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用直馏汽油的某一馏分在装有100毫升14—20筛眼颗粒形铂重整催化剂的反应设备中,进行单程纯氢操作的铂重整反应条件试验以考察芳烃的生成与反应条件变化的关系.试验的反应条件为:溫度430—510°压力20—50大气压,空间流速1.58—6.32重量/重量/小时,氢油分子比4:1—10:1.处理所获试验数据的结果,发现芳烃生成速度γ可用下列二次反应式来关连:  相似文献   

2.
CO加氢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煤、天然气和生物质等清洁利用的核心过程之一.近年来,氧化物催化剂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加氢反应,其中ZnCrOx催化剂广泛应用于Cl分子催化加氢反应,并且是氧化物分子筛(OXZEO)合成气转化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之一.由于复合氧化物表面结构的复杂性,在CO加氢反应中,ZnCrOx上的活性位点和活化过程尚存在争议.本文采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不同条件预处理的ZnCr2O4尖晶石催化剂在CO/H2中的原位吸附和反应过程.XPS结果表明,相较氧化的ZnCr2O4,使用H2还原的ZnCr2O4中Cr6+的含量会下降,同时带来更多的表面氧空位或羟基物种.Cr6+的还原也能由FT-IR谱中位于1013 cm-1铬酸盐的Cr=O振动峰的消失来证明...  相似文献   

3.
煤加氢液化研究—模型化合物的加氢裂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快速升温和冷却的共振搅拌反应管中,以四氢萘为溶剂,进行了六种模型化合物的加氢裂解试验。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300—450℃,氢初压3.0—9.0MPa,表观反应时间5—45 min。试验结果表明,这六种化合物加氢裂解稳定性顺序为:二苯甲烷>二苯醚>二苯乙烷>苯基苄基醚>二苄基硫醚和二苄基二硫醚。裂解为一级反应,根据试验结果计算了苯基苄基醚和二苯乙烷的表观反应速度常数和活化能,前者ΔE 为83.9 kJ/mol,后者ΔE 为150kJ/mol。提高氢初压,使用预硫化的Mo-Ni 催化剂、Y 型和5A 型分子筛或添加易裂解化合物作自由基引发剂对模型化合物的加氢裂解均有利。  相似文献   

4.
煤加氢液化研究—沥青烯的加氢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升温和冷却的共振搅拌反应器中,以四氢萘为溶剂,对用山东滕县煤制备的沥青烯进行了加氢裂解试验。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380—430℃,氢初压9.0MPa,名义反应时间0—27min。试验结果表明,沥青烯加氢裂解的初始阶段为一级反应。计算了初始阶段的反应速度常数和表观活化能;加预硫化Ni-Mo催化剂(3673)时△E为140kJ/mol,不加催化剂时△E为174kJ/mol,与文献结果一致。试验还比较了3673、氧化铁、硫铁矿、德国赤泥和海南岛铁矿等催化剂对沥青烯加氢裂解的催化活性,其顺序为3673(预硫化)>Fe_2O_3 S>Fe_2O_3 Al_2O_3 S,德国赤泥 S,硫铁矿>海南岛铁矿 S。  相似文献   

5.
在小型连续液相加氢装置中进行了抚顺古城子煤低温焦油残油馏分(>325℃)的一次加氢和循环加氢.加氢的物料平衡及各族氮化合物的氮分布结果指出:经加氢后,能被10% H_2SO_4抽出的强硷性分增加到原来的213—227%;其中沸点325°以下的占126—127%,并且主要为喹啉和异喹啉系衍生物(192—325°馏分占<325°的90—90.5%).生成油<325°馏分的强硷性氮中有42—46%能被乙酰化.因此,强硷性分的生成可以解释为高分子氮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破坏简化和含氮杂环的环破裂成胺类.硷性分的还原成氨较非硷性分难,但前者较易裂解.  相似文献   

6.
用Ni(salen)与铵盐NH_4X(X=SCN、Cl、Br、I或I_3)在乙醇中反应,分别制得了如下组成的新化合物:2Ni(salen)·NH_4SCN、2Ni(salen)·NH_4Cl、2Ni(saien)·NH_4Br·C_2H_5OH、2Ni(salen)·NH_4I·C_2H_5OH和3Ni(salen)·2NH_4I_3·C_2H_5OH,并以热重、摩尔电导、磁化率、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方法对加合物进行了性质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加合物中,Ni(salen)的四方平面结构仍然保持,没有形成新的轴向Ni—X配键.讨论了加合物中的一种新型键合方式,它是以Ni(salen)的酚氧与NH_4X中的铵离子形成氢键.  相似文献   

7.
SO_4~(2-)/ZrO_2固体酸催化神华煤直接液化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间歇式加氢液化实验,考察了THN溶剂中液化温度、液化时间、氢气初压以及催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SO42-/ZrO2固体酸催化神华煤液化性能的影响,并基于产物分布和IR光谱表征,探讨了SO42-/ZrO2固体酸催化神华煤液化反应性及催化作用。结果表明,提高液化温度有利于煤催化加氢裂解,提高转化率和油气收率;增大氢气压力能够促进煤向沥青烯与前沥青烯等中间产物转化,但不利于生成液化油气;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前沥青烯加氢裂解,提高液化油气收率;SO42-/ZrO2固体酸的催化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煤大分子结构的催化裂解,转化率和油气收率随催化剂用量增加而增大。此外,提高液化温度和氢气初压有利于含氧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iO-SiO2催化剂上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顺酐液相选择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镍含量为30%的NiO/SiO2气凝胶催化剂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顺酐液相加氢可高选择性地获得丁二酸酐和γ-丁内酯.当反应温度453K,氢压5.0MPa,反应时间8h,顺酐转化率100%,γ-丁内酯的选择性78.57%;生成丁二酸酐的条件因有或无溶剂而异,有溶剂存在时,反应温度398K,氢压2.0MPa;无溶剂在423K,氢压1.0MPa,顺酐转化率和丁二酸酐的选择性达99.5%以上.  相似文献   

9.
(NH_4)_2WS_4、CuCl和PPh_3三者发生固相反应,产生棕红色固体,将此固体经CH_2Cl_2萃取和CH_3OH扩散,可得黄色柱状单晶WS_4Cu_3(PPh_3)_3Cl.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a=13.049(3),b=20.351(4),c=11.876(2),d=94.75(2)°,β=115.97(1)°,γ=74.90(2)°,Z=2.标题化合物分子是以Cu_3WS_3Cl类立方烷型簇骼为核心的分子,W-Cu的平均距离为2.719。  相似文献   

10.
589.不同预处理对氧化物硫化物混合催化剂活性的影响(Einfluss verschiedener Vor-behandlungen auf die Aktivit(?)t von Oxyd-Sulfid-Mischkatalysatoren,G.Günther,Chem.Techn.,1957,9,410—412)——德国蔡兹加氢工厂所用的8376催化剂的活性是不相同的.用 A 型8376催化剂所得到的加氢产品的苯胺点为54.2°,而用 B 型则为49.1°.虽然两者的  相似文献   

11.
苯甲腈的 Stephen 反应中间物,[C_6H_5CH=NH]_2SnCl_6,的空间群为(?)—1。三斜晶胞的参数为α=7.41(?),b=7.84(?),c=10.45(?),α=86°54′,β=95°,γ=122°6′。晶胞中含有1个{[C_6H_6CH=NH]_2SnCl_6}。从 Patterson 函数 P(u,w)和 P(v,w)中引出重原子锡和氯的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计算电子密度分布函数ρ(x,y),ρ(x,z)和ρ(y,z)。后者给出整个结构的模型和参数。结构分析的结果指出,苯甲腈 Stephen 反应中间物为一由[C_6H_5CH=NH_2]~+和[SnCl_6]~(2-)所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氯锡酸离子具有八面体构型,而苯甲醛亚胺离子为一共面的共轭体系。这二种离子间还形成 N—H…Cl 型的氢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混合醇还原法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稳定的Ru-Pt/γ-Al2O3双金属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对氯硝基苯(p-CNB)选择加氢反应的性能,探讨了反应温度、压力、第三金属离子的种类、添加量及添加方式对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Ru-Pt/γ-Al2O3为催化剂,在1.0 MPa和50 ℃的条件下反应1 h,p-CNB的转化率可达48.2%,生成对氯苯胺(p-CAN)的选择性为87.3%. 在反应体系中添加适量的Fe3+或Sn4+离子时,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p-CNB的转化率和p-CAN的选择性分别提高到100%和99.0%. Fe3+或Sn4+的添加量及添加方式对p-CNB的转化率有较大的影响,加入Fe2+,Co2+和Ni2+离子也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Ru-Pt/γ-Al2O3催化剂体系对其它氯硝基苯的加氢反应也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1.在沸腾的丙酮溶液中,对溴苯甲酰异硫氰与二十四种伯胺与仲胺类(包括低分子量的脂肪胺,杂氮圜胺及具取代基的芳香胺类)作用时,得到相当满意产量的晶体衍生物,此反应也可以在低温下(-5—0°)水溶液中进行。衍生物都有固定之熔点,分布在100—250°之间,产率60——95%。 2.当对溴苯甲酰异硫氰与具取代基的苯胺类作用时。衍生物的产率随取代基的+I或+E效应的强度增大而递降,2,4二硝基苯胺与试剂在150—155°,有吡啶催化剂存在下,加热三刻钟仍无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将酯基锡 Me O2 CCH2 CH2 Sn Cl3( 1 )与 Schiff碱 ( 2 -HOC6 H4CH NC6 H5) ( 2 )反应合成配合物Me O2 CCH2 CH2 Sn Cl3· ( 2 -HOC6 H4CH NC6 H5) ( 3) ,在其反应混合液放置过程中发生分解生成酯基锡与无机氯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Me O2 CCH2 CH2 Sn Cl4- · H+ ( 4)和酯基锡与 Schiff碱的酚氧负离子取代生成的配合物Me O2 CCH2 CH2 Sn Cl2 · ( 2 -OC6 H4CH NC6 H5) ( 5 ) .用元素分析、IR及 NMR对配合物 3,4 ,5进行了表征 ,并对配合物 4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解析 .配合物 4为正交晶系 ,空间群 P2 cn,a=0 .785 2 ( 2 ) nm ,b=1 .2 2 36( 1 0 ) nm,c=1 .695 2 ( 4) nm,α=β=γ=90°,V=1 .62 87nm3,Z=4 ,Dc=1 .79g/ cm3,F ( 0 0 0 ) =860 ,μ=2 2 .2 cm- 1 ( Mo) ,R=0 .0 4 49,ωR=0 .0 382 .配合物 4的空间构型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中心锡原子的配位数为 6.配合物 5为 Schiff碱中的酚氧负离子取代配合物 1中的一个氯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锡原子的配位数为 5  相似文献   

15.
高分散 Ru/MMT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喹啉加氢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简单的离子交换法制备出高分散的蒙脱土 (MMT) 负载 Ru 催化剂, 采用 X 射线衍射、X 射线光电子能谱、程序升温还原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金属 Ru 在蒙脱土层间高度分散, Ru 的平均粒径约 2 nm. 在喹啉加氢反应中, 该催化剂显示出很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在 2 MPa 和 60 °C 的温和条件下, 以水为溶剂时, Ru/MMT 催化喹啉加氢生成 1,2,3,4-四氢喹啉的选择性高于 96.4%, 喹啉转化率达 99.2%. 当温度升高到 140 °C、压力增加到 3 MPa 时, 不需要补加催化剂就可以将喹啉一步加氢生成十氢喹啉, 选择性高达 98.1%.  相似文献   

16.
 以 Cu2(NO3)(OH)3/AC (活性碳) 为催化剂前驱体, 在惰性气氛中于不同温度热处理分别制得无氯的 CuO/AC, Cu2O/AC 和 Cu0/AC 催化剂, 并用于甲醇直接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 (DMC) 反应. 结果表明, 200 °C 处理制得的催化剂中, Cu 物种以 CuO 为主. 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 催化剂中 CuO 含量逐渐降低, 而 Cu2O 含量增加; 400 °C 制备的催化剂中, Cu 物种仅以 Cu2O 形式存在; 而 450 °C 以上处理时则以 Cu0 形式存在.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 相应催化剂活性逐渐增加, 表明 CuO, Cu2O 和 Cu0 均具有催化活性, 其活性大小的顺序为 CuO < Cu2O < Cu0. 在 140 °C, CO:MeOH:O2 = 4:10:1, SV = 5 600 h1 条件下, 450 °C 处理制备的 Cu0/AC 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活性, 其中甲醇转化率达 11.5%, DMC 的时空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 261.9 mg/(g•h) 和 76.0%.  相似文献   

17.
以淖毛湖煤为原料,进行加氢直接液化,考察了加氢温度与转化率和油收率的关系,并解析了加氢条件下煤中硫、氮和氧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淖毛湖煤具有良好的液化性能,400?℃和2?MPa氢初压条件下即可达到69.6%的转化率和55.3%的油产率.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GC-AED)等...  相似文献   

18.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绿色化工产品,其中经济、绿色的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DMC工艺极具工业前景,而Y分子筛负载铜(CuY)是有效催化剂之一.众所周知,CuY催化剂上的Cu~(+)是催化活性中心.Cu~(+)催化活性中心的引入方式用两种:(1)CuCl直接与HY分子筛固相离子交换;(2)Cu~(2+)与NaY分子筛溶液离子交换,然后Cu~(2+)自还原生成活性中心Cu~(+).在无溶剂条件下制备CuY催化剂时,载体HY分子筛中的可交换位H+量是决定催化剂CuY氧化羰基化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文献通过以不同硅铝比的HY分子筛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CuY,研究铜离子可交换位H+量对氧化羰基化的影响,然而,硅铝比的不同也直接影响了分子筛骨架的组成、Si–O–Al的键角、甚至影响了Al~(3+)的分散度,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CuY催化剂活性.因此,研究NaNH_4Y分子筛载体中的可交换位(NH_4~+)的量与CuY催化剂活性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NaY分子筛与不同浓度的NH_4NO_3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制得具有不同NH+4交换度的NaNH_4Y分子筛,以其为载体,以具有易升华、易分解性质的乙酰丙酮铜Cu(acac)2为铜源,在无溶剂条件下,高温热处理二者固相混合物,NaNH_4Y分子筛中的NH_4~+与Cu(acac)_2中的Cu~(2+)发生了离子交换,Cu~(2+)进一步发生自还原生成活性中心Cu~(+),成功地制备了完全无氯的CuY催化剂,应用于催化常压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DMC过程,研究NaNH_4Y分子筛中的铜离子可交换位NH_4~+与催化剂CuY催化性能间的关系.通过各种表征及对CuY催化剂在甲醇氧化羰基化过程中催化活性分析发现,Y分子筛经过NH_4NO_3溶液离子交换及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其八面沸石结构和孔道保持良好.以未经过离子交换的NaY负载的CuY催化剂上的铜物种完全以CuO形式存在,且没有催化活性.随着NH_4~+交换度增加,CuY催化剂表面CuO含量逐渐降低,而活性中心Cu~(+)含量逐渐增加,且其催化活性也随之增加.当NH_4~+交换度趋于极限值时,CuY催化剂中Cu~(+)含量达最大,其催化活性也达最佳,DMC的时空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267.3mg/(g·h)和68.5%,甲醇转化率为6.9%.因此,无溶剂条件下,以NaNH_4Y分子筛为载体,Cu(acac)_2为铜源,制备完全无氯CuY催化剂时,NH_4~+是形成Cu~(+)活性中心的必须条件,且NH_4~+交换度直接影响催化剂CuY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新型无铬非晶态 Al2O3 负载的 Cu-Zn 催化剂, 并采用 X 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程序升温还原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其液相酯加氢制高碳醇的催化性能, 并优化了反应条件. 结果表明, 在 240 °C 和 10 MPa 氢压相对温和的反应条件下, 髙碳醇收率达 86.3%, 远远高于相同条件下传统的 Cu-Cr 基催化剂. 对前体、焙烧后及还原后催化剂的物相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催化剂组分及表面羟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Co(NH_3)_4CO_3]Cl、[Co(en)_2CO_3]C1分别与NH_4SCN在100℃发生的固相取代反应.[Co(NH_3)_4CO_3]Cl与NH_4SCN反应生成trans-[Co(NH_3)_4(NCS)_2]~+;[Co(en)_2CO_3]Cl与NH_4SCN反应先生成cis-[Co(en)_2(NCS)_2]~+,然后转化成trans-(Co(en)_2(NCS)_2]~+。采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X粉末衍射和核磁共振法对相应反应体系及其产物进行了测试,推测反应按S_(N~2)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