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系统考察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轴带动,两翼展开,统筹协调,各具特色,高水平、高效率的大城市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狭义的环境岩土工程学的两种表现方式即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出发,分析了基坑工程中存在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指出了在基坑工程施工中会出现滑坡、地表沉降变形等环境破坏,以及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还总结了防治这些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珠江三角洲流域河网众多,城际间联系密切,环境污染呈区域性分布的特征,提出珠江三角洲流域污染联合防治机制。对于流域环境污染防治积极推行环境污染防治联合规划、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联合整治、强化流域环境污染监督管理的联合执法力度,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有效扼制。  相似文献   

4.
孙妙青 《科技信息》2013,(11):296-297,329
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由于具备良好的经济贸易基础,其现代物流系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重大的作用,而区域内物流园区的良好规划和发展将保障着整个地区的物流的有效运作。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园区发展背景、趋势以及规划和运营模式等现状,重点提出了对珠江三角洲物流园区总体规划以及在区域合作运营方式的建议,以便更好的促进该地区的物流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珠江三角洲灰霾天气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污染原因,寻求解决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尘污染来源,寻找各种无组织排放源问题,同时也兼顾分析了工业和交通排放源,剖析其污染危害,在政策法规层面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的正常生活环境的现象。环境污染的实质是人类将大量的污染物排入环境,影响其自净能力,降低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环境污染的防治主要是解决从污染产生,发展,直至消除的全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农业环境主要指土壤、水和大气。农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业、特别是持续农业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和工农业、特别是乡镇工业的发展,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以徐州市为例对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作初步分析,以提醒人们重视对农业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秋季典型光化学污染过程中的臭氧来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AMx 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 2009 年11 月臭氧浓度演变过程, 运用臭氧源识别技术(OSAT)对其中两个典型的光化学污染日进行臭氧来源识别, 并与清洁日的情况做对照分析。结果表明, 广州市区和东莞的排放对本地及珠三角西南部臭氧贡献很大(15~30 μL/m3), 深圳宝安区排放对珠江口有明显的贡献(15~25 μL/m3)。流动源和溶剂使用源是珠三角臭氧生成最主要的两类前体物排放源, 主要影响范围覆盖珠三角的中部和西部, 流动源对佛山和江门交界地区的臭氧小时浓度贡献可达50 μL/m3。较高的边界外传输使得珠三角在出现不利污染气象条件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臭氧污染, 但珠三角的前体物排放是造成污染时段臭氧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控制珠三角内的污染源排放对控制臭氧污染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几个问题与主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阐明了其中出现的几个突出的现实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该地区水土资源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风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2006-2008年珠江三角洲11个地面气象站逐日14:00风场资料与粤港珠三角区域空气监控网11个监测子站的区域空气质量指数(RAQI)数据,分析研究风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珠江三角洲无论干湿季,北部、东部空气质量比南部、西部好,中部是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区域污染输送对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区域平均风速大于2.6 m/s时不会出现区域性空气污染,区域平均风速大于3.2 m/s时空气非常清洁;区域平均风速小于1.8 m/s时区域空气污染严重;风速介于1.8~2.6 m/s时空气质量变化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菊 《工程与建设》2006,20(4):286-287
文章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稳定性、地面岩溶塌陷、地面不均匀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危害,认为造成上述诸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并不是偶然的,一方面与自然地质环境本身的特点有关,更主要的是人类工程活动盲目地、不合理地进行开发引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评价宝鸡市市区大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污染现状,为宝鸡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宝鸡市区设置7个点位对大气中铅浓度进行了两期调查监测,同时对宝鸡市区域内煤的主要供应种类进行铅含量测定,及煤炭燃烧和汽车燃油对大气中铅尘的贡献量进行预测,结合市区大气中铅浓度的历史数据以及其他城市的铅污染情况,分析宝鸡市大气中铅的时空分布特征,说明宝鸡大气中铅污染的主要成因。结果宝鸡城区大气中铅尘本底值较低,近20年来成倍增长,但近来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且冬季城区大气中铅尘浓度明显高于夏季;燃煤对大气铅的污染愈发明显,估计宝鸡燃煤对城区大气中铅尘贡献量大约为5~15μg/m^3,汽车燃油贡献量远低于5μg/m^3,但道路扬尘成为宝鸡市大气铅尘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铅尘浓度分布也受灰霾和宝鸡特殊地形等因素影响。结论大气中铅尘的总体监测结果与细颗粒物有明显相关。因此需要通过控制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来实现对铅尘污染的降低,长远考虑需要逐步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燃煤量,加强管理,减少铅尘排放。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适合于焦作市城区大气SO2污染的解析模型,利用该模式计算了1996-2000年焦作市城区大气中的SO2体积质量和主要污染源的体积质量贡献,结合GIS技术对该区的大气SO2污染进行了空间分析,绘制了大气SO2体积质量等值线图和焦作市大气SO2污染分区评价图,为环境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城市大气污染预报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它们采用的预报系统及结果作了简要阐述。美国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Momdel-3CMAQ模式系统,中国已开发了3套较成熟的模式系统。文中指出中国城市大气污染预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芜湖市市区大气SO2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3-2002年芜湖市区大气SO2进行了连续10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芜湖市区大气SO2质量浓度10年平均值为0.023 5 mg/m3,由1993年的0.052 mg/m3减少到2002年的0.012 mg/m3,年平均减少率为4%.2000年以来减少速度加快,大气SO2质量浓度日变化总特征是早晨高、午后低,季节变化是冬季、春季高,夏季、秋季低.同时对芜湖市区大气SO2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和减轻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长江经济带12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年—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PM2.5浓度数据,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周末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除了2016年表现为负周末效应外,2015年、2017年、2018年均呈现较为明显的周末均值高于工作日均值的正周末效应.同时,区域内部"周末效应"差异性较大.长江上游地区雾霾浓度较低,表现为负周末效应.长江中下游地区雾霾浓度高,表现为正周末效应,且雾霾污染的季节性明显,春、冬两季浓度高,具有明显的正周末效应;同时,长江经济带具有高于全年平均浓度的"春节假日效应"与低于全年平均浓度的"国庆假日效应".分析结果还表明,距离长江经济带主要发达城市越近,雾霾浓度越高.针对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周末效应,基于生态文明治理视角,提出加快区域协同治理、打造长效治理机制以及在统筹治理下重点防治、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Ⅱ级河流阶地的地质特征及其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数年来陆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发现的零星存留的海拔25~35m的Ⅱ级河流阶地的堆积物,作了精细采样处理,测定了其热释光地质年龄为距今(30.10±2.98)×10~4年~(42.64±3.84)×10~4年,从而首次确定粤中地区存在中更新世地层,并肯定Ⅱ级河流阶地是在中更新世形成的,本文还讨论了Ⅱ级河流阶地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黄河水质污染与渔业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黄河水质污染类型和形成的污染带,对黄河鱼类区系组成及鱼类生长、繁殖、发育、索饵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了水体污染的预防措施和治理办法;认为沿黄两岸低洼易涝盐碱荒滩地的开发应以渔为主,综合经营.利用现有湖、库、河流进行鱼类增殖、养殖和引进适合本水域生长的其它经济鱼类,提高单产和养殖效益,使黄河水域鱼类资源和种群数量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分析其内在关系对于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首次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指数(GPI),并基于2010年各省(区)环境统计公报、环境状况公报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选取了中国27个省(区)作为分析对象,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计算了27个省(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GPICOD)指标、单位GDP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GPISO2)指标,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GDP、GPICOD、GPISO2.曲线,分析了区域GDP与GPI总体呈波动的负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了一个区域的财富,而GPI能够比较全面地衡量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状况;运用GPI进行分析评价,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汉江安康段排污口近区污染扩散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汉江安康段排污口近区污染扩散规律.方法 采用二维水质模型模拟了汉江上游安康城区段的排污口污染扩散情况,计算了污染带的范围和距离.结果 该段主要有7个排污口,断面水质基本都能满足Ⅲ水质功能类别.得到7个排污口COD污染带总面积为0.085 km2,占该河段流域面积的2.9%.结论 运用模型对水质进行模拟必须以大量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后续工作应以实测为依据,及时修正其中参数,使模型能更好地进行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