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实验数据系统地描述欧姆放电情况下的TEXTOR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磁流休动力学(MHD)振荡(Mirnov振荡)特性,主要包括:MHD振荡的主要模式及各模振荡的相关性;MHD振荡的传播方向;m=2/n=1模的电子温度、密度和密度涨落强度等各量振荡之间的相关特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3.
4.
5.
小波分析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数学方法,作为—种全新的信号处理方法,它将各种不同频率成分组成混合信号分解到不同的频率段上,有效地用于信号滤波和信噪分离。在工程中常用的信号滤波方法一般有低通、带通、高通滤波,它们都只是提取信号某一频率段的成分,不能同时给出各个不同频率段的成分,因此所得到的信号其信息量不够完整。而小波变换能同时给出各个频率段的成分,其信息量是完整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7.
小波分析及其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近年来,一种被称为小波变换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成为众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在分析化学领域中,小波分析也逐渐应用于去噪与平滑,数据压缩等方面,本文介绍了小波分析理论并对其光谱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向汝建 《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4,(1):217-218
利用小波变换能结合空域和频域进行滤波的特点,对二维CCD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在二维单光斑图像处理中,通常待处理的图像是离散的二维数缈其中包含有信号和背景,由于已知图像的内容为单光斑,因此,可以通过窗口滤波的形式对图像变换的小波系数进行处理,实现滤除噪声,保留信号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10.
小波变换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小波变换(WT)具有很好的时频分离特征,信息处理能力强,已广泛用于分析化学领域;本文就小波变换在近红外光谱领域的应用进行简述。小波变换用于近红外预处理,提取有用信息,消除背景干扰,可以提高近红外的分析精度和模型稳健性;用于数据压缩可以减少数据库存储空间,提高建模速度;小波系数用于模型传递,具有传递速度快,稳健性强,所需标样少等特点;小波变换可以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结合,在近红外分析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小波相位解调轮廓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傅里叶变换轮廓术因混频难以准确提取基频的问题,可将小波变换用于三维形貌相位直接解调。对其原理进行了研究,通过编程实现了小波相位解调。取Morlet复小波作为小波母函数,对调制栅线图逐行进行连续小波变换,从各位置的沿尺度方向的小波变换系数幅值的极值中可直接求取对应的相位数据。由于小波函数具有空域_频率两域的局部化特性,因此它对变形栅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为验证新方法,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还对石膏半球模型和化妆品瓶进行了实际测量,并分别用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新方法有效地克服了混频的问题,改善了相位解调效果,提高了测量精度,特别适合于复杂物体的形貌测量。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The method for measuring instantaneous intensity by using the wavelet transform is proposed. We also conducted an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by using the hammering noise and confirm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calcul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17.
小波变换在区域波前重构算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适应光学中使用区域法进行波前重构的一个主要困难是计算量非常大。通过对重构矩阵进行小波变换 ,并对生成的矩阵选取门限 ,获得稀疏矩阵 ,从而可在对重构精度仅有轻微影响的情况下 ,显著降低计算量 ,提高计算速度。文中根据 Bowman[1 ]的理论分析 ,证实了小波变换应用于 Kolmogorov大气扰动重构的适用性 ,提出了适合工程设计应用的门限选择方法和评价参数 ,针对 Kovlmogorov大气扰动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给出了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分形分析方法,并将它成功地应用于心房纤颤的检测中.该方法提取了一个特征值r,结果表明在心房纤颤开始时,特征值是上升的,心房纤颤结束后,特征值又慢慢恢复到原来的数值,由此可以成功地检测出心房纤颤的开始和结束.此外,由于特征值同时反映了heartratevariability(HRV)信号的复杂程度,所以同时它也表明:心房纤颤开始后,HRV信号的复杂度是下降的
关键词:
HRV 小波变换 分形 相似文献
19.
20.
Acoustic emission source location in plates using wavelet analysis and cross time frequency spectrum
In this study, the theories of wavelet transform and cross-time frequency spectrum (CTFS) are used to locate AE source with frequency-varying wave velocity in plate-type structures. A rectangular array of four sensors is installed on the plate. When an impact is generated by an artificial AE source such as Hsu–Nielsen method of pencil lead breaking (PLB) at any position of the plate, the AE signals will be detected by four sensors at different times. By 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 a packet of signals with frequency range of 0.125–0.25 MHz is selected. The CTFS is calculated by the 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 of the cross-correlation between considered packets captured by AE sensors. The time delay is calculated when the CTFS reaches the maximum value and the corresponding frequency is extracted per this maximum value. The resulting frequency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group velocity of wave velocity in combination with dispersive curve. The resulted locating error shows the high precision of proposed algorith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