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光纤通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略介绍了世界光纤通信发展历史,概括了光纤通信的现状,最后重点介绍了中国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波分复用器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光纤通信领域中使用波分复用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的传输容量及速率,是解决现代通信技术带宽危机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波分复用(WDM)器件的特性,并以双路双向光纤通信为例说明应用WDM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戴峰  杨伯君 《物理》2005,34(6):450-454
文章通过回顾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分析光纤通信研究的现状,展望光纤通信发展的未来,阐述了光纤通信发展与物理学发展的密切关系,显示出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基础,它在光纤通信技术发展中起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多功能光纤通信实验教学系统,能产生外加信号,并将测量信号送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光纤通信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黄翊东 《物理》2005,34(10):739-747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阶段性飞跃总是伴随新型光电材料和功能器件的突破.文章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中应用到的各种光电子器件,从光纤通信的3个环节:光发送、光接受、光放大为出发点,着重阐述了半导体激光器、光调制器、光检测器、光放大器等关键器件的基本原理、工作特性以及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在回顾传统集成光电子器件发展的同时,展望了以新一代微纳结构光电子器件为基础的光子集成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光纤通信飞速发展的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光纤通信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采用OptiSystem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对光纤通信实验进行模拟设计,学生通过自主搭建实验教学实例和修改传输系统参数,对观测的实验结果进行测试和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纤传输过程,掌握光纤通信的理论知识。通过该实验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对光纤通信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光纤通信打好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8.
光纤光栅技术是光纤通信领域继光纤放大器之后的一个里程碑 ,由此产生的全光纤光子线路及其集成将对光纤通信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获得性能稳定的光纤光栅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长、短周期光纤光栅的光学特性及退火特性  相似文献   

9.
韦早春  梁祖冠 《物理实验》2000,20(7):20-20,19
光纤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一门新技术,本文研制成功的“光纤通信实验仪”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光通信原理(声、光、电的转换),将物理理论、实验教学及高科技产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杨秀清  陈海燕 《中国光学》2014,7(6):889-896
介绍了物联网的定义及结构;从感知层和网络层角度,探讨了光通信技术(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光纤通信、近距离无线通信、移动通信是物联网开发的基础,制定物联网各个层面上统一的、标准化协议和技术标准是物联网未来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和难点.  相似文献   

11.
现代信息安全与混沌保密通信应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赵耿  方锦清 《物理学进展》2003,23(2):212-255
本文首先概述现代保密通信及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概念和发展状况,对迄今发展的几种现代著名密码算法进行分析比较;然后综述国际上已经提出的一些典型的混沌保密通信方案及其应用研究的新发展。从通信角度,为了向实用化方向发展,我们将混沌通信研究中常用的混沌遮掩、混沌开关、混沌调制三种主要技术方案,按照实际应用需要,重新把它们分类为三种主要形式,即模-模通信、模-数-模通信和数-数通信,这样便于实际应用,易于借鉴已有知识分析各类通信的性能优劣。在评述性分析了当前国际上三种混沌保密通信方式的典型方案及其进展后,最后简要总结混沌保密通信的一些关键技术,指出今后值得研究的方向,并展望了混沌通信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自由空间光通信地面演示系统光束APT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彤  胡渝 《应用光学》2002,23(2):14-17,21
自由空间光通信将成为未来空基通信一种可行且诱人的通信手段。光束的捕获、对准和跟踪是自由空间光通信中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设计的自由空间光通信地面演示系统进行分析。详细论述演示系统的组成及功能,APT伺服系统的设计和演示实验的工作流程。最后给出实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3.
理论物理研究与光纤通信新概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理  刘颂豪 《物理》1998,27(6):328-332
文章从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光孤子通信系统研究中与物理学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方面,并结合作者近年来的探索性工作,较深入地讨论了这一首例非线性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孤子信道的RLL(runlengthlimited)编码和孤子-混沌通信的概念,并重点介绍了光孤子-呼吸子通信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14.
某型瞄准线稳定测试系统是用于测试和检验班组武器系统、轻型低空反导转管机枪等武器系统中的光电跟踪子系统瞄准线独立性能的专用设备;介绍利用LabWindows/CVI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设计了瞄准线稳定测试系统,分析了下位机需要实时检测的物理量信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视性和实现对下位机的控制,通过RS232串行通信技术向上位机传输数据;对上位机利用LabWindows/CVI的控件实现数据采集,数据显示和存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LabWindows/CVI的RS232串行通信的上位机数据采集与显示系统具有可视性强、操作简单等特性。  相似文献   

15.
用弹簧测试仪对弹簧的特性进行测试和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弹簧测试仪由测试工作台和测试系统组成,工作台采用组合式结构,测试系统采用主从式结构,主机和从机之间通过RS-232串口实现通讯。采用应变式力传感器和光栅传感器分别对弹簧力和弹簧变形进行了测量。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对系统进行了设计,采用了多种软、硬件相结合的抗干扰措施。结果表明,研制的弹簧测试仪具有操作方便、人机交互友好、速度快、测试精度高、性能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旭  任卫  唐冬妮  唐国宁 《物理学报》2010,59(8):5281-5287
为了提高现有混沌保密通信系统的加解密速度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即时同步流密码数字保密通信方案,在该方案中利用改进元胞自动机进行加密,并采用扩展密钥技术和置乱技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产生随机性很好的流密码,并且具有较高的加解密速度和非常高的抗破译能力.  相似文献   

17.
聂敏  唐守荣  杨光  张美玲  裴昌幸 《物理学报》2017,66(7):70302-070302
电离层偶发E层是指在距离地面高度80—150 km之间,在风剪切作用下,电子密度急剧增加的不规则电离薄层,它会对量子卫星光信号的传输造成极大的影响.然而,有关电离层偶发E层与星地间量子通信信道参数关系的研究,迄今尚未展开.为了研究偶发E层对量子卫星通信性能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它的形成过程,得出自由电子密度随高度变化的关系;然后建立了自由电子密度、偶发E层的厚度对量子卫星链路衰减的模型;针对振幅阻尼信道,给出自由电子密度对信道容量、纠缠保真度、误码率和安全密钥产生率的定量关系.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当偶发E层的厚度为1 km、电子密度由3×10~5cm~(-1)增加到27×10~5cm~(-1)时,信道容量由0.8304衰减到0.1319,纠缠保真度由0.9386下降到0.3606,量子误码率由0.0093增加到0.0769,安全密钥产生率由9.968×10~(-5)减小到1.91×10~(-6).由此可见,电子密度的大小和偶发E层的厚度对量子卫星通信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量子卫星通信时,应根据对电离层参数的探测情况,自适应调整卫星系统的各项指标,以确保量子通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空间激光通信发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激光通信的基本过程和链路类型。着重调研了欧州空间局、美国、德国、日本以及国内激光通信的最新发展概况,给出了一些已成功应用的激光通信终端的详尽技术参数,如通信波长、通信距离、通信速度误码率、应用目的等,突出了每一种仪器的特点和优势,并对其光机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展示。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指出激光通信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未来激光通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为激光通信设备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空间激光通信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睿  赵洪利  曾德贤 《应用光学》2006,27(2):152-154
通信领域中激光通信技术由于自身的优越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将空间激光通信与微波通信比较,介绍空间激光通信的优点:大容量、低功耗及体积小、质量轻等。叙述空间激光通信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大功率光源技术、高灵敏度抗干扰光信号接收技术、通信链路的快速及精确的捕获、跟踪和瞄准技术等关键技术。激光通信可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