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有智  张文林  倪蔚德  张材荣  张定军 《物理学报》2012,61(9):98101-098101
本文制备了联苯乙烯衍生物(4, 4'-bis(2, 2'-diphenylvinyl)-1, 1'-biphenyl, DPVBi) 为发光层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器件性能随发光层厚度变化而变. 在DPVBi厚度为10---50 nm范围内, 同样电流密度下器件亮度及效率随DPVBi厚度增加先增后减, 40 nm时最佳, 最高亮度达到15840 cd/m2, 最高外量子效率达到3.2%, 器件色坐标(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 (CIE) co-ordinates) 为(0.15, 0.15). DPVBi厚度超过40 nm时器件发光光谱出现红移而致色度变差, 其原因可归于微腔效应所致. 同时,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表明DPVBi中激子扩散长度位于20---30 nm范围.  相似文献   

2.
色纯度改进的苯乙烯衍生物高效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以苯乙烯衍生物(amino-substituted distyryl arylene derivative,BCzVB)掺杂的4,4’-双(9-咔唑基)-1,1’-联苯(4,4’-N,N’-dicarbazole-biphyenyl,CBP)为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indium tin oxide)/TPD(N,N’-diphenyl-N,N’-bis(3-methyl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CBP:BCzVB/Alq3[tris-(8-hydroxy-quinolinato)aluminum)/Liq(8-hydroxy-quinolinato)lithium]/Al的电致发光器件。这里TPD、Alq3分别为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CBP:BCzVB为发光层,Liq为电子注入层。器件最高亮度为8500cd/m^2,效率为3.5cd/A(量子效率为2.6%),器件色坐标[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CIE)CO-ordinates]为x=0.15,y=0.16,与纯BCzVB作发光层的器件相比,器件的发光色纯度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对比分析表明器件的发光主要来自能量传递和陷阱俘获机制,但陷阱俘获机制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联苯乙烯类蓝色发光材料DPVBi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联苯乙烯类蓝色有机发光材料DPVBi[4,4′-二(2,2-二苯乙烯基)-1,l′-联苯],用^1H-NMR,IR,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DPVBi作发光层制备了电致发光器件,其结构为:ITO/CuPc/NPB/DPVBi/Alq3/LiF/Al,研究了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质。器件最高亮度达4 373cd/cm^2,最大流明效率为1.24 lm/w,在20mA/cm^2电流密度驱动下的亮度为434cd/cm^2,CIE色坐标为x=0.15,y=0.16,器件的蓝色发光具有较好的色纯度。重点对器件发光色度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电流密度(4~4 000mA/cm^2)的变化,器件色度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合成了新型含噻吩基团的联苯乙烯类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4,4′-双(2-苯基-2-(2-噻吩)乙烯基)-1,1′-联苯(TPVBi),通过红外、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等研究了其HOMO、LUMO能级及发光性能。TPVBi溶液的荧光发射峰值波长为451nm,薄膜的荧光光谱最大发射波长为464nm。循环伏安测得其氧化峰电位为1.227V。TPVBi的HOMO能级为-5.55eV,LUMO能级为-2.67eV。以TPVBi作为发光层制作了结构为ITO/CuPc(10nm)/NPB(30nm)/TPVBi(35nm)/TPBi(35nm)/Al(100nm)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并研究了该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该器件在电压为19.5V时,达到最大亮度1782.3cd/m2,在电流密度为15.69mA/cm2时,最大电流效率为1.73cd/A;器件的发光CIE色坐标为x=0.25,y=0.40。  相似文献   

5.
两种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重点研究以两种蓝色OEL材料蒽类衍生物JBEM和联苯乙烯衍生物DPVBi分别作基质,以perylene作掺杂剂的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特别研究了它稳定性,在这度和效率方面,两种器件并没有很大差别,然而在稳定性方面却有很大差别,蒽类衍生物JBEM的器件在100cd/m^2初始亮度下,半亮度寿命可达1035h,而DPVBi的器件在同样条件下,半亮度寿命为255h。通过分析两种器件的能级图,认为稳定性的差别可能源于两种蓝光材料本身的热稳定性不同,JBEM优于DPVBi,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蓝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新型高效蓝色掺杂剂EBDP的电致发光性能. 分别以EBDP为掺杂剂制备了结构为氧化铟 锡(ITO)/酞菁铜(CuPc)/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4-4′-二胺(NPB)/2- 叔丁基-9,10-二-(2-萘基)蒽(TBADN):EBDP/8-羟基喹啉铝(Alq3)/LiF/Al 与ITO /CuPc/NPB/TBADN:EBDP: 4-二氰亚甲基-2-叔丁基-6-(1,1,7,7-四甲基久咯呢定基-9-烯基)- 4H-吡喃/Alq3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蓝色掺杂剂 蓝色电致发光器件 白色电致发光器件  相似文献   

7.
MoO3为缓冲层的高效非掺杂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典型蓝色发光材料-联苯乙烯衍生物(4,4’-bis(2,2’-diphenylvinyl) -1,1’-biphenyl,DPVBi)为发光层,采用MoO3为阳极缓冲层制备了结构简单的非掺杂型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电流密度为20 mA/cm2、MoO3缓冲层厚度为0.5 nm对器件效率约为无缓冲层器件效率的18倍,...  相似文献   

8.
以典型发光材料——联苯乙烯衍生物(4,4’-bis(2,2’-diphenylvinyl)-1,1’-biphenyl,DPVBi)和红荧烯(5,6,11,12-tetraphenylnaphthacene,Rubrene)分别为蓝色、橙色发射体,通过在DPVBi中插入一层超薄Ru-brene制备了结构简单的非掺杂型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得到了低压启动、效率和色度俱佳的白色发光器件。器件启亮电压为3.1 V,最高电流效率为6.7 cd/A(流明效率5.5 lm/W或外量子效率2.8%),器件色坐标达到理想的白平衡点(0.33,0.33)。理想白光的获得归因于通过调整NPB/DPVBi界面到Rubrene的距离,实现了从DPVBi到Rubrene能量传递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9.
空穴注入层对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PVBi为发光层,NPB为空穴传输层,在阳极ITO和NPB之间分别插入不同的空穴注入层CuPc和PEDOT:PSS,制备了两种结构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ITO/CuPc/NPB/DPVBi/BCP/Alq3/Al和ITO/PEDOT:PSS/NPB/DPVBi/BCP/Alq3/Al,研究了不同空穴注入材料对蓝色OLEDs发光性能的影响,并与没有空穴注入层的器件进行了比较.其中CuPc分别采用旋涂和真空蒸镀两种丁艺,比较了不同成膜工艺对器件发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空穴注入层的器件比没有空穴注入层器件性能要好,其中插入水溶性CuPc的器件,其发光亮度和效率虽然比蒸镀CuPc器件要低,但比插入PEDOT:PSS 器件发光性能要好.又由于水溶性CuPc采用旋涂工艺成膜,与传统CuPc相比,制备工艺简单,所以为一种不错的空穴注入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9,9'-(1,3-苯基)二-9H-咔唑(m CP)和1,4-二(三苯甲硅烷基)苯(UGH2)为母体,将常用的蓝光染料二(3,5-二氟-2-(2-吡啶)苯基-(2-吡啶甲酸根))合铱(Ⅲ)(FIrpic)掺入这两种母体材料中,制得具有双发光层结构的蓝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对整个物理机制进行了阐述。该器件较基于m CP或UGH2为母体的单发光层器件有着更高的器件效率。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外量子效率分别为21.13 cd/A、14.97 lm/W、10.56%。器件亮度从100 cd/m2到3 000 cd/m2时,效率滚降为34.2%。  相似文献   

11.
重点研究了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XD-7的合成路线及提高产率的方法,并用自行设计加工的升华提纯装置进行两次OXD-7的升华提纯,可使产物纯度达到99.2%。通过真空镀膜制作出结构为ITO/CuPc/NPB/OXD-7/Alq3/Mg-Ag/Al的器件,器件采用透明ITO导电玻璃作正极,依次真空蒸镀酞菁铜、NPB、OXD-7、Alq3、Mg-Ag电极,最后在合金电极上覆盖一层很薄Al膜。膜厚由频率震荡计监测,测试了器件的光电性能以及寿命,研究并讨论了材料的纯度对器件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新合成的有机材料-硅烷衍生物作为发光物质制备了发蓝、绿光的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其结构为glass/ITO/PVK SiH/Alq/Mg:Ag。分别测量了SCS-SiH,聚乙烯咔唑(PVK)薄膜的光致发光光谱以及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其中SCS-SiH薄膜的光致发光谱峰位置在496nm,有机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的峰值为500nm。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加发光谱峰蓝移,其变化范围为25nm。在电流密度为89mA/cm^2下器件的发光亮度可达810cd/m^2。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基于双母体结构的高效率蓝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与采用单母体结构和双发光层结构的器件性能进行对比,发现双母体结构的应用对蓝光器件的性能起到了明显的提升作用。双母体蓝光器件的最大效率为14.9 cd/A(13.3 lm/W),最大亮度达到10 440 cd/m~2,其开启电压仅为2.7 V。蓝光器件同时展示出低的效率滚降特性,在100~5 000 cd/m~2范围内,器件的效率滚降仅为35.3%。在3~8 V的电压变化内,器件的色坐标一直位于蓝光区域。  相似文献   

14.
掺杂聚合物蓝光发光二极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建国  马於光 《光学学报》1995,15(3):52-356
报道了用有机染料TPB(1,l,4,4-四苯基丁二烯)分散到PVK(聚乙烯基咔唑)中的掺杂聚合物作有源层制作的蓝光发光二极管及其发光特性。聚合物发光层用旋转涂敷的方法制备,用透明导电材料ITO(铟锡氧化物)、金属Al作为正负电极。器件正向偏压为13V时,可以看到蓝光发射,峰值波长为455nm,注入电流为50mA/cm2时,亮度为44cd/m2。  相似文献   

15.
基于PVK的高色纯度高稳定性有机电致红光器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旋涂法和真空蒸镀法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能量空间传递的原理制备了PVK ∶ Ir(piq)2(acac)体系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CuPc/PVK ∶ Ir(piq)2(acac)/BCP/Alq3/LiF/Al。研究了不同主客体掺杂比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得到了高色纯度、单色性较好的红光器件。当Ir(piq)2(acac)掺杂的质量比为1 ∶ 0.08时,器件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发光峰位于625 nm,CIE坐标为(x=0.66,y=0.33)。通过对各层厚度的合理选择,形成相对优化的微腔结构,充分利用其对光谱的窄化效应,使得器件的EL光谱的发射半峰全宽仅为55 nm,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性能。器件光谱具有很好的单色性,色纯度达到98.2%。  相似文献   

16.
效率增强的新型蓝色有机发光器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使用一种新型空穴传输材料J003制备了不同结构、不同发光层厚度的两组蓝色发光器件,其结构为:ITO/CuPc/J003/JBEM:perylene/Alq3/LiF/Al和ITO/CuPc/J003/JBEM:perylene/TPBi/Alq3/LiF/Al,这里CuPc(Copper phthalocyanine)和LiF分别为空穴注入层(HIL)和电子注入层(EIL),J003为空穴传输层(HTL),JBEM(9,10-bis(3,5'-diaryl)phenylylanthracene)为发光层(EML),TPBj(1,3,5-tri(phenyl-2-benzimidazole)-benzene)为空穴阻挡层(HBL),Alq3(tris(8-quinolinolato)aluminium complex)为电子传输层(ETL).两种结构中前者为无阻挡层的普通型结构,后者在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中加入了空穴阻挡层,是新型阻挡层结构.研究了空穴阻挡层的引入在不同厚度发光层时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阻挡层结构能明显提高器件的亮度和效率,但依赖于发光层厚度,利用能级图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种压控波长可调谐异质结有机薄膜发光二极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海曙 《光学学报》1998,18(7):38-942
利用空穴型聚合物材料ROPPV-12[聚(十二烷氧基-对苯乙炔)]与电子型有机小分子材料Alq3(八羟基喹啉铝)配合制备了有机薄膜异质结发光二极管。发现该异质结器件在ROPPV-12的厚度保持为70nm、Alq3的厚度为20nm时,器件的性能最优,且电致发光完全来自ROPPV-12;而当Alq3的厚度为32nm时,发光区域则跨越了ROPPV-12与Alq3,器件在较低驱动电压下来自ROPPV-12的光发射占主导地位,随着电压的升高,Alq3的光发射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相同电压下,前一器件的亮度、电流、发光效率都要远高于后一器件。分析了其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8.
在阳极和空穴传输层分别引入氧化镍纳米结构缓冲层,制备了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对二极管的电学和光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的氧化镍纳米结构对器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结构氧化镍缓冲层能够有效地提高空穴-电子对的产生和复合效率,它的引入带来了高效的空穴注入及发光层中的载流子平衡,能有效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致发光特性.氧化镍缓冲层沉积时间为30 s的器件具有最高的亮度和电流效率,分别为42 460 cd/m2和24 cd/A,该器件的CIEx,y 色坐标为(0.212 9,0.325 2).  相似文献   

19.
在ITO/TPD/PBD/Al双层器件中,电致发光光谱相对于TPD和PBD的荧光光谱有明显的红移。根据对TPD、PBD和TPD:PBD等量混蒸膜的PL激发光谱及电致发光光谱的研究,认为在TPD和PBD的界面产生了激基复合物。另外,该器件发射光谱既有TPD的成分也有激基复合物的成分,并且随着电流的改变,两者的相对强度发生变化。在电流密度增大时,峰值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器件发光颜色由白光变为黄绿光。根据器件能级关系,说明了相关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