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成矿过程不同阶段形成的包裹体温度、压力及成分,结合实验地球化学和热力学方法,研究了石棉碲矿床成矿热液在成矿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迁移形式及碲沉淀富集的地球化学机理。结果表明,碲在热液中主要以H2Te、HTe-、Te22-、Te2-的形式迁移,并在Eh升高,pH、fo2、fs2和fTe2降低的情况下富集。  相似文献   

2.
低温热液条件下有机质富集金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低温(40—200℃)热液条件下,对不同成熟度的有机质与含金溶液[AuCl_4~-,Au(HS)_2~-]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观察到在低温热液体系中有机质直接参与了从含金溶液中将游离的金离子固定下来的作用。有机质从溶液中富集金可认为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第一种是在早期沉积成岩作用阶段(T<120°)时,有机质与含金热液主要发生凝聚作用,使溶液中的金由离子状态从无机相转化到有机相中;第二种是在变生或变质作用阶段(T>120℃)时,有机质与含金热液主要发生氧化还原沉淀作用,还原作用的结果导致元素金的沉淀,同时有机质被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3.
陕西煎茶岭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研究表明煎茶岭矿床矿石的稀土组成明显不同于岩石。而镍和金矿床和稀土组成十分相似,富 轻稀土及明显的铕、铈、负异常,反映它们是从同一液中沉淀 。而铈和铕负异常程度差异表明镍矿形成于高温和相对还原的环境,金矿形成在低温和相对化的环境。矿化热液来源于酸性岩浆所分异的热液,成矿元素主要来自超基性岩。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选择牛磺胆酸钠作为人体内胆汁酸盐的代表研究其对胆色素结石的重要成分——胆红素钙沉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磺胆酸钠的存在使胆红素钙沉淀的条件溶度积大大提高,并使沉淀反应速度大大减慢。在牛磺胆酸钠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沉淀过程出现诱导期,说明牛磺胆酸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抑制胆红素钙沉淀的形成。沉淀的红外光谱表明,牛磺胆酸并未结合在沉淀中,也未影响沉淀中胆红素与钙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的部位。沉淀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表明牛磺胆酸钠的存在使沉淀的颗粒变小,颗粒的聚集程度减小。  相似文献   

5.
硫酸钡史光比浊法测定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文献[1]的试验结果基础上对硫酸钡光度比浊法的测定条件与产生沉淀的形成溶胶稳定的因素,如波长的选择,稳定剂的作用,沉淀反应条件与浊度的关系等在机理方面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硫酸钡吸光比浊法测定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献[1]的试验结果基础上对硫酸钡光度比浊法的测定条件与产生沉淀和形成溶胶稳定的影响因素:如波长的选择、稳定剂的作用、沉淀反应条件与浊度的关系等在机理方面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利用硫磺素T(ThT)荧光分析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β-酪蛋白形成淀粉样纤维沉淀(Fibril)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了磷脂和硫酸肝素对其Fibril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β-酪蛋白在65℃下,pH值为5.4~9.0的范围内,加热252 h以上,并未形成Fibril,说明β-酪蛋白是一种很好的分子伴侣,在高温、弱酸和弱碱条件下均不形成淀粉样纤维沉淀.甘油磷酸胆碱D6PC和D9PC可以显著地促进β-酪蛋白的Fibril的形成,说明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可能与细胞膜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导致其二级构象的转变.硫酸肝素对β-酪蛋白形成Fibril具有促进作用,在炎症组织中,硫酸肝素表达量的增加有可能促进β-酪蛋白形成Fibril,说明乳腺炎与乳腺中的Corpora Amylacea的形成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高堆积密度球形氢氧化镍制备及其理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分析决定Ni(OH)2沉淀时晶核形成速率大小的沉淀条件着手,从理论上讨论了镍盐溶液浓度及滴加速度、氨水浓度、pH值这些工艺因素对制备球形Ni(OH)2的影响。并在理论分析的指导下, 对这些工艺因素进行条件优化, 获得了最佳的沉淀条件, 并在此条件下制备出较高比容量(≥200mA.h/g)和堆积密度(≥1.95g/cm^3)球形Ni(OH)2。  相似文献   

9.
大比表面积铈锆氧化物固溶体的制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磊  刘源  白雪 《中国稀土学报》2002,20(Z3):99-10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铈、锆氧化物固溶体.发现以适当配比的(NH4)HCO3和NH3*H2O混合溶液作为沉淀剂,同时控制沉淀过成中的反应条件,所得到的沉淀在较低的温度(400 ℃)下焙烧即可形成铈、锆氧化物固溶体.该固溶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储氧能力.形成沉淀后添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比表面积而对其还原行为和储氧性能几乎无影响.对制得的氧化物以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氧的脉冲滴定和液氮物理吸附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作者曾撰写过苯甲酰苯胲(BPHA)螯合试剂的综述;对其与锡的螯合反应亦作过初步研究,证实 BPHA 不能将锡(Ⅳ)还原至锡(Ⅱ),仅能促使锡(Ⅱ)被空气中氧所氧化,而形成锡(Ⅳ)的螯合物沉淀,与文献报导的试验结果一致。Ryan 曾利用这一反应定量沉淀锡,但此沉淀须在冰浴中陈化四小时才能过滤,操作费时、又不方便。本文研究在室温下,锡(Ⅳ)-BPHA 螯合物的沉淀条件,试验确认,当以乙酸代替乙醇作 BPHA 的溶剂,在1.5N 酸度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沉积-改造型层控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铅、硫、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组成,改造热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来源,Pb、Zn元素的活化迁移和沉淀的实验研究,矿床的成矿规律等。认为矿床的形成首先是成矿物质与含矿岩系同生沉积,又受后期地质作用影响而被改造及进一步富集成矿。整个成矿过程与岩浆活动没有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2.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喜马拉雅期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矿床钾质斑岩、蚀变斑岩、斑岩型矿石、矽卡岩、矽卡岩矿石、灰岩内热液脉型矿石、蚀变灰岩到灰岩的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斑岩型铜金矿石的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具Eu弱的负异常,总体继承钾质斑岩体稀土元素特征,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矽卡岩稀土配分模式变化较大,可分为三种类型:直线型稀土配分模式、折线型稀土配分模式及平坦型稀土配分模式,其中折线形稀土配分模式呈现Eu正异常。本区矽卡岩属接触交代成因,稀土配分模式的特征与变化特征说明矽卡岩型铁金矿石主要形成于矽卡岩化后期,成矿环境总体上为水-岩比值较大的高温氧化环境。灰岩内热液脉型矿石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具Eu正异常,表明热液型矿石形成于较为开放的氧化环境,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的混合是矿石沉淀的主要机制。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变化较大、类型多样,充分显示了成矿流体的多来源和多阶段成矿特征。为北衙矿区成矿作用过程与机制研究提供了稀土元素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巧家茂租铅锌矿床是滇东北矿集区的代表矿床之一,除矿石矿物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外,萤石是其主要的脉石矿物。通过萤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其中REE含量变化较大,特征参数也有差别,但其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分配模式基本一致,不同矿化带萤石均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中稀土富集、分配曲线相对平缓的特征。从铅锌矿体中心到外围矿化带,萤石稀土元素呈现∑REE逐渐减少、LREE富集变为HREE富集,δEu正异常变为δEu负异常,δCe逐渐变小的变化特征。表明该矿床萤石的形成是一个连续过程,不同矿化带的萤石是同一体系经历不同阶段的产物。通过萤石的形成机制分析,认为该矿床萤石是热液作用的产物,是由富含F的成矿流体沿构造活动带从下向上运移,与灯影组地层的白云岩发生水-岩的相互作用,使流体中的CaF_2产生过饱和而大规模沉淀析出形成的,且随着热液向两侧围岩迁移,不断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分别形成了不同矿化带的萤石。本文研究对揭示矿床铅锌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硫磺素T(ThT)荧光分析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β-酪蛋白形成淀粉样纤维沉淀(Fibril)的动力学过程, 研究了磷脂和硫酸肝素对其Fibril形成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β-酪蛋白在65 ℃下, pH值为5.4~9.0的范围内, 加热252 h以上, 并未形成Fibril, 说明β-酪蛋白是一种很好的分子伴侣, 在高温、 弱酸和弱碱条件下均不形成淀粉样纤维沉淀. 甘油磷酸胆碱D6PC和D9PC可以显著地促进β-酪蛋白的Fibril的形成, 说明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可能与细胞膜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导致其二级构象的转变. 硫酸肝素对β-酪蛋白形成Fibril具有促进作用, 在炎症组织中, 硫酸肝素表达量的增加有可能促进β-酪蛋白形成Fibril, 说明乳腺炎与乳腺中的Corpora Amylacea的形成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碳酸氢铵沉淀法的反应条件对氧化钇粒度的影响,探讨了粒度变化规律。发现在沉淀反应中,晶型碳酸钇铵的形成与否是影响氧化钇粒度的关键因素。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当碳酸氢铵和氯化钇的浓度大于0.25mol·L-1,摩尔比大于5,陈化时间大于60min时得到碳酸钇铵沉淀,经煅烧可获得粒度(D50)大于1μm的氧化钇。当反应物浓度较低、摩尔比小,陈化时间较短时得到无定型碳酸钇沉淀,煅烧沉淀可获得粒度(D50)小于0.5μm的氧化钇。实验证明选择适当的沉淀反应条件,可制备D50在0.3~10μm范围内的不同粒度级别的氧化钇粉体。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Al复合氧化物固体碱催化剂,考察了沉淀剂种类、Ca/Al摩尔比、沉淀温度、溶液pH值、老化时间和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其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得到制备Ca/Al复合固体碱催化剂前躯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沉淀剂NaOH,Ca/Al摩尔比为3,沉淀温度为60℃,沉淀过程中pH值保持在10,在90℃老化18h.在该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主要以Ca4Al2 O6(NO3)2· 10H2O晶相存在,在N2气保护下300℃焙烧2h后,催化剂形成高分散钙铝复合氧化物,且碱性强度达到26.5以上.在催化菜籽油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中,菜籽油的转化率达到95%,脂肪酸甲酯的质量分数为95.9%.  相似文献   

17.
在电场作用下 ,Co2 与 OH- 在 1 % ( W/V)琼脂糖凝胶中形成移动化学反应界面。实验后 ,在界面之前形成“前沉淀带”。但对于“前沉淀带”形成的原因尚不清。为了阐明“前沉淀带”的成因 ,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法 :即‘凝胶切断实验’和‘离子扩散反应实验’。结果显示 :按前一方法进行实验 ,未见“前沉淀带”的出现。但按后一方法进行验 ,在凝胶中出现了沉淀带 ,该沉淀带与移动化学反应界面形成的“前沉淀带”相似。因此 ,我们认为“前沉淀带”是由凝胶中残存的 Co2 与 OH- 扩散反应所引起。  相似文献   

18.
李旭娃 《化学教育》2014,35(23):69-70
分析了教材中对于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叙述,指出了沉淀的有关叙述与反应事实不符、气体和水的有关叙述与反应事实不符、沉淀与难溶物的概念含糊等问题.并对其进行了修改,使其适用范围得到了扩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Al复合氧化物固体碱催化剂,考察了沉淀剂种类、Ca/Al摩尔比、沉淀温度、溶液pH值、老化时间和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其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得到制备Ca/Al复合固体碱催化剂前躯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沉淀剂NaOH,Ca/Al摩尔比为3,沉淀温度为60 ℃,沉淀过程中pH值保持在10,在90 ℃老化18 h。在该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主要以Ca4Al2O6(NO3)2·10H2O晶相存在,在N2气保护下300 ℃焙烧2 h后,催化剂形成高分散钙铝复合氧化物,且碱性强度达到26.5以上。在催化菜籽油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中,菜籽油的转化率达到95%,脂肪酸甲酯的质量分数为95.9%。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NH_4HCO_3与Y(NO3)3反应形成的Y_2(CO_3)_3沉淀在陈化过程中的结晶生长机制及其晶粒大小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在陈化过程中发生了由无定型沉淀向水菱钇型结晶Y_2(CO_3)_3的相态转变,其外观形貌也相应地由纳米球形颗粒转变为哑铃状、鸟巢状和球状结晶聚集体。首先是晶型核在颗粒表面的形成,随即进入晶体生长阶段,促进无定型沉淀的快速溶解并在晶核表面生长,表现出以沿晶胞c轴方向的一维生长特征,形成针状细小结晶;由于结晶速度快,针状结晶演变为枝状,并相互连生聚集成哑铃型、巢型和球形聚集体。提高陈化温度可以加速相态转变和形貌演变过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颗粒结晶聚集体。据此,提出了通过沉淀结晶过程和条件的控制来合成不同大小和形貌的Y_2(CO_3)_3和Y_2O_3粒子的基本方法,并分别制备了中心粒径D50在600 nm左右和35μm左右的Y_2O_3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