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SnO2催化剂,以SnO2催化臭氧氧化降解糖蜜酒精废水脱色为探针反应,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热分析(TG-DSC)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沉淀剂及焙烧温度等制备参数对SnO2催化臭氧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nO2催化剂对臭氧氧化降解糖蜜酒精废水脱色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反应60 min后,糖蜜酒精废水的脱色率从单独臭氧氧化的43.04%提高到60.24%.沉淀剂对SnO2催化剂的活性影响很大,其中以氨水为沉淀剂制备的SnO2催化剂去羟基化反应程度高,所制得的催化剂活性最大.催化剂适宜的焙烧温度为723 K.SnO2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表明,催化剂表面存在L酸中心.臭氧在SnO2表面吸附的红外光谱表明,通过臭氧的末端氧原子与表面羟基及L酸中心成键,生成的活性氧可氧化降解糖蜜酒精废水.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Al2O3负载的5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在常温下催化臭氧氧化甲苯的性能,并运用程序升温还原、程序升温氧化、N2吸附-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O/Al2O3,CoO/Al2O3和MnO2/Al2O3催化剂上活性氧中心数量较少,臭氧与甲苯转化率较高;而Fe2O3/...  相似文献   

3.
以氨的选择性催化氧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计制备了RuO2/ZrO2催化剂和一系列不同含量WO3改性的RuO2/ZrO2催化剂.其中,RuO2/ZrO2催化剂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较差的N2选择性.引入5%或10%的WO3之后RuO2/ZrO2催化剂的活性不变,但是高温N2选择性显著提高,NH3在225℃实现完全转化.然而...  相似文献   

4.
对介孔SiO2及硫酸根促进的SiO2样品进行了原位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测试,分别建立了硫酸根促进前后的SiO2表面原子簇模型,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其吡啶吸附行为进行了计算,分析了SO2-4/SiO2表面酸性产生的机理. 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 SO2-4/SiO2表面不存在Lewis酸中心,原位红外谱图中表征Lewis酸性的特征峰对应于氢键吸附吡啶的环振动,这种氢键作用因SiO2表面的硫酸根促进而得到加强. HSO-4螯合结构为SO2-4/SiO2表面Br(φ)nsted酸中心,其酸强度强于表面磺酸基团修饰的介孔SiO2材料SO3H-MSU, 而弱于HZSM-5. SO2-4/SiO2的酸催化活性源于其表面的Br(φ)nsted酸性.  相似文献   

5.
对介孔SiO2及硫酸根促进的SiO2样品进行了原位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测试,分别建立了硫酸根促进前后的SiO2表面原子簇模型,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其吡啶吸附行为进行了计算,分析了SO42-/SiO2表面酸性产生的机理.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SO42-/SiO2表面不存在Lewis酸中心,原位红外谱图中表征Lewis酸性的特征峰对应于氢键吸附吡啶的环振动,这种氢键作用因SiO2表面的硫酸根促进而得到加强.HSO4-螯合结构为SO42-/SiO2表面Brφnsted酸中心,其酸强度强于表面磺酸基团修饰的介孔SiO2材料SO3H-MSU,而弱于HZSM-5.SO42-/SiO2的酸催化活性源于其表面的Brφnsted酸性.  相似文献   

6.
用水热法合成出两种不同镓含量的镓皂石,并用羟基铝低聚物对其进行了交联。对其表面酸性的考察发现,样品的酸量随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样品均含有B酸和L酸中心,交联样品的B酸中心比交联前少。对样品催化性能的研究发现,催化活性与镓含量及酸量呈顺变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以噻吩、环己烯和苯为模型探针分子,分别考察单一烃分子在NiY分子筛上的吸附与反应行为以及噻吩与烯烃、芳烃间的竞争吸附和催化反应行为。单一探针分子吸附研究发现,NiY分子筛中与Ni物种相关的Lewis(L)酸位是噻吩的选择性吸附活性位;噻吩和环己烯在NiY分子筛中Brnsted(B)酸位上发生的质子化和低聚反应明显弱于HY分子筛。双探针分子竞争吸附研究发现,环己烯二聚体在NiY中强B酸位上的强化学吸附与噻吩存在显著的竞争吸附行为。另外,苯和噻吩在NiY上的竞争吸附现象在373K时明显减弱。由此,在选择性吸附脱硫过程中,减少吸附剂表面B酸中心可降低烯烃对噻吩的竞争吸附,另外适当提高吸附体系的温度可以有效避免芳烃对噻吩的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8.
氟化γ-Al2O3表面酸性的NMR和FTIR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氟化作用对γ-Al2O3的表面酸性(酸中心类型、强度及数量)的影响。吡啶和二甲基吡啶在氟化γ-Al2O3(F/γ-Al2O3)表面上吸-脱附的IR光谱和三甲基膦在F/γ-Al2O3表面上吸附的^31P MAS NMR结果表明,F/γ-Al2O3表面上既存在Lewis酸位又存在Broensted酸位。L酸的总量随氟含量的增加而减少。但其强度随之增加,且同时产生几种新的L酸位。B酸的数量和强度在样品含氟量为2%-3%间存在极大值。研究还表明,三甲基膦是一种测量F/γ-Al2O3表面酸性的灵敏的NMR探针分子,^31P MAS NMR和红外光谱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对氟化过程中酸位形成和变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CF-2是一种新型的高硅沸石。1981年我们实验室首先在二乙醇胺-甘油-Na2O-SiO2-Al2O3-H2O体系中制备成功[1],以后才见到关于Theta-1[2],ISI-1[3],KZ-2[4],NO-10[5]和ZSM-22[6]沸石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改性分子筛的表面酸性与苯烷基化反应活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Ca2+、Sr2+、Ba2+、La3+和NH+4交换改性的Y型沸石具有合适的表面酸性,可代替HF作为固体酸催化剂用于苯与长直链烯烃的烷基化反应。用正丁胺TPD研究表明:在改性分子筛表面存在两种强度的酸位,其对应的脱附温度分别为300和450℃,这两种强度的酸位峰面积在反应前后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强酸位下降得较多。吡啶吸附FT-IR的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L酸与B酸同时存在,苯与长直链烯烃烷基化反应的活性与中等强度的酸位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而与酸的类型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纳米SnO2的制备条件及其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米粒子;光催化降解;纳米SnO2的制备条件及其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硫酸介质中Ti/SnO2/PbO2析氧阳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耀刚  孙彦平 《电化学》1998,4(4):439-443
由于硫酸溶液具有高的电导、一般条件下性质稳定、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所以电化学合成大多在硫酸溶液中进行.阳极析氧是电化学合成不可避免的阳极过程.但因硫酸的强腐蚀性,以及从阳极析出的氧的强氧化性,使得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阳极材料很缺乏.自1950年荷兰Hen...  相似文献   

13.
SnO_2/ZnO及ZnO/SnO_2双层膜的气敏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脉冲法研究了SnO2/ZnO及ZnO/SnO2 双层膜的气敏性质。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膜厚及膜厚比,可获得灵敏度及选择性良好的气敏元件。讨论了一些影响双层膜气敏性质的因素,结合元素的扩散,初步解释了膜厚与灵敏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SnO2-SnS2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光电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SnO2-SnS2复合纳米粒子.用XRD、TEM和X-EDAS测定了样品的组成、结构、形貌和尺寸,结果表明,样品为SnS2部分包覆SnO2的球形复合纳米粒子,其平均粒径为5nm.研究了该复合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光电化学性质,观察到SnO2-SnS2复合纳米粒子的光吸收比SnO2的明显向长波区扩展;制成工作电极后的光电流值和光电转换效率(IPCE)都比相应的纯组分纳米粒子电极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用直流气体放电活化反应蒸发法在玻璃基片上沉积的SnO2超微粒薄膜,研究其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薄膜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SnO2超微粒薄膜粒径随氧分压增加而增大;蒸镀时间的延长有助于SnO2的生成,也使薄膜发生晶化;而增加放电电压,则薄膜出现外延单晶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表面修饰的二氧化锡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微结构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胶体化学制得表面包覆有DBS的二氧化锡纳米粒子,并运用一系列手段对其微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纳米SnO2的制备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SnO2在陶瓷、气敏半导体材料及催化剂等方面被广泛应用[1].纳米级的SnO2因具有明显的表面效应而受到关注,其制备方法也受到重视[2].纳米SnO2的制备方法较多,有沉淀法[2]、水热法[3,4]、溶胶-凝胶法[5]、火焰合成法[6]等.然而要制备...  相似文献   

18.
复合型固体超强酸SO2-4/SnO2-TiO2催化合成乙酸松油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新型复合固体超强酸SO2-4/SnO2-TiO2,通过XRD和IR 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该固体酸为催化剂、松油醇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酸松油酯,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反应温度40-50℃、催化剂用量1.8-2.2%、醇酐摩尔比1:1.6、反应时间4-5h是最适宜的反应条件,其松油醇转化率达到98%以上,产物中乙酸松油酯含量为88%.与普通单氧化物固体酸比较,该复合型固体酸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以SnO2为载体, 采用沉积沉淀法(DP)、共沉淀法(CP)和浸渍法(IM)制备了金负载Au/SnO2催化剂, 同时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M-Au/SnO2(M=Pd, Pt)双金属负载催化剂. 通过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积测定、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 并测定其对CO的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与CP法和IM 法相比, DP法制备的Au/SnO2-DP 催化剂, Au 颗粒(<5 nm)较小, 分布均匀; Au/SnO2-DP 中的Au 是以金属态Au0存在, 而Au/SnO2-CP 和Au/SnO2-IM 中, 金以Au0和Au3+的混合价态存在, 在Au/SnO2-DP和M-Au/SnO2中的Au、Pt、Pd和SnO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Au/SnO2-DP 催化性能明显优于Au/SnO2-CP 和Au/SnO2-IM. Au与Pt 和Pd的双金属复合催化剂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不同方法制备Au/SnO2催化活性的差别主要是由于Au颗粒大小和Au氧化态的不同而产生. 而M-Au/SnO2活性提高, 可能是由于Au与Pt 和Pd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