载操作系统、网络接口等功能可向智能家居等方向实现拓展。  相似文献   

8.
入射角对双层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单层衍射二元光学元件的相位延迟表达式,将双层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面用二元光学元件的台阶表面近似模拟,推导出光束斜入射时双层衍射光学元件的衍射面产生的相位延迟,揭示出含有斜入射角度的双层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表达式.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双层衍射光学元件衍射效率仅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对入射角的变化不敏感,当入射角度持续增大时,衍射效率随入射角的增加快速下降.当入射角从0°增大到4.5°时,衍射效率几乎没有下降;当入射角从4.5°增大到6.7°时,衍射效率开始缓慢下降到95%;当入射角从6.7°增大到9.5°时,衍射效率明显下降到80%;当入射角从9.5°增大到18°时,衍射效率快速下降到0.  相似文献   

9.
 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之后,传统的光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新的光学分支蓬勃发展.激光应用得最早,发展最快的是在军事方面.从通信到雷达,从测距到制导,从战术武器到战略武器,激光都在起着惊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沈环  胡春龙  邓绪兰 《物理学报》2017,66(15):157801-157801
利用飞秒时间分辨的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研究了间二氯苯的激发态动力学.间二氯苯分子吸收一个200 nm或者267 nm的光子被抽运到激发态,随后再吸收多个800 nm的光子被电离.实验获得了电离产生的离子质谱信号及其随抽运探测激光延迟时间的变化曲线.在200 nm时,分子被抽运到激发态(π,π*),可观察到三个相互竞争的解离通道的寿命:内转换到排斥态(n,σ*)或者(π,σ*)并发生快速解离,其寿命约(0.15±0.01)ps;内转换到基态的高振动态,能量在基态"热"振动态间弛豫的寿命约为(4.94±0.08)ps;系间窜越到相邻的三重态从而发生预解离过程,其寿命约为(110.09±4.33)ps.在267 nm时,分子被抽运到第一激发态的低振动态,可观察到一个长寿命(约(1.06±0.05)ns)的系间窜越过程.除此之外,在碎片离子信号中还观察到了激发态与基态的高振动态之间的内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三、光电制导技术 从侦察到通信,从干扰到安全,从指挥到保障,军队的作战终将落实到把能够消灭敌人和摧毁敌方设施装备的弹药送到目标上.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三维动漫业的蓬勃发展,传统显示设备的表现效果已无法适应创作者与观赏者要求,发展立体三维显示系统已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传统电视业从黑白到彩色、从小屏到超大宽屏、从背投到超薄液晶电视、从普通画质到高清电视,经过多次革命性的发展后,将何去何从呢?从显示效果方面,立体三维显示系统将是下一次电视业革命性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把传感器编入教材,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气息.物理教学由概念辨析到实际应用,由抽象模型到元器件,由繁难运算到设计操作,学生第一次感到物理有用,物理神奇,物理好学.在"传感器"一章的教学中要达到以上教学效果就要做好实验.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把传感器编入教材,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气息.物理教学由概念辨析到实际应用,由抽象模型到元器件,由繁难运算到设计操作,学生第一次感到物理有用,物理神奇,物理好学.在“传感器”一章的教学中要达到以上教学效果就要做好实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型号数字舵机系统在非线性时变的复杂条件下,传统的PID控制器响应速度慢,精度低,抗过载能力差的缺点,通过对模糊神经网络算法的研究,结合传统的PID控制器,设计了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分别将两种控制算法应用到舵机系统进行实验可以得出,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使得舵机位置环阶跃响应上升时间从80ms减小到35ms,超调量从10%减小到小于5%,在频率特性测试中反馈曲线衰减从-2.79dB减小到-0.77dB,相移从65°减小到35°,同时系统非线性引起的畸变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对于任何一门具体的学问,从始闻、到浅知、到渐识、到熟习、到深谙,乃至精通,都需要一系列由浅入深、由简而详的书,作为读者登堂入室的阶梯。对宇宙学这门“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来探索它的结构、运动、起源和演化的科学”而言,近一二十年来,世界上曾出现过好些不同层次的名著。  相似文献   

17.
研究湍流对海水光通信信道中传输的量子高斯-谢尔光束偏振度的影响.运用量子化场的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构建湍流海水中量子化高斯谢尔光束的产生和湮灭算符.基于海水折射率的空间功率谱,导出了量子高斯-谢尔光束的偏振度.数值结果表明:在参数给定条件下,温度与盐度的比值从-4.5变化到-0.5时,偏振度从0.75下降到0.20;接收光子数从20提高到50时,偏振度从0.91提高到0.96;光源横向尺寸从0.02m增大到0.12 m时,偏振度从0.82提高到0.97;温度起伏对偏振度的影响高于盐度起伏的影响;提高发射光子数和增大发射孔径是扼制湍流干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物理知识》2012,(1):65-72
从地球表面绵延起伏的山川河流,到外观形貌丰富多彩的瓜果蔬菜,再到镀有增透膜的光学镜头,以及纳米量级的场效应晶体管结构,它们的尺寸从上千千米到几十纳米不等。随着人工的设计、改造和调控趋于更加精细,它们为人类文明发展所带来的推动作用也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19.
活性氮反应产生激发态卤化氮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利用氮气放电产生的活性氮有效制备激发态卤氮自由基NX(b)(X=F,Cl,Br)的方法.在流动余辉装置上,将含溴有机物CH2Br2、CHBr3、C2H5Br、C4H9Br加入到活性氮中,在550~750nm观察到了较强的NBr(b→X)跃迁发射光谱.机理分析表明,活性氮中的基态氮原子N(4S)与含溴分子反应首先产生基态的NBr,由于亚稳态分子N2(A3Σ+u)的能量转移作用,基态NBr被激发到NBr(b).当含氯有机物CCl4、SOCl2加入到活性氮中时,观察到了NCl(b→X)的发射光谱,而当CHCl3、CH2Cl2加入到活性氮中时,却没有观察到NCl(b)态的辐射跃迁.当SF6与氮气混合放电时,观察到了NF(b)态的跃迁发射谱.分析表明,基态的NCl和NF自由基分别是由N(4S)+CCl3(SOCl2)→NCl(X)+CCl2(SOCl)和N(4S)+SF5→NF(X)+SF4通道产生的,再通过N2(A)能量转移到激发态.  相似文献   

20.
建立均相流模型,对不同管径重力再循环蒸发器进行理论分析,并搭建重力再循环制冷系统试验台,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对比。以R404A为例,在保温体内空气温度从0℃下降到-25℃情况下,16mm管径蒸发器传热系数从31.4W/m~2·K减少到27.9W/m~2·K,12mm管径蒸发器传热系数从27.2W/m~2·K减少到17.7W/m~2·K;16mm管径蒸发器制冷量从3.11k W升高到4.33k W,12mm管径蒸发器制冷量从2.01k W升高到4.62k W,两者的偏差从33.6%降低到-6.7%,库内温度越低,两者制冷量差距越大。对比结果表明,在低温工况下16mm管径的蒸发器相比12mm管径的蒸发器更适合重力再循环蒸发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