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以岩心、测井、动态分析数据等资料为基础,对大庆长垣萨北三东萨Ⅱ油层组储层宏观非均质特征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行研究.针对二类油层储层特点,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河道外溢岸砂.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储层非均质程度中等.层内物性非均质性较弱,SII10+11a小层非均质性相对较强,层内夹层的不连续分布加强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平面上孔渗参数分布受沉积相带的控制,物性与砂体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整体来看,研究区平面砂体变化快、物性变化较大、具有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层间物性非均质程度较强,层间隔层的不连续分布使储层层间非均质性愈加严重,隔层把油层分成几个含油段,造成油层上下不连通或连通变差,导致储层纵向渗透能力下降,改变了传统韵律性砂体油气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2.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优选非均质油藏调剖井和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注水保持油层压力的方法开发非均质油藏,不可避免会造成油井含水或部分油井水淹.注入水窜入油井时,不管低渗透层是否受到开发,大部分注入水进入到高渗透层,因而使低渗透层在开发过程中采油速度很慢,或是基本未投入生产.为了降低产水量,保持或提高采油量,必须对已开发的非均质油藏实施相应的堵水调剖措施,防止注入水沿高渗透带水锥突进到油井,影响水驱采收率.本文建立了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优选非均质油藏调剖井和层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运用综合评判方法优选调剖井和层是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该评价方法计算方便,易于操作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非均质气藏水平井三维渗流产能预测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求解,求解时将地质模型区块中不同空间位置处的渗透率值以及其它气藏物性参数分别布置到有限元模型的相应位置处的网格中,从而体现了三维空间中气藏的非均质特性.分析了非均质性对气藏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藏的非均质性对水平井的产气量影响很大,在相同的生产压差下,存在高渗透带的气藏水平井产量明显高于均质气藏水平井的产量;高渗透带条数越多、渗透率越大,导致气藏内压力消耗越小,水平井产量越高.最后,结合松辽盆地徐深层气田的地质特点和储层特性,给出了该气田的水平井产能预测实例.研究方法符合气藏的实际情况,为气藏水平井,特别是非均质气藏水平井的产能预测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编制各类图件研究层内夹层分布规律、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和渗透率韵律性.研究表明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典型沉积单元:夹层个数为1-3个,夹层密度平均值为0.149,夹层平均厚度0.2米.变异系数峰值分布在1.20-1.40,主要分布在0.25以下,约81%;突进系数峰值分布在3.2-4.0,主要分布在1.0-1.25,约82%;级差主要分布在9以下,约99%;渗透率非均质程度为均匀型.发育正韵律、反韵律、均质韵律和复合韵律4种渗透率韵律类型.层内非均质程度中等.  相似文献   

5.
主要目的是通过岩心驱油实验和扫描电镜实验,研究驱油效率的主要微观影响因素.取大庆油田不同渗透率级别天然岩心,首先进行室内实验,确定岩心的水驱采收率.而后对进行了驱油实验的岩心进行处理,进行电镜扫描实验,通过统计分析颗粒、孔隙、喉道等参数,分析其分布特点.再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岩心水驱采收率与岩心孔隙微观参数的关系.通过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孔喉比、形状因子对采收率的影响最大,是低渗透油田水驱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的高效开发技术研究是保障油田高产稳产的关键.通过对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三类油层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创新性的提出压裂驱油技术,并通过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萨中开发区三类油层砂体类型多、储层物性差,在开发过程中采出程度低、剩余油零散、吸附量大,化学驱难度大.因此创新性的提出了"压裂驱油"技术,通过压裂造长缝形成高速通道,将高效驱油剂经裂缝快速送至剩余油富集部位,边压裂造缝边沿程上下滤失,减少化学剂与地层之间接触时间和接触距离,以解决注入过程中化学剂性能沿程损失大,利用效率低,影响驱油效果的问题.通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三类油层工艺上能够实现压裂驱油注入,且试注井组见到驱油效果,可推广应用于萨中开发区萨葡三类和高台子三类油层,作为增产增注技术快速挖潜零散井点剩余油.  相似文献   

7.
接触角滞后性表现为前进和后退接触角不同,其是润湿表面上两相流动中的重要现象.该文采用改进的伪势格子Boltzmann(LB)两相模型,并与几何润湿边界条件相结合,研究了接触角滞后性、毛细数以及几何结构对多孔介质内不混溶驱替过程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单渗透性多孔介质内相同毛细数下,保持后退角一定,驱替效率随着前进角的增大而增大;疏水和中性接触角滞后性窗口中,驱替效率随滞后性窗口大小增大而减小.在亲水接触角滞后性窗口中,接触角滞后性大小作用不明显;同等窗口大小下,所有选取的亲水滞后性窗口驱替效率大于中性滞后性窗口,中性滞后性窗口驱替效率大于疏水滞后性窗口.单渗透性多孔介质内相同接触角滞后性条件下,毛细数C_a越大,驱替相在多孔介质内的指进现象越明显,驱替效率越小.另外,双渗透多孔介质中驱替相更易在高渗透性区域流动并率先突破边界,驱替效率较单渗透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大庆长垣内部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目前的水驱开发对象已由中高渗透层逐渐转变为薄差储层,这类储层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效益较差,已探明的储量中却有数亿吨储量主要存在于低渗透的薄差储层中.由于其微观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与厚油层存在差异,有些物性较差的储层甚至无法动用.以大庆油田杏六区的薄差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压力数法和非线性渗流指数法确定有效动用的渗透率下限,利用双管并联实验确定级差上限,结合核磁共振技术与压汞实验结果给出孔喉动用的下限,得出:杏六区薄差储层有效动用的渗透率下限为1×10~(-3)μm~2;级差上限为5;流动孔喉半径下限为0.288μm,该结果为薄差储层的有效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油气田开发过程中,驱替相的前缘位置对评价驱替效果、判断储层特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储层渗流规律的复杂性,使得该问题较为难解.基于表达界面张力的拉普拉斯方程,来表示毛管力的大小,建立了考虑毛管力影响时的二元驱分流方程和前缘推进位置的微分方程.在微分方程的求解过程中,又考虑了聚合物的幂律指数、稠度系数两个流变性参数,和二元驱过程中储层渗透率、相渗曲线的变化.应用该方程计算锦州9-3油田注二元井的见二元时间,计算结果与实际矿场测试结果一致,对提高区块聚表二元驱的驱替效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化学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化学剂的加入使得地下流体粘度界面张力发生变化,粘性指进演变特征更为复杂.基于格子玻尔兹曼伪势多相流模型,综合考虑油水两相间相互作用、聚合物增粘与非牛顿特性、表面活性剂传质扩散作用及降低界面张力机理,建立了化学驱微观渗流格子玻尔兹曼模拟方法.基于数值模拟方法了研究二维单通道内粘性指进发展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粘性指进主要受毛细管数及粘度比影响,毛细管数越大、粘度比越高指进现象越明;多孔介质亲油性越强,粘性指进越明显;非牛顿流体在通道内粘度分布不均,剪切变稀聚合物可促进粘性指进发展;同时重力作用可导致粘性指进前缘纵向的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1.
砂岩油藏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形成的优势通道导致注入水在注采井间低效、无效循环,严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有效识别优势通道是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以地质静态因素为基础,结合动态监测结果,利用变异系数法对指标加权并计算优势通道综合判别参数,定量识别出水驱砂岩油藏优势通道并描述其发育程度.将方法应用于X3油区典型井组优势通道识别并利用吸水剖面法验证其结果准确性.方法可实现软件编程计算,方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能够为油田开发后期制定合理调整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宋芳屯油田南部区块为例,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油藏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可采储量、能量保持水平、能量利用程度、即时含水采出比、累积注水量、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井网密度和注采井数比10项指标进行了评价,形成了一套水驱开发效果综合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认为该区目前水驱开发效果差,有必要进行井网加密及挖潜措施调整.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某低渗透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开展了聚合物强化氮气泡沫调剖提高采收率研究.根据该油田的地质油藏条件,建立典型地质概念模型,地质模型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地层静态状况和井网条件.对聚合物强化泡沫调剖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强化氮气泡沫调剖最佳注采参数为:聚合物分子量为800万,聚合物浓度为1000mg/L,最佳泡沫剂浓度为0.25%(质量分数),气液比为1:1.  相似文献   

14.
目前储层非均质性的表征主要考虑渗透率这一个因素,衍生出的非均质参数有时会受到平均值、最大值的影响使非均质表征的准确程度降低,为此结合喇萨杏油田20口取芯井资料,基于洛伦兹曲线,引入储层有效厚度,提出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的新参数一地层系数变异程度,以细分小层为单位,将各小层的地层系数由高到低排序,绘制地层系数贡献率和层数累计百分数的关系曲线,计算的基尼系数即为地层系数变异程度,该参数与级差、突进系数和变异系数相比更加全面的反映了储层的非均质程度,并与储层动用程度成反比.经过实例分析可得,地层系数变异程度对储层动用程度的影响更加显著,该参数与动用程度关系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855,高于其他非均质参数,当只考虑薄差储层时,相关系数可达0.9866,所以新参数可应用于评价储层的宏观非均质程度,尤其是薄差储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砂岩油藏周期注水特点,综合考虑弹性力、毛管力和重力的影响,建立起非均质砂岩油藏异步周期注水数学模型,并推导出相应的数值解.提出了一种新的流动系数取值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停注过程中毛管力作用引起的吸渗现象.在杏树岗油田周期注水试验区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地层压力相对误差为4.0%,产液量相对误差为3.2%,含水率绝对误差为0.9%.应用该方法对杏树岗油田厚油层不同周期注水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决定采取异步周期注水方案,并确定出合理的油层纵向组合方式和水井平面组合方式.平均注水强度为25m3/(d.m)左右,注水和停注半周期都是3个月.现场实施5个月后,区块综合含水率由92.17%下降到91.51%,产油量稳定,预计最终水驱采收率提高1%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计秉玉  孟新 《运筹与管理》2022,31(9):135-139
大型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不同类型新储量的不断投入,地质储量结构发生变化,表征油田整体开发技术与经济效果的关键性指标,如产量、可采储量、采收率、储采比、开发成本与操作成本等等也随之改变,其变化规律可用一套数学模型来描述。在开发指标预测基础上,运用多属性决策方法如TOPSIS,可以实现新投产区块组合方案的优选。应用实例表明,本文方法实用、操作性强,可以为油区开发决策提供重要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多层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在油水井之间形成了储层高渗透通道,导致注入水沿高渗透通道做无效循环,油井产量下降.为改善注入水驱油效果,必须对无效注采井层实施调剖、堵水等措施,而有效识别无效注采井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优选出了识别无效注采油水井和无效注采层位的判定指标,并建立了用于识别无效注采油水井和无效注采层位的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开发边底水油气藏关键因素是抑制边底水锥进,延长油井无水采油期以提高油藏采收率,因此需要设置合理的开采速度和油水井注采制度.为深入了解不同井网系统和注采参数对边底水油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针对努拉里边底水油气藏开展研究.对边底水影响程度进行研究,得到各井在改变水体倍数后,以含水率差值4%为界限定义受边底水影响程度强弱,差值超过4%则定义为强水侵井,反之则为弱水侵井.在此基础上,采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优选了注采参数,得出最优井距为1000m,最佳日注水量为30m3/d,最佳采液速度为4.75%-5%,并对优化参数进行了模拟预测,优化后累计产油量增加1.98×104t,采收率达到54.7%.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对优化后的开发方式调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小于62.78%时应以扩大波及体积为主,大于62.78%后应以增加驱油效率为主,目标区块优化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71.3%,相对潜力值i=0.81<1,处于开发后期,此时开发方式应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研究成果为同类边底水油气藏前期开发和后期措施调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塔南油田19-14断块为低渗透油藏,在其开采过程中要考虑开采方式,为确定是否应采用天然能量开采,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确定断块的天然能量,其中边底水能量不容忽视,即水体倍数的大小.以塔19-14断块的边底水能量为研究对象,根据非稳定状态法,计算塔南油田19-14断块的边底水能量,为不活跃型,不适合采用边底水能量开采.  相似文献   

20.
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开展注采系统调整挖潜剩余油是油田持续稳产的关键.为了提高特高含水阶段油田采收率,提出井震结合方法精细标定构造层位、认识储层特征,构建地质模型并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针对剩余油应用井震结合解释成果设计注采系统调整方案并优化相应注水强度.实验区块研究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采用井震结合注采系统调整方法最终产油量和采收率分别提高31.21×10~4t和1.54%,能够达到有效挖潜剩余油的目的;而改变注水强度对最终开发效果影响显著,随着注水强度增加,采收率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佳的注水强度为9m~3/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