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斯特林制冷机传热温差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对含有热阻和回热损失的斯特林制冷机的传热温差进行优化分析.并讨论在最佳传热温差下循环的熵产率,获得一些对实际制冷机有指导意义的新结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机械损失以及加热器和冷却器的温度校核,对斯特林发动机循环的二阶分析法进行修正。以斯特林发动机为模拟对象,数值模拟了GPU-3斯特林发动机内部的交变流动和换热过程,得出其内部压力、温度、速度、功率和效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与NASA给出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结果符合。运用修正后的二阶分析方法,分析了发动机转速、工质以及平均压强对发动机输出性能的影响。该修正后的二阶分析方法功率误差均小于20%。该分析方法为斯特林发动机的优化设计和工作特性分析提供一个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一维斯特林发动机的数值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斯特林发动机为模拟对象,将斯特林发动机分为7个单独的部件,采用节点分析法,数值模拟了NASA12.5 kW的斯特林发动机内部的交变流动和换热过程,得出其内部压力、温度、速度、功率和效率等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在设计工况下,模拟结果与现有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结果符合.该数学模型为斯特林发动机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一个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斯特林发动机热腔壁的热负荷条件,并测试了硅酸铝纤维,蛭石,高铝粉三种绝热层对腔壁温度的影响,实验表明,无论哪一种绝热层,都能明显降低腔壁温度,但效果最好的是硅酸铝纤维绝热层。  相似文献   

5.
斯特林发动机燃油系统压力波动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斯特林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动态特性,以压力波动幅值为控制目标,建立了燃油系统的仿真模型,综合分析了高压油泵柱塞直径、蓄压器容积和长径比、蓄压腔出油口位置对压力波动幅值的影响,优化设计系统参数,并依此试验,取得良好的稳压效果。该仿真系统能够反映斯特林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实际工作过程,参数优化后的系统能够减小蓄压腔中燃油压力的波动。  相似文献   

6.
文章建立了耦合电磁力的分置式斯特林发动机动力学模型。以膨胀活塞与压缩活塞的瞬时位移量作为Matlab/Simulink数值计算模型的反馈输入量,由于工质流体的总质量不变,利用气体状态方程计算了瞬时循环压力,利用回热器中的流动损失计算了压缩腔和膨胀腔之间的压力向量差,利用动生电动势平衡方程计算了发电线圈的瞬时电流值,并将膨胀活塞和压缩活塞的位移波形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根据振动系统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分置式斯特林发动机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的振动位移相位特性,建立了耦合发动机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计算模型.在模型中对压力波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得到了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两个活塞振动位移之间相位的计算公式.分析了主要参数对发动机相位角的影响规律,发现: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必须在一定的充气压力范围内才满足发动机启动的配气活塞位移领先动力活塞位移的相位关系;负载电阻的变化会使电磁阻尼系数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相位关系;动力活塞板簧刚度对相位角影响较小,而配气活塞板簧刚度对相位角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了各种级数的斯特林制冷机其结构上的规律性,给出了它们理想循环的T-S图。在分析了斯特林制冷机循环的基础上,又论证了斯特林制冷机的级数与最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它们的计算通式,由此可得到单、双级机器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通式是正确的,具有普遍意义,可供实际计算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实际斯特林发动机中一种热腔缸头的模化结构,在高温、高压工况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运用自己建立起来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据实测.所获成果开始揭示这种热腔缸头的热负荷特性;也为斯特林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了有用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斯特林发动机喷雾特性,建立了斯特林喷嘴的数学物理模型,模拟了冷态工况下低硫柴油(ULSD)和二甲醚(DME)2种不同燃料在不同背压下斯特林发动机的喷雾过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背压的增大对ULSD的雾化具有促进作用, 对DME的雾化具有抑制作用;相同流量和背压下,DME的贯距比ULSD小,喷雾锥角比ULSD大.当背压增加较大时,继续提高背压对喷雾锥角的影响减弱,且喷雾锥角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斯特林发动机的燃烧特性直接影响到整机性能.采用可视化试验台架,利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以乙醇为燃料的斯特林发动机燃烧火焰图片,分析了乙醇燃料引射式燃烧的火焰脉动和形态的特点;根据燃烧方式与火焰RGB值的对应关系,分析了引射空气量的变化对斯特林发动机燃烧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引射空气可提高火焰的稳定性,降低火焰长度,增大火焰张角,使燃烧室火焰充满度提高,并且乙醇火焰燃烧方式转变为半预混合、半扩散式.  相似文献   

12.
斯特林循环制冷机热力传热和流动过程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特林制冷机是近30年才兴起的一种低温制冷机,其热力过程和循环同常规的制冷机有很大不同.本文运用变质量系统热力学原理,提出综合分析斯特林循环中热力、传热和交变流动过程的计算机全模拟分析方法.以杭州制氧机厂生产的3LY-0.8/194产品为例进行了典型计算,得到循环过程全部热工参数(包括热力、传热和流动参数)的瞬时变化及一周的循环参数,计算结果与试验比较吻合.本方法不仅可以获得斯特林循环机内复杂过程的详细信息,为制冷机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而且因计算工作量不大,便于在工程实际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件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稳态的热传导方程出发,对发电器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建立了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件的基本模型,推导出p型和n型半导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函数及输出功率和发电效率的表达式,讨论了传统分析中经常忽略的汤姆逊热对发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及大温差工况下汤姆逊热对输出功率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4.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斯特林发动机气缸内部工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应用FLUENT软件,采用标准的κ-ε模型、使用动网格模拟发动机活塞的往复运动.计算结果表明:发动机气缸内部流场极其复杂,膨胀腔和压缩腔内的速度场、压力场以及温度场随活塞运动动态变化,回热器内温度和速度呈线性分布.该方法为气缸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低功率电弧加热发动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一种低功率电弧加热发动机(Arcjet)的实验研究.介绍了发动机的结构尺寸和材料选择.实验系统包括真空模拟系统,供电系统,推进剂供给系统,参数测量系统和发动机本体.在真空环境下,用氩作推进剂,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发动机的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斯特林发动机压力涡流喷嘴的喷雾发展过程及喷雾特性,并考察了喷射压力和气体引射对喷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涡流喷嘴初始喷雾阶段雾化效果较差,持续时间较短,主喷雾发展过程有明显的空气卷吸涡流现象;柴油主喷雾锥角随喷油时间先迅速增大后逐渐减小至稳定,而贯穿距离则逐渐增大至稳定,喷雾锥角随喷油压力的提高而增大;引射空气对稳态喷雾形态有明显影响,使得喷雾扩散范围明显扩大,油气混合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7.
斯特林循环的计算机模拟分析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五部件绝热气缸模型。考虑热交换器的效率及其死容积的影响,运用变质量系统热力学理论和数值方法,分析了现代实用的斯特林循环,求出循环内各热参数的瞬时变化和一个循环的平均参数。在实验室的试验机上,进行了机内动态参数的直接测定。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本模型和方法比目前常用的经典等温模型更切合实际,可推荐作为热力设计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解耦法构建了生物柴油骨架反应机理,并建立了斯特林发动机喷雾燃烧仿真模型.对比研究了斯特林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的燃烧特性,给出了引射比对生物柴油燃烧温度、速度、组分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生物柴油简化机理Bio-37在较好预测高温着火特性的前提下,有效将反应步数降至100以下;相比石化柴油,斯特林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后,生物柴油的含氧特性得到充分发挥,其燃烧温度、速度场分布更为均匀,挡焰板处温度也有所降低,设备安全性提升.增大引射比可降低燃烧室最高温度,改善温度分布均匀性,增大换热管处温度和气流强度,具有强化传热传质效用.同时还可减少挡焰板热负荷,提升设备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斯特林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快速调节和稳定控制是决定整机运行稳定性的基础,对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也有重要影响。采用32位ColdFire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单元构建了斯特林发动机燃油电控系统。对系统软硬件进行了设计,移植了μ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针对控制要求,建立了包括以太网通信在内的各个任务模块,并对该系统工作情况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燃油压力和流量调节的响应时间均低于0.5 s,稳定工况下流量变动幅值最大不超过0.4 kg/h,该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工作性能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讨论含有热阻和回热损失的不可逆斯特林制冷机的能量损失.导出制冷机在给定制冷率下的最小附加功率,并作些讨论.所得结论可为斯特林制冷机的优化设计和最佳工况的选择提供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