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通报》2005,(9):6-8
彭桓武先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们那一时代的很多同学、朋友们的老师.彭先生于1949年回到北京任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到现在已有56年了.自彭先生回国以来,可以说我一直是长期跟彭先生打交道的学生之一.如果说到我跟彭先生的渊源,还要早一些,早在1949年以前我已经听说过彭桓武先生的大名.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大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桓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2月28日21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彭先生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战略核武器研制立下了不朽功勋,为推动我国物理学研究和物理学人才培养付出了终身心血.彭先生创建的伟业让我们永远敬仰,他对《物理》杂志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无限感动,他的爱国奉献的精神、科学求真的态度、淡泊名利的胸怀、乐观旷达的性格让我们永久怀念.下面特发表一篇由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提供的介绍彭先生生平的文章(发表时本刊作了少量文字修改),以寄托我们对他的无尽哀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刘寄星 《物理》2005,34(5):324-331
时间过得真快,1995年在香山举行的《理论物理与生命科学》会上刚为彭桓武先生祝贺过80寿辰,一转眼他的90寿辰又要到了.彭先生是为国家繁荣富强立下不朽功绩的科学家,也是影响了我国几代理论物理学家成长的物理大师,他的道德学问一直是我们这辈人学习的楷模.值先生90华诞之际,把与先生接触中印象最深的几件事写出来,以为贺寿.  相似文献   

4.
刘全慧  周海军  周建军  涂展春  李康 《物理》2005,34(5):334-335
在考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做研究生之前,我们就从各种渠道得知,彭桓武先生早年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四杰”之一,研究生毕业不久,即远涉重洋赴英国爱丁堡拜师马克斯·玻恩从事固体物理研究,之后受薛定谔之聘两次前往都柏林高等研究院,与海特勒合作从事介子物理研究,还与玻恩合作研究量子场论,取得当时国际知名的研究成果.1947年回国后,转向核物理和核工程,带出一批又红又专的研究生,并带领他们开展我国反应堆和核武器理论设计工作,为我国“两弹一星”研制做出巨大的历史性贡献,是我们心目中功劳大、学问大的大师.彭先生为了祖国的核事…  相似文献   

5.
虞昊  刘雅春 《物理通报》2006,(12):37-40
孟昭英院士是著名物理学家、我国电子学开拓者,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历史上是积极倡导“理工会通”教育思想的杰出大师,曾为我国培养了许多高级科技人才,有的成了我国某学科学术带头人,有的是佩戴上“两弹、一星”国家勋章的科学家.孟昭英先生一生辉煌、半生坎坷,但是即使在蒙受奇冤的年代,仍然以国家和民族大业为重,不懈努力.改革开放后,更是老骥伏枥,惮精竭虑地为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重振作出了卓越贡献.值此孟昭英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挥泪命笔写下此文。  相似文献   

6.
冯世平 《物理》2004,33(9):673-674
我的老师黄祖洽院士生于1924年10月2日,今年10月2日是他的80岁生日.黄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早年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第一位研究生.自研究生毕业后至1980年,黄先生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相继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九研究所等单位,他和彭桓武先生是我国核反  相似文献   

7.
王正行 《物理》2006,35(3):256-258
孙佶(1921年3月-1997年6月),辽宁沈阳人。1947年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毕业.1947-1948年在南开大学物理系,1948-1952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到北京大学物理系,1955年参与筹建物理研究宣(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前身),曾任技术物理系教授,原子核理论教研室主任和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8.
回忆彭桓武先生对我们的教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桓武院士是我们的入门老师,今年10月6日他八十岁了。岁月如梭,回忆往事犹历历在目。 1956年我们大学毕业时,彭先生和黄祖洽先生刚从苏联学习反应堆理论归来。当时国内还没有人搞反应堆理论,苏联援建的重水反应堆正在建设,计划于1958年开堆做临界实验。为了培养一批反应堆理论工作者,从北大技术物理系挑选了十来个人,又从其它院校挑选了数学、工程方面专业的十来个人。头一年由彭先生亲自讲反应堆理论课,接着黄先生指导我们做反应堆的物理计算,与此同时,彭先生主持每周一次的seminar(学术讨论班),由我们轮流报告世界各国实验和动力反应堆的研究发展情况。这样的seminar即使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也雷打不动。在那段时间里我们与彭先生接触较多,他的耳提面命、谆谆教导使我们终生难忘。 一、关于对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的看法 在当时的青年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唯有基础理论高”而轻视应用理论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9.
《物理通报》2006,(5):M0003-M0003
清华大学物理系创建于1926年,李政道先生说:从一位教授(叶企孙)、两位助教开始,不到1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就进入全国前列.在这10年左右时间培养出王淦昌、钱三强、何泽慧、施士元、彭桓武、王竹溪、胡宁、张宗燧、林家翘、钱伟长、王大珩、葛庭燧、赵九章、陆学善、陈芳允等一批大师级人物.其后又培养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在80年的历程中共有82位两院院士师从清华大学物理系.  相似文献   

10.
《物理通报》2005,(9):4-5
彭先生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界一代宗师.解放后,核科学技术在开国初几乎一片空白,在钱三强先生、王淦昌先生、彭桓武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领导下,我们白手起家,开辟了中国核科学技术领域.彭先生以他深刻的观察物理实质的本领、认真求实和科学联系实际的思想,不断地开辟一个又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正叶企孙先生是创建于1926年的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首任系主任,理学院首任院长,三次临难受命主持清华大学校务,还于抗战胜利后主持过西南联大校务至复员。他对清华大学的教授治校体制,对培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一大批杰出人才起了关键作用。清华大学物理系1929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至今一共有8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  相似文献   

12.
郭奕玲  沈慧君 《物理》1997,26(12):740-746
吴有训的历史贡献郭奕玲沈慧君(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系,北京100084)吴有训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以毕生精力致力于物理学研究、科学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管理工作,对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科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全面验证了康普顿效应....  相似文献   

13.
王大珩先生1915年2月26日生于日本,江苏苏州人。他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留学英国,获伦敦大学硕上学位。后在雪菲尔大学和公司从事玻璃研究。  相似文献   

14.
《物理通报》2007,(3):F0004-F0004
彭恒武先生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06年4月29日清华大学物理系建系80周年庆典上,彭恒武先生深情地回顾自己在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的美好感受  相似文献   

15.
秦风 《应用光学》2005,26(5):i0002-i0002
王大珩先生祖籍江苏吴县,生于1915年。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王大珩先生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渎应用光学专业,从师于世界著名玻璃学家W.E.S.特纳(Turner)教授进行光学玻璃研究。他是当时英国最早从事稀土光学玻璃研究的两位专家之一,曾获得英国科学仪器协会第一届青年仪器发展奖和专利。  相似文献   

16.
我和学江是辅仁大学的同学,他比我低一班.1943年我和这位学习优秀的学弟结成好友.1946年清华复校,他转入清华学习.1947年我回辅仁任助教.我经常来找他,清华大学这个学生运动的圣地对我很有吸引力.1949年,我在天津北洋大学物理系教理论力学课.用的教科书是Jeans著的《理论力学》.这本书的习题难得出名.学江把他的作业借给我.他不仅对难题做了清晰的解答,而且书写非常工整.这给了我极深的印象.1951年,他给了我一份周培源先生的理论力学讲义.我在北洋大学就用周先生的讲义讲课.  相似文献   

17.
2014年3月29日,夏学江先生追思会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举行.夏学江先生的夫人李镇敌、清华大学物理系前系主任朱邦芬院士、系主任陈曦、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顾牡主任、胡其图副主任、周雨青委员以及夏先生生前的学生、同事、好友等30余人参加了追思会.  相似文献   

18.
正叶企孙先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老师的老师。1945年,我从当时在贵州眉潭的浙江大学转学,插班到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二年级,叶先生教我们电磁学。我在浙江大学的物理老师王淦昌教授是1925年叶先生创办的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学生。据王先生说,一开始物理系的老师只有叶先生一人,所有的物理专业课都由他一人主讲。我进西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2014年3月29日,夏学江先生追思会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举行.夏学江先生的夫人李镇敌、清华大学物理系前系主任朱邦芬院士、系主任陈曦、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顾牡主任、胡其图副主任、周雨青委员以及夏先生生前的学生、同事、好友等30余人参加了追思会."夏先生这辈子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培养人才方面,他是清华大学工科  相似文献   

20.
在叶企孙先生的教育思想领导下,我于1931-1937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作了六年学生,今就记忆所及谈点滴体会,领悟错误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