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N,N′-亚水杨基皮考林酰肼(HL)及其铁配合物[FeL2](C26H20FeN6O4,Mr=536 33).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晶体学参数:a=1 4970(1)nm,b=1 51556(9)nm,c=2.0920(2)nm,V=4 7462(6)nm3,Z=8,Dc=1 501Mg·m-3,F(000)=2208,μ(MoKα)=0 682mm-1,R=0 0695,Rw=0 1502.在配合物[FeL2]中,铁(Ⅱ)原子具有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晶体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缔合分子对.红外光谱表明,配体在形成配合物后,ν(CO)和ν(CN)红移.电子光谱表明存在π-π 和d-π 的跃迁;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金属对配体n-π 激发引起的荧光发射峰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DMF和CH3 OH中 ,以N ,N′ 亚水杨基皮考林酰肼 (简写为H2 sphz)和高氯酸铜合成了双核配合物[Cu2 (sphz) (DMF) 3 H2 O]·(ClO4) 2 。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 ,标题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 1/c,分子式C2 2 H3 2 Cl2 Cu2 N6O14 ,晶体学参数a =1 0 81 2 0 ( 3 )nm ,b=2 .5 71 87( 7)nm ,c=1 1 777( 3 )nm ,β=1 0 4 1 472( 5 )°,V =3 1 75 7( 2 )nm3 ,Z =4,Dc=1 679Mg/m3 ,F( 0 0 0 ) =1 640 ,μ(MoKα) =1 5 82mm-1,R =0 0 3 5 8,Rw=0 1 0 0 7。2个铜 (Ⅱ )原子 ,一个呈畸变的NO3 平面体正方形配位构型 ,一个具有畸变的N2 O3 四角锥配位构型 ,晶体内每 2个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缔合分子对。红外光谱表明 ,配体在形成配合物后 ,ν(CO)和ν(CN )红移。电子光谱表明 ,存在d d 和π π 跃迁。荧光光谱表明 ,配合物金属对配体n π 激发 ( 3 1 0nm)引起的发射峰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Schiff碱水杨醛缩氨基硫脲 (简写为HL)和二氯化钯合成了配合物 [PdL2 ] + ·Cl-.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 ,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 1/c,分子式C16H18ClN6O2 PdS2 ,Mr=5 3 2 .3 3 ,晶体学参数 :a =0 .70 0 0 5 ( 2 )nm ,b =1.0 5 813 ( 3 )nm ,c =2 .70 614 ( 9)nm ,β =93 .0 3 6( 1)° ,V =2 .0 0 17( 1)nm3 ,Z =4,Dc=1.766Mg/m3 ,F( 0 0 0 ) =10 68,μ(MoKα) =1.2 95mm-1,R =0 .0 2 5 2 ,wR =0 .0 5 93 ,GOF =1.0 2 0 .在配合物 [PdL2 ] + 离子中 ,钯 (Ⅱ )原子呈扭曲的NOS2 平面四边形配位构型 ,晶体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维的无限链状结构 .红外光谱表明 ,配体在形成配合物后 ,ν(SO) ,ν(CO)和ν(CN)红移 .电子光谱表明存在π π 和d π 的跃迁 .荧光光谱表明 ,配合物金属对配体n π 激发引起的荧光发射峰有较大的影响 .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N,N′-亚水杨基喹哪啶酰肼(sqnhz)及其锰配合物[Mn(sqnhz)2]sqnhz(C51H39Cl2MnN9O6,Mr=999 75).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体学参数:a=0.7723(1)nm,b=1.1537(3)nm,c=1.3549(2)nm,α=74 387(8)°,β=83 342(6)°,γ=80 967(9)°,V=1 1448(4)nm3,Z=1,Dc=1 450mg/m3,F(000)=515,μ(Mo-Kα)=0.468mm-1,R=0 0606,Rw=0 1152.在配合物[Mn(sqnhz)2]中,锰(Ⅱ)原子具有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晶体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红外光谱表明,配体在形成配合物后,ν(CO)和ν(CN)红移.电子光谱表明存在π-π 和d-π 的跃迁,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金属对配体n-π 激发引起的荧光发射峰有较大的影响,配合物对于λ=0.106nm激光倍频系数I2ω/I2ω(KDP)为0 94.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两个异亚硝基乙酰丙酮 N 芳基亚胺的Pd(Ⅱ )配合物 ,PdCl(C6H5—IAI) (C6H5NH2 ) ( 1 )和PdCl( p CH3 C6H4 —IAI) ( p CH3 C6H4 NH2 ) ( 2 ) ,并测定了配合物 1的晶体结构 .配合物 1晶体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为Pca2 1,晶胞参数a =1 .8587( 4 )nm ,b=0 .93 80 ( 2 )nm ,c=2 .1 2 3 7( 4 )nm ,Z =8,F( 0 0 0 ) =1760 ,μ =1 .1 60mm-1,R1=0 .0 2 71 .二齿Schiff碱配体的异亚硝基 (肟基 )的N原子和亚胺的N原子 ,苯胺基N原子和Cl-离子与Pd(Ⅱ )配位 ,形成PdN3 Cl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 .红外和喇曼光谱表明 ,形成配合物后νCO和νCN移向低频 ,而νN—O则移向高频 .电子光谱说明存在π π 和d π 跃迁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V型半刚性配体4,4'-二羧基二苯基砜的3个新的镧系配合物[Nd2(dbsf)3(DMF)225(H2O)1.75·1.25DMF·0.5MeOH(1),[Yb2(dbsf)3(H2O)2]·1.5H2O(2)和[Er2(dbsf)3(H2O)2]·0.75H2O(3)(H2dbsf=4,4'-二羧基二苯基砜,DMF=N,N-二甲基甲酰胺,MeOH=甲醇),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结构表明配合物1具有一维孔道的三维镧系金属,有机骨架结构(LnOF),未配位的DMF和MeOH填充在孔道中;配合物2和3也具有三维的LnOF结构,但晶格水存在于洞穴里.它们的形成与结构特征可能与半刚性V型配体H2dbsf和镧系收缩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两个异亚硝基乙酰丙酮-n-芳基亚胺的Pd(Ⅱ)配合物,PdCl(C6H5一IAI)(C6H5NH2)(1)和PdCl(P-CH3C6H4-IAI)(P-CH3C6HtNH2)(2),并测定了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a2l,晶胞参数a一1.858 7(4)nm,b=0.938 0(2)nm,c一2.123 7(4)nm,2=8,F(000)一1 760,μ=1.160 mm-1,R1=O.027 二齿Schiff碱配体的异亚硝基(肟基)的N原子和亚胺的N原子,苯胺基N原子和CL-离子与Pd(Ⅱ)配位,形成PdN3Cl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红外和喇曼光谱表明,形成配合物后νC=O和νc=N 移向低频,而vN-.o则移向高频.电子光谱说明存在π-π*和d-π*跃迁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N,N'-亚水杨基喹哪啶酰肼(sqnhz)及其锰配合物[Mn(sqnhz)2]sqnhz(C51H39Cl2MnN9O6,Mr=999.75).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体学参数a=0.772 3(1)nm,b=1.153 7(3)nm,c=1.354 9(2)nm,α=74.387(8)°,β=83.342(6)°,γ=80.967(9)°,V=1.144 8(4)nm3,Z=1,Dc=1.450 mg/m3,F(000)=515,μ(Mo-Kα)=0.468 mm-1,R=0.060 6,Rw=0.115 2.在配合物[Mn(sqnhz)2]中,锰(Ⅱ)原子具有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晶体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红外光谱表明,配体在形成配合物后,v(C=O)和v(C=N)红移.电子光谱表明存在π-π*和d-π*的跃迁,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金属对配体n-π*激发引起的荧光发射峰有较大的影响,配合物对于λ=0.106 nm激光倍频系数I2w/I2ω,(KDP)为0.94.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 3,4-二甲氧基苯乙酸邻菲啰啉镱(Ⅲ)配合物(C84H82Yb2N4O24):[Yb2(DMPA)6(phen)2](HDMPA=3,4-二甲氧基苯乙酸(C12H12O4),phen=1,10-邻菲哕啉)(CCDC:75754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IR)光谱、热重分析(TG-DTG)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C84H82Yb2N4O24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品胞参数:a=1.22877(14)nm,b=1.23235(16)nm,c=1.45234(19)nm,α=91.726(7)°,β=103.321(7)°,γ=113.885(6)°,品胞体积:V=1.9379(4)nm3,品胞内分子数Z=1,相对分子质量M,=1877.62,电子数F(000)=946,密度Dc=1.609 g·cm-3,吸收系数μ(Mo Kα)=2.481 mm-1.测定了铕和铽掺杂(2.5%,5.0%,10.0%,摩尔分数)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单独的配体没有荧光,在形成配合物后,依然显示铕(Ⅲ)离子和铽(Ⅲ)离子的特征发射峰,这表明配体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了中心离子,配体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3,4-二甲氧基苯乙酸邻菲啰啉镱(Ⅲ)配合物(C84H82Yb2N4O24):[Yb2(DMPA)6(phen)2](HDMPA=3,4-二甲氧基苯乙酸(C12H12O4),phen=1,10-邻菲啰啉)(CCDC:75754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IR)光谱、热重分析(TG-DTG)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C84H82Yb2N4O24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22877(14)nm,b=1.23235(16)nm,c=1.45234(19)nm,α=91.726(7)°,β=103.321(7)°,γ=113.885(6)°,晶胞体积:V=1.9379(4)nm3,晶胞内分子数Z=1,相对分子质量Mr=1877.62,电子数F(000)=946,密度Dc=1.609g·cm-3,吸收系数μ(MoKα)=2.481mm-1.测定了铕和铽掺杂(2.5%,5.0%,10.0%,摩尔分数)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单独的配体没有荧光,在形成配合物后,依然显示铕(Ⅲ)离子和铽(Ⅲ)离子的特征发射峰,这表明配体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了中心离子,配体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使用2,2′-二硫代二苯甲酸和2,2′-联吡啶(2,2′-bipy)、硝酸铜在水热条件下发生的原位反应合成了一个铜配合物,即[Cu2(C14H8O4S)2(C10H8N2)2](1)(C14H8O4S=2,2′-二羧苯基硫醚,C10H8N2=2,2′-联吡啶);然后又利用2,2′-二硫代二苯甲酸和菲咯啉(phen)、氯化钙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一个钙配合物,即{[Ca(C14H8O4S2)(C12H8N2)2]·(H2O)2}n(2)(C14H8O4S=2,2′-二硫代二苯甲酸根,C12H8N2=菲咯啉),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由2,2′-二羧苯基硫醚配体连接形成了一个双核的化合物,通过氢键和氮杂环之间的π…π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2由二硫代二苯甲酸配体桥联形成了一个一维链状结构,通过氢键和氮杂环之间的π…π作用也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并且,对这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分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利用晶体工程方法设计裁剪和组装具有一维、二维、三维框架结构的固体化合物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和化学学科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研究表明在这些框架内镶嵌活性组分可得到新型功能材料,如磁性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及新型催化剂等[1]。而叠氮根是一个多功能桥联配体,它能形成一维[2],二维[3],三维[4]等配合物,有关叠氮根的磁性研究也成为分子基铁磁体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5]。本文报道了[Cu(AFO)2(N3)2](DMF)(H2O)(DMF=N,N 二甲基甲酰胺)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1 实验部分1 1 试剂与…  相似文献   

13.
利用3,4-乙撑二氧基噻吩-2,5-二羧酸(H_2L_1)为主配体,2,2′-联吡啶(L_2)、4,4′-联吡啶(L_3)为辅配体,分别与二水合氯化铜、氯化锌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配合物{[Cu_2(L_1)_2(L_2)(H_2O)_2(DMF)]·3H_2O}n (1)(DMF=N,N-二甲基甲酰胺)和配合物{[Zn(L_1)(L_3)(H_2O)2]·H_2O}n (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与性质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由L_1~(2-)桥联Cu~(2+)形成的二维层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是由L_1~(2-)连接Zn~(2+)形成一维链,并进一步桥联4,4′-联吡啶形成为一维带状结构,通过配位水分子与配体氧原子的氢键作用及带与带之间的π-π堆积形成三维结构。荧光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分别表明配合物1和2均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和热稳定性。配合物1和2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364和365 nm。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3,4-二甲氧基苯乙酸邻菲哕啉钆(Ⅲ)配合物:[Gd2(DMPA)6(phen)2](HDMPA=3,4-二甲氧基苯乙酸,C12H12O4;phen=1,10-邻菲哕啉),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测定了铕离子掺杂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荧光光谱表明,游离配体没有荧光,在形成配合物后,显示了铕(Ⅲ)离子的特征发射,在591,618,649和684 nm处观察到了4个分别对应于三价铕离子的5S0→7F1,5D0→F2,5D0→F3和5D0→7F4跃迁的特征发射峰,其中以5D0→7F2跃迁的发射最强,这表明配体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了中心离子,配体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冬梅  杨一心 《应用化学》2012,29(7):775-779
在甲醇中合成了2-乙酰基苯并咪唑缩牛磺酸Schiff碱型配体及其与Eu(Ⅲ)的配合物。 通过Eu化学和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确定了配体与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 Eu(Ⅲ)配合物为Eu2L3(NO3)3(L=C11H12N3O3S)。 配合物荧光发射主要是Eu3+微扰的配体发光,其次为中心Eu3+离子的窄带发射。 当λex=330.0 nm时,配合物发射Eu3+离子的特征窄带荧光;当λex=410.0 nm时,Eu3+发射λem=525.0 nm的荧光。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3,4-二甲氧基苯乙酸邻菲啰啉镱(III)配合物(C84H82Yb2N4O24): [Yb2(DMPA)6(phen)2](HDMPA=3,4-二甲氧基苯乙酸(C12H12O4), phen=1,10-邻菲啰啉)(CCDC: 757541),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IR)光谱、热重分析(TG-DTG)对其进行了表征, 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配合物C84H82Yb2N4O24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 a = 1.22877(14) nm, b=1.23235(16) nm, c=1.45234(19) nm, α=91.726(7)°, β=103.321(7)°, γ=113.885(6)°, 晶胞体积: V=1.9379(4) nm3, 晶胞内分子数Z=1, 相对分子质量Mr=1877.62, 电子数F(000)=946, 密度Dc=1.609 g·cm-3, 吸收系数μ(Mo Kα)=2.481 mm-1. 测定了铕和铽掺杂(2.5%, 5.0%, 10.0%, 摩尔分数)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结果表明, 单独的配体没有荧光, 在形成配合物后, 依然显示铕(III)离子和铽(III)离子的特征发射峰, 这表明配体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了中心离子, 配体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柔性羧酸配体4-氨基-1,2,4-三氮唑-3,5-二硫代乙酸(H2L)和氯化铜为原料,用常规溶液反应法,制备了配位聚合物[Cu(L)(DMF)(H2O)]n(DMF=N,N-二甲基甲酰胺),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中每个铜(Ⅱ)为五配位,呈畸变的四方锥构型.与来自两个配体的一个N原子、两个羧基O原子和一个DMF的O原子、一个水分子的O原子配位.配体将Cu(Ⅱ)桥联起来形成沿a轴方向的一维链,链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沿b轴方向的二维层,层与层间又通过S…S弱相互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此外,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18.
以(—)-2,2'-(2,5-噻吩二甲酰氨基)二丙氨酸(C12H14N2O6S)及4,4'-联吡啶(4,4'-bipy)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铕配位聚合物{[Eu2(C12H12N2O6S)3(4,4'-bipy)(H2O)2]· (H2O)6}n.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结构,结果表明:晶体为正交晶系,晶胞参数a=1.113992(18) nm,b=1.804 972(19) nm,c=2.933 80(3) nm,Z=4;2个Eu原子分别为九和八配位.测定发现配合物固体具有Eu3+的典型光致发光光谱,配合物中配体能有效提高稀土离子的发光效果.并通过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热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Schiff碱N-氧化吡啶-2-甲醛缩氨基脲(PNOS)及其配合物[Cu(PNOS)(NO3)2],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结构.PNOS晶体中通过传统氢键形成双层二维网状结构,再由非传统氢键自组装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Cu(PNOS)(NO3)2]中的铜为六配位,畸变八面体结构,Schiff碱(PNOS)通过N-氧化吡啶N-O的O原子,亚胺基C=N的N原子,及羰基C=O的O原子与铜配位;一个硝基以单齿配体形式与铜配位,另一个则以双齿配体形式配位.配合物分子通过经典氢键相互作用,形成单层二维网状结构,再通过非经典氢键作用,自组装成双层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利用类salen配体二苯乙二酮苯甲酰腙或二苯乙二酮水杨酰腙与二苯基二氯化锡反应,合成了2个二苯基锡配合物[(C_6H_5(O)C=N—N=C(Ph)—(Ph)C=N—N=C(O)—C_6H_5)_2SnPh_2(CH_3OH)]·3CH_3OH (1)和 [(o-OH—C_6H_4(O)C=N—N=C(Ph)—(Ph)C=N—N=C(O)—(o-OH—C_6H_4))_2SnPh_2(CH_3OH)]·CH_3OH (2),通过IR、~1H NMR、~(13)C NMR、~(119)Sn NMR、元素分析、HRMS 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了配合物结构。测试了配合物1、2的热稳定性及其对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发现配合物2对癌细胞NCIH460、HepG2、MCF7表现出略优的抑制活性。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猝灭光谱研究了配合物2与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嵌入模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