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氮离子束注入对新疆春小麦M1代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离子束诱变育种的合适剂量,用5种剂量处理2个品种,对两个品种的出苗率、分蘖率、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有效分蘖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剂量为2~4×1016N+/cm2处理对新疆春小麦适宜. 相似文献
2.
水溶性壳聚糖浸种对小麦幼苗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0.5 g/L的5 种水溶性壳聚糖分别对小麦进行浸种处理,在幼苗发育的5 个时期对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壳聚糖处理降低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不显著,初期酶活性较对照高,随幼苗发育先降后升.壳聚糖浸种处理显著提高叶内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5种分子量中以10×103的壳聚糖C浸种处理小麦幼苗叶内抗性相关酶活性强. 相似文献
3.
以中早熟品种‘元绿701’青花菜为试材,当植株长至3片真叶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2 000、3 000、4 000mg·L-1)的矮壮素溶液,在其长到6片真叶时进行低温春化处理(昼温/夜温=(13.3±0.5)℃/(6.3±0.5)℃),研究矮壮素处理对青花菜生长状态及春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后,改变了植株的营养生长状态,使株高显著降低、茎粗显著增加;降低了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了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低水平的转化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有利于春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α—萘酚胁迫对普通小球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α-萘酚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光合色素的MDA含量及抗氧化酶9SOD、CAT、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α-萘酚浓度的升高,藻的生长速率、叶绿素a与类胡萝卡素的含量,SOD、CAT、POD活性均先升高后下降,除POD活性在5.00mg.L^-1时达到最大值外,其余均在2.00mg.L^-1达到最大,而在α-萘酚浓度低于2.00mg.L^-1时,MDA含量变化不大,只有当3种抗氧化酶活性呈不同的下降后,MDA含量才急剧上升,膜脂过氧化加剧,说明α-萘酚导致普通小球藻膜脂过氧化是其致毒机制之一,而抗氧化酶在一定污染物浓度范围内具有防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在给定的浓度范围内,吲熟酯(Ethychlozate)和吲哚乙酸(IAA)对水稻及小麦幼苗根长、根数、芽长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吲熟酯对植物的生理特性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6.
饲料中添加不同核苷酸对大黄鱼生长、血液指标及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对照组饲料和分别添加0.1%的5’-尿苷一磷酸二钠(UMP)、5’-腺苷一磷酸二钠(AMP)、5’-胞苷一磷酸二钠(CMP)、5’-鸟苷一磷酸二钠(GMP)、5’-肌苷一磷酸二钠(IMP)和以上5种核苷酸(1:1:1:1:1)混合物(Mix)的实验饲料(粗蛋白:45.0%;粗脂肪:10.0%)喂养大黄鱼(平均初始质量为(5.57±0.01)g)64d,研究饲料中不同核苷酸的添加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核苷酸的添加对大黄鱼的生长性能、饲料效率、体成分及血液常规指标基本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肌苷酸组和核苷酸混合物组血清中葡萄糖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鸟苷酸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酶活性数据表明,腺苷酸和鸟苷酸组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腺苷酸、鸟苷酸、肌苷酸和核苷酸混合物组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而言,饲料中不同核苷酸的添加对大黄鱼生长和血液常规基本无显著性影响,而肌苷酸和核苷酸混合物的添加能够提高血清中葡萄糖含量,促进饲料中糖源的吸收;腺苷酸、鸟苷酸、肌苷酸和核苷酸混合物对大黄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离子注入改良纤维分解细菌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纤维分解细菌HY2进行不同剂量离子束注入诱变。通过研究离子注入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纤维素酶活性高的突变菌株HY2-3.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得到纤维素酶高产菌株Bacillus sp.HY2-3以及原始菌株Bacillus sp.HY2的纤维酶基因chy2-3和chy2.经过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所得到的突变型和野生型纤维素酶基因编码区均为1500bp.同时发现.经过离子束诱变得到的高产菌株和野生菌株的纤维素酶基因序列存在差别.这些碱基突变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两个菌株纤维素酶产量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详细描述了离子注入技术在泥浆泵缸套表面改性中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离子注入高铬铸铁缸套表面改性的机制,通过样品实验和现场实验得到最佳离子注入工艺,使改性后的缸套筹命、丁晴橡胶活塞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本项技术可提高石油钻井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国家节约资金,已基本达到工业应用化程度,填补了离子注入表面改性技术在石油行业应用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还原气氛退火对Ag-Cu纳米颗粒光学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43kV和30kV加速后的Ag、Cu离子按相同的剂量在室温下先后注入到非晶SiO2玻璃.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注入样品的价态分布,发现Ag、Cu仍以金属态形式存在.注入后光学吸收谱显示吸收峰的位置在442nm,说明在该实验条件下,SiO2玻璃表层很有可能形成了Ag--Cu纳米合金颗粒.样品在还原气氛下从300~800℃每隔100℃退火1h后,发现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位置发生了蓝移并在500℃时出现双峰,表明退火过程中Ag—Cu纳米合金颗粒开始分解成Ag和Cu纳米颗粒.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Ag、Cu纳米颗粒生核生长,当退火温度高于600℃时Cu颗粒尺寸变小,当退火温度高于700℃时Au颗粒才开始变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低能离子N^ 注入D110,诱变选育谷氨酸高产菌种,改进了发酵生长曲线,提高了菌种的产酸率,得到了菌种存活率与注入剂量的初步关系、流如Tween-60时机与产酸率的密切关系,为进一步的诱变选育试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Ag,Cu离子注入石英玻璃光学吸收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Mie理论和Maxwell—Garnett(M—G)理论对Ag,Cu单元素注入石英玻璃的吸收谱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模拟结果显示,吸收峰来源于Ag和cu注入石英玻璃后形成纳米颗粒的光吸收.假定Ag,Cu双元素注入石英玻璃后形成合金结构,M—G理论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良好,说明形成合金结构的可能性很大.同时,用电子自由程理论对金属颗粒的介电函数进行了修正,给出了可以反映共振吸收峰的峰宽和强度随颗粒尺寸变化的模拟结果,为光开关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将MEVVA源(metal vapor vacuurm arc ion source)71出的Ag,Ni离子以不同的剂量比在室温条件下注入到高纯非晶二氧化硅玻璃,透射电镜明场像以及光学吸收谱证明了该样品中形成了Ag,Ni会属纳米颗粒.样品在空气中邀火,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光学吸收淆变得平缓,当退火温度达到600℃时,Ni被部分氧化,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测最样品的磁学特性,结果显示在外磁场为0~80kA/m时表现为铁磁性,在外磁场为80-240kA/m时表现为抗磁性。 相似文献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