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型"实验题是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考查的一种新的重要形式。结合教学实践,就"评价型"实验题对学生实验素养的考查做了一些探讨,其中包括命题立意、考查内容、考查方式等。  相似文献   

2.
夏时君  周小凡 《化学教育》2011,32(10):45-48
实验探究题是近年广东高考的热点题型,其情境新颖、取材广泛、考查灵活,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及灵活性等特点。实验探究题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考查实验方案设计是其重点。同时,它对探究教学也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杨远南  彭维芳 《化学教育》2006,27(2):44-44,55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能力考查的比重将越来越大。而实验题又正是综合能力考查的首选题型之一。对实验题的特点及导向进行分析会有效地提高化学实验复习的质量。1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及导向分析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的都具备以下共同的特点:(1)形式上不再出现大型装置的连接,均是小型的又带有研究性的试题。(2)命题的立意上往往用常规搭建平台考查创新。如2002年化学实验的考查,既有氨气的制备方法的常规考查,又有喷泉实验装置的改进创新;2003年的既有制氢氧化亚铁的常规考查,又有氢氧化亚铁的制取的改进和创新。(3)重操作细节的考查。如2002…  相似文献   

4.
周力  单旭峰 《化学教育》2015,36(11):41-43
有机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重要的一部分。在实施新课程以来, 高考逐渐重视对学生有机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通过分析新课程高考中有机化学实验题的考查内容、考查重点和考试结果, 分析总结考生在中学阶段对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实验知识掌握的程度, 对今后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素养以及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胡鼎文 《化学教育》1982,3(2):42-46
在我系七七级无机化学实验的期终考查中,我们设计过这样的选作题:给一包或几包未知物质的样品,让学生用样品做几个指定的实验,并要求根据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判断样品是什么物质。结果学生很感兴趣,在七九级的实验期终考查中,学生反映也很好。这类实验题能让学生通过鲜明生动的实验现象,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斌 《化学教育》1995,16(7):14-15
’94高考实验题本着基础与能力并重的原则,着重考查了学生的能力。笔者根据阅卷中出现的情况,就高考实验题的能力要求和学生解题的失误做一个剖析。  相似文献   

7.
整合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提出考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命题流程。以“制备KClO3和NaClO并探究其氧化能力的实验题”命制为例,针对考试类别与水平确定核心素养测试目标,以2020年全国Ⅲ卷第26题实验题为激发点遴选真实情境,查阅文献资料,基于条件控制初步命制实验探究题。针对初稿中的知识覆盖面不够、能力进阶不够等问题,二次查阅文献,深度挖掘素材创新点,形成试题,并从考查情境、考查内容、考查要求等3个方面对试题进行全面解构,得出命题过程应关注真实情境的科学性、适宜性、包容性;文献资料的权威性、互证性、多元性;必备知识分布的合理性及关键能力考查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2020年7套高考试卷中的化学实验题,从题型分值、呈现形式、考查内容、绝对难度、核心素养等多个维度,综合分析试题的特点。研究发现,7套试卷的实验题在阅读量、背景、内容量、推理、数学技能、开放度、阶梯性难度指标上各有侧重;7套试卷的实验题中,针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30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9次)维度素养的考查频次相对较高,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6次)维度素养的考查频次相对较低;在素养考查水平方面,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考查整体上集中在较低水平,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考查整体上在较低水平和较高水平上分布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9.
姚松鹤 《化学教育》2010,31(3):90-90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有关恒压漏斗原理的考查在福建理综第25题和浙江理综第28题的实验题中出现,考查知识点分别涉及恒压漏斗和普通漏斗对产生气体的体积大小影响,恒压漏斗中支管的作用。在高中阶段,学生只接触过普通漏斗,对于恒压漏斗只是从物理学角度进行理解,缺乏感性认识,同时从2009暑假福建省化学骨干教师培训会议了解到,关于此类问题学生作答情况不佳,  相似文献   

10.
沈宏柱 《化学教育》2005,26(8):57-57
2005年高考理综试卷(全国卷Ⅰ)第28题的最后一小题:“(7)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很好地体现了作答的开放性。虽然知识和能力的起点和落点都不为高,但是突出了化学的学科特点,重点考查的是运用基础知识,设计基本化学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陈述性、程序性及策略性3类知识分类为切入点,重点对近1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实验探究题进行分析,发现2010年及以前主要考查程序性知识,而后3类知识考查的频次趋于平均化。基于试题内容分析,认为化学教学和试题编制均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内在结构,强调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关注化学科技前沿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新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程孟琪  蒙夏洪 《化学教育》2000,(5):23-25,32
1 前 言1 .1 目的1 998年全国高考化学科实验题的考查 ,反映出对学生实验能力、实验素质、实验意识的全方位考查 ,而我省考生解答严重失误 (仅 2 7题平均分为1 .1分 ) ,我区考生在该题上失误情况更为严重 ,使我们感到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现阶段 ,我省、我区的实验教学工作改革缓慢。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怎样利用有限的实验条件 ,尽量挖掘人的潜力而提高我区实验教学的质量是我们此项调查的目的 ,为此 ,在我区 3个县 (其中有 2个国家级贫困县 )的 4所高级中学对高三毕业班 1 63名学生 ,2 4名高中教师及安顺师专 98级新生 97人进…  相似文献   

13.
何伟  熊言林 《化学教育》2017,38(23):62-67
通过对改革后AP化学考试的形式、时间以及2014-2016年的AP化学试题进行分析,总结出新版AP化学考试的特点:增加简答题中实验题的数量,考查学生“科学实践”的能力;加强对图表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考查等。并得出对我国高中化学教学和高考的几点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沈宏柱 《化学教育》2005,26(8):57-57
2005年高考理综试卷(全国卷I)第28题的最后一小题:“(7)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很好地体现了作答的开放性。虽然知识和能力的起点和落点都不为高,但是突出了化学的学科特点,重点考查的是运用基础知识,设计基本化学实验的能力。此小题原题干给出的已知条件是该纯碱试样含有的杂质只有NaCl。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是“不同的实验方法”。作答时需要在区别已给实验方法的情境下发散思维,抓住CO32-离子和Cl-离子的不同特性及其在量的转化方面的特殊表征,拟订定量测出试样中Na2CO3质量的化学…  相似文献   

15.
乔月东 《化学教育》2009,30(1):47-50
介绍了有机合成中几种常见官能团(碳碳双键、羟基、羰基和氨基等)的保护与脱保护方法,回顾了官能团保护问题在高考中的考查情况,总结分析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并对高考考查的形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支梅  郑晓红 《化学教育》2012,33(9):89-91
2012年高考理综北京卷第27题以实验为载体,以银镜反应的条件和试剂改变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了问题的提出、资料检索、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测现象、观察实验、分析结果、得到结论、实验收尾处理的实验探究全过程,是北京市高中新课程改革第3年高考全面提高对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考查力度的体现。笔者走进实验室,对试题所涉及的实验条件进行研究,对银镜反应及其操作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并对实验题的命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匡奕彬 《化学教育》2005,26(2):56-60
有机框图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题型,具有试题情景新、知识覆盖广、设问角度活等特点。它既可全面考查学生的有机基础知识,还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回答好这类题,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有机化学知识,同时还要有敏捷地接受、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将已有知识与题中信息灵活地结合起来的能力。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的突破此类题型。  相似文献   

18.
商月明 《化学教育》1998,19(6):35-36
一、问题的提出1995年度,我校担任的省级课题《高中理科实验技能综合评价》的研究中,通过对本校高二年级240位同学的测试,题组成员发现,化学实验操作的准确程度,不是评价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水平的唯一指标。其中操作速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在对15个化学实验操作点的考查中,240位参试学生速度最快的只用了15分钟,最慢的要32分钟完成为此,我们从全部8位教师监试的40组24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3位教帅监试的匕纷共90名学生(每人监试5组,每组考生均为6入)作为样本,并以学生实验技能考查前的地学成绩为基准.讲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观察是获得知识和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以富勒烯碳原子簇方面的知识为载体的1997年高考化学第36题.从对C60分子结构模型的观察开始,强调了观察中的思考.考查了考生将实际问题分解、迁移、转换、重组。并统摄成规律,最终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的强弱,既是对《考试说明7)中关于观察能力考查要求的具体化,又突出了思维能力的考查。该题要求新颖、知识载体新、设问有层次,是近年高考试题中的优秀之作。本文就该题在求解过程中所包含的对考生各种能力的考查作出剖析并对今后的化学教学提出建议。【题目】1996年诺贝尔化学…  相似文献   

20.
张玉官 《化学教育》2008,29(3):43-44
研究2003年至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可知,近几年化学有机部分的热点集中在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官能团性质、分子式推断等的掌握,而在有机推断题中,大多以陌生且连有多种官能团结构的化合物为载体来考查,高三毕业班教师如何有效省时且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复习有机化学部分,笔者以乳酸为例,谈到有机化学考前复习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