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微量热法研究了由正十六烷/正己醇/水/烷基聚氧乙烯醚组成的微乳液中水的状态,对微乳液中水的模式对热效应的影响进行了解释。在微乳液具有异常流变性的水油比范围内,测定了体系在负触变性状态恢复期间的热效应。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研究了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甲苯和醇所组成的微乳液,发现醇的烃链上碳原子数直接与热力学函数成线性关系,氧乙烯基团数与自由能、焓以及熵的对数值亦成线性关系。这些结果对研究微乳液的构成和稳定性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测定微乳液的电导率和相图,研究了电解质(硝酸镍)对非离子型微乳液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或硝酸镍水溶液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分散相为水的微乳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越大微乳液的电导率越大;分散相为盐溶液的微乳液体系中,微乳液的电导率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且盐溶液浓度越大微乳液的含水量越小.  相似文献   

5.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组成微乳液的异常流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组成的微乳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流变性、粘度、电导和NMR等实验,研究其微观结构.实验表明:在不同水油比范围内有不同结构,在层状结构区也有异常流变性,对此现象有了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聚硅氧烷阴离子型乳液的耐电解质稳定性的影响。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C_12H_25(OCH_2CH_2)_nOH(n=6.3,C_12E_6.3)能提高乳液的氯化镁临界凝聚浓度。乳液的表面化学性质和乳液粒子表面上表面活性剂的组成表明C_12E_6.3与十二烷基苯磺酸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组成了混合界面膜。根据DLVO理论对C_12E_6.3提高乳液耐电解质凝聚稳定性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光谱、相图、动态激光光散射、同位素示踪、光学显微镜、电导率等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甲苯-水-异丙醇体系微乳液的形成过程,发现微乳液粒子大小均一,形态一致,其尺寸比低分子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微乳液粒子大得多.醇分子插入到油水界面,改变了两相界面结构,促使微乳液的生成.电导率测定表明所形成的微乳液区均为水包油结构,即使在富含甲苯区域,亦不会有油包水的反相胶束形成.  相似文献   

8.
中相微乳液;盐度扫描;助表面活性剂对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微乳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成的W/O型微乳液的渗滤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电导现象研究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9、正己醇、煤油和水所组成的W/O型微乳液的微观结构。从渗滤作用来比较EMT、EMTDD和BW三种理论, 发现在水油比较低的情况下, 本体系符合EMT理论。这表明微乳液在电场下是独立球体, 不随电解质浓度和性质而变。还从研究不同温度下的电导而求得活化能, 发现为负值, 从中讨论了离子跃迁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十六烷、正己醇和水所组成的微乳液,研究醇从油相向界面层转移时的体系Gibbs函数变化,并从热力学关系式得出焓和熵的变化关系。本文研究水相中不同盐类和pH值对这些热力学函数的影响。发现这些热力学函数与盐类中阳离子价数和pH值都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体系中银纳米颗粒的合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AgNO3水溶液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 7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形成六方液晶.体系中的Ag+被表面活性剂分子AEO 7还原成Ag,形成Ag的纳米颗粒.在这一过程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液晶既是还原剂,又是反应介质和稳定剂.在合成过程中,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的乙氧基形成了氢过氧化物,从而具有了将Ag+还原成单质Ag的能力. Ag纳米颗粒生长到一定时间不再继续变大,这表明颗粒的长大是靠自身的生长,并不发生颗粒聚集.控制液晶体系中反应物的浓度、含量以及反应时间可得到不同大小的Ag纳米颗粒.所形成的Ag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一般小于10 nm.  相似文献   

12.
乳状液广泛用干工、农业、医药、食品与化妆品生产中.近年来,许多研究集中在如何制备颗粒细小、均匀的乳状液方面.用通常的机械法制备细小乳状液,需要较昂贵的设备和消耗较多能量,其颗粒分布仍不够均匀.近来,一些研究发现,有可能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而不需乳化机械,只要选用合适的乳化剂,在轻微的搅拌下,可制得颗粒细小而均匀的微小乳状液[1,2].我们在采用反相乳化法和自发形成O/W型微小乳状液的研究中发现,在自发乳化的中间过程中常有液晶棺和粘稠的胶状物形成[3,4].有关液晶对乳状液的稳定作用前人有过较多研究[5],但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因素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相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的结构及结构转变, 绘制了不同条件下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讨论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摩尔分数、电解质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各类型微乳区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随着SDBS摩尔分数增大, W/O型微乳区面积先减小后增大, BC和O/W型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②随着电解质浓度增大, W/O、BC和O/W型微乳区面积均先增大后减小; ③随着温度升高, W/O型微乳区面积增大, BC和O/W型面积均减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1-1型钠盐对五种非 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雾点的影响,有九种钠盐使雾点下降,下降的依次是IO^-3>OH^->F^->CH3COO^->BrO^-3<>Cl^->Br^_>ClO3^-≥NO^-3;有三种钠盐使雾点升高,升高的效率依次是CNS^->ClO^->I^-。  相似文献   

15.
阳、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对酯碱性水解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热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芳香酸酯和正脂肪酸酯在表面活性剂DTAB、TTAB、CTAB、SDS、Brij35、TritonX-100胶束中的碱性水解反应。阳、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对酯的碱性水解均有禁阻作用。讨论了胶束对酯碱性水解禁阻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醇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浊点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醇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浊点的影响,发现直链醇的碳原子数小于4时随着其在表面活性剂中含量的增加浊点上升;当碳原子数大于4时,则随着醇含量的增加浊点下降。醇的构型对浊点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并建立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100)胶束增敏离子缔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银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方法的灵敏度比未增敏体系提高了近5倍,络合物稳定性也大大增加。方法的最佳酸度是pH=4.0,银浓度在0~0.4mg·mL-1符合比耳定律。以EDTA为掩蔽剂,只有Br-、I-、CN-、S2-有干扰。方法用于人工合成样品和显影废液中微量银的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组成微乳液的热力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醇、水和正十六烷组成微乳液,探讨了该微乳液中醇从油相转移到界面相时的自由能变化及温度对自由能变化的影响,算得了熵变和焓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