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兵 《物理学报》1977,26(4):333-340
本文把用于处理重离子引起的单粒子转移反应的Goldfarb-Buttle方法推广到多粒子转移反应。计算了12C(7Li,t)16O和20Ne(d,6Li)16O反应,用了16O的全相干波函数,考虑了某些反冲因素,并将结果与实验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利用时间相关Hartree-Fock理论和完整Skyrme有效相互作用研究了~(16)O+~(16)O碰撞在库仑位垒附近的熔合动力学。数值计算是在没有任何对称性约束的三维笛卡尔基下完成。将时间相关Hartree-Fock理论和冻结密度近似下的能量密度泛函方法给出的库仑位垒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同位旋标量的张量项能降低自旋饱和体系~(16)O+~(16)O的库仑位垒,而库仑位垒高度随着同位旋矢量的张量项的耦合常数减小而降低。并计算了包含和不包含张量力的~(16)O+~(16)O熔合截面,发现张量力对~(16)O+~(16)O碰撞在库仑位垒附近的熔合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用△E-E半导体望远镜测量了84.5 MeV及62.0MeV~(16)O轰击~(27)Al产生的α粒子,得到了α粒子的发射能谱、角分布、E-θ平面上d~2σ/(dE·dΩ)等高图及核温度随发射角的变化.对产生α粒子的直接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虑了两碰撞核间核子结团的转移机制,解释了象~(16)O ~(24)Mg和~(20)Ne ~(24)Mg这样一些4N核间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后角振荡上升的反常现象.在原子核分子轨道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将交换势的强度作为唯一的可调参数,数值计算较自然地拟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了入射能量E_l=70.0 MeV的~(12)C ~(112)Sn和~(12)C ~(124)Sn两个反应。使用△E-E半导体探测器,测量了两反应中出射的α、Li、Be、B各粒子的能谱和角分布。α粒子的角分布可以通过假定存在三种机制的α组份得到定性的解释。Li、Be、B的角分布为擦边角成峰,无前角成峰组份。实验结果给出,~(12)C ~(112)Sn反应比~(12)C ~(124)Sn反应出射α粒子的截面大,而出射Li、Be、B等粒子的截面小,表明靶核中子数,对出射粒子的几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们测量了69.5MeV~(12)C轰击~(12)C,~(27)Al,~(nat)Ca反应中出射的α粒子的能谱和角分布.用快粒子激子模型理论计算了包含平衡和前平衡出射的α粒子成份.在这三个反应中它们构成α产额的绝大部分,其中前平衡发射的α粒子估计分别占11%、14%、16%.尚有一部分来自其它反应机制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电巨偶极共振(GDR)的精细结构是原子核在高激发态下仍表现出有复杂结构的一个典型例子.例如~(16)O在GDR区的21,22,23,24,25(MeV)的五个共振峰在(γ,n)和(γ,p)反应中同时被确证.偶极强度的分布情况是22,24两个峰占有60%,其它每个峰都是占百分之几的比例.2p-1h(以p表粒子,h表空穴)壳模型组态混合的计算,在GDR区只能给出22和24 MeV的二个峰.因此强度函数的上述结构无疑表示GDR在向复合核态延展过程中,与该能区的其它多粒子激发有特殊的耦合。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种类的粒子望远镜测量了97MeV~(16)O+~(51)V反应中出射的α粒子.得到了单举α粒子能谱、角分布、E-θ平面内的d~2θ/dEDΩ截面等高图及速度平面内的d~2θ/PCdEdΩ截面等高图.区分了复合核蒸发的α粒子与直接机制发射的α粒子.用激子模型对预平衡发射的α粒子贡献进行估计,得到的预平衡发射和复合核蒸发分别在α粒子总产额中所占的比份.  相似文献   

9.
~(16)O(~(16)O,~(12)C)~(20)Ne反应微分截面中的振荡结构在核分子轨道理论框架下,基于由共价道到离子道的α转移机制得到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唯象的以Λ-α相互作用位和~(12)C、~(16)O的独立α粒子模型波函数出发,采用折迭位方法,求出了以Λ-~(12)C、Λ-~(16)O等效相互作用位的解析表示,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超核_Λ~(13)C、_Λ~(17)O的低激发态能量和自旋轨道耦合效应所引起的_Λ~(13)C第一激发态的能级劈裂,并对Λ-~(12)C、Λ-~(16)O等效相互作用位和_Λ~(13)C、_Λ~(17)O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用位置灵敏的ΔE-E望远镜系统测量了入射能量为50—90MeV范围内的~(16)O+~(12)C反应全熔合截面,发现全熔合激发函数是不平滑的,存在着一些结构,其峰位约在26.0,31.0和36.4MeV。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与前人的工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用大面积位置灵敏电离室测量了80.6MeV~(16)O轰击~(27)Al时产生的出射类弹碎片,得到了从Li到Na的能谱、角分布、E-θ平面上的d~2σ/dQ dE等高线图及Z分布;导出了准弹和深部非弹的截面;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假定~(11)Li,~(14)Be和~(17)B是由N=2Z核芯和两个外层中子组成的三体系统,核芯-中子和中子-中子间的作用为弱吸引指数势,不足以形成核芯-中子和中子-中子二体束缚态。本文的计算表明,核芯-中子-中子三体系统可形成束缚态,计算结果基本上解释了~(11)Li,~(14)Be,~(17)B的基态能量和异常大核半径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从80.6MeV~(16)O ~(274)Al出射类弹碎片的测量实验结果导出了角分布衰减系数、电荷分布及电荷分布的一次矩和二次矩随TKEL的变化,对该反应中的弛豫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势能面对电荷分布的一次矩和二次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内嵌多种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原子(M=Li,Na,K,Be,Mg,Ca)的富勒烯C70与水合Mg(II)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对各原子(M=Li,Na,K,Be,Mg,Ca)嵌入C70后的形成能进行了讨论,之后计算了[M@C70]各体系与[Mg(H_2O)6]2~+的相互作用能,并采用自然键轨道理论(NBO)研究了电荷转移的情况,最后进行了电子密度拓扑分析.结果表明,内嵌原子半径越大,[M@C70]各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就越高,转移至[Mg(H_2O)6]2~+的电荷也随之增加,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属于闭壳层相互作用及共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活化法和迭靶技术,在入射α粒子能量从10.4到26.5MeV范围内,测量了~(55)Mn(α,n)~(58m,g)Co、~(55)Mn(α,2n)~(57)Co和~(55)Mn(α,α′n)~(54)Mn反应的截面,并同激子模型理论计算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上述反应中存在平衡前发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7.
用带△E-E望远镜系统的飞行时间系统测量了80.9MeV~(16)O+~(27)Al反应出射产物的三重微分截面d~3σ/dA·dZ·DE.对该反应中所出现的能量耗散和核子交换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discuss whether or not the collective flows in heavy-ion collision at the Fermi energy can be taken as a tool to investigate the cluster configuration in light nuclei. In practice, within an extended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four α-clustering(linear chain, kite, square and tetrahedron)configurations of 160 are employed in the initialization, ~(16)O+~(16)O around the Fermi energy(40-60 MeV/nucleon)with impact parameter 1-3 fm are simulated, and the directed and elliptic flows are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collective flows are influenced by the different α-clustering configurations, and the directed flow of free protons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initial cluster configuration than the elliptic flow. Nuclear reaction at the Fermi energy can be taken as a useful way to study cluster configuration in light nuclei.  相似文献   

19.
在82.7MeV~(16)O+~(27)Al反应的类弹碎片和发射α粒子的符合测量中,得到了在速度平面上的类弹碎片C和α粒子符合的伽利略协变截面的等高图和符合关联角分布.测到的关联α粒子在正角度区(与类弹产物在束流的同侧)主要来源于类弹发射;在负大角区主要来源于类靶发射;在负小角区主要是弹核~(16)O碎裂的贡献.提出了弹核碎裂后的余核在靶核作用下继续进行阻尼碰撞的反应机制的可能性.同时也确定了单举DIC测量时强的碳碎片产额中,来自DIC激发的~(16)O发射α粒子的余核~(12)C的贡献并不大.  相似文献   

20.
我们研究了在~(20)Ne(14.7MeV/u,19.2MeV/u)+~(58)Ni的反应中出射的类弹碎片与α粒子的符合,发现除了原始激发碎片的相继衰变产生这种符合事件以外,还有一种反应过程导致深度耗散的类弹碎片与前方向α粒子的“非关联”符合,这种过程意味着α粒子在反应初期就从弹核~(20)Ne中飞出,而剩余的~(16)O继而与靶核进行的一种耗散碰撞,我们称之为“非完全的深部非弹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