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四川复叶耳蕨属的分类订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研究了大量标本和文献的基础下,结合野外观察,对四川的复叶耳蕨属植物提出了亲的分类处理。四川工有本属植物14种,其中包括2个四川分布新记录,清除11个四川及其他省种类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2.
复叶耳蕨属分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叶耳蕨属是鳞毛蕨科中的一个重要的属,在其近一个半世纪的研究历史中,它的拉丁属名经历了数次变更,属的形态界定逐步明确,尽管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本属概念已经得到广泛接受。文中评价了该属的主要的分类性状,其主要依据根状茎习性和叶柄基部鳞片特征,将本属分为4个组,并编制了分组检索表。过去,该属的种类描述相当混乱,文献中已经存在180多个种名,但估计种数约有近70个,绝大部分种类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和日本。本属的近期研究文献也以中国和日本为多,中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种描述和植物志的编写方面;日本学者对本属的研究则是多方面的。作者认为,今后应加强对中国和日本标本的比较研究,并运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逐步澄清种类的混乱,建立一个本属的自然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3.
室外涂料对山毛榉木材气体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比较山毛榉木材在4种室外用涂料涂饰前和涂饰后的气体渗透能力,研究木材弦向和径向的气体渗透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漆膜可较好地保护木材免受空气和水的侵害,经4种涂料涂饰后,山毛榉木材的气体渗透值均有所下降;溶剂型涂料的气体渗透性能比水溶性涂料差,色漆比清漆更难渗透;山毛榉基材弦向的气体渗透能力在涂饰前和涂饰后均比径向略大.  相似文献   

4.
以山毛榉材为试验材料,探究在烘箱温度为130 ℃,处理时间分别为2、4 h的条件下,低熔点石蜡、较高熔点SX105号石蜡和85#微晶蜡3种不同类型石油蜡注蜡处理对试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和处理时间条件下,注蜡处理材的尺寸稳定性优于未处理材,高熔点石油蜡处理材的优势更加明显; 3种石油蜡注蜡处理后的试材与未处理材相比,尺寸稳定性改善效果差异较大,其中微晶蜡处理材的尺寸稳定性改善效果最佳。另外,电镜观察发现,石油蜡进入了山毛榉材的表层并将细胞等组织填充,从而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对样本弦向尺寸稳定性变化的数据进行理论回归,得到了不同石油蜡类型和处理时间下山毛榉材的尺寸稳定性理论模型,经检验,尺寸稳定性与石油蜡熔点、注蜡时间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956 5。  相似文献   

5.
采用MCI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分离手段对半育耳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MS、NMR)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从半育耳蕨体积分数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2R, 3R-3, 5, 6, 7, 8,4′-hexahydroxyflavane(1)、(-)-表儿茶素(2)、(+)-epicatechin(3)、arachniodesin A(4)、4β-carboxymethyl-(-)-epicatechin methyl ester(5)、eriodictyol(6)、daucosterol(7)、3, 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8)、圣草酚7-O-β-D-(6′-甲酯基)-吡喃葡萄糖醛酸苷(9)、圣草酚7-O-β-D-(6′-乙酯基)-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耳蕨属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5和6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IC_(50)分别为(26.2±1.9)、(32.6±2.5)和(51.5±3.5)μmol·L~(-1).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载云南产鳞毛蕨属边果鳞毛蕨组6种植物。文中列有检索表及每种的文献引证、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蕨麻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多糖功能的研究进展.查阅近几十年来有关蕨麻的研究性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蕨麻中所含的多糖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缺氧、保肝和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蕨麻多糖是蕨麻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而且我国蕨麻资源丰富,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大暗鳞鳞毛蕨Dryopteris gamblei (Hope)C.Chr.和狭鳞鳞毛蕨D.stenolepis(Bak.)C.Chr.进行分类订正研究.在《A monograph of Dryopteris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中国植物志》和《云南植物志》等专著中,均未承认D.gamblei (Hope)C.Chr.为独立的物种,而是作为狭鳞鳞毛蕨D.stenolepis(Bak.)C.Chr.的异名处理.作者确认大暗鳞鳞毛蕨与狭鳞鳞毛蕨分别为2个独立的物种.文中附有这2个物种的分类检索表、分类特征照片、文献引证和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中压、半制备高效液相和其他色谱技术对江南星蕨(Lepisorus fortune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NMR)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9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咖啡酸(1)、反式乌毛蕨酸(2)、迷迭香酸(3)、5-O-咖啡酰莽草酸(4)、(R)-3-(3,4-dihydroxyphenyl)-2R-lactic acid (5)、polybotrin(6)、苏铁蕨酸(7)、羊齿烯(8)、羊齿烯酸(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尿嘧啶(12)、豆甾-4-烯-3,6-二酮(13)、麦角甾-4,6,8,22-四烯-3-酮(14)和牡荆素(15).其中,化合物24579131415为首次从江南星蕨植物中分离得到. 本研究为阐明江南星蕨药用价值提供了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山东蛾眉蕨(Lunathyrium shandongense J. X. Li et F. Z. Li)是1984年在《植物研究》上发表的一个新种,后收载于《山东植物志》上卷。山东蛾眉蕨与东北蛾眉蕨(Lunathyrium pycnosorum (Christ) Koidz.)相比有一些重要特征,如根状茎直立、叶片下部1对羽片的基部上侧第1小羽片格外伸长,比其他小羽片长过1倍,并羽状深裂,各小羽片间缺刻处偶有少数或无节状柔毛着生及孢子周壁表面具断续的褶皱突起等,建议《中国植物类志》保留其种级地位。  相似文献   

11.
松叶蕨科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观察了松叶蕨科 (Psilotaceae) 2属 3种植物的孢子形态 ,即松叶蕨属(PsilotumSw .)中的 2个种 :P .nudum(L .)Beauv .和P .complanatumSw .,梅西蕨属 (TmesipterisBernh .)中的 1个种 :T .elongataDang .,为蕨类植物系统分类和孢粉学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2.
杨晰  杨继涛  赵琦 《甘肃科技》2012,28(15):156-158
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从蕨麻中提取挥发性物质,并且运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色谱粗分分离出了多种成分,已确定其中35个物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量植物标本的研究,对中国产蕗蕨属植物进行了分类修订,认为中国产的蕗蕨属植物为17种并给出了各个种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及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枝蕨纲是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的一个重要的植物类群。作者对枝蕨纲代表植物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支系统学研究。枝蕨纲中可识别出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和其他一些过渡类型。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演化关系密切,二者分别以营养性末级附枝的顶端回弯和具瘤指蕨型的植物体组构为近裔共性。中国中上泥盆统的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比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进化程度要高,可能代表枝蕨纲内的一个新的高级分类单元,以具片化的末级附枝及次生生长为特征。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出现在中泥盆世,而以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为代表的进化类型出现在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从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到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侧生分枝系统显示了从三维的枝系统向似羽片状系统逐渐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枝蕨纲是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的一个重要的植物类群。作者对枝蕨纲代表植物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支系统学研究。枝蕨纲中可识别出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和其他一些过渡类型。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演化关系密切,二者分别以营养性末级附枝的顶端回弯和具瘤指蕨型的植物体组构为近裔共性。中国中上泥盆统的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比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进化程度要高,可能代表枝蕨纲内的一个新的高级分类单元,以具片化的末级附枝及次生生长为特征。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出现在中泥盆世,而以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为代表的进化类型出现在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从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到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侧生分枝系统显示了从三维的枝系统向似羽片状系统逐渐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作为以民族植物学的观点探查青海果洛班玛地区藏族与植物相互作用关系的系列调查之一,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法分析了蕨麻(Potentila anserinaL.)的民俗学意义并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综述了国内外对蕨麻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植物资源、生态作用、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蕨麻具有药用植物、经济植物、文化植物的三重属性,有着广阔的研究、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低温-微波工艺提取苏铁蕨[Brainia insignis(Hook.)J.Sm.]的木质根状茎部分,以95%乙醇、水为溶剂分步提取,获苏铁蕨粗多糖,经纯化为精制多糖.以凝胶过滤色谱法(GFC)测定苏铁蕨多糖的数量及分子量.结果:苏铁蕨中含1种多糖,其数均分子量为31514g·mol^-1,重均分子量为35034g·mol^-1;多糖经酸解成单糖并衍生为乙酰化糖肟,对照乙酰化的标样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其中含5种单糖组分,其相对含量:葡萄糖88.816%;半乳糖4.631%;阿拉伯糖3.314%;木糖2.085%;甘露糖1.154%.  相似文献   

18.
抗菌肾蕨多糖的提取与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种方法提取肾蕨多糖,其中综合法提取率为5.4%,可溶性多糖经DEAE-纤雏素52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得到1种中性糖和1种酸性糖,各占91.5%和8.5%.利用纸片法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肾蕨多糖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动植物病原菌的活性,对肠炎病病原菌、黑曲霉与稻瘟病病原菌的最低菌浓度为7.5mg/mL.  相似文献   

19.
蕨卵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电子显微镜对蕨(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var.latiusculum (Desv.) Underw)的卵细胞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卵细胞形成的早期阶段即幼卵细胞时期,卵细胞呈四边形,膜外开始积累嗜锇物质,细胞核椭圆形;到卵细胞发育成熟即成熟卵细胞时期,卵细胞形状变化很大,呈新月形,嗜锇物质在膜外形成一连续的卵膜,细胞核形状与幼卵时期明显不同,形成了核外突.同时还报道了在卵细胞发育过程中各种细胞器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20.
家乡的肾蕨     
林秦文 《大自然》2009,(4):44-45
2008年春节,我从寒冷的北京回到福建安溪湖头镇温暖的老家。南方的冬季,许多植物虽然都停止了生长,但有不少依然是绿色的,有一些甚至还在开花。一天,我信步走到一条小溪边,一眼望去,用石头堆砌得很整齐的溪岸两边绿油油地生长着一种美丽的蕨类植物,丛生的叶子错落有致,翠绿可爱。那是肾蕨,我心情顿觉愉快,赶紧拿出相机拍了许多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