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奖的前身是杜帮金质奖章,1975年易名,该奖建于1960年,其目的是为了表彰那些在摄影仪器和高速摄影领域中有着杰出贡献的人们。该奖每年为一枚金质奖章,授予一名在世界范围挑选的科学家中的姣姣者。  相似文献   

2.
《物理》2017,(2)
2016年8月14—19日在巴西举行的第25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XXV ICORS)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树霖被授予"拉曼终身成就奖(Raman Lifetime Award)"。该奖项是给予长期为拉曼光谱学及其应用的深层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的最高奖。《物理》编辑部向张树霖教授表示祝贺,并诚邀其撰稿。本文凝聚了张树霖教授对拉曼光谱学研究的回顾与总结,饱含了一位研究者的毕生心血。  相似文献   

3.
《物理》2012,(11):762-76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1月,由中科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实验室(成立于1985年,为中科院第一批开放实验室之一)与物理所四个相关研究组组建而成,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是解思深院士,实验室主任是陈小龙研究员,副主任是段晓峰研究员。实验室致力于先进功能材料的合成、生长及其性能和结构的表征以及相关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曾获国家和部委级集体奖以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相似文献   

4.
1982年9月是我国第一个专业光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我国著名科学家、光学专家王大珩教授是该研究所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也是第一任所长和现任所长。王大珩教授1915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29年至1932年攻读于青岛市礼贤中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光学》2013,(1):117-118
美国《科学》杂志于2012年12月20日公布了该年度10大科学突破,科学家在难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亚原子粒子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被评为2012年最重要的科学发现。40多年前,科学家假定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它是解释其他基本粒子(诸如电子和夸克等)如何获取其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第八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第七、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 981— 1 988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同志 ,因病于 2 0 0 1年 6月 4日在福州逝世 ,享年 86岁。卢嘉锡同志 1 93 7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英国 ,并于 1 93 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物理化学博士 ,后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跟随鲍林 (诺贝尔奖获得者 )从事结构化学研究 ,后获美国国防委员会科学研究与发展成就奖。卢嘉锡同志 1 946年 1月回国后 ,在厦门大学、福州大学任教授和副校长 ,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任研究员和所长。在卢嘉锡同志的领导和参与下 ,…  相似文献   

7.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第八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第七、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 981— 1 988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同志 ,因病于 2 0 0 1年 6月 4日在福州逝世 ,享年 86岁。卢嘉锡同志 1 937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英国 ,并于 1 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物理化学博士 ,后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跟随鲍林 (诺贝尔奖获得者 )从事结构化学研究 ,后获美国国防委员会科学研究与发展成就奖。卢嘉锡同志 1 946年 1月回国后 ,在厦门大学、福州大学任教授和副校长 ,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任研究员和所长。在卢嘉锡同志的领导和参与下 ,形…  相似文献   

8.
<正> 日本佳能公司研制成的该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视频系统的概念,即依靠电的方式进行摄影、记录的彩色图像情报能同时进行重放和传送。其最大的特征是与以往的摄影过程不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高速喷射气体的摄影探讨 在拍摄一个军用自动灭火系统动态试验中,有一项灭火瓶喷射状态参数测定的高速摄影。其目的是利用高速摄影分析灭火系统的起爆时间、灭火剂有效喷射时间,(均是毫秒级)以检验该系统的实际战术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景镇 《光子学报》1982,11(3):59-65
一九八一年十月份,日本东京大学精密工学系主任植村恒义教授来我国讲学。先后在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等地,就高速摄影的几个基本问题和高速摄影的发展远景发表了他的看法,这些看法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物理知识》2000,12(6):28-28
据《科学时报》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第166号化学元素,这项成果又填补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一个空白.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第166号化学元素是设在莫斯科郊区的杜布纳核联合研究所的科学家合成的.该研究所所长弗拉基米尔·卡德舍夫斯基近日向媒体宣布说,新元素是7月19日在加速器上获得的,它存在了千分之50秒的时间.为了得到对该元素的确认和国际纯粹及应用化学协会对其进行命名,这一过程约需两年的时间. 俄杜布纳的科学家曾于1999年1月在核反应实验室合成出第 114号元素,并使其存在时间达到30秒.门…  相似文献   

12.
陈俊人 《光子学报》1983,12(4):1-4,20
我国自1958年开始研制高速摄影设备并逐步推广使用以来已有廿多年的历史,获得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成果。这种先进的测试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和深入,并将会越来越引起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工农业生产部门的兴趣和重视。本文仅就工农业生产(不含国防工业)中的应用成果作一综述。由于对国内情况了解不多,手头资料缺乏,其内容必然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对今后如何发展我国的高速摄影事业,尤其是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也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现代物理知识》2008,(1):F0002-F0002
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而荣获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巨磁电阻效应相关技术被应用于读取硬盘中数据,该技术是近年来硬盘小型化实现过程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真空低温环境下卫星天线变形摄影测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学技术》2013,(4):313-317
介绍了一套在真空低温环境下使用的摄影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真空低温环境下对卫星天线等由于热变形而导致的面形变形进行测量,其测量方法采用了摄影测量法的基本原理。该设备为国内首套自主研制的真空低温环境用非接触摄影测量系统,主要由CCD摄影组件、标尺、支撑机构、试件加热设备和专用图像处理软件组成。采用该测量系统在模拟空间环境下对Φ660mm口径反射面卫星天线进行了一次变形测量试验,通过试验完成了对被测天线的变形测量,获得了大量的数据,验证了采用该套测量系统在模拟空间环境下进行天线变形测量的可行性。通过分析,该套测量系统的相对测量精度达到了1/20000。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我国新闻、艺术摄影和电影、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广大业余摄影爱好者队伍的日益壮大,摄影镜头的生产和销售量迅速增加。这里我们推荐一本摄影技术专著——《摄影镜头的性能与选择》,以帮助广大光学设计和制造人员了解:摄影者是如何应用摄影镜头进行拍摄的?摄影者对哪几类摄影镜头感兴趣?摄影者对摄影镜头的哪些性能最为重视?摄影者对光学设计人员有哪些希望和要求?……以利生产出更多深受广大摄影者喜爱的摄影镜头。  相似文献   

16.
刘新民  裴晔 《光子学报》1984,13(3):45-54
我国高速摄影机和高速摄影技术的应用正在各种学科领域里广泛地开展起来。高速摄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从摄影记录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高速摄影胶片处理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从摄影记录中获取有用信息的信息量。高速摄影胶片冲洗设备的质量,是保证摄影底片质量的关键。这就给从事高速摄影系统配套设备的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任务,即:高速摄影胶片后期处理设备的系列化。  相似文献   

17.
2013年5月23日,在第四届国际粒子加速器大会(IPAC’13)上,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ACFA)主席野崎光昭教授和IPAC’13奖励委员会主席陈佳洱院士向方守贤院士颁发了ACFA-IPAC’13的最高奖项——终身成就奖。方守贤院士在其整个科学生涯中献身于粒子加速器的物理与技术。特别是他领导团队建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应用声学》2005,24(1):68-68
著名科学家、声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杜连耀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1月25日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杜连耀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他对我国早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超声学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杜连耀教授1910年生,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1934年毕业,1937年燕京大学研究院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1946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年初传来好消息:中国克隆猴项目终于成功啦!两只体细胞克隆猴在2018年年初相继诞生在中国科学院的实验室里,该成果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与称赞。这两只取名"中中"和"华华"的雌性克隆猴是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完成的,它们的基因都来自同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科学家们提取了其体细胞,然后将细胞核"植入"若干个"摘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最终诞生了"中中"和"华华"。从克隆羊"多莉"到这次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历经21年。其间人们先后克隆出牛、马、羊、鼠、猫、狗、猪等动物。克隆猴一直是世界上许  相似文献   

20.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有关高速摄影的专著,为数不多.苏联A.C.杜鲍维克所著的《高速流逝过程摄影记录》是其中一本比较好的著作.原著第一版是1964年出版的,黎雄、西光四译成中文,科学出版社1976年出版;其特点是对光学机械类型、特别对转镜扫描式高速摄影机的工作原理,作了详细的描述,但没有涉及一些重要的高速摄影方法.1975年出俄文第二版,增加了脉冲、X射线、变象管、全息高速摄影以及光源等章节.1984年的第三版俄文版,作者作了较彻底的改写,删去了过时的仪器和方法.增添了高速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