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通过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 TGase)对鱼皮明胶进行交联改性,交联度为15.45%,乳化性为64.25 m2/g,起泡性为140.00%,提高了其成膜性能。采用复配麦芽糊精等壁材制备罗伊氏乳杆菌NCUF 203.1的微胶囊,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的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17℃,进料流量7.8 m·min-1,菌壁比0.5。在此条件下,测得活菌数为8.57 log CFU/g,此工艺方法为罗伊氏乳杆菌微胶囊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低成本、高活性产品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植物乳杆菌发酵枸杞汁为原料,进行喷雾干燥单因素试验,研究进风温度、进料流速及气流量对乳酸菌发酵枸杞粉的含水率、活菌数和集粉率的影响,并以进风温度,进料流速及气流量为因素,以水分含量、活菌数和集粉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经响应面喷雾干燥制备乳酸菌发酵枸杞粉的最优参数为进风温度117.89℃,进料流速320 mL·h-1,气流量427.27 L·h-1,含水率、活菌数和集粉率的预测值分别为5.53%,7.62 log CFU·g-1和55.15%。以上述参数进行喷雾干燥试验,所得乳酸菌发酵枸杞粉的含水率为5.41%±0.21%、活菌数达到(7.53±0.14) log CFU·g-1、集粉率为55.61%±2.4%,与模型预测值相符。可为益生菌发酵果蔬粉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嗜酸乳杆菌为代表菌种, 利用快速保质期试验法, 研究热休克处理结合冻干保护剂对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在不同贮存温度下存活率的影响 以筛选出存活率最高的冻干保护剂, 并确定冻干后菌粉半致死时间最长的贮存温度. 结果表明: 乳酸菌在冷冻干燥前进行热休克预处理, 冻存期间存活率显著高于未进行热休克处理的对照组; 冻干保护剂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 10脱脂乳>10葡萄糖>水; 贮存温度降低, 乳酸菌半致死时间延长. 最后获得直投式发酵剂贮存期间存活率最高的实验条件为: 嗜酸乳杆菌经46处理30min后, 加入10葡萄糖、2.5甘油、1.5山梨糖醇以及10脱脂乳为冻干保护剂 冻干后菌粉于20℃冻存121d后存活率达88.48, 与以水为冻干保护剂且未加热休克处理的对照组相比, 冻干存活率提高了30.69.  相似文献   

4.
采用选择性平板计数法,考察罗伊氏乳杆菌NCU801活菌悬液、死菌悬液以及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CMCC4449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粘附Caco-2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竞争试验、排斥试验和置换试验中,罗伊氏乳杆菌NCU801活菌悬液和死菌悬液均能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粘附;活菌悬液比死菌悬液抑制效果更显著,其中最显著的是活菌悬液对大肠杆菌排斥抑制粘附,粘附抑制率达到(86.8±4.5)%;而发酵上清液在竞争实验中最显著,其次是置换试验,而在排斥实验中对病原菌无影响,说明发酵上清液中的细菌素能够杀死未粘附和已粘附的病原菌。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从泡菜中分离得到3株乳酸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植物乳杆菌(NCU001210)、乳酸乳球菌(NCU036015)和肠膜明串珠菌(NCU018046),并对其耐酸、耐胆盐能力、抑菌能力和黏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在pH 3.0下孵育3 h,存活率均在85%以上;胆盐浓度为0.1%时,孵育4 h后3株乳酸菌的存活率均高于83%;3株乳酸菌在pH 3.0的胃液中孵育3 h存活率均在87%以上,在pH 8.0的肠液中孵育8 h,存活率均在90%以上;3株乳酸菌的发酵上清液对7种常见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株乳酸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分别为3.4,34.1和11.2 CFU·cell~(-1)。可见3株乳酸菌具有较好的耐酸耐胆盐、抑菌和黏附能力,可以作为潜在的益生菌在发酵食品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热休克处理应用于直投式发酵剂对酸奶品质的改善作用, 通过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制备直投式发酵剂, 比较3种菌的热休克处理实验组与未热休克处理对照组在冷冻干燥后的存活率及酸奶发酵性能. 结果显示: 热休克处理组发酵剂存活率极显著增加, 酸奶pH下降速度显著加快(P<0.01), 双乙酰、乙醛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 蛋白质、活菌数含量均显著提升(P<0.01), 且使用经热休克处理制备发酵剂生产的酸奶在感官评价上优于未热休克处理组. 结果表明, 在冷冻干燥前进行热休克处理可以提高直投式发酵剂中乳酸菌的存活率、产酸产香等发酵性能, 改善酸奶的风味和品质, 为提升酸奶发酵剂的品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鱿鱼为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制造具有良好风味与营养价值的鱿鱼酱产品,并通过快速发酵实现鱿鱼酱产品质量和风味的稳定控制.比较前期初筛的乳酸菌蛋白酶活性,在确定发酵乳杆菌(Lf01)和短乳杆菌(Lb-1)的活性优势后,进一步探究其产酸、耐盐、耐香辛料和耐酒精特性,确定发酵辅料的添加量.采用响应面优化方法,研究了复合菌发酵的最佳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得到了鱿鱼酱最适发酵条件为35℃下发酵24 h,添加1.0%的发酵乳杆菌和短乳杆菌复合发酵剂,菌种比例1:1,接种量为2.4×108 CFU·g-1,所得产品的品质、色泽和风味最佳.研究结果可为海洋鱿鱼的发酵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植物乳杆菌真空冷冻干燥保护剂配方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联用的方法,筛选和优化植物乳杆菌NCU116真空冷冻干燥的保护剂配方.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海藻糖、D-山梨醇和脱脂奶粉3种保护剂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菌种对冷冻干燥环境的耐受能力.响应面实验以上述3种保护剂为自变量,细胞存活率为响应值,结果表明:以脱脂奶粉、海藻糖和D-山梨醇的浓度分别为9.24%、4.47%和13.42%作为冻干保护剂配方进行验证试验,细胞存活率达到91.76%±1.82%,与理论预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9.
采用植物乳杆菌(植)、嗜酸乳杆菌(嗜)、副干酪乳杆菌(副)进行两两混菌发酵制备清洁标签铁皮石斛发酵汁,比例均为1:1。分析72 h发酵过程中铁皮石斛汁的活菌数、pH、总糖、总酚、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以及活性成分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混菌均能在发酵铁皮石斛汁中良好生长,其中活菌数最高的一组是嗜+副,活菌数为8.72 lg(CFU/mL)。对多糖消耗最少的是嗜+副,比初始值降低了24.89%,其次是植+副40.72%和植+嗜42.31%。总酚在发酵前期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发酵后期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嗜+副对多酚的增幅最大,提高了23.58%。经过乳酸菌发酵后,铁皮石斛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影响最大,嗜+副的增幅达到92.32%;同时对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有较高的提升,其中植+副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高最多(达41.42%),嗜+副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高最多(达32.73%)。相关性分析中发酵液的总酚含量与自由基清除率显著正相关,在抗氧化能力中发挥主要作用。研究表明,乳酸菌发酵能进一步提升铁皮石斛品质,提高相关活性成分和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以难降解有机物二甲胺(DMA)为被降解物,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硅藻土光催化剂的制备最佳条件为水醇比0.6,500℃煅烧5h,硅藻土2g∶9mL负载1次,溶胶pH值为2.复合光催化剂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ME)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达到纳米级别,3g·L-1催化剂对400mg·L-1 DMA的6h降解率平均可达70%,光催化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种集紫薯的营养保健功能和乳酸菌发酵优势为一体的新型功能性紫薯乳酸菌发酵饮料, 以紫薯为原料, 通过打浆液化、糖化、接种发酵等系列处理并比较最适的操作条件, 最后优化了紫薯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加工工艺. 实验结果表明, 其紫薯液化的最佳用酶量为0.4%、最适pH7.5、最适时间70min、最适温度55℃; 糖化最佳条件为用酶量55U?100mL-1, pH 4.0, 糖化时间90min, 温度60℃. 采用优化筛选得到的植物乳杆菌发酵接种量为9%, 发酵时间为29h. 最后得到一种新型的风味好、营养价值高、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紫薯乳酸菌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混合培养的方法,通过CBS混合培养基,在37℃条件下,对丁酸梭菌与鼠李糖乳杆菌进行了混合培养.试验结果显示,两者在混合培养体系中表现出良好的互惠共生关系,混合培养生物量分别可达6.3×10~8,43.5×10~8 CFU/mL.较纯培养生物量分别增加80%和51.7%;混合培养液较纯培养对常见肠道致病菌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大小依次为大肠杆菌,痢疾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新型合生元酸奶,研究了益生元的种类及添加量、益生菌混合比例、总接种量及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合生元酸奶活菌数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乳中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添加量分别为0.8%、0.6%、0.8%(w/v),以体积比为1:1的干酪乳杆菌S1和乳酸乳球菌LB12菌液为发酵剂,总接种量为3%(v/v),37℃恒温发酵10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酸奶甜中带酸,质地均匀,色泽为乳白色,香味浓郁,活菌数达9.26×109 cfu·m L~(-1),为市售伊利原味酸奶15倍.该新型合生元酸奶具有潜在的降胆固醇和抗氧化功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以难降解有机物二甲胺(DMA)为被降解物,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硅藻土光催化剂的制备最佳条件为水醇比0.6,500 ℃煅烧5 h,硅藻土2 g∶9 mL负载1次,溶胶pH值为2.复合光催化剂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ME)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达到纳米级别,3 g·L-1催化剂对400 mg·L-1 DMA的6 h降解率平均可达70%,光催化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5.
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常见人畜共患病病原.为获得高效抗E.tarda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将纯培养的迟钝爱德华氏菌灭活,免疫蛋鸡,由蛋黄纯化IgY,用间接ELISA法检测IgY效价.对制备的IgY进行了抑菌活性检测和动物保护实验:分别将抗E.tarda IgY、普通鸡蛋IgY与E.tarda(2×10~3 CFU·mL~(-1))孵育,涂平板,菌落计数;分别将抗E.tarda IgY、普通鸡蛋IgY与E.tarda(2×108 CFU·mL~(-1))等体积混合后注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记录各组成活率.检测抗E.tarda IgY的吞噬调理活性:分别将抗E.tarda IgY、普通鸡蛋IgY与E.tarda(103 CFU·mL~(-1))及小鼠血细胞混合后,接种平板培养、计数.结果发现:制备的IgY质量浓度为8.8 mg·mL~(-1),每个鸡蛋可以获得IgY约130 mg,效价为1:10 240;体外相对抑菌率为86.6%;对克氏原螯虾的平均保护率为66.7%;能促进细胞吞噬E.tarda,相对吞噬率为79.8%.  相似文献   

16.
β-乳球蛋白是引起牛奶过敏最常见的物质.为降低其过敏原性,本实验将从新疆酸奶中筛选出的一株高产蛋白酶的发酵乳杆菌RA3用于制作酸奶.通过试验研究接种量、发酵时间、温度及后熟时间对降低牛奶中β-乳球蛋白抗原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7%,发酵时间18 h,发酵温度39℃时,在不影响酸奶风味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β-乳球蛋白抗原性,达75.2%.在此条件下发酵的酸奶和市售酸奶相比,总蛋白水解率较低,且过敏蛋白水解率较高,活菌数是其8倍,高达4.56×10~9cfu·mL~(-1).这株乳酸菌在酸奶发酵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鉴于弗氏柠檬酸杆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是"人-兽-鱼"共患性条件致病菌,因此利用微生物拮抗原理研发微生态制剂进行细菌病害的防治对环境具有友好性.分别以从患病中华鳖分离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作为指示菌,初步筛选获得对这2种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1-1M和7-1-1M.用点种法和纸片法进一步验证了其拮抗活性,测定了2株菌930 bp的16S r DNA基因片段序列,发现二者序列完全一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属于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安全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其无致病性,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浓度的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以及放线菌酮单独及组合处理龙须菜, 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和ITS序列对分离到的细菌和真菌进行分子鉴定, 比较获得无菌龙须菜的最佳抗生素处理方法. 结果表明: 100μg?mL-1氯霉素、100μg?mL-1氨苄青霉素及50μg?mL-1放线菌酮组合使用抑菌效果最好. 并从龙须菜的培养液中分离鉴定出4株细菌, 分别为鲁杰氏菌属(Ruegeria)、单胞菌属(Alteromonas)、Maribacter属和Fluviimonas属, 1株真菌为Urocystales或Fereydounia属, 其中鲁杰氏菌为龙须菜附生细菌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高鱿鱼的食用品质, 以北太鱿鱼作为副干酪乳杆菌Lpsi的发酵基质, 研究料液比、菌株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鱿鱼发酵效果的影响. 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得到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鱿鱼的最佳优化条件为: 料液比1:1.92、发酵温度31.42℃、加糖量3.16%、接种量4%, 发酵时间48h. 在此条件下, 鱿鱼发酵液的实际氨基氮含量达到0.63g?L-1. 鱿鱼经过副干酪乳杆菌蛋白酶的分解作用, 呈味氨基酸含量上升, 提高了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易消化吸收性, 使其营养性和保健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0.
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是常见的水产动物致病菌.为获得高效抗 L. anguillarum卵黄抗体(egg yolk antibodies, IgY),用纯培养的L. anguillarum制备抗原,免疫蛋鸡,联用乙酸-乙酸钠稀释、(NH4)2SO4与 Na2SO4盐析、透析法由蛋黄分离纯化 IgY.对制备的 IgY进行了体内、外抑菌与吞噬调理活性研究:分别将抗L. anguillarum 的IgY、由普通鸡蛋IgY与L. anguillarum (103 CFU·mL-1)等体积混合后注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计算成活率;分别将抗L. anguillarum的IgY、普通鸡蛋IgY与L. anguillarum (106 CFU·mL-1)及血细胞混合后,接种平板培养、计数.结果表明,提取的IgY浓度为8.93 mg·mL-1,每个鸡蛋可获得IgY约120 mg,抗体纯度较高,效价为1:20480;体外抑菌率为65%;能促进细胞吞噬L. anguillarum,相对吞噬率为75%;对克氏原螯虾的保护率为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