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在小说《八月之光》中,神话王国的缔造者-威廉·福克纳将两个孤寂的灵魂巧妙地安排在一起,使他们成为异乡异地的一对恋人。这种巧妙的安排并没有使两位主人公得到真正的爱情。他们的爱在人与人的冲突中自然零落,最终演绎出一段悲剧。文章借用萨特的“爱情观”来审视两位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进而挖掘隐藏于其中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圣经文化的独特视角,对旧约圣经《路得记》记载的女主人公摩押女子路得这一女性形象进行剖析和解读,指出它内中所表达的婆媳之爱、恋人之爱及邻里之爱,决不是狭隘自私的个人之爱,而是博大利他的无私之爱,是一种跨越民族、宗教、血统或外貌的真正的人类大爱,这一不朽佳作所蕴含的一曲曲爱的赞歌,在构筑和谐社会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八月之光》在双线对照的叙事策略下,提出了爱与恨的母题,揭示了只有人伦之爱才能让人获得宁静和幸福。  相似文献   

4.
威廉·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是在美国南方处于历史性变革这一背景下创作的。小说中的乔安娜.伯顿虽着墨不多,却在揭示文本主题上起着重要作用。她作为杰弗生镇的外来者,一直从事提升黑人的崇高事业,但在试图提升情人乔.克里斯默斯时,却屡遭挫折。小说在深层结构中演绎了乔安娜.伯顿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所述及的爱的五种图式的基础上 ,从内在与外在层面入手 ,分析了用以生成爱和维持爱的发展的动力因素 ,并结合恶与死亡之阈对“爱”这一社会性情感范畴作了更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6.
小说《乔家大院》重点刻画的女性人物有三个,这三个女性都深深地爱着主人公乔致庸,不过,她们爱的方式爱的类型是不一样的,是三种不同的爱。大嫂曹氏对乔致庸的爱是慈母之爱,爱中寄予厚望;妻子陆玉菡对乔致庸的爱,是爱不在朝朝暮暮,是放手的大度的爱;初恋情人江雪瑛对乔致庸的爱,是爱之深恨之切,由爱生恨,而又真的恨不起来。小说通过三个女人对乔致庸的爱的描写,成功地展示了中华女性的美,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女性身上的美德:贤惠、大气、担当、聪慧、隐忍、包容、坚强、能干、忠贞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中世纪的波斯人对爱的看法以及波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苏菲派对于真爱的定义以及寻找真爱的途径。由于苏菲思想对整个波斯文学的影响非常巨大,中世纪波斯大诗人的诗歌中或多或少都带有苏菲神秘主义思想。在苏菲思想的背景下,本文将分析苏菲派大诗人萨纳依(Sanā’ī)的作品片段《关于爱》。1了解苏菲派关于爱的定义及理解将有助于对该类文学作品的赏析。  相似文献   

8.
目前,评论界多从内容或语言方面评析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丽德.耶利内克的小说,而对其小说的巧妙叙事结构关注尚少。本文以《逐爱的女人》为例,试图从往复式结构、蟠蛇章法等方面解析该小说的叙事方式,并阐释这种结构对小说主题所起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人的种族优越性和家庭使命的重负,使乔安娜的本能欲望遭受严重的压抑。在欲望决堤后,她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却无时无刻不在精神上忍受着煎熬。正是种族优越性和家庭使命造成的精神上的禁锢,使乔安娜的举止具有双重性并酿成了她的最后悲剧。  相似文献   

10.
弗洛姆认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的本质是“给予”;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而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慧萍 《科技资讯》2010,(10):246-247
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南方小镇上的悲伤的爱情故事,透过其荒诞的人物和情节,其寓意在于人类个体的彻底孤独和精神隔绝,以及单个个体在冲破孤独之渴望中的爱之无力。本文通过分析整个文本,尝试解读这篇小说的主题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朱虹 《科技信息》2008,(12):234-234
本文尝试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呼啸山庄》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解读复仇、自由与爱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八月之光》所展现出的黑暗、对宗教的狂热、种族迫害、暴力等社会现象,实质是作家潜意识中积极欲望缺失的一种表征.文章从社会现象入手,分析作家对南方的各种潜在欲望,以便更深层次地解读作家对南方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14.
从文学叙事学的角度对《八月之光》叙事话语的对话性进行评析.人物由陌生而关联的催化是产生人物对话的基础;不同生命世界的交流是对话普遍存在的体现;对话中蕴藏的变化与守恒是优秀文学创作的哲学理路.在具备对话特征的文本中,意识不同的对话方代表了看待世界的差异化特征,表明了包容性的语境赋予个体充分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5.
安妮宝贝是近期网络文学界备受瞩目的女作家之一,其带有类型化作品构架中,蕴藏着一个共同的创作主旨,即表现都市的悖论和边缘人群的生活困境.安妮宝贝对都市女性生活、两性关系的领悟与把握在其长篇小说《彼岸花》中表现出色,其文字的空灵及作品的女性主义色彩深刻反映了现代女性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真实的心灵状态和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16.
宋成魏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112-112,114
一惯的神秘气氛,略带诡异的景物,这些是林白小说的最爱,让你恐惧而又犹豫,犹豫而又兴奋,变出一个女人特有的色彩记忆的幻界。她在展示一个这样的内在逻辑:女人的生命是从男人开始的,到男人结束,又从男人延续。男人和女人都永远逃不出爱的巫术场。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自然主义和"超狗"形象的解读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文中人与动物间生死相依的感情是不可或缺的主体成分。通过分析巴克和白牙的三段成长历程,即陷入爱的荒原、发现爱的绿洲、守护爱和重拾生命的真谛,得出小说的真正内涵在于活着是为了守护爱和享受爱,而不是毫无意义的争斗和掠夺。杰克.伦敦通过一种虚构的描写,建构了巴克和白牙因爱而生的形象,这也正是杰克.伦敦自我形象的写照。  相似文献   

18.
<儿子与情人>自问世以来得到了评论家的广泛关注.人们围绕小说中母亲与儿子畸形的爱恋展开讨论.论证它与弗洛伊德理论中俄狄普斯情节的关系.本文试从逃避主义分析造成小说中主要人物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逃避主义在各个人物身上的表现,解释小说中父亲与母亲的矛盾,母亲对孩子感情的寄托,孩子对父亲的憎恨以及对母亲的眷恋.阐述说明由于母亲对儿子强烈的爱和精神上的独占,使得小说主人公保罗在顺从母亲意志的同时也在潜意识进行迫切的逃遁,试图通过与其他女性的爱情为途径寻求作为成年男子独立的生存规律,体现了逃避这一行为所暗含的勇气.  相似文献   

19.
晓晓老师今天举办了一次特殊的演讲大赛,专题是“热爱生命”,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述说自己知道的那些热爱生命的故事,并讲讲自己从热爱生命中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用相应的叙事策略来建构女性历史、实现叙事结构与女性主题的完美结合是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一贯风格。在《道德困境》中,阿特伍德进行了新的探索,在叙事策略上采用副文本隐喻女性真实的生存本相,用变换叙事视角的创作技巧揭露女性真实自我的退场,表达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一贯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