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在1 mol/L NaOH溶液中环己醇电解氧化为己二酸. 电解前,镍电极首先活化从而在其表面形成三价氢氧化镍(NiOOH),后者将环己醇氧化为环己酮,并进一步氧化为己二酸等产物. 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6×10-3 A/cm2,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16 F/mol(F为Faraday常数),NaOH浓度1.0 mol/L的条件下,己二酸产率为42.59%. 电解动力学实验表明,反应具有典型连串反应的特征,各步骤的反应速率常数表明,环己醇电解氧化到环己酮是快反应,而环己酮进一步电解氧化到己二酸和戊二酸等产物是慢反应,是整个电解过程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2.
吴珊珊 《化学教育》2005,26(Z1):165-166
1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为山东科技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第2节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在前节课已经学习电解原理的基础上介绍相关化工生产方面的应用,如电解食盐水、电解精炼铜、电镀铜等。安排了3个活动,一是[活动·探究]电解食盐水实验,二是[活动·探究]设计电镀铜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三是[交流·研讨]比较电解食盐水、电解精炼铜、电镀铜的装置、电极反应的异同及寻找电解原理应用的其他实例。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条件和方法,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3.
电解的投影演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钟峣 《化学教育》1981,2(1):45-45
中学化学的电解、电镀、原电池等电化学反应,在电极上发生的现象如气体的生成、金属的溶解和析出,课堂演示时学生很难看清楚。若在投影仪上演示,则现象直观,操作简单,节约药品,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一元、二元贵金属形稳阳极(DSA),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能量散射X射线谱(EDS)等测试技术对所制备电极的表面形貌、成分组成等进行分析表征;在煤浆电解过程中,采用两电极体系,对所制备电极的电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催化涂层中Ru、Ir主要以氧化物或合金的形式存在,而Pt主要以金属单质或合金的形式存在,用所制备的电极作为阳极,电解煤浆10h以后,电流大小和气体的生成速率比较稳定,在整个电解过程中,H2气的电解效率一直接近100%,而此时阳极产物的电解效率为40%左右。与Ti/Pt电极相比,电极的催化活性均有较大的提高,其中Ti/Pt-RuO2(1∶1)和Ti/Pt-IrO2(1∶1)电极的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喻俊  沈甸 《化学教育》2017,38(1):78-80
针对电解反应中关于电极反应式书写形式所引发的争议,从教科书的内容设计与编排、相关的化学术语、学生认知规律及电解反应理论等视角阐述了电解反应实质与电极反应式书写规则之间的差异是产生争议的根本原因,还讨论了如何认识和看待这种争议,以期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杜芷芬 《化学教育》1988,9(2):15-16
不少学生能够理解电解的原理,但是把电解质水溶液电解时发生的溶液 pH 值的改变,析出物质量的比较、两极产物等联系在一起探讨则感到困难重重。因此在学过有关电解教材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总结,以突破这些难点。1. 整理思路寻求规律在学过典型电解质水溶液的电解过程和产物等知识以后,经分析比较有针对性地得到下述思路: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AB5型稀土贮氢合金作催化还原电极恒电位电解草酸制备乙醛酸,合金表面处理和电极活化可提高电解产率和电流效率.确定了最佳电解工艺条件:电流密度120mA·dm-2,电解液温度30℃,草酸浓度1.0mol·L-1,此时电流效率为86%,电解产率为88%.随着电解次数的增加,由于贮氢合金膨胀粉化及表面被电解产物覆盖,电流效率和乙醛酸产率均呈下降趋势,在电解过程中即时分离电解产物有利于提高电流效率和乙醛酸产率.  相似文献   

8.
一、绪言有机电解氧化合成(即用电解氧化进行有机合成)是电解合成的重要部分。它的历史已经很久了。1830年律多斯道夫(Lüdersdorff)首先对醇在不同电极上进行氧化,并对所生成的各种产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1834年法拉第(Faraday)用醋酸钠水溶液电解生成乙烷。此反应在此15年后的1849年由柯尔贝  相似文献   

9.
在普通化学演示实验中,有一类实验是电解、电镀等电化学反应。这些在电极上发生的现象,如在电极上析出气泡;金属从电极上溶解下来:以及电极上沉积出金属等,在课堂上演示时是很难用肉眼看清的,必须通过投影技术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包信和  邓景发 《催化学报》1986,7(3):256-263
# 用程序升温反应谱(TPRS)研究了甲醇在电解银工业催化剂表面上的氧化反应。结果表明:除少量H_2O和微量CO_3外,纯净的银表面不吸附CH_3OH,D_2等气体,当银表面预吸附氧后,显著增强了上述气体的吸附和反应。在程序升温过程中,甲醇与预吸附的氧发生表面反应,分别在温度400,500和630K时给出三组分开的产物群。由产物的峰形、峰温和动力学参数得出:第一、第三组产物群的控速步骤是两个不同的表面反应;第二组产物群的控速步骤为反应产物的表面脱附。  相似文献   

11.
于容峻 《化学教育》2016,37(13):61-63
针对电极式热水袋出现气胀问题,对交流电电解过程的能量转化、电极反应以及电热水袋工作原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交流电电解以电能转化为热能为主,交流电作用下OH-比Cl-容易放电。  相似文献   

12.
赵李增 《化学教育》1995,16(6):31-32
电解的原理及其应用是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用惰性电极电解时溶液的pH值的变化及电解总方程式的写法,电解后溶液pH值的计算两大部分内容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如果应用电极反应对其进行分析,便可使问题简单明了,同时也可以加快解题速度,进而提高考试成绩。本文拟应用电极反应来分析说明有关向题。  相似文献   

13.
电解分析测定银铜,一般均需在恒电位,即控制外加电压的条件下,进行电解,操作繁琐。Charlot等提出借助辅助体系,稳定电极电位的方法,例如加一种试剂到电解溶液中,用以稳定电极电位,阻止干扰离子的沉积,而不影响待测物质的沉积。三价铁盐能稳定电极电位分离银、铜,在一定的电流之下,首先还原的是Ag~+,然后是Fe~(3+),而cu~(2+)不被还原。如果需要在同一溶液中电解测定银铜时,三价铁盐的存在是不合适的,因为  相似文献   

14.
施志斌 《化学教育》2016,37(9):66-69
电解氯化亚铁溶液的电极反应过程和放电顺序的争议,影响着中学化学中电解池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相关内容的教学。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氯化亚铁溶液电解的pH和电压,根据电化学理论进行分析,探讨"Fe2+在阳极如何被氧化""阴极生成什么物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DMF(氮,氮-二甲基甲酰胺)/乙醇为电解质溶液,研究了煤炭在铅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加氢作用。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电解产物,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元素分析分析发现,电解产物H/C原子比有了显著提高,体现出该电解体系较高的加氢效率。红外光谱显示,电解过程中C=O键和芳环结构得到了有效还原。煤分子结构中的桥键,如C-O-C,也发生了裂解反应。通过1H-NMR分析,进一步印证了煤电解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非均相电解Mn^2+的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万里  苏彤 《电化学》1998,4(3):273-279
选择Pb-Sb-As合金为研究电极,通过阳极极化曲线确定了非均相电解氧化Mn62+电极过程机理,即为在阳极上存在液相和固相两个反应;并确定了40%H2SO4介质中Mn/Mn体系的条件电极电势为0.886V。采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得到在非均相电解MnSO4过程中电极过程控制步骤为电荷传递-浓度极化混合控制步骤,并确定了电极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7.
以DMF(氮,氮-二甲基甲酰胺)/乙醇为电解质溶液,研究了煤炭在铅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加氢作用。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电解产物,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元素分析分析发现,电解产物H/C原子比有了显著提高,体现出该电解体系较高的加氢效率。红外光谱显示,电解过程中C=O 键和芳环结构得到了有效还原。煤分子结构中的桥键,如 C-O-C,也发生了裂解反应。通过 1H-NMR分析,进一步印证了煤电解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王晋海  邓景发 《催化学报》1994,15(4):250-256
用超高真空程序升温反应谱和瞬时应答方法研究了乙二醇在电解银表面的氧化,实验表明,室温下乙二醇吸附在电解银表面,并在343K分解给出一组产物群,预吸附氧与乙二醇反应时,在343K,433K和612K处给出三组产物群,它们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表面反应,并给出了电解银催化乙二醇制乙二醛的活性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刘光达 《大学化学》1995,10(4):34-38
本文通过计算和实验证实了用银电极电解氢氧化钠水溶液时,在阳极上首先发生的反应是银的氧化而不是析出氧。从而使本属可溶性阳极的银电极成为不可溶性阳极──银-氧化银电极。  相似文献   

20.
大肠杆菌在直流电场刺激作用下的生长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网电极和铂网电极对培养瓶中大肠杆菌生长过程进行加电刺激,考察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生长情况,并结合盐桥、循环伏安扫描、恒电流等技术对电场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0.2275mA/cm2时,直流电场能有效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且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菌体的生长速度逐步加快;当使用盐桥屏蔽电极反应产物时,单纯的离子电流对细胞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水的阴极电解产物是促进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析氢活性不同的铂网电极与钛网电极加相同电流密度0.0455mA/cm2的电场后,起促进生长作用的主要是阴极电解产物吸附氢和氢气,其中对摇瓶培养的细菌氢气的促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