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相椭圆解析几何法得到束横向四维相椭球方程的普遍形式;推导出三类分布(KV、WB和GS)下的各种二阶矩量及束的均方根发射度εrms与边发射度ε(或εeut) 之间的关系。辨析了一些输运编码中的均方根发射度定义, 指出轴对称情况下用极坐标r简单代替直角坐标x或y得到的均方根发射度(ε^*)公式不同于惯用公式,惯用均方根发射度εrms是ε^*的1.62倍。  相似文献   

2.
反磁回路(Diamagnetic loop,DML)诊断强流脉冲电子束半径是一种可在线诊断技术,它利用一个环绕电子束并与其同轴的反磁回路通过电磁感应测量该电子束的磁矩,从而在某些易于满足的条件下推得该电子束的均方根半径。这种诊断技术与其它方法(如三梯度法)相配合还可以同时在线诊断强流脉冲电子束的发射度、束包络斜率等参数。本文介绍了反磁回路诊断束半径的原理和应用、反磁回路的设计和标定,以及用密绕螺线管线圈模拟电子束诊断实验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推导了轴对称相对论电子束在漂移管内的空间电荷势及相互作用势能,分析了势能在束流传输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与束流均方根发射度的变化方程比较,指出一部分势能随束流传输过程中包络振荡呈现出可逆的变化;另一部分势能在束流传输系统及束流本身非线性力的作用下,随着电荷密度分布变化转为电荷横向热运动能量,从而导致束流归一化发射度增长,这种转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用解析分析法发现有关粒子模拟的报道中所用的以柱极坐标表示的束均方根(rms)发射度公式与传统的束发射度定义不相符合。通过对典型的横向四维分布的推导,发现二者之间的比例因子是相同的;求出了这一比例因子。  相似文献   

5.
光学渡越辐射是运动的带电粒子穿过两种不同电介质的界面时产生的能量向外辐射,辐射能量的分布具有显著的角度分布特点。对电子束产生的光学渡越辐射能量的空间角分布进行测量,可以获得电子束的发散角、发射度、能量等参数。针对所测量的带电粒子束的特点,介绍了在神龙一号上利用光学渡越辐射原理进行电子束发射度测量的瞬态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法,达到了同时测量电子束发散角和束斑的要求,为进行时间分辨测量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矿山测量角度分析了用于矿山井下测量的惯性测量系统的实现要求,其中,定位精度要求在10公里范围内惯性测量系统的相对定位误差(均方根)应达到0.4m~0.8m;对捷联式惯性测量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陀螺仪常值和随机漂移率为0.01°/h时,选择合适的ZUPT时间,目前的惯性测量系统能够满足井下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把残余气体散射作为一种各向同性微扰力引入轴对称直流带电粒子束的均方根(RMS)包络方程,从中得到了气体散射作用导致束流发射度增长的表达式。结合“神龙一号”加速器束流传输系统的设计参数,计算了气体散射作用引起的束流发射度增长。结果表明:要想将残余气体分子散射的作用减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要求束流传输系统的真空度高于0.3mPa,而目前的真空设计指标(0.5mPa)只处于免强可以接受的水平。同时,简要说明了相关的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闪光照相中,用Martin公式求得的1m处X射线照射量往往偏高。考虑电子束的发射度和横向半径的影响,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抽样束内电子在靶上的入射条件后,可以定量确定闪光机靶前1m处X射线照射量的数值及其角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击靶时束半径一定的情况下,X射线照射量随发射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束发射度一定的情况下,照射量随束半径分布有一极值,当束半径小于rbm时,照射量随束半径rb增加而迅速增加,但当rb  相似文献   

9.
低湍流度风洞中湍流度对平板边界层转捩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克敏  郭渠渝 《实验力学》1994,9(4):323-331
本文报告了在西北工业大学壁低流度风洞中进行了平板边界层转捩试验研究的简况及初步结果,试验湍流度为0.02%、0.1%及0.33%,用恒温热线风速仪测量时均速度型,求得边界层沿流向的位移厚度分布,并用示波器观察速度脉动脉形变化,从而确定起始转捩点和完全转捩点位置。结果表明,转捩的规律性和国外经典结果极为吻合。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调试57mm一级气体炮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调试发射的结果为:发射管长7.92m,气室容积0.018m^3在9MPa空气介质时,可使280g弹这到460m/s出口速度,注入18MPa氢气时,可使280g弹丸达到900m/s出口速度。  相似文献   

11.
由于轴向引导磁场的存在,直线感应加速器中当束轴与磁轴有夹角时,电子束片的质心要发生磁回旋运动。当电子束存在能散度时,束心的磁回旋运动要演变成束心的Corkscrew运动。利用解析分析法求出束心的运动轨道。给出电子束有效半径表达式并讨论抑制Corkscrew运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把聚焦到直径约2mm的kA级高能电子束投射到轫致转换靶(高Z金属)上,在靶附近产生10^2MV/m级的轴向电场使靶表面向电子束内发射离子流。此反流离子形成离子聚焦通道,使电子束过聚焦。用两种解析模型求出稳态近似下电子束内的电势分布、离子电流密度、离子电荷密度、电子束中和因子以及反流离子对束聚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关联参照模型、随位错位置变化的柔性位移边界条件和三维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体心立方(BCC)金属晶体钼在不同温度下裂尖发射位错的力学行为,随着温度的提高,不但发射位错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下降而且在同一应 度因子条件下,发射位错的数量出增加,位错速度和不全位错之间的扩展距离对温度不敏感,在位错发射过程中,发现了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两个变形状态,在稳定的有状态,位错发射后,塞积在远离裂纹尖端处;必须增加外  相似文献   

14.
冲击压缩下稠密Ar等离子体温度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量了稠密氩等离子体温度,并与国外文献报道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时通过对Ar气冲击压缩产生稠密Ar等离子体。Ar样品的初始压力均为0.1MPa,初始温度为293K。五个实验点的压力为0.125~0.163GPa,温度为23400~25900K,等离子体非理想性参数为0.43~0.45。给出了Ar的Hugoniot冲击压缩数据及温度实测数据。理论计算首次考虑了二级电离效应,温度理论计算值明显地偏高于实验值,这说明用Saha加上Debye Huckel修正模型的计算电离度已与实际结果出现了差别,其电离能和能级布居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一种估算谱载疲劳裂纹起始寿命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估算谱载疲劳裂纹起始寿命的等效载荷法,该法在变幅载荷的均方根算式中引入加权因子和修正系数来分别反映不同载荷变程和平均应力对变幅疲劳寿命的影响,并用相应获得的等幅载荷取代变幅载荷来估算谱载下的疲劳裂纹起始寿命.该法仅依赖于材料的等幅S-N曲线和单轴力学性能,不含任何待定参数,使用方便;两种材料3种谱载下15组变幅疲劳试验数据的评估结果显示,该法的平均寿命预测精度分别较同类型的Miner法则、修正Miner法则、均方根法提高了99.1%,24.6%和50.0%。  相似文献   

16.
液体金属吸附促进位错发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第一原理算出Rose方程中的参量后,利用陈氏反演原理可以求出Al-Ga和Cu-Ga的对势;从而可研究Al和Ci裂纹表面吸附液体金属Ga之后对裂尖发射位错的影响。结果表明,Al吸附Ga后可使发射们错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从KIe=0.5MPam^1/2,降为KIe(L)=0.4MPam^1/2;对Cu则从KIe=0.55MPam^1/2降为KIe(L)=0.45MPam^1/2,即Ga吸附后能促进位错  相似文献   

1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提供三频信号的位置服务。针对目前尚无关于北斗三频信号的GNSS/INS紧组合研究的现状,将三频模糊度解算算法与紧组合结合,构建了三频差分GNSS/INS紧组合模型。给出了新模型的观测方程和模糊度解算方法,分析了新模型的优点。进行了车载组合导航实验对比新模型与经典模型,结果表明:新模型的解算时间消耗远少于经典模型,在9颗可视卫星时,新模型的总解算时间仅为经典模型的55.53%;卫星数的增加对新模型解算时间的影响不显著;新模型能够获得和经典模型相当的精度,位置差别均方根在毫米级,速度差别均方根在厘米级,姿态差别均方根在0.01°级别。新模型利用了三频模糊度解算速度快的优点,又有效地削弱了其不稳定性对定位结果的影响,为基于三频信号的GNSS/INS紧组合做了前沿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三山岛金矿位于山东省莱州湾畔,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因此对于矿山地下开采存在某些特殊的地质工程问题。本文分别来用地质力学构造线分析方法,现场地应力量测及声发射凯萨尔效应实验方法,研究了矿区的地应力场特性。结果表明,矿区的地质构造应力为N40°E左右,σNE=110bar左右,σNE:σV:σNw=1:0.9:0.65。这为矿山地下开采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基本的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9.
圆截面压杆稳定设计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圆截面压杆稳定设计的简便方法王世华(山西太谷利民机械厂职工中专,太谷030800)在“压杆稳定设计的优化方法”(力学与实践1992(2))一文中.作者应用优选法的原理提出一种“收敛较快”的试算法,即大柔度杆的0.34法及中等柔度杆的0.8法.并举例与...  相似文献   

20.
?????? 《力学与实践》1994,16(2):58-59
圆截面压杆稳定设计的简便方法王世华(山西太谷利民机械厂职工中专,太谷030800)在“压杆稳定设计的优化方法”(力学与实践1992(2))一文中.作者应用优选法的原理提出一种“收敛较快”的试算法,即大柔度杆的0.34法及中等柔度杆的0.8法.并举例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