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硫酸软骨素与天青A空间定向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光谱法研究了天青A (AA)与硫酸软骨素 (CS)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 ,考察了不同AA CS摩尔比、乙醇、羟丙基 β 环糊精、TritonX 10 0以及NaCl等实验条件对AA与CS反应体系的影响。测得CS对AA的最大结合数N =15 1,结合常数K =5 2 4× 10 4 ,并且建立了AA与CS大分子空间定向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模型。实验结果表明 ,AA与CS相互作用产生的变色反应 ,不仅与AA与CS分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有关 ,而且还与CS大分子上结合态AA的密度有关。CS大分子上结合态AA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是形成5 5 0nm吸收峰以及产生变色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亚甲蓝与硫酸化茯苓多糖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从分子水平认识硫酸化多糖分子与小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文章采用氯磺酸-吡啶法(Wolfrom法)对茯苓多糖进行结构修饰,制得硫酸化茯苓多糖(SP)。通过理论模型测得亚甲蓝(MB)与SP最大结合数N=54,结合常数K=1.563×106,考察了反应体系中MB/SP摩尔比、NaCl、乙醇、羟丙基-β-环糊精以及Triton X-100对相互作用的影响。探讨了MB与SP相互作用产生变色反应的机理,认为其是在MB 与SP大分子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态MB分子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藻酸双酯钠(ASD)与天青A(AA)反应可使天青A溶液褪色,最大褪色波长位于608 nm。应用光谱法研究了ASD与AA的作用机理,考察了反应体系中pH和AA/ASD摩尔比对ASD与AA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测得AA与ASD最大结合数N=168,结合常数K=3.25×106。根据ASD-AA褪色体系建立了新的ASD测定方法,检测限为0.009 μg·mL-1,ASD的浓度在1~10 μg ·mL-1范围内遵守郎伯-比尔定律。该褪色体系操作简便,有较好的稳定性、选择性与准确度。据此直接测定了片剂中ASD的含量,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
染料木素酯化修饰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7.4),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染料木素7-乙酰阿魏酸酯(1)和染料木素7,4’-二-乙酰阿魏酸酯(2)两种新型染料木素酯化修饰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两种染料木素阿魏酸酯均能有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低浓度时为静态猝灭过程。考察了不同温度下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反应热力学参数确定了BSA与1之间主要为静电力作用,与2之间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根据Frster 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BSA(给体)与化合物(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分别为2.63和2.92 nm。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表明,染料木素乙酰阿魏酸酯与BSA的结合不影响蛋白质的构象,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荧光光谱法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在298,303,310 K温度下头孢他啶(CFD)与胰蛋白酶(TRP)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CFD与TRP之间是通过1∶1的静态猝灭方式相互作用。依照双对数方程处理荧光猝灭数据得到了CFD与TRP作用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通过热力学方程求得了不同温度下CFD与TRP作用的热力学参数。实验数据表明,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和氢键作用,这与分子对接技术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光散射法研究䓛(chrysene,CHR)与鲱鱼精子DNA的相互作用,通过计算其DNA结合饱和值来评估CHR对DNA的结合能力。此外,还分别考察了温度,pH,氯化钠,氯化钙,维生素C,十二烷基磺酸钠等环境因素对CHR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为下一步利用DNA构建消除CHR的方法奠定基础。紫外可见光谱显示, 加入DNA后,CHR的最大吸收峰出现减色效应且伴随有红移现象,这说明CHR与DNA的相互作用属于嵌插结合模式。共振光散射光谱结果表明CHR在468 nm处出现稳定的共振光散射峰。当CHR的浓度为2.59×10-6 mol·L-1时,其饱和DNA浓度为3.08×10-6 mol·L-1,CHR的DNA结合饱和值在25 ℃时为0.84,而当pH=7.40,30 ℃时,CHR的DNA结合饱和值则达到0.94。在此条件下,氯化钠,氯化钙,维生素C,十二烷基磺酸钠对CHR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也不同,相应CHR的DNA结合饱和值分别为0.84,0.76,1.25和1.07。以30 ℃时CHR的DNA结合饱和值为基准,各环境共存物下的相应DNA结合饱和值变化率分别为-10%,-19%,33%和14%,说明阳离子的存在会抑制CHR与DNA的结合,而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则对CHR与DNA的结合有协同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新的基于DNA嵌插的CHR去除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钙红-Cu(Ⅱ)络合物与牛血清蛋白(BS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RLS)、荧光光谱和电子吸收光谱特征,建立了利用金属配合物作为探针测定痕量蛋白质的方法。钙红-Cu(Ⅱ)-BSA三元络合物的形成导致RLS强度和荧光强度的增大;同时引起电子吸收光谱的强度减小,594 nm处吸收峰消失。在pH5.65~5.75的酸度条件下,钙红-Cu(Ⅱ)络合物与BSA系统在317 nm处有一增强的RLS光谱峰,且增强的RLS强度与BS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在实验室确定的优化条件下,RLS强度与BSA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75~10 μg·mL-1, 线性方程为I=150.88+201.48c(BSA ,μg·mL-1),相关系数r=0.997 3。方法检出限为5.62×10-2 μg·mL-1。该方法成功地用于人工混合样品中BSA含量的测定。对钙红-Cu(Ⅱ)络合物与BSA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钙红-Cu(Ⅱ)络合物与BSA之间主要存在的是静电引力。  相似文献   

8.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生理条件下(pH 7.4)的相互作用机制;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黄芩苷对BSA酪氨酸残基硝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黄芩苷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T=287K和T=310K时,二者的结合常数Kn分别为1.02103×108L·mol-1和8.75709×107L·mol-1;二者的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62463和1.62899。由热力学参数确定黄芩苷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采用同步荧光技术确定了黄芩苷对BSA构象的影响。结合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讨论了黄芩苷抑制蛋白质酪氨酸硝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肌红蛋白(Mb)表面60位天冬氨酸(Asp)突变为赖氨酸(Lys)后对蛋白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停流荧光光谱对照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野生型肌红蛋白Mb(WT)及其突变体Mb(D60K)与过氧化氢(H2O2)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Mb(D60K)与H2O2发生相互作用过程中,铁卟啉部位的紫外和荧光发射光谱数据与Mb(WT)相比,性质与功能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虽然只有一个氨基酸的改变,但其结构和性质发生明显变化,说明60位氨基酸在稳定蛋白结构中有重要的作用。同步荧光光谱和停流光谱的结果同样表明Mb(D60K)的结构与功能受H2O2的影响较小,Mb(WT)受H2O2影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Mb(D60K)在与H2O2相互作用过程中,蛋白结构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4-硫胸苷的合成及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含硫核苷类化合物的光敏性和核苷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以及核苷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设计合成了4-硫胸苷,并通过NMR、UV、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考察了4-硫胸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4-硫胸苷对人血清白蛋白(HSA)体系的猝灭是由于他们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而导致的静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出其结合常数分别为3.46×104,3.91×104,4.31×104L·mol-1,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4-硫胸苷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另外,通过圆二色光谱考察了4-硫胸苷对人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硫胸苷对人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维多利亚蓝B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软骨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pH 4.0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阳离子染料维多利亚蓝B在614 nm处有一吸收峰。它与硫酸软骨素(Chs)反应生成缔合微粒后导致614 nm处的吸收峰降低,其吸光度差值与Chs浓度在0.1~5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个简便、快速、准确测定硫酸软骨素含量的分光光度新方法。该法已用于合成样及康得灵注射液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荧光光谱法研究亚甲基蓝与蛋白质的结合反应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亚甲基蓝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反应 ,讨论了亚甲基蓝对蛋白质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 ,测定了结合常数 (KA=3 44× 10 5L·mol-1)和结合位点数 (n =1 0 3)。依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 ,理论确定了授体 受体间的结合距离 (r=1 6 7nm)和能量转移效率 ,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亚甲基蓝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天青A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软骨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硫酸软骨素与天青A作用后 ,其复合物溶液在 6 2 5nm处吸光值与硫酸软骨素浓度成线性关系的特点 ,建立了一种测定中药复方样品中硫酸软骨素含量的快速、简便、灵敏的分光光度法。本方法在 0~ 30 μg·mL- 1 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9) ,回收率范围为 97 4 %~ 10 3 8%。  相似文献   

14.
燃煤底灰中含有丰富的金属,这些金属在微波作用下可以对有机物进行有效降解,燃煤底灰-微波法降解亚甲基蓝溶液主要是通过羟基自由基来降解有机物的。底灰中的金属及稀有金属可以作为深度氧化有机物的催化剂,可降低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考查了燃煤底灰用量、H2O2用量、以及微波时间对亚甲基蓝降解效率的影响,并测定了亚甲基蓝溶液处理前后的紫外可见光谱。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在燃煤底灰与H2O2微波条件下降解率接近100%。燃煤底灰的用量增加可以加快反应进程,增加亚甲基蓝的降解;H2O2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OH,加快反应进程,但当增加到一定量后,对反应进程的影响减弱;微波时间的加长可以提高反应温度,促使亚甲基蓝完全降解。对于0.125 g·L-1的亚甲基蓝,加入1.0 g燃煤底灰、5 mL H2O2在中温微波下反应4 min即可全部降解。  相似文献   

15.
亚甲基蓝褪色光度法测定肝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肝素(Hep)对亚甲基蓝(MB)的褪色反应,在pH3.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肝素与亚甲基蓝形成离子缔合物时,染料发生明显的褪色,体系吸光度的降低与肝素钠浓度成正比.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选择性高的肝素测定方法.本法在0-4.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8),回收率范围为98.8%-101.9%.用于肝素钠注射液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硫酸软骨素的测定在生物医学领域有重要价值,但常规检测法在灵敏度、选择性或简易性方面尚存在不足。本文基于带正电基团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具有红区发射特性的强荧光化合物—荷负电的四磺基铝酞菁具有高效荧光猝灭作用,而在生物多糖硫酸软骨素存在下,上述荧光猝灭体系荧光显著恢复的现象,提出酞菁-表面活性剂离子缔合物荧光恢复高灵敏测定硫酸软骨素的新方法,并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研究表明,中性介质中,红区荧光探针四磺基铝酞菁(Tetrasulfonated aluminium phthalocyanine, AlS4Pc)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Tetradecyldimethylbenzylammonium chloride, TDBAC)发生强烈的缔合作用,导致AlS4Pc的荧光几乎完全猝灭,从而获得暗背景的荧光体系。在加入带有阴离子基团(磺酸基)的生物多糖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 CS)后,由于竞争结合作用,AlS4Pc被释放而使体系的荧光大幅度恢复,且恢复程度与CS呈线性正相关。优化了反应条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在最佳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20~10.0 μg·mL-1,检测限为0.070 μg·mL-1,工作曲线方程y=1.04x+2.09,r=0.999 5。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稳定性与准确性好,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酞菁荧光化合物在分析科学中的应用尚不多见,本文工作进一步开拓了酞菁红区荧光探针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酸性染料溴酚蓝和碱性染料亚甲蓝以及二者的形成离子对缔合物的吸光性质,测定了它们的缔合能力,Ksp=8.3×10^-15,离子对二氯乙烷中的萃取率为915,离子对形成后溴酚蓝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同亚甲蓝等色化,缔合物在二氯乙烷中的ε=1.3×10^5L·mol^-1·cm^-1,为高灵敏度双显色剂的应用找到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七、八元瓜环(Q[7],Q[8])对客体亚甲基蓝染料(g)的分子识别作用.结果表明,Q[7]与g作用形成物质的量比为2:1的主客体配合物,Q[8]与g作用形成的是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主客体配合物.吸收光谱法测得的包结常数分别为KQ[7]-g=1.34×1012 L2·mol-2,KQ[8]-g=5.34×1012 L2·mol-2;荧光光谱法测得的KQ[7]-g=1.53×1012 L2·mol-2,KA[8]-g=6.11×1012 L2·mol-2,两种方法结果一致.随着Q[7或8]浓度的增加,瓜环对客体有明显的荧光增敏作用,而Q[8]对客体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从Q[7]和Q[8]分别与客体作用体系的紫外-可见吸光度和荧光强度随pH值改变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体系在pH在0.5~13范围内均能观察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且作用比例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