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本实验室前期发现的高活性分子的结构特征,作者设计了含有对氨基苯甲酸和苯磺酰胺结构单元的新型分子.通过4条合成路线的探索,发现了中间体IM1~IM3及目标分子TM1和TM2的简捷合成路线和实用合成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合成方法,顺利得到设计的26个化合物,合成方法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收率为64%~95%.21个新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结构表征.目前的体外抗糖尿病活性结果显示,所得26个分子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的激动活性较弱.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醇/二氯亚砜体系脱除脂肪酰芳胺酰基的能力,有助于含有对氨基苯甲酸和苯磺酰胺结构单元分子的进一步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相缩合法,保护的苯丙氨酸衍生物和氨基葡萄糖衍生物分别与Fmoc氨基酸偶联,简便地得到9个未见报道的L-对硝基苯丙氨酸二肽衍生物4a~i和4个2-氨基-β-D-葡萄糖拟二肽衍生物8a~d,收率为52.4%~88.1%.4a~i选择性碱性水解,得到9个对应的水解产物5a~i,收率为64.4%-90.4%.产物的化学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表征及证实.体外抗糖尿病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某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糖尿病活性,其中化合物4c和8b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反应元件(PPRE)相对激动活性分别达到150.59%和185.23%,EC50分别为1.37uM和0.64uM,作为新型抗糖尿病先导分子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新型高效低毒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激动剂,通过Mannich反应一步合成了13个含有磺胺甲噁唑结构单元的未见报道的β-氨基酮衍生物,收率为39.8%-92.5%.化合物的结构通过IR,^1H NMR,^13C NMR,ESIMS和HRMS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a能够显著激活PPAR反应元件.文中还对合成反应条件及化合物结构一活性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新型高效低毒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激动剂, 通过Mannich反应一步合成了13个含有磺胺甲噁唑结构单元的未见报道的β-氨基酮衍生物, 收率为39.8%~92.5%. 化合物的结构通过IR, 1H NMR, 13C NMR, ESI MS和HRMS表征.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1a能够显著激活PPAR反应元件. 文中还对合成反应条件及化合物结构-活性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唐雪梅  范莉  赵琴  杨大成 《应用化学》2015,32(11):1231-1239
通过原子经济的Mannich反应实现了磺胺嘧啶、1-萘乙酮与芳香醛三组分的连接,直接合成了16个含有磺胺嘧啶结构单元的未见报道的β-氨基酮;所得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HRMS和MS等技术手段确证其结构。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在17.04~19.69 nmol/L浓度范围内,所有目标分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很弱,但部分目标分子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反应元件(PPRE)激动活性较好,最高达到了52%。  相似文献   

6.
对氨基苯甲酸与稀土离子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组成为[Ln(p-Ab)3(H2O)]n(p-Ab=对氨基苯甲酸根阴离子,Ln=Sm(1)、Gd(2)、Er(3))的配位聚合物,而Gd(Ⅲ)离子与对氨基苯甲酸在常规溶液条件下反应得到组成为{[Gd(p-Ab)3(H2O)2].H2O}2(4)的双核配合物。配合物(1)-(3)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中心离子配位数为8。配合物为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4)为双核结构,配体氨基未参与配位。其晶体属三斜晶系,Pī空间群。配位多面体为8配位的双帽三角棱柱体。  相似文献   

7.
实现了4-氨基苯磺酰胺、对溴苯乙酮和芳香醛之间的Mannich反应,直接合成了14个未见报道的β-氨基酮化合物,制备方法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收率44%~92%.通过1HNMR,13CNMR,MS和HRMS表征并确证了目标分子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试验显示,所得化合物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PPRE激动活性,由此发现某些含有磺胺结构的β-氨基酮具有抗糖尿病活性.  相似文献   

8.
由磺胺甲噁唑、对羟基苯乙酮和芳香醛反应直接合成了13个未见报道的β-氨基酮,反应选择性发生在羰基α位。产物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MS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试验显示,低浓度范围,所得化合物不仅显示一定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而且具有中等强度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反应元件(PPRE)的激动活性,8个化合物的激动活性超过40%,其中化合物11的活性达到72.7%。  相似文献   

9.
以L-酪氨酸甲酯盐酸盐和对羟基苯甲酸(PHBA)为原料,经缩合、水解和亲核取代反应,设计并合成了9个新型的L-酪氨酸二肽衍生物(3b和4a~4h),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采用MTT法评价了化合物对白血病细胞(K562)、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N-[N-(4-苄氧基-苯甲酰基)-O-二甲氨基丙基-L-酪氨酰基]-L-苯丙氨醇(4e)对HepG2和K542细胞的抑制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药阿霉素,IC50分别为0.41和11.77 μmol·L-1。  相似文献   

10.
以蔗渣木聚糖(BX)为主要原料、氨基三磺酸钠为酯化剂,在一步酯化合成磺酸基蔗渣木聚糖酯的基础上,利用磺酸基蔗渣木聚糖酯和对羟基苯甲酸进行二步酯化反应,合成了磺酸基蔗渣木聚糖对羟基苯甲酸酯,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第二步酯化反应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蔗渣木聚糖酯化改性前后的样品分别用FT-IR,DG-DTG和XRD进行了表征,并对该双酯化衍生物的分子进行了优化与活性模拟.结果表明:FT-IR证明双酯化产物含有磺酸基团和对羟基苯甲酸酯基团,TG-DTG分析表明该双酯化衍生物的热稳定性提高,XRD说明发生双酯化改性后分子排列的规整性提高,结晶度增加;活性模拟实现了磺酸基蔗渣木聚糖对羟基苯甲酸酯与艾滋病毒的对接.  相似文献   

11.
衍生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同时分离检测多糖中单糖及糖醛酸组成的方法,筛选出适合于p-AMBA糖衍生物分离的色谱柱,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对9种单糖和两种糖醛酸的p-AMBA衍生化产物的保留值及分离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衍生化条件,并应用优化的分析方法测定了螺旋藻中的单糖和糖醛酸的组成。采用紫外检测时,方法的检出限为 (2.55~13.4)×107mol/L;采用荧光检测时,方法的检出限为(3.38~176)×108 mol/L。  相似文献   

12.
A facile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gold nanoparticle-loaded carbon nanofiber(Au/CNF) composites was developed. When applied to electrochemistry, these composites showed attractive performances such as high conductivity and facile electron transfer kinetics.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the Au/CNF composite modified electrode exhibits highly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oxidation of dopamine, ascorbic acid and uric acid. Owing to the good selectivity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these three ...  相似文献   

13.
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计合成了6种甘草次酸衍生物,用元素分析、波谱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并比较了它们的体内、体外抗癌活性,均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尤其是化合物Ⅰa,Ⅰb口服效果比盐酸氮芥还好,表现出甘草次酸对氮芥有明显的增效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6-羟基托品酮出发,经过羟基的乙酰基化和苯甲酰基化,再通过还原氨化高效地得到含有活泼胺基的2个母核化合物。 2个母核化合物与不同的酰氯反应,得到一系列托品酮衍生物。 该衍生物经过体外过氧化物酶增生因子活化受体γ亚型(PPARγ)激活、二肽基肽酶Ⅳ (DPP-Ⅳ)抑制实验,发现多数化合物对DPP-Ⅳ显示抑制活性,其中2个化合物(3 μmol/L DMSO溶液)对DPP-Ⅳ抑制率超过30%。  相似文献   

15.
Twenty-five derivatives of glycyrrhetinic acid(GA)modified on the A-ring,at C30 and C11 positions were synthesized.Their in vitro cytotoxicity against various cancer cell lines[henrietta lacks strain o...  相似文献   

16.
Recently, direct formic acid fuel cells (DFAFCs) which possess superior advantages such as a low operating temperature, ligh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high energy density,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with a bright prospect. Herein, bimetallic PdAg nanoparticles (NP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were successfully produced via an easy one-pot solvothermal co-reduction synthetic route and their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formic acid oxidation (FAO)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In our strategy, the size of PdAg NPs can be easily controlled by only vary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precursors. The larger sized PdAg alloy (9.5 nm, noted as PdAg−L) was obtained at a low concentration of precursors, while the smaller PdAg alloy (3.7 nm, named as PdAg−S) was separated from the reaction system with higher solubility by centrifugation.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obtained PdAg NPs could be well optimized when incorporated with carbon (C), which is owing to a synergetic effect. The PdAg−S/C exhibits the highest mass activity with around 1.6 times that of PdAg−L/C and 2 times that of commercial Pd/C,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its larger ECSA and lower adsorption energy of the intermediate to facilitate the direct oxidation of HCOOH molecule.  相似文献   

17.
熊果酸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对癌细胞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熊果酸为母体化合物,对其3-OH和17-COOH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9个熊果酸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 NMR和MS测试技术确证;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了所合成衍生物对体外人肝癌细胞HepG2培养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受试衍生物均对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衍生物9的抑制作用最强;衍生物9与细胞作用24 h后,经Hoechst 33342/PI双染色,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出现细胞凋亡所具有的高蓝色/低红色荧光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发现:细胞被阻滞于S期,且阻滞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