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乙醇腕交联的聚硅氧烷树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甲氧羰基)丙基甲基二氯硅烷(A)与2-(乙酰氧基)乙基甲基二氯硅烷(B)的共水解缩聚反应,得到含酯基的聚硅氧烷(C)。将(C)与三乙醇胺(D)反应,经酯交换,β-消除和交联等步骤,合成了含(D)链节的多孔性聚硅氧烷树脂(TEASR)。采用N、Si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这类树脂的结构,并测定它们的一些物性。(TEASR)对热、酸和有机溶剂稳定;具有选择性地吸附过渡金属离子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由3—溴丙基甲基二氯硅烷单体(A)和2-(乙酰氧基)乙基甲基二氯硅烷单体(B)共水解,制得含3—溴丙基的聚硅氧烷(C)。(C)分别与硫氢化钠和2-巯基乙醇反应,获得了含硫的聚硅氧烷(D);经β—消除和交联缩聚,合成了含硫的多孔性聚硅氧烷吸附树脂(SSR)。测定了(SSR)的一些物性和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烯丙基溴的硅氢化反应,合成了γ-溴丙基甲基二氯硅烷单体(A);将(A)与β-(乙酰氧基)乙基甲基二氯硅烷单体(B)共水解,得到含溴丙基的线型聚硅氧烷(C);(C)与二甲胺反应,制得含胺基的聚硅氧烷(D);(D)在氢氧化钠的催化下,使(B)链节发生β-消除同时引起交联而莸得多孔性的含二甲胺基的聚硅氧烷树脂(SAR)。测定了(SAR)一些物性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含羧基的聚硅氧烷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β—(甲氧羧基)—丙基甲基二氯硅烷(A)[MeSiCH_2CHMeCOOMeCl_2)和β—(乙酰氧基)—乙基甲基二氯硅烷(B)[MeSiCH_2CH_2O_2MeCl_2]的共水解,得到含酯基的聚硅氧烷(C);将(C)经酯基皂化后,在酸或碱的催化下,使(B)链节发生β—消除和交联反应,首先得到多孔性的含羧基的聚硅氧烷树脂。实验结果表明,这类树脂对热以及酸和有机溶剂是稳定的。已测定它们对Ca~(2+)、Cu~(2+)、Fe~(3+)、Hg~(2+)等离子的吸附能力,一般其吸附容量随树脂中羧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共聚改性与端氨基超支化聚硅氧烷(HBPSi(N))的合成一步完成,建立了一步法制备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记为B/D/H(N))的方法.以N,N′-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二烯丙基双酚A(DBA)组成的体系(记为B/D)为对比,探讨了HBPSi(N)含量对B/D/H(N)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BPSi(N)含量对B/D/H(N)树脂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少量HBPSi(N)的加入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固化物的韧性,而且能有效加快树脂的凝胶时间,同时大幅度提高固化树脂的耐热性、介电性能和耐湿性.这些性能的改善主要缘于HBPSi(N)的加入改变了交联网络的分子结构.B/D/H(N)体系优异的综合性能使之在制备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胶黏剂方面显示出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以大孔型氯甲基化交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D301-Cl)为原料,与1,1,3,3-四甲基-2-正丁基胍(BuTMG)进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一种强碱交换量为2.65mmol/g含胍基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SG).合成的SG树脂经红外光谱表征,并评价了该树脂在水中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SG树脂在100℃去离子水中保持100h交换量仅下降9.8%,优于商业通用的D201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考察了SG树脂对碳酸丙烯酯(PC)与乙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乙酯(DEC)的催化性能,发现PC转化率达21.6%,DEC的选择性达到98.0%.  相似文献   

7.
星形聚硅氧烷的热稳定性研究和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六苯基环三硅氮烷 (P3N)的聚硅氧烷的低温性能与普通聚硅氧烷相当 .35 0℃ ,封闭氮气中老化2 4h后 ,含P3N 聚硅氧烷的热失重比普通聚硅氧烷低 4~ 10倍 ,随聚合物含氮量增加 ,其失重呈下降趋势 ,最低失重为 1 1% .六苯基环三硅氮烷三锂盐 (P3NLi)引发环硅氧烷聚合得到的含P3N 聚硅氧烷的2 9Si NMR谱、IR谱和分子量 (GPC)与特性粘数的关系证明其具有星形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改进了前人用于测定低分子量配体及可溶性聚电解质配体络合物的生成常数的电位滴定法,以使适用于作为固体络合剂的螯合离子交换树脂和羧酸型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络合物。测得具有亚胺二乙酸功能基的大孔螫合树脂D751和具有羧酸功能基的大孔丙烯酸系树脂D725与Cu、Ni、Co、Zn的络合物的二级积累生成常数B_2。D751树脂的B_2介于5×10~(-4)至4×10~(-7)之间,D725树脂的B_2介于7×10~(-9)至4×10~(-10)之间。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新的含12个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的五代树状碳硅烷液晶D1及偶氮苯介 晶基元化合物M5在氯仿、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和苯等溶剂中的量 子产率、反-顺光异构化、光回复异构、反/顺异构组分比、热回复异构及活化能 。D1和M5的光致变色速率常数为10~(-1)s~(-1),而含同一偶氮基元的光致变色液 晶聚硅氧烷的光致变色速率常数为10~(-8)s~(-1),因此,液晶树状物D1的光响应 速度比后者快10~7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新的含12个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的五代树状碳硅烷液晶D1及偶氮苯介 晶基元化合物M5在氯仿、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和苯等溶剂中的量 子产率、反-顺光异构化、光回复异构、反/顺异构组分比、热回复异构及活化能 。D1和M5的光致变色速率常数为10~(-1)s~(-1),而含同一偶氮基元的光致变色液 晶聚硅氧烷的光致变色速率常数为10~(-8)s~(-1),因此,液晶树状物D1的光响应 速度比后者快10~7倍。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强酸铁阳离子交换树脂(-SO_2,D72),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COOH,D152),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N(CH_3)_2,D290],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N(CH_3)_2,D370]及螯合树脂[-N(CH_2COO-),D401]负载钯催化剂,测定了它们催化硝基化合物加氢的活性,其中D290-Pd的催化活性较好。XPS结果表明,D290-Pd催化剂中钯是与功能基-~+N(CH_3)_3结合而负载于树脂上的,起催化作用的是金属态钯;这就成功地解释了离子交换树脂负载的钯催化剂的功能基效应和配位基效应。  相似文献   

12.
氟硅协同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防污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MA)、甲基丙烯酸聚二甲基硅氧烷基酯(SMA)、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乙酯为共聚单体,通过溶液聚合反应合成出侧链含有机氟、有机硅的丙烯酸树脂.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氟谱(19F-NMR)、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试和生物评价等方法,探讨了FMA、SMA含量对树脂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硅改性的丙烯酸树脂比单独含氟或含硅改性的丙烯酸树脂具有更低的表面能,而且氟硅改性的丙烯酸树脂涂膜比商业化的聚硅氧烷涂膜具有更好的防污性能.  相似文献   

13.
新型氨烃基聚硅氧烷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N,N-二甲基-γ-氨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S i-121)和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在硅醇钾催化剂存在下,采用本体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氨基聚硅氧烷———N,N-二甲基-γ-氨丙基-γ-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SO-121).最佳合成条件为:60.32 g D4,4.85 g KH-S i-121,0.10 g MM,硅醇钾用量0.11%(占单体总质量分数),D4开环聚合反应温度为115~120℃,反应时间为8 h,可得一定黏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氨烃基聚硅氧烷.用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侧链中含二苯甲酮基的聚硅氧烷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相转移催化剂四乙基溴化铵作用下,利用2,4-二羟基二苯甲酮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在碱性水溶液中的开环加成反应,合成了中间体4-(β-羟基-γ-烯丙氧)丙氧基-2-羟基二苯甲酮(MUV-0),将其进-步与聚甲基氢硅氧烷进行硅氢化加成反应。合成了侧链中含二苯甲酮基的聚有机硅氧烷。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仪器对中间体以及目标聚硅氧烷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中间体和聚硅氧烷在紫外光区均具有二苯甲酮衍生物特有的三条吸收谱带,对波长240~400nm的紫外光有良好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了两种含三氟苯基的新型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E)-2-[2-(2,4,6-三氟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B)、(E)-5-[2-(2,4,6-三氟苯基)亚胺基]-8-羟基喹啉(C)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D与E,产物经NMR,IR,MS,元素分析等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核磁、紫外滴定跟踪了金属锌与配体的配位过程,并测定了两者溶液状态下的荧光性质:化合物D,E在甲醇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峰位置分别在599 nm和572 nm处;相比于8-羟基喹啉,2位和5位取代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荧光发生了明显红移。锌配合物固体荧光寿命的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D表现出较长的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种新的γ-(2-脲基噻唑)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单体及聚硅氧烷聚合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硅氧烷的铜、镍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等手段表证了其结构.并分析和讨论了它们的磁学性能.此类金属配合物在低温区,磁化率倒数与温度的关系不服从居里-外斯定律,存在着铁磁耦合,是一类有机铁磁体.另外,发现在含噻唑基团的硅氧烷链中引入5倍当量的二甲基硅氧烷链节,其居里-外斯温度增大了近2倍.  相似文献   

17.
张其震  刘建强  唐新德  张静智 《化学学报》2004,62(18):1822-1828
研究了新化合物含4个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的零代(D0)光致变色液晶树状物在氯仿和四氢呋喃中的吸收光强、最大吸收波长、摩尔消光系数、量子产率、活化能、异构转换率、反-顺光异构化反应速率常数、热回复异构化反应速率常数、光回复异构化反应平衡常数及速率常数.D0的光致变色反应速率常数为10^-1s^-1,而含偶氮基元液晶聚硅氧烷的光致变色反应速率常数为10^-8s^-1,因此液晶树状物D0的光响应速度比后者快10^7倍.  相似文献   

18.
电子器件包封用的聚硅氧烷包封料一般都是由聚硅氧烷树脂、固化剂、着色剂、脱模剂以及无机填料等制成的聚硅氧烷模塑粉。这种模塑粉在工艺性能和工作性能上必须满足一系列苛刻的要求。聚硅氧烷模塑粉能否满足这些要求,关键在聚硅氧烷树脂。本文将简要报导一种适合于制造这类模塑粉的NJ-7401聚硅氧烷树脂的合成。  相似文献   

19.
聚集诱导发光(AIE)的聚硅氧烷不含传统共轭基团,且其中的硅元素赋予了其优良的光物理性能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近年来,我们制备了一系列含双键、羟基、胺基和环氧基的超支化和线性聚硅氧烷,发现其发光性能随结构的不同而改变,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其发光机理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探究并揭示聚硅氧烷的发光机理及结构与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本文综述了影响超支化聚硅氧烷发光性能的一系列因素,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它的发光机理进行了阐释,提出了"硅桥强化发光"(SiEE)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简述了聚硅氧烷的应用,并指出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1,3-双[3-(1-甲氧基-2-羟基丙氧基)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通过阳离子催化开环聚合制备了1,3-双(3-(1-甲氧基-2-羟基丙氧基)丙基)封端聚硅氧烷,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及加入量对于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24h,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加入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3%,此时反应拥有最高的转化率。通过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