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加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Pluronic的加溶性质和机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仅有合适的HLB值的样品才具有加溶作用. L64的水溶液对芳烃有加溶作用, 对烷烃几乎没有. 随温度升高,发生加溶作用的L64最小浓度下降. 此外, 水也能被加溶在L64的二甲苯溶液中. 加溶有水的反胶团的大小比加溶有二甲苯的正胶团要大得多. 紫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的研究表明, 对于PPO-PEO嵌段共聚物, 被加溶的二甲苯插在胶团内部的PPO链段之间。  相似文献   

2.
浓度为100倍临界胶团浓度(cmc)的月桂醇聚氧乙烯(23)醚的1H NMR自旋-晶格弛豫时间、自旋-自旋弛豫时间和核-核Overhauser效应谱表明,处于胶团核外面的亲水聚氧乙烯链呈卷曲收缩状均匀地堆积在胶团核的表面,在结构上形成了一个包含一定量水分子的厚而疏松的亲水网络层.亲水网络层是和溶剂(即水)相溶合的,这样可以作为一个过渡层保持胶团溶液的稳定.1H NMR弛豫时间表明亲水聚氧乙烯链的运动和疏水烷基链的运动一样,都是受阻的.2D NOESY实验所观察到的胶团核外亲水链和它内部的疏水链质子间的相互作用,直接证明了Brij-35胶团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质子间距很短.  相似文献   

3.
宗李燕  方云  夏咏梅  刘雪锋  陶可鑫 《化学学报》2004,62(23):2292-2296
用表面张力和稳态荧光猝灭技术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n)醚(AEO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团簇化体系,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建立AEOn与BSA的团簇化热力学模型.从ΔH°>0,ΔS°>0及ΔG°<0可以推知,AEOn束缚胶束与BSA形成软物质团簇是熵驱动的超分子自组装过程,其间的超分子作用力以疏水作用为主.团簇化过程的(ΔG°)clu与表面活性剂自由胶束化过程的(ΔG°)mic皆小于零,且c1<cmc,可以圆满解释在团簇化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形成束缚胶束并与大分子经超分子自组装形成软团簇在先,而表面活性剂分子自组装形成自由胶束在后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4.
增溶甲苯对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胶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态光散射, 测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水溶液胶团增溶不同量的甲苯后, 其平均流体力学半径R_h的变化, 以及温度对它们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25 ℃时胶团水化度高, R_h数值大, 增溶不同量的甲苯对R_h的影响较小。温度升高,胶团的水化度降低, R_h变小, 当温度接近浊点, 水化作用降至最低。因温度升高引起的胶团聚集数增加以及增溶的甲苯进入胶团内部的胀大作用, 使R_h随增溶量增加近于线性的上升。  相似文献   

5.
利用阳离子和嵌段共聚物混合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在水热条件、碱性介质中成功地合成出MCM-48介孔分子筛。在1TEOS(正硅酸乙酯)∶0.125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P12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0.50NaOH(氢氧化钠)∶61H2O(物质的量的比)体系中,n值在较大范围内(0.000 625~0.018 75)可调。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扫描电镜(SEM)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123)的加入可以更大程度地降低合成MCM-48所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合成的MCM-48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较集中的孔径分布和较高的热和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彭向东  周祖康 《化学学报》1986,44(6):613-615
属于ABA型嵌段共聚物(A为聚氧乙烯,B为聚氧丙烯)的聚醚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中是否生成胶团,文献报道的结果迥异,临界胶团浓度值随测定方法不同出入很大.某些AB型或ABA型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有机溶剂中表现出异常胶团化行为,但对于水体系迄今未见报道.本文以多种实验手段研究了典型的聚醚型表面活性剂Pluronic L-64水溶液的胶体与表面性质.结果表明,与通常的表面活性剂不同,随着温度或浓度的变化,L-64溶液中生成单分子胶团或者缔合胶团.在两者的转变间,首次观察到了水体系中的异常胶团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醇/三(2, 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钇(Y(OAr)3)体系引发己内酯(CL)开环聚合, 得到分子量可控、双端羟基聚己内酯(PCL). 经过1H NMR和SEC分析表明聚合体系中有两种活性中心, 形成两种链结构, 二醇/Y(OAr)3比值的增大有利于单钇活性中心的形成. 聚乙二醇(PEG)/Y(OAr)3引发体系中只有一种活性中心, 可以制备CL和PEG的三嵌段共聚物(poly(CL-b-PEG-b-CL)). 以双端羟基PCL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聚合, 获得CL和DTC的三嵌段共聚物(poly(DTC-b-CL-b-DTC)).  相似文献   

8.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DPD),模拟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三嵌段共聚物在乙醇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考察了该共聚物的体积分数和聚氧乙烯(PEO)嵌段链长对介观形貌的影响。当F88(PEO104-PPO39-PEO104)体积分数为20%时,胶柬由初始的均衡分散态逐渐聚合,最终形成PPO为核、PEO为壳的平衡态柱状团聚体。改变共聚物的体积分数和PEO链的长度,会形成不同的介观结构,如:球状、柱状、立体网络、层状和穿孔状结构等。结果表明,DPD方法是研究三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行为和介观结构形成机理的有效工具,对合成具有特定结构性能的材料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接枝共聚物聚苯乙烯-g-聚氧乙烯的微相分离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以两性接校共聚物聚苯乙烯-g-聚氧乙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形态结构,发现聚苯乙烯-g-聚氧乙烯能形成微相分离结构,微区的形状和尺寸与共聚物的组成和侧链长度有关.文中还讨论了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在形成微相分离结构时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0.
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结合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作用.荧光法测得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形成一种类型的复合物,结合常数为1.7×105 L&;#8226;mol-1,有1.05个平均结合位点;微量热法测得该药物-蛋白结合过程中焓变为1.03 kJ&;#8226;mol-1,熵变为101.28 J&;#8226;K-1&;#8226;mol-1,反应为熵驱动.用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模式.计算表明,甲磺酸培氟沙星可结合在人血清白蛋白的两个药物结合位点,疏水作用即熵效应在药物与蛋白的结合中起重要作用,预测的结合自由能和实验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用稳态荧光法研究芘(Py)在Pluronic两亲嵌段共聚物胶团水溶液中的增溶,结果表明共聚物分子中的PPO实际含量越大,越有利于Py的增溶。加入无机盐KCl导致生成了表面较少水化的较大胶团,并且由于KCl解离产生的离子使溶剂极性增加,这些因素促进了Py的增溶。  相似文献   

12.
接枝共聚物聚苯乙烯-g-聚氧乙烯的微相分离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以两性接校共聚物聚苯乙烯-g-聚氧乙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形态结构,发现聚苯乙烯-g-聚氧乙烯能形成微相分离结构,微区的形状和尺寸与共聚物的组成和侧链长度有关.文中还讨论了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在形成微相分离结构时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3.
在室温(298±2 K)、大气压(1´105 Pa)条件下研究了乙烯/臭氧/水反应体系中羟甲基过氧化氢(HOCH2OOH, HMHP)产生机理及其动力学. 反应物采用长光路Fourier红外光谱(LP-FTIR)原位测定. HMHP经低温采集后利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柱后荧光技术测定. 模式拟合得到的CH2O2+H2O→HMHP(R3)速率常数(k3)介于(1.6~6.0)×10−17 cm3·molecule−1·s−1. 另外,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QCISD(T)/6-311+(2d,2p)//B3LYP/6-311+G(2d,2p)水平得到反应(R3)势能面及内禀反应坐标的基础上, 应用Polyrate 程序计算得到了298 K下该反应的经典过渡态理论(TST)速率常数kTST和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CVT)速率常数kCVT, 并应用小曲率隧道效应模型(SCT)对kCVT进行了校正, 得到了经小曲率隧道效应校正后的速率常数kCVT/SCT, 分别为2.47×10−17, 2.47×10−17和5.22×10−17 cm3·molecule−1·s−1, 与模式拟合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根据合理的假设和Langmuir结合理论, 在298.15 K下, 以等温滴定微量热(ITC)实验数据为依据, 应用非线性最小方差拟合方法确定了抗肿瘤药物配5-氟尿嘧啶(5-FU)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性质的改变. 研究结果表明, 牛血清白蛋白(BSA)与5-氟尿嘧啶相互作用存在两类结合位点. 第一类结合, N=(54.0 0.3), ⊿H0=(30.0±0.4) kJ·mol-1 (吸热), ⊿S0=(196.0±2.6) J·mol-1·K-1(熵增), ⊿G0=(-28.4±0.3) kJ·mol-1; 第二类结合, N=(77.0±0.4), ⊿H0=(-20.0±0.4) kJ·mol-1 (放热), ⊿S0=(28.6±0.3) J·mol-1·K-1 (熵增), ⊿G0=(-28.5±0.2) kJ·mol-1. 结合体系的圆二色谱(CD)分析结果说明, 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与BSA的相互作用诱导蛋白质(BSA)二级结构单元的相对含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α-苯基乙基钾,并用于制备AB型聚苯乙烯(A)-聚氧乙烯(B)嵌段共聚物。研究了聚合时间和温度的影响。通过含一个端羟基的AB嵌段共聚物与偶联剂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得ABA型嵌段共聚物。二种共聚物均经纯化,并用NMR、IR、UV、DSC、偏光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且与均聚物的混合物比较。  相似文献   

16.
(S)-和(R)-普萘洛尔的不对称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燕  沈大冬  朱锦桃 《有机化学》2007,27(5):678-681
普萘洛尔是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β受体阻断剂, 介绍了一种不对称合成(S)-和(R)-普萘洛尔的方法. 以手性Salen-CoIII催化剂水解动力学拆分外消旋环氧氯丙烷得到高光学纯度的(S)-环氧氯丙烷和(R)-3-氯-1,2-丙二醇, 以(S)-环氧氯丙烷为手性原料先水解得(S)-3-氯-1,2-丙二醇, 其与1-萘酚反应得(S)-3-(1-萘基)-丙烷-1,2-二醇, 再与氯化亚砜反应得环状亚硫酸酯, 最后和异丙胺作用得(S)-普萘洛尔, 总收率80.9%, 光学纯度大于99%; 而同样以(S)-环氧氯丙烷为手性原料直接与1-萘酚反应得(2R)-3-(1-萘氧基)-1,2-环氧丙烷, 再与异丙胺作用得(R)-普萘洛尔, 总收率74.5%, 光学纯度大于99%.  相似文献   

17.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 在6-31G*水平上, 对(AIN)+n和(AIN)-n(n = 1~15) 团簇的几何构型、红外光谱和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并对它们的电离能及电子亲和能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 (AIN)n团簇的电荷状态对簇合物的结构有较大影响, 随着n的增大影响逐渐减小; 所有平衡结构中不存在Al-Al和N-N键, Al-N键是惟一键型;(AIN)+n和(AIN)-n结构稳定性幻数与(AIN)n相同, 即n = 2, 4, 6, …等偶数结构较为稳定; (AlN)10团簇具有最大的电离能(IP = 9.14 eV)和最小的电子亲和能(EA = 0.19 eV), 较其他团簇更稳定.  相似文献   

18.
用气液色谱法,在不同的温度下,测定了以α-甲基萘作为固定液时,路易斯碱脂肪胺和醇的溶解平衡常数KR0,以及它们与作为路易斯酸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双-(4,6-二异丙基水杨酸)合铜(Ⅱ)相互作用的表观分配常数KR和加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1。再根据热力学公式: -RlnK1H1/T-ΔS 进一步求出了加合反应的焓变ΔH和熵变ΔS。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和环氧氯丙烷的封端反应制备了α-环氧基-ω-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大单体.并采用BF3·Et2O引发THF和大单体共聚合,得到了梳状的十八烷基聚氧乙烯接枝共聚醚.以该共聚醚为软段合成了十八烷基和聚氧乙烯复合修饰的聚氨酯(PEU-g-PEO-C18).通过血小板粘附试验对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具有选择性吸附白蛋白功能的十八烷基和PEO复合修饰聚氨酯,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量明显减少.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改善可能来源于疏水性的十八烷基和亲水性聚氧乙烯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姚加  翟韬  童达君  李浩然 《化学学报》2008,66(8):853-859
通过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imethylamino ethyl methacrylate)和环己内酯(ε-caprolactone)之间的连续阴离子聚合, 合成了末端含有氨基的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嵌段-聚己内酯的双亲性嵌段共聚物(PDMAEMA-b-PCL). 为了增强生物相容性, 通过末端氨基与D-葡萄糖酸内酯(D-gluconolactone)的酰胺化反应对该共聚物进行糖基修饰. 合成的共聚物的化学结构用氢核磁共振光谱(1H NMR)和红外光谱(IR)进行表征, 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采用凝胶色谱(GPC)测定, 该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则借助于动态光散射(DLS)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