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Giavoto建立了确定各向异性梁截面特性和翘曲函数的二维有限元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种映射法。在利用Giavoto方法计算得某一具体截面的特性和翘曲函数后,与该截面具有相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任意截面的特性和翘曲函数可用该截面的相应量通过显式确定,使计算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三轴转台机械系统的设计与计算问题,以惯性三轴测试转台和三轴模拟台为例,确定了多种运转状态下的有限元法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静、动态特性计算,比较分析了计算结果,为合理结构的设计提供了重要数据,说明了在三轴转台机械系统设计中有限元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核爆条件下浅埋结构荷载理论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据比较完全的中、外各个单位的试验基础上,仔细地对比试验结果与目前确定土中浅埋结构的两种荷载理论计算结果,以确定那个理论与试验实际比较符合,并确定在不太符合的情况下,如何修正。  相似文献   

4.
船用气水分离器惯性级流场分析及阻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阶全展开ETG有限元与大涡模拟(LES)相结合的算法,对120-20-35-3型船用气水分离器惯性级在不同雷诺数条下的流动进行了模拟,通过其中一组雷诺数条件下计算所得该实验件阻力系数与物理实验所得阻力系数相比较,确定出该雷诺数条件下采用大涡模拟时所需的亚格子应力模型常数,将该常数带入其它各组雷诺数条件下的计算中,并将计算结果与相同条件下的物理实验结果相比较,证实了该常数的通用性。该常数一经确定,对各雷诺数条件下的流场进行分析,结果反映出采用二阶全展开ETG有限元与大涡模拟(LES)相结合的算法可以捕捉到非常丰富的涡系及涡动的时变过程。在流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计算了该实验件内的能耗场,计算结果表明实验件内的能耗主要集中在大涡丰富的区段内。  相似文献   

5.
齿轮传动系统刚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齿轮传动系统刚度分析方法.根据齿轮轮齿刚度计算模型,给出了传动系统弹簧刚度的计算方法.为确定齿轮传动输入轴与输出轴间的转角误差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确定计算模型时,发动机定子按实际刚度,采用NASTRAN70.0程序对发动机整机进行了动力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进行了比较,吻合度优于美国GE公司计算结果。作者认为造成偏磨故障的原因是弹性环压死,使压气机转子与定子反向平动的第六阶临界转速上升到接近放气阀门关闭时转速所致。根据动力响应计算结果,装配工艺采取措施后,克服了此偏磨故障。  相似文献   

7.
弹性杆与结构接触冲击的冲击力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杆与结构的接触冲击问题简化为集中力与集中阻尼的常规结构动力学问题的计算模型。对于大型结构,可采用一种特殊的人工边界,只需对人工边界域内的结构用有限元法进行计算。这种人工边界是齐次的,可根据冲击影响区的大小人为地确定  相似文献   

8.
激光陀螺快速寻北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激光陀螺作为敏感元件,研制了一套小型、快速、高精度寻北系统。其基本原理为利用地球自转角速度在陀螺敏感轴方向上的分量随敏感轴与真北方向夹角变化的规律来确定北向。并在该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出了计算表达式;然后对测得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拟合系数,进而求得激光陀螺敏感轴与北向的夹角,确定北向。  相似文献   

9.
数字锁相速率系统实质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确定其最高速率极限是设计者十分关心的问 题。本文采用求锁相环非线性系统极限环频率的方法确定了系统的速率极限,并给出了计算公 式。用该方法对某转台速率系统进行了计算,结果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弹体垂直侵彻深度工程计算模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利用空腔膨胀理论计算各种形状弹头的法向侵彻阻力,并考虑作用在弹体头部的库仑摩擦阻力和作用在弹体侧壁粘滞摩擦阻力的影响,根据牛顿定律确定弹体在靶体介质中的运动微分方程,由运动边界条件确定弹体的侵入深度,最后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确定可靠性分析Weibull分布参数的概率加权矩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概率加权矩理论来确定描述可靠性分析中疲劳寿命Weibull分布的参数。推导了Weibull分布参数与样本概率加权矩的关系,给出了计算样本概率加权矩的MATLAB语言程序片段。根据疲劳寿命的样本值,计算各阶样本概率加权矩,然后估计疲劳寿命分布的参数。蒙特卡罗模拟的结果和应用实例表明,概率加权矩法计算结果精度较高,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不确定凸模型近似算法的一种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志平  顾元宪 《力学学报》1997,29(4):476-480
将非概率凸模型理论与摄动理论相结合,通过有界不确定参数结构的特征值问题,对凸模型理论的一次近似算法作出一种改进.改进后的算法由于在计算中不用特征值导数,与Elishakof的算法相比,不仅拓广了凸模型理论的应用范围,而且还可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3.
用双随机变量回归改进爆破振速回归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用双随机变量回归方法改进爆破质点振速回归分析及其计算系统应用程序,对工程实测数据用双随机变量回归分析方法与传统的单变量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的对比计算表明:该系统程序操作简便,计算精度有所提高;在预测爆破振速,确定爆破安全药量和安全距离时,能优选出更接近实际的爆振经验公式,取得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预裂爆破中炮孔压力变化历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分析预裂爆破过程中,对于炮孔堵塞物的轴向一维运动;炮孔空腔的动力膨胀运动;炮孔周边裂纹的动态扩展与爆生气体的渗入;以及炮孔堵塞物可能从孔口冲出后出现的敞孔孔口喷流等诸因素,结合炮孔内爆生气体的状态方程,从理论上来确定预裂爆破过程中炮孔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历程,并提出理论计算得到的炮孔压力在工程应用中的修正方法。计算与修正全过程编成程序由电算完成。分析与计算表明,从理论上确定炮孔压力变化历程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计算不确定结构系统静态响应的一种可靠方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不确定性广泛存在于工程结构分析和设计过程之中,不能简单地予以忽略。目前,概率方法、模糊方法和区间方法是不确定性建模的三种主要方法。本文把具有不确定性的结构材料参数、几何参数和所受外力用区间数描述,通过求解线性区间方程组准确地计算了结构静态响应。计算结果易于扩张是区间计算的一个主要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的方法。该方法把区间函数的计算和区间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转化为相应的全局优化问题,来确定解中的每个区间元素的边界值,并采用一种智能性算法(实数编码遗传算法)来求解这些全局优化问题。本文首先采用数学和结构分析算例对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然后把该方法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计算不确定结构系统的响应范围,并和求解同类问题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工程地质勘察数据的置信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耀华 《力学学报》1994,2(2):89-96
工程设计所需的地质参数的可靠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经济性与安全性。本文探讨了工程地质参数精度评价的方法,其中包括数据优选,确定最优样本容量及计算可靠度,按不同设计阶段给定的目标值评价其置信水平。  相似文献   

17.
港口非线性波浪耦合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建立了外域用差分法求解高阶Boussinesq方程、内域用边界元法求解Laplace方程的二维船 非线性波浪力时域计算的耦合模型. 研究了该类耦合模型的匹配条件、耦合求解过程和内域、 外域公共区域长度的确定. 该耦合模型计算结果与只用边界元求解Laplace方程模型的计算 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耦合模型不仅计算精度高,而且计算效率快,适用于研究较大 区域内波浪对物体的非线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种确定非线性裂纹转子解的形式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吉兵  孟光 《力学学报》1998,30(1):51-57
将小波变换与Poincare映射相结合,即用Poincare映射确定周期解,用谐波小波变换区分拟周期响应和混沌运动,提出了一种分析非线性裂纹转子系统解的形式随参数变化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它比以前所用的计算Liapunov指数的方法节约了计算时间,并且较易实施.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确定框架结构可靠性计算方法.利用模态变换,把系统变为模态独立的振动方程,根据Field提出的假设,先定义阈值,假设控制后系统响应对阚值的穿阚率服从泊松分布,然后根据各模态的控制结果确定相应的可靠性.最后根据Veneziano提出的方法给出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提出针对框架重点部位的控制输出来确定系统可靠性概念。考虑到实际情况,在控制方法选择针对系统不确定性具有较好控制效果的广义预测控制并考虑时滞影响。本文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0.
复杂结构动态应力的准确计算是一个没有圆满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最小余能原理为基础,提出了计算结构动态应力的最小伤痛有法。该方法采用二次分析思想,首先采用常规有限元对结构进行适当离散,计算输出结构所需应力区域的有限元结点位移和加速度动力时程反应,再应用最小余能法计算所求部位的动态应力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它可以与现有的有限元程序有机结合,方便使用;动应力在区域内的分布规律可以由计算者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二次曲线来逼近动应力在区域内的实际分布,避免了常规有限元法计算结构动应力时必须对单元形函数求导的做法,从而提高了动应力计算精度。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结构动态应力结果较常规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有明显改进,特别是当结构变化剧烈时,改进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