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DC)是目前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且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被广泛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中。其抗肿瘤机制为经过不同方式致敏的DC疫苗可将肿瘤相关抗原呈递给T细胞,从而引发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近年来关于DC的生物学特征及DC疫苗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先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可在体内外向T细胞提呈抗原并诱发CTL反应,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采用DC疫苗进行抗肿瘤治疗已成为当今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DC抗肿瘤机制、妇科肿瘤的免疫逃逸及在妇科肿瘤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发现的免疫系统中功能最强的专职递呈细胞。大量研究表明DCs疫苗在抗肿瘤免疫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就DC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意义?国内外应用DC治疗常见肿瘤的现状进行综述。这将为有关DC的基础和临床试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对胶质瘤抗原DC疫苗进行了研究,通过检测CTL杀伤活性和VEGF及IL-10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实验组(A)接受肿瘤抗原DC疫苗,阳性对照组(B)接受全肿瘤组织匀浆,阴性对照组(C)仅接受放疗.结果显示,可获得高纯度DC、DC在负载抗原后诱导CTL杀伤活性提高,VEGF和IL-10的表达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升高而升高、A、B组中位数生存时间均高于C组.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最主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肺癌治疗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肾炎称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epatitisBvirusassociatedglomer alonephritis,HBV -GN) ,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或肾衰。现将收治确诊的一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 ,男 ,35岁 ,因颜面及双下肢浮肿1月余于2001年5月14日入院。患者于1月前因颜面浮肿 ,腰部隐痛 ,尿量减少 ,诊断为肾炎 ,曾用过青霉素及激素等治疗 ,效果不佳 ,为进一步诊治 ,住入我院。既往于1992年因皮肤黄染、恶心、呕吐、腹胀及双下肢水肿 ,诊为“乙型肝炎 ,腹水…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乳汁感染的母婴传播问题,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75例HBsAg阳性产妇初乳及其新生儿外周血进行HBV DNA的检测;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产妇初乳中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HBVM)。结果为1)175例初乳中HBV DNA阳性率为68%,高于同组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率34.67%,有显性差(P〈0.01);HBVM三项阳性各组二埂有显性差异(P〈0.05).2)HBeAg阳性初乳及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率均量高,与HBsAg、抗-HBc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P〈0.05)。表明初乳排毒率高于内传染率,母婴传播率与母血中HBVM传染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DC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其首要的功能是诱导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近年来由于在细胞活化中共刺激机制的阐明,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信号转导及抗原呈递过程研究的深入,使得DC在肿瘤的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综述了DC与肿瘤预后的关系,DC抗肿瘤机制。DC疫苗的分类以及DC疫苗的临床试验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综述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在抗肿瘤和抗病毒方面的最新进展。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树突状细胞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抗肿瘤、抗病毒的免疫反应等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树突状细胞可用于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树对人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易感性 ,用含 HBV的人血清接种给 10只成年树 (雌雄各半 )。然后每周抽血 1次 ,每只动物共抽血 11次。用不同公司生产的 EL ISA试剂检测接种后的动物血清感染指标。实验观察至 13周 ,结果分别有 9只和 7只动物出现 HBs Ag阳性 ,持续最短 1周 ,最长 7周。用 PCR检测 ,结果有 1只动物连续 4周在血清中检测出 HBV DNA。表明树能感染人 HBV,但实验有待改进以延长感染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1.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监测的五项指标(即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b——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及HBc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无论在书写文字及语言表达上显得复杂,因此我们建议,根据五项指标阳性的情况组合排列分别进行统一编码,简化表达利于交流,且节省时间和文稿篇幅。现将其组合模式、编码及临床意义简介如下: 1 编码命名。以1、2、3、4、5分别表示HBsAg、HBsAb、HBeAg、HBeAb、HBeAb。五项全部阴性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基因型在中国境内的地理分布的特点、临床特征和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并综述近五年中国大陆的研究成果。结果:虽然HBV有8个基因型,但中国大陆只有4个基因型别流行,其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结论:中国大陆HBV基因型与HBV自然史、致病性、预防、治疗等关系的研究为今后控制乙型肝炎提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探讨了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 DC的方法以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与特性。从脐血中获取单个核细胞 ,在培养液中加入 GM- CSF、TNF- α、IL- 3、IL- 4,培养 1 4d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CD1 a;培养末期加入 LP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CD83及 HLA- DR。发现用 GM- CSF+TNF-α+IL - 4可获得 ( 3 6 .79± 3 .1 5 ) % CD1 a+ 细胞 ,LPS可使 CD83及 HLA- DR的比例从 ( 0 .5 7± 0 .5 6 ) %及 ( 40 .2 7± 6 .3 3 ) %分别升至 ( 3 2 .79± 1 2 .90 ) %及 ( 95 .5 2± 3 .45 ) %。实验证明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另一种主要来源 ,经特定细胞因子诱导可生成大量 DC,并能通过 LPS刺激 DC成熟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熔  龙侃  辜季艳 《科技信息》2011,(11):49-49,420
树突状细胞是人体内机体中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可以高效地摄取抗原后经过加工处理向免疫机体提呈抗原,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人体中的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可以被抽象提取成一种用算法。本文通过比拟的方式归纳出基于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算法。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免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了编码HBVsAg的基因序列,将其插入到pcDNA3载体中,位于人巨细胞病毒(CMV)早期启动子下游.重组质粒pcDNA3-sAg转染细胞后检测到HBsAg表达.用纯化后的重组质粒直接注射到BALB/C小鼠骨骼肌内,诱发实验小鼠产生了抗HBsAg特异性抗体.PCR扩增未检测到注射部位及肝脏细胞染色体中有外源HBVDNA整合  相似文献   

17.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一种特化的抗原呈递细胞, 它在启动和放大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细胞的微观流变学特性能够反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DCs在其复杂的生命过程中显示出不同的免疫学功能和微观流变学特性, 而且肿瘤来源的抑制性细胞因子能够通过损伤 DCs 的微观流变学特性来抑制其免疫功能, 是肿瘤逃脱免疫监视的方式之一。作者着重介绍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血流变学研究中心近几年在此研究领域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8.
树鼩对人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验证树Qu对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易感性,用含HBV的人血清接种给10只成年树Qu(雌雄各半)。然后每周抽血1次,每只动物共抽血11次。用不同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检测接种后的动物血清感染指标。实验观察至13周,结果分别有9只和8只动物出现HBsAg阳性,持续最短1周,最长7周。用PCR检测,结果有1只动物连续4周在血清中检测出HBV DNA。表明树Qu能感染人HBV,但实验有待改进以延长感染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高飞鹤 《甘肃科技》2016,(4):124-125
乙肝病毒(HBV)在我国的感染率较高,达到7.18%[1],乙型肝炎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靖煤集团职工众多人口密集,为了职工健康和做好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监测和明确靖煤集团职工乙肝病毒(HBV)携带的情况,靖远煤业集团康复医院在2015年对靖煤集团2600名煤矿职工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2],在2015年对靖煤集团2600名煤矿职工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2015年靖煤集团煤矿职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率为4.15%,低于7.18%的全国水平;30岁以下年龄组阳性率明显低于3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靖煤集团煤矿职工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况与当前全国的现状相比,HBs Ag阳性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且随着职工年龄减小,阳性率在逐渐降低。为了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健康,继续加强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能否借助肿瘤细胞的抗免疫机制来逃逸机体免疫,利用HBV感染去肝细胞,研究受感染后的肝细胞对宿主免疫应答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HBV感染后的肝细胞内Axin和PD-L1的转录水平,发现HBV不影响Axin和PD-L1的转录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发现HBV能下调肝细胞内Axin蛋白水平,同时上调PD-L1蛋白水平.进一步在细胞内转染表达HBV的组成蛋白的质粒,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发现HBV的组成蛋白HBx能下调细胞内Axin蛋白的表达.通过数据相关性分析以及泛素化实验发现,Axin能通过增加PD-L1的E3泛素连接酶SPOP的表达,促进PD-L1泛素蛋白酶体降解.进一步对PD-L1的泛素化方式进行探讨,发现Axin促进PD-L1的K48依赖的泛素化降解作用.结果表明,HBV可能通过HBx下调Axin和SPOP蛋白水平,抑制PD-L1泛素化降解,进而逃逸宿主免疫应答.本研究揭示了HBV免疫逃逸新机制,为治疗HBV奠定了新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抗HBV药物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