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炜  牟宗宏  杨立  刘中立 《有机化学》2001,21(2):155-159
三种带有不同取代基的重氮萘酮(la~1c)在THF和二氧六环中加热分解给出不同的产物。1-重氮-4-萘酮(1a)的热解产物主要是重氮萘酮热解后产生的烯酮卡宾(2a)与环醚开环后形成的聚合物;3-甲基-1-重氮-4-萘酮(1b)的热解产物比较复杂,除冠醚类产物之外,还有烯酮卡宾对四氢呋喃和二氧六环的C-H键的插入反应产物、螺环化合物、2-甲基萘酚以及难以分离的聚合物;3-硝基-1-重氮-4-萘酮(1c)的热解产物主要是聚合物,此外还有少量C-H键的插入反应产物和2-硝基萘酚。对重氮萘酮热解反应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3-甲基-5-苯砜基-3E-戊烯-1-醇(1)是合成某些萜类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它具有反式烯丙基苯砜基双键.Julia等曾报道用含砜基的环丙基醇的开环重排反应来实现这类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但其开环前体不易得到.本文以4-羟基-2-丁酮(2)为起始原料,经4步反应立体专一性地合成了标题化合物1.合成路线短、操作简便、易于大量制备.合成路线用方程式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3.
取代苯并二氢吡喃 4 酮 ( 1)的芳腙在冰醋酸中与KNCO发生 [3 2 ]环加成反应 ,加成产物经KMnO4氧化开环得偕偶氮异氰酸酯 ( 3 ) .3在HBF4的催化下发生环化 -重排反应 ,合成得到一系列新型 6 7 5三环系 1,2 ,4 三唑并 [3 ,2 d] [1,5 ]苯并氧氮杂 2 酮 ( 5a~ 5g) .由X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 5a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刘涛  严语波  马海燕  丁凯 《有机化学》2014,(9):1793-1799
Cyclocitrinol是一类具有独特的桥环结构的天然产物,其桥环核心骨架可由高张力的降蒈烯酮开环制备得到.以商品化的19-羟基雄甾为原料,通过高烯丙基碳正离子重排反应,高效地合成了降蒈烯酮关键中间体,完成了Cyclocitrinols天然产物的核心骨架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格氏试剂与马来海松酸三甲酯(2)的各官能团的反应活性差异,获得了2个区域选择性加成产物(化合物3和4),各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NMR和MS表征,用COSY,HMQC和HMBC进一步对化合物3进行了结构分析,并由X射线单晶衍射确认了其立体结构.实验结果表明,2上的3个甲酯基的位阻影响了加成反应的选择性,内酯3的生成阻止了其进一步生成TADDOL(tetraaryl-1,3-dioxolane-4,5-dimethanols)类产物,但反应不影响松香环式原有的立体结构.产物3和4有望作为手性衍生试剂.  相似文献   

6.
李诤  王全瑞  陶凤岗 《有机化学》2004,24(8):893-897
取代苯并二氢吡喃-4-酮(1)的芳腙在冰醋酸中与KNCO发生[3 2]环加成反应,加成产物经KMnO4氧化开环得偕偶氮异氰酸酯(3).3在HBF4的催化下发生环化-重排反应,合成得到一系列新型6-7-5三环系1,2,4-三唑并[3,2-d][1,5]苯并氧氮杂(艹卓)2-酮(5a~5g).由X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5a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王统  叶松 《中国科学:化学》2011,(8):1306-1311
报道氮杂环卡宾催化的α,β-不饱和酰氯与亚硝基化合物的形式[4+2]环化反应合成氮杂-δ-内酯([1,2]嗪-6-酮)化合物.反应机理推测可能是卡宾进攻现场生成的烯基烯酮,得到烯基烯醇负离子,然后与取代的亚硝基苯发生[4+2]环合反应,从而得到的氮杂-δ-内酯产物.  相似文献   

8.
戢得蓉  粟立丹  张成刚 《有机化学》2012,32(12):2334-2338
多甲氧基菲-9-甲酸及酯是合成娃儿藤生物碱及其类似物的关键中间体.以4-(3,4-二甲氧基苯亚甲基)-6,7-二甲氧基-3-异色酮(6)为底物,2,3-二氯-5,6-二氰基苯醌(DDQ)/CH3SO3H作为氧化体系,没有得到预期的多甲氧基菲-9-甲酸内酯(1),意外产物经核磁共振等确定为两个新的3-取代苯基香豆素2,3.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显示:底物发生分子内脱氢偶联为香豆素2而非菲环化合物1,是因为异色酮6苯环A上2位取代基的存在所致,其内酯环开环化合物10以及2,3-二苯基丙烯酸(12)的对比实验印证了该取代基对脱氢偶联反应选择性的影响;异色酮6氧化偶联为香豆素2的反应机理可能为酸解开环以及途经自由基正离子的脱氢偶联,香豆素3为DDQ氧化2的前体化合物8所得.  相似文献   

9.
已知膦酸酯、螺环以及丁内酯组分存于某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结构中[1,2].本文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3],利用亚磷酸二乙酯(3)与4-甲氧基丁内酯(6)通过双Micheal加成及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8,其结构经元素及波谱分析如IR,1H NMR,13C NMR,MS确认.由于原料价廉、方法简便、产率较高(60%~70%),此方法可以为合成某些结构复杂的活性化合物提供新的途径.其反应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正戊烷溶剂中异莰醇两种异构体的次溴酸酯光分解反应,分别得到环醚3和4,反应单一。由环醚3经五步反应选择性地合成具有莰烯结构的单萜醇——天然日本菊花醇(Nojigiku Alcohol)5。发现化合物9在酸催化条件下没有生成预期的半缩酮,而是得双分子缩合产物16。  相似文献   

11.
13-甲氧基-6-羟基钩勿烷-5,8,11,13-四烯-7-酮的首次全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α-环柠檬醛(2)为A环合成子,以间甲氧基苄基氯(3)为C环合成子,经缩合及分子内环化反应得关键中间体6.经1H NMR测试发现化合物6为全顺式结构.化合物6经氧化得双羰基化合物7.将7用t-BuOK/t-BuOH处理后得到烯醇式结构的化合物8.最后将异丙基通过Fride1-Crafts反应一步引入得到目标产物1.  相似文献   

12.
7-氨基-6-硝基-[1,2,5]噁二唑并[3,4-b]吡啶-1-氧化物(1)与胺在温和条件下反应,氧化呋咱环开环,释放一分子次硝酸,得到了蓝绿色的开环产物2-胺取代的-3-亚硝基-4-氨基-5-硝基吡啶5a~5f.发现化合物1中的6-位硝基对其氧化呋咱开环起到关键作用.利用~1H NMR,~(13)C NMR和HRM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体外抑制人肺癌细胞株(H522)和脑胶质瘤细胞株(U87)两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均表现较强的体外肿瘤细胞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5(R)-(l-?氧基)-2(5H)-呋喃酮与溴代丙二酸二乙酯在无水K2CO3和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存在下,以乙腈为溶剂,在80℃下的反应及产物结构特征.在上述条件下得到了预期的具有两个乙酯基的手性环丙烷/丁内酯衍生物3,同时还得到了含有一个乙酯基的手性环丙烷/丁内酯化合物5以及少量的含溴产物6.通过对产物结构分析,提出了产物形成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4.
1-(2-氰乙基)-2-氧代环戊基甲酸甲酯的选择性水解脱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氰乙基)-2-氧代环戊基甲酸甲酯(4)的选择性水解脱羧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 发现上述化合物在碱的催化作用下主要生成开环副产物2-(2-氰乙基)己二酸二甲酯及2-(2-氰乙基)己二酸; 由于氰基在酸性介质中也可发生水解, 因此对1-(2-氰乙基)-2-氧代环戊基甲酸甲酯在酸性情况下水解脱羧的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 发现在4 mol•L-1盐酸介质中, 50 ℃下反应24 h, 以84.0%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3-(2-氧代环戊基)-丙腈.  相似文献   

15.
将取代色满酮 ( 1 )与芳肼反应生成的腙与 HNCO发生 [3 +2 ]环加成反应 ,加成产物 ( 2 )经氧化得到偕偶氮异氰酸酯 ( 3 ) .化合物 3在 HBF4 的催化下发生环化 -重排反应 ,得到新颖的三环系 2 -氧代 -1 ,2 ,4-三唑并[3 ,2 -d][1 ,5 ]苯并氧氮杂化合物 5 a~ 5 g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β-氨基酸的化学研究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1],它不仅是天然产物的一类重要的化合物,而且也具有医药开发价值.已知脯氨酸是一个α-亚氨基结构的,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氨基酸.本文研究了N-烷基-α-亚氨基-丁二酸4的合成方法和结构.通过糠醛的光氧化得到4-羟基丁内酯[2],后者在甲醇中缩醛化得到4-甲氧基丁内酯(1).化合物1与脂肪胺2在室温下通过Michael成可得到相应的加成产物3,进一步在HCl存在下用30%H2O2氧化开环得到目标产物4,如图Scheme 1所示.N-烷基-α-亚氨基-丁二酸(4)经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MS以及X射线晶体衍射测定,确认了它们的结构.化合物4是一种二元酸,也可看作为β-亚氨基的二元酸,它们的生理活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进军  纪建业  森章 《有机化学》2006,26(5):653-659
通过烃单萜3-甲基-6-异丙亚甲基环己烯(1)和2,6-二氧代戊酸甲酯(2)的de Mayo反应, 得到[2+2]环加成产物、开环产物和游离基复合产物310. 经retro-aldol重排, 环加成产物3开环生成取代环己烯4, 在酸和碱性介质中对开环产物进行再环合, 经分子内Claisen缩合反应形成螺环和桥环化合物11~14. 讨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对所得新化合物的结构经IR, 1H NMR, 13C NMR及元素分析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十年来芳氧基稀土化合物在引发内酯、丙交酯和环碳酸酯开环聚合的研究进展,在整理聚合条件、聚合产物收率和分子量、聚合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的基础上,比较了苯环上不同位置不同取代基的芳氧基配体对开环聚合反应活性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 三(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稀土化合物[Ln(26B4M)3]的活性最高,无取代基芳氧基稀土化合物(La(P)3)没有活性;(2)邻位叔丁基能提高活性,一个叔丁基与两个甲基效果相近;(3)甲基影响作用相对叔丁基较小,甲基越多活性越大.  相似文献   

19.
胡昆  钟健  任杰  戴经纬  尤启冬 《合成化学》2016,24(7):624-627
以氧化环己烯为原料,在正丁基锂作用下与乙腈经开环反应制得2-羟基环己基乙腈(2);2依次经水解、内酯化、二甲胺甲基化、甲基化和Hofmann降解反应合成了α-亚甲基-γ-丁内酯类化合物--3-亚甲基六氢苯并呋喃-2(3H)-酮,总收率30.4%,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I)确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以烷基钇[Y(CH2SiMe3)3(THF)2]与苯甲醇原位反应生成的三苄氧基钇为引发剂的ε-己内酯(CL)可控开环聚合。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合体系中单体/引发剂摩尔比的增大,由1H-NMR计算和GPC测定得到的产物聚己内酯(PCL)的数均分子量均随之线性增加,且分子量分布(Mw/Mn =1.4~1.1)逐渐变窄;1H-NMR计算所得PCL的数均分子量与由单体/引发剂投料比计算得到的理论值一致,表明该体系催化的CL开环聚合具有很好的可控性。1H-NMR分析显示产物PCL的端基分别为苯甲醇酯和醇羟基,由此提出了可能的开环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