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2-3掺杂是提高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生物活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以 Ca(NO3)2·4H2O 和Na3PO4·12H2O为主要原料,Na2CO3作为CO2-3来源,合成纳米碳羟基磷灰石(n-CHA)晶体。采用TEM , XRD ,FTIR ,RS对合成晶体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n-HA晶体长度约为60~80 nm ,宽度在20~30 nm之间,形状为针状,具有良好的结晶度,与自然骨磷灰石形貌相似;n-CHA晶体随CO2-3掺入量的增加,结晶度降低;合成的 n-CHA晶体的晶胞参数 a值随着CO2-3加入量的增大不断收缩,但 c值增大,参数比c/a值增大,符合B型取代(取代PO3-4)的晶胞参数变化规律。红外谱图中,872 cm -1附近出现AB混合型取代(同时取代O H -,PO3-4)的CO2-3面外弯曲振动特征红外峰,同时CO2-3的不对称伸缩振动红外峰在1454和1420 cm -1附近出现分裂峰,1540 cm -1附近出现弱CO2-3峰;1122 cm -1附近出现CO2-3对称伸缩振动拉曼峰,1071 cm -1附近出现CO2-3的B型替代特征拉曼峰,通过计算PO3-4,CO2-3,O H -拉曼峰的积分面积比PO3-4/CO2-3,O H -/CO23,PO3-4/O H -,表明CO2-3在替换时,先以B型为主,随着CO2-3掺入量的增加,发生A型替代(取代O H -)。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磷灰石晶体为B型取代(取代PO3-4)为主的AB混合型取代的 n-CHA。与人骨磷灰石晶体在形态、尺寸、晶体结构和生长方式上具有相似性,可称为类骨磷灰石。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Eu3+掺杂的羟基磷灰石样品,并在不同温度下对样品进行了烧结.使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等对样品的结构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烧结对Eu掺杂羟基磷灰石的结构及结晶度产生了影响.在394 nm激发下,样品出现Eu的特征发射,掺杂摩尔分数一定时,随烧结温度增加,样品的荧光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500 ℃达到峰值.其荧光寿命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延长.此外,样品中电偶极跃迁与磁偶极跃迁强度之比(IR:IO)也随烧结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分析表明,烧结温度的改变通过晶体结构对样品的荧光特性以及掺杂取代位置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热液条件下羟基磷灰石的结晶特点,以氢氧化钙和磷酸中和反应所获沉淀为前驱物,以乙醇为介质在85、100、140℃进行了醇热反应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对实验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醇热反应能获得结晶良好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晶,升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羟基磷灰石HAP晶相的生成和晶粒度长大,其中反应温度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影响明显。不同反应条件获得的样品的拉曼光谱差异较大,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拉曼光谱先出现PO4四面体的对称伸缩振动,再出现PO4四面体的反对称伸缩振动,最后出现PO4四面体变角振动。  相似文献   

4.
乌贼骨改性羟基磷灰石的拉曼光谱及红外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拉曼光谱,红外吸收,扫描电镜对乌贼骨改性的产物羟基磷灰石进行了分析,改性后的乌贼骨宏观上保持了原来的小孔网眼状结构,而其微观结构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微结构的变化与改性时间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改性时间的控制,有可能获得一种优良的人体硬组织替换材料。  相似文献   

5.
杨昌虎  马忠权  徐飞  赵磊  李凤  何波 《物理学报》2010,59(9):6549-6555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玻璃衬底上用旋涂法制备了未掺杂、掺杂钇和掺杂镧的TiO2薄膜样品,对样品在700—1100 ℃范围内进行退火处理,并对样品的拉曼光谱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未掺杂TiO2薄膜发生了从锐钛矿相经混相最终向金红石相的转换,掺杂钇和掺杂镧对TiO2薄膜的晶相转换起阻碍作用,掺杂镧的阻碍作用更强;稀土掺杂能使TiO2薄膜晶粒细化,并使晶粒内部应力增大从而阻碍晶格振动,掺杂镧比掺杂钇的效果 关键词: 2薄膜')" href="#">TiO2薄膜 稀土掺杂 拉曼光谱 溶胶-凝胶  相似文献   

6.
在铜基金属卤化物Cs3Cu2I5中掺杂Mn2+是拓宽发光范围的重要途径,但是已报道的掺杂方法大多需要高温、惰性气氛、较长时间和专用设备等。本工作将CsI固体粉末直接投加至CuI和MnCl2的氢碘酸溶液中,在较低温度(60℃)、空气条件下快速(3 min)合成Mn2+掺杂Cs3Cu2I5微晶,并测试了其结构和发光性能。通过系列对比实验,提出一种由反应物溶解度控制的“缓释生长-掺杂”机制,证实CsI固体粉末在高浓度氢碘酸中的缓慢溶解能够降低Cs3Cu2I5晶体的生长速率,为Mn2+的低温、可控掺杂提供有利的动力学条件。该方法为全无机金属卤化物体系的掺杂发光和掺杂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Yb3+/Er3+共掺杂的TeO2-WO3-ZnO玻璃,测量了Er3+在玻璃中的吸收光谱和970nmLD激发下的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上转换光谱.计算了Yb3+/Er3+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和Er3+离子1.5μm波段的吸收截面、发射截面,并研究了其荧光强度和上转换发光与Yb3+掺杂浓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Yb3+共掺杂可明显提高Er3+离子1.5μm发射的荧光强度,实验所得Yb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为Er3+离子浓度的3倍,在7.28×1020ions/cm3左右.Er3+离子1.5μm发射的荧光半峰全宽为67~72nm;上转换红、绿光均为双光子过程,随Yb3+掺杂浓度的增加,上转换红、绿光强度均增强.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铽单掺杂,铕单掺杂,铽、铕双掺杂的硅酸锶发光材料。其结构经X-射线衍射表征。研究了合成样品的激发、发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在254nm波长紫外光激发下,SrSiO3:0.04Eu3+的发光光谱中出现4个Eu3+的发光峰,分别为Eu3+5D07F1(588、590nm)、5D0→F2(609nm)、5D07F3(626nm)、5D04F4(651nm)跃迁峰;SrSiO3:0.04Tb3+的发光光谱中出现4个Tb3+的发光峰,分别为Tb3+5D4→F6(488nm)、5D47F5(541、548nm)、5D47F4(584nm)跃迁峰;SrSiO3:0.04Tb3+,0.04Eu3+发光体系中,Tb3+的共掺杂显著增强了Eu3+的特征发射,存在Tb3+→Eu3+的能量传递现象,结果表明有Eu3+和Tb3+两个发光中心。  相似文献   

9.
张立  赵敬哲 《光散射学报》1999,11(4):365-367
本文主要利用拉曼光谱研究一组在合成过程中掺入了不同浓度锡的纳米二氧化钛样品,确定其从锐钛矿结构到金红石型结构的转变,进而分析其金红石型结构的形成。拉曼光谱测试表明,晶型导向剂SnO2的引入促使金红石型TiO2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形成,高温合成条件的免除使我们获得了很好的纳米级的金红石型TiO2晶体。此晶体具有有趣的包覆型结构,金红石型TiO2纳米晶体内包含着同结构的SnO2籽晶。分析其成因,在结晶过程中,掺入的杂质原子Sn4+与O2-结合,先沉积出金红石型结构的SnO2作籽晶,金红石型结构的SnO2和同样结构的TiO2晶格常数十分接近,促使了TiO2在它表面外延生长,形成金红石结构的包覆纳米晶。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Tm3+(8.0mol%)掺杂(77-x)GeO2-xGa2O3-8Li2O-10BaO-5La2O3(x=4,8,12,16)系列玻璃.系统地研究了Ga2O3从4mol%变化到16mol%时,玻璃的光谱性质与热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差热分析表明,随着Ga2O3含量的增加,锗酸盐玻璃的热稳定性增加.运用Judd-Ofelt(J_O)理论计算得到了Tm3+在不同Ga2O3含量的GeO2-Ga2O3-Li2O-BaO-La2O3玻璃中的J-O强度参数(Ω2,Ω4,Ω6)及Tm3+各激发能级的自发跃迁概率、荧光分支比以及辐射寿命等光谱参量.在808nm激光二极管的激发下,测试并分析了Ga2O3对Tm3+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随着Ga2O3从4mol%增加到16mol%,Tm3+在1.8μm处的荧光强度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特性.当Ga2O3含量大约在12mol%时,Tm3+在1.8μm处的荧光强度最弱,受激发射截面达到最小.还初步讨论了Ga2O3对玻璃结构与光谱参数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3+掺杂锗酸盐玻璃')" href="#">Tm3+掺杂锗酸盐玻璃 光谱性能 Judd-Ofelt参数 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Yb3+掺杂四磷酸盐玻璃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龙  林凤英  胡和方 《物理学报》2001,50(7):1378-1384
制备了Yb3+掺杂四磷酸盐玻璃,以实测的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计算了Yb3+在四磷酸盐玻璃中各光谱性能参数和激光性能参数,以荧光捕获效应讨论了倒易法和Fuchtbaucr-Ladenbury公式之间的计算差异.此外,还进一步讨论了Yb3+在四磷酸盐玻璃中各性能参数的浓度效应以及OH基对Yb3+发光的影响.研究表明Yb3+掺杂四磷酸盐玻璃具有相当优良的光谱和激光性能参数. 关键词: 3+掺杂')" href="#">Yb3+掺杂 四磷酸盐玻璃 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12.
崔祥水  陈文哲 《发光学报》2015,36(4):400-407
采用凝胶法分别制备出4.5ZnO-5.5Al2O3-90SiO2(ZAS)以及ZAS[DK]:RE3+ (RE=Eu,Tb,Ce) 透明微晶玻璃。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仪(PL)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对ZAS微晶玻璃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ZAS[DK]:RE3+ (RE=Eu,Tb,Ce)微晶玻璃包含ZnAl2O4晶相和SiO2非晶相,ZnAl2O4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0 nm,稀土离子的掺杂没有显著改变原来的ZnAl2O4晶体结构。TEM结果表明,900 ℃时ZnAl2O4从ZAS体系中析出。PL光谱显示,Eu3+ 存在 5D07F2跃迁,ZAS[DK]:Eu3+在611 nm 处发出强烈的红色光;由于Tb3+5D47F5 跃迁,ZAS[DK]:Tb3+在541 nm 处发出明亮的绿色光;ZAS[DK]:Ce3+ 在381 nm处显示了蓝光发射,对应于Ce3+ 的5d→4f 轨道跃迁。ZAS[DK]:RE3+ (RE=Eu, Tb, Ce)的PL发射光谱存在着浓度猝灭现象,Eu3+、Tb3+ 和Ce3+的最佳单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20%、20%和3%。CIE色度图表明,ZAS[DK]: RE3+ (RE=Eu,Tb,Ce)的色坐标分别位于红光、绿光和蓝光区域。实验结果表明,ZAS:RE3+ (RE=Eu,Tb,Ce) 微晶玻璃是一种良好的可用于全色显示的白光LED材料。  相似文献   

13.
稀土发光材料由于其良好的上转换发光性能已经逐渐成为荧光防伪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Li+掺杂浓度的NaGdF4∶Yb3+/Eu3+晶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上转换发射光谱测试等表征方法,对样品的形貌、尺寸和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并选择发光强度和效果最好的晶体应用于防伪识别。实验结果表明,NaGdF4∶Yb3+/Eu3+/Li+的XRD衍射图谱与标准六方相NaGdF4的衍射峰一致,衍射峰尖锐且没有杂峰,证明合成了高纯度高结晶度的NaGdF4∶Yb3+/Eu3+/Li+晶体。晶体的SEM图可以看出生成的样品为纯六方相,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共掺Yb3+/Eu3+/Li+对晶体的结构、形貌...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中碳循环研究对环境监测和资源探测有着重要意义,其中研究海水中的碳酸盐又是研究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目前对海水中碳酸盐的测量没有直接的现场测量手段,传统海水中碳酸盐的探测主要采用间接探测方法,例如:向海水中加入磷酸,将海水中的碳酸盐转化为二氧化碳,然后再对二氧化碳进行探测。拉曼光谱作为一种可用于海水现场测量的技术,具有对海水中碳酸盐直接检测的潜力,但要在海洋探测中实际应用主要受限于灵敏度。针对海水中碳酸盐的检测需求,搭建了一套近共心腔液体拉曼光谱系统,利用软件分别对反射率为99.66%(@532 nm)、直径为25.4 mm的近共心腔的主要参数(腔镜的焦距、液体样品池两端窗片的厚度及间距)进行了模拟和优化,模拟结果显示:①对直径为25.4 mm的腔镜,焦距为25 mm时,反射次数最多;②对液体样品池光学窗片而言,厚度越小,样品池中心处的光斑越密集,总光通量越大;③液体样品池光学窗片距离越短,样品池中心处的光斑越密集,总光通量越大。基于模拟结果对近共心腔液体拉曼光谱系统优化后,在实验室配置了一系列浓度的碳酸氢根和碳酸根溶液进行测量,并对光谱进行二次微分和高斯滤波预处理,然后提取各浓度下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峰强信息,建立定标曲线。结果显示:碳酸根、碳酸氢根的拉曼信号强度与其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4和0.998。按照3倍信噪比计算系统对碳酸根和碳酸氢根检测限,结果分别为0.06和0.38 mmol·L-1,检测限低于海水中碳酸根和碳酸氢根浓度(海水中碳酸根浓度约为0.2 mmol·L-1,碳酸氢根浓度约为2.0 mmol·L-1)。该系统灵敏度比目前报道的海洋现场探测拉曼光谱系统提高了10倍以上,为下一步海水中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现场探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Nd3+(物质的量分数2%)掺杂40B2O3-(15-χ)Nb2O5-45BaO-χLa2O3玻璃,测量了样品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差热分析(DTA)曲线。根据Nd3+光学跃起矩阵的特点,应用Judd-Ofelt理论,从吸收光谱获得了Nd3+光学跃起的强度参数。并计算了Nd3+离子的自发辐射跃迁几率、总自发辐射几率、荧光分支比、辐射能级寿命和受激发射截面。结果表明:该体系玻璃中,随着Nb2O5 含量的增加和La2O32增大,说明材料的对称性降低;而Ω6减小,说明Nd-O键的共价性和键强增强;受激发射截面减小。DTA实验表明,随着Nb2O5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Tm3+掺杂CdWO4单晶的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坩埚下降法生长获得了尺寸为φ25 mm×90 mm、Tm2O3初始掺杂摩尔分数为0.5%的CdWO4单晶。晶体的颜色由上部血红色逐渐加深至下部的黑褐色。对不同部位的晶体薄片进行800 ℃的氧化处理,测定了处理前后不同部位的吸收光谱和FTIR红外光谱。经氧气退火处理后,由于氧空位缺陷减少,晶体的颜色明显变淡。在吸收光谱中观测到421,684,805 nm的吸收带。其中421 nm的吸收峰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步减弱,经800 ℃处理后基本消失。在808 nm激光二极管激发下,观察到中心波长为1.5 μm和1.8 μm的荧光发射,分别对应于Tm3+3H43F4,3F43H6的能级跃迁。  相似文献   

17.
卤化铅钙钛矿(LHPs)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新一代光电器件的有力候选材料。然而,缺陷造成的离子迁移会导致LHPs纳米晶的晶体结构解离分解。因此,稳定性成为LHPs实际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镍离子替位掺杂及卤素空位填补对CsPbBr3纳米晶中的离子迁移抑制作用。通过离子迁移活化能的测定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的原位观察,分析了前驱体掺杂剂对加强LHPs稳定性的作用原理。首先,选用乙酰丙酮镍和溴化镍作为掺杂剂,合成了掺杂LHPs纳米晶。其次,通过吸收-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掺杂样品的光学及化学组成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纳米晶薄膜电导率的温度依赖关系计算出其离子迁移活化能,并结合高分辨电镜原位观察纳米晶在高能电子束辐照下的形貌演变过程,揭示了不同掺杂剂对合成掺杂LHPs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2+掺杂CsPbBr3样品的离子迁移活化能相较本征CsPbBr3样品(0.07 eV)有显著提升,其中乙酰丙酮镍掺杂样品的离子迁移活化能为0.238 eV,溴化镍掺杂样品的离子迁移活化能为0.487 eV。另外,电子束辐照测试表明溴化镍掺杂钙钛矿晶体表现出更高的结构稳定性,这主要归因于掺杂的Ni2+对卤素的强结合和卤素填补空位缺陷的协同钝化作用。Ni2+掺杂和卤素空位填充协同可以有效抑制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体中的离子迁移。  相似文献   

18.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掺杂量的CuO-TiO2纳米粉体,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SEM-EDX)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在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灯照射下,进行CO2光催化还原实验研究,探究CO2光催化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所得CuO掺杂TiO2纳米粉体,粒径大小在20~30 nm之间;CO2光催化还原主要产物为甲醇,掺杂量为5%(质量分数)CnO-TiO2纳米粉体催化效果最好,反应10 h后得到甲醇产量为27mg·(g-cata)-1;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产物中甲醇含量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惯性约束聚变和电磁内爆实验对靶材料的需求,以W(CO)5/sub>为原料,利用超声化学法在线制备纳米WO3/sub>掺杂聚苯乙烯。所得样品用TEM,XPS,FTIR和TG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钨元素主要以WO3/sub>的形态存在,WO3/sub>粒径分布为20~50 nm,WO3/sub>微粒被聚苯乙烯完全包覆,掺杂后聚苯乙烯的热稳定性提高了70 ℃。在此基础上,对超声化学法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纳米WO3/sub>与聚苯乙烯分子链有一定的化学键结合,纳米WO3/sub>在聚苯乙烯基体中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光学测温技术在传感、治疗、诊断和成像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基于传统热耦合能级荧光强度比测温的灵敏度较低,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基于基质与掺杂离子间不同的温度依赖行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高灵敏度的测温方案.首先,采用固相法成功合成了YVO4:Pr3+荧光粉.然后,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与发光特性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Pr3+成功掺入YVO4基质,SEM结果表明样品为长方体形状微米晶颗粒,平均颗粒大小约为2.1μm.在320 nm激发下,YVO4:Pr3+主要呈现出在440 nm附近的蓝光发射和606 nm的红光发射,发光峰不存在明显的重叠.基于VO43-与Pr3+的发光对温度的不同响应,实现了新的荧光强度比测温方案.测温范围为.303—353 K,最大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分别为0.651 K-1和3.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