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2—氟—6—氯甲苯(CFT)为原料,采用氨氧化法一步制得了2—氟—6—氯苯睛.通过实验筛选到以钒、磷为主要成分的5组分F52号催化剂.使用该催化剂进行2—氟—6—氯甲苯氨氧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380℃,反应物摩尔比n(CFT):n(NH3):n(空气)=1:6:25.在此条件下,2—氟—6—氯甲苯的转化率为98.99%,2—氟—6—氯苯睛的产率(摩尔)为71.47%,选择性为72.20%.经气相色谱分析,产品纯度高于99%.  相似文献   

2.
以布龙酸(6-氨基-2-萘磺酸)为原料,经乙酰化保护基、磺酸基的氯磺化、胺化、水解去乙酰基,高收率地合成了6-氨基-N-取代-2萘磺酰胺类染料中间体,氯磺化试剂采用氯磺酸/氯化亚砜,6-乙酰氨基-2-萘磺酸,氯磺酸,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1:7:3,胺化时加入过量的胺,胺化温度为20-35℃,以20%,NaOH溶液调节反应液PH值为10-12,讨论了磺酰氯的胺化反应机理,产物经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质谱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3.
手性氮丙啶试剂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缬氨酸和L-异亮氨酸经NaBH4还原得到相应的氨基醇化合物1(a,b);再经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得到3-甲基-2-对甲苯磺酰氨基-丁醇对甲苯磺酸酯2a和3-甲基-2-对甲苯磺酰氨基-戊醇对甲苯磺酸酯2b;化合物2(a,b)在强碱条件下经环化反应得两种手性氮丙试剂3a和3b,对中间体2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并测定了手性氮丙啶试剂的旋光性,所有中间体和手性氮丙啶试剂均经元素分析、^1HNMR,MS等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4.
对2,4-二氯甲苯经氨氧化法,一步制备有机中间体2,4-二氯苯腈进行了研究.在“微反-色谱”联用装置上完成催化剂的评比和筛选后,在内径30mm的石英管固定床反应器上印证并进行工艺条件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氨比、空气比和空速对反应的转化率、摩尔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所确定的工艺简捷,在合适的条件下使用DT124号催化剂,转化率高达98.1%、摩尔收率89.5%,生成2,4-二氯苯腈为白色针状或片状结晶,纯度高于99%.同时,结合2,6-二氯甲苯氨氧化反应研究工作,对二氯甲苯的2、4位和2、6位的两个氯原子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新型Co-Mn盐复合催化剂存在下,不用溶剂,用空气氧化2,4-二氯甲苯合成了2,4-二氯苯甲酸,并对反应条件和机理进行了研究,2,4-二氯苯甲酸收率达92.5%,可以和醋酸溶剂法媲美,该合成方法环境保护好,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特别适合于替代现有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
6—巯基嘌呤与2—巯基嘌呤在银电极上的伏安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对6-巯基嘌呤(6MP)和2-巯基嘌呤(2MP)在银电极上的伏安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同时对它们的衍生物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6MP和2MP均可在银电极上产生氧化还原波。当电位扫描范围较小时,不论是在酸性、中性还是碱性溶液中,它们各产生一对不可逆波,此为巯基银的形成和还原所致,当电位扫描范围拓展至足够负时,6MP的伏安图上出现多个波,这是由于6MP在较负电位处发生还原,其还原产物吸附在电极表现并进一步发生氧化的所致,6MP在此过程中失去巯基,随后被 的成1,2,3,6-四氢嘌呤或1,6-二氢嘌呤,其电解产物的毛细管电咏分离结果表明6M确被进一步还原,2MP在相同条件下不产生多波现象,这与其不易脱巯基有关,本文还对6-巯基-2-羟基嘌呤(6TX)、2-氨基-6-巯基嘌呤(6TG)、2-巯基-6-羟基嘌(2TX)和6-巯基嘌呤核苷(6MPR)等进行了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7.
以3,5-二硝基-4-氯三氟甲苯为原料,通过与水合肼、盐酸氨基脲、乙醇胺、盐酸羟胺的脱氯胺化反应,合成了6个含氟化合物,产率最高达94.4%,并通过红外(IR)光谱、核磁共振(NMR)、质谱(MS)和元素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底物中氯原子的活泼性越高越有利于脱氯胺化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8.
以联苯和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过氯磺化和缩合反应合成了2-(2'-对苯基苯磺酰胺基苯基)-4H-3,1-苯并恶嗪-4-酮,通过红外,质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等表征了它的结构,以它为发光层材料制备了双层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测定了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电压曲线和电致发光光谱,最大亮度可达450cd/m^2,因空穴传输剂TPD处理方法的不同,分别发出黄绿色和橙色两种不同滤长的光,这主要是与2-(2'-对苯基苯磺酰基苯基)-4H-3,1-苯并恶嗪-4-酮具有多种跃迁能级有关。  相似文献   

9.
含硫氮双齿配位基的有机硅聚合物和三氯化铑反应,制备了聚-γ-N(β-丁硫基)乙基胺丙基硅氧烷铑络合物和聚-γ-N(β-苯硫基)乙基胺丙基硅氧烷铑络合物.选用I-癸烯,I-十二烯、苯基烯丙醚、苯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环己烯、氯代十一烯和三乙氧基硅烷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另用丁烯进行氢化,以其实验结果评价其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铑络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1.5~1.8h之内,含有4.9×10-6mol的两种铑络合物可将I-癸烯,苯基烯丙基醚,I-十二烯硅氢化78%以上.其选择性在96%~100%之间.对丁烯的氢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非溶剂法合成3,4-二氯苯甲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制催化剂及无溶剂存在的条件下用空气氧化3,4-二氯甲苯合成了3,4-二氯苯甲酸,并研究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原料和主催化剂的重量比为1000:3,温度在165℃,压强为1.35MPa为较适宜的反应条件。反应时间10h时,转化率为51.2%,产率达到87.4%。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官能化的三唑并[4,5-d]嘧啶类拮抗剂对人体内A2A腺苷受体拮抗作用的干预治疗,能有效缓解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该类拮抗剂可以提高多巴胺神经元对纹状体多巴胺的敏感度.重点研究了三唑并[4,5-d]嘧啶类拮抗剂合成所需的重要中间体4-氯-1H-[1,2,3]三唑并[d]嘧啶-6-胺的合成、表征及应用.并对该中间体进行活性拼接,制备了含呋喃基的三唑并[4,5-d]嘧啶类拮抗剂8.  相似文献   

12.
2-氯-5-三氟甲基苯基硼酸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重要的药物中间体2-氯-5-三氟甲基苯基硼酸的合成方法,并提出了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高产率、高纯度的合成途径.产物结构均经IR、1H NMR、13C NMR谱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格氏法合成7-氯-2-氧代庚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合成西司他丁(一种肾脱氢二肽酶抑制剂)的中间体7-氯-2-氧代庚酸的新工艺.以1-溴-5-氯-戊烷为起始原料,制成单格氏试剂后与草酸二乙酯加成生成7-氯-2-氧代庚酸乙酯,酯水解制得7-氯-2-氧代庚酸.工艺总收率达46%,产品经质谱证实结构正确.  相似文献   

14.
以DDQ为氧化剂,对3-溴-1-(3-氯-2-吡啶基)-4,5-二氢-1H-吡唑-5-甲酸酯类化合物进行氧化研究,合成了一系列3-溴-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甲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分析确证,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产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手性硫醚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在冰水浴中经重氮化、氯代,得到中间产物L-2-氯琥珀酸.继而与Na。S进行硫醚化反应得到产物(+)-2R,2’S-硫代二琥珀酸.反应总收率40.1%,产品经。H—NMR检测确认,[αD^20]=+27.3(c=1.0,DMSO),光学纯度99.3%.从而引进一种以天然氨基酸为手性源,定向合成手性硫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沉积在玻碳(GC)基体上的铁氰化镍(NiHCF)膜的电化学行为,详细分析了制备条件对膜的循环伏安(CV)行为的影响,结合能量色散X射线(EDX)分析技术,提出膜是可溶组分K2NiFe(CN)6和不可溶组分Ni2Fe(CN)6共存的混合态,精确控制沉积条件,可分别获得不同组分占优势的膜.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两组分的电化学特征,初步探讨了不可溶组分的电化学反应机制,得到描述其电极反应的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17.
详细报道了以工业布龙酸(2-氨基-6-萘磺酸)为原料合成染料中间体2-氨基-6-萘磺酰甲胺的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产物经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质谱测定,与结构相符,并用液相色谱分析了产品的纯度.  相似文献   

18.
2位取代的5-氯甲基-1,3-氧氮杂环戊烷衍生物具有两个手性中心,有多种生理和生物活性.利用Chiralcel OD手性柱,首次对通过非手性选择性合成的2,3-二苯基-5-氯甲基-1,3-氧氮杂环戊烷和2-(4′-硝基苯)-3-苯基-5-氯甲基-1,3-氧氮杂环戊烷进行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流动相中极性添加剂以及柱温对拆分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手性识别的作用机理.发现在正相体系下溶质的4个对映异构体都获得了很好的拆分.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7-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简称AQS),研究了它的物理性质、离解常数以及试剂和铜的显色条件,该试剂的离解常数k3,k4分别为2×10-2,1.2×10-6,试剂和铜形成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94nm,反应酸度范围为0.4~1.9mol/L盐酸介质,络合比为1∶2,摩尔吸光系数为1.67×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Cu(mpa)L]2·H2O(mpa=间苯二甲酸,L=4'-(4-甲氧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取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结构.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22.803(5)A,b=9.608(2)A,c=-27.436(1)A,β=121.88(2)°,最终偏离因子R1=0.1082,wR2=0.24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