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聚乙烯醇(PVA)-碘复合物的最可能结构,利用单分子力谱技术对PVA与碘、直链淀粉与碘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对照研究.实验结果显示PVA与碘离子之间并不存在类似于直链淀粉与碘离子的特殊单分子力谱信号,即:PVA与碘不能形成螺旋结构,单链模型不是PVA与碘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本工作为进一步研究PVA-碘复合物的多链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纸浆排放废液中硫离子、亚硫酸根和硫代硫酸根,是利用在微酸性溶液中上述三种离子与一定过量碘作用,使碘-淀粉蓝色变浅,其吸光度的降低与消耗的碘量成正比。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即可求得剩余硫的量、进而可计算出上述三种离子的含量。本法是先测定S~(2-)、SO_3~(2-)和S_2O_3~(2-)的总量,接着用CdCl_2溶液沉淀S~(2-),取其清液测定SO_3~(2-)和S_2O_3~(2-)的含量;再用甲醛除去上述清液中的SO_3~(2-),测定余下的S_2O_3~(2-)的含量。然后根据其差值计算出各自的含量。测定时用KH_2PO_(4-)Na_2HPO_4缓冲溶液控制pH5.30,EDTA消除铜、  相似文献   

3.
以六水合硝酸镁[Mg(NO3)2·6H2O]为增塑剂, 采用流延法制备了增塑改性的淀粉-聚乙烯醇(PVA)复合膜, 并研究了改性后淀粉-PVA复合膜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Mg(NO3)2·6H2O与淀粉和PVA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 破坏了淀粉和PVA中的结晶结构. 因此, Mg(NO3)2·6H2O的加入可提高淀粉与PVA间的相容性, 改变了淀粉-PVA复合膜的力学性能, 使其拉伸强度下降, 断裂伸长率提高.  相似文献   

4.
碘淀粉显色稳定性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林  戴兴德 《化学教育》2006,27(11):54-54,64
碘量法为氧化还原滴定法之一,无论是直接碘量法还 是间接碘量法,均以淀粉做指示剂,淀粉遇碘(碘液配制:称 取13gI2、25gKI,溶解于适量水,加盐酸3滴后稀释至 1L,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标定)显蓝色,反应灵敏,但颜色 持续不够稳定,在放置或滴定过程中常出现蓝色变浅以至消 失等现象.为此,笔者从介质类型、酸碱度、温度3方面着手 设计系列实验,旨在找出淀粉指示剂稳定显色适宜环境和条 件.  相似文献   

5.
含硫化合物在有机合成、药物化学以及材料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在C-S键的构建领域进行了很多工作.在构建C-S键的众多方法中,金属催化的C-S键合成反应是一类很重要的反应,但是此方法存在着催化剂对空气敏感、环境不友好等问题.因此,发展无金属催化的C-S键构建反应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基于我们在碘催化相关反应方面的研究,本文报道了一种碘催化的硫化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我们选用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与二苯二硫醚为底物进行条件筛选实验,发现I_2(10%)为催化剂,二氧六环为溶剂,H_2O_2为氧化剂为最优化的实验条件,目标产物硫化吡唑啉酮最高产率为88%.在最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我们尝试了带有不同官能团(NO_2,Cl,OH等)的吡唑啉酮与二硫醚的反应,均能以较高产率得到目标产物.当含有杂环的二硫醚(2,2'-二硫二吡啶)作为反应底物时,也能以中等以上的产率得到相应的目标产物.另外还进行了对比试验,例如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自由基捕获剂TEMPO,反应产率会大大降低,说明反应中应该有自由基中间体生成;如果反应体系中不加碘,则反应产率为零;如果反应体系中不加H_2O_2,则反应产率由88%降低至48%,说明碘和H_2O_2在反应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以上对比试验,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首先,二硫醚发生均裂反应生成苯硫基自由基,然后苯硫基自由基与碘反应生成亲电的PhSI活性中间体,PhSI与异构化的吡唑啉酮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目标产物硫化吡唑啉酮和HI,HI可以被H_2O_2氧化生成I_2继续参与下一轮催化反应.以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与二苯二硫醚为底物,我们对此反应进行了放大试验,结果显示反应产率几乎没有降低,这为此反应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在此,我们发展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合成硫化吡唑啉酮的反应,此方法无需金属催化剂,利用常见的碘为催化剂就可以以较高的产率得到目标产物.为合成含硫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十五种新的3,6-二(二甲氨基)-二苯并碘六环稀土二柠檬酸配合物,其化学式为:[C_(17)H_(20)N_2I]_3[RE(C_6H_5O_7)_2]·xH_2O(RE=La-Nd,x=5;Sm-Tb,x=4;Dy-Lu,Y,x=3)。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差热,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等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试验表明,镧配合物对L_(7712)癌细胞DNA合成的抑制率(97.3%)明显高于其前体(C_(17)H_(20)N_2I~+·HCOO~-,72.5%;Na_3[La(C_6H_5O_7)_2],-16.5%)。  相似文献   

7.
读者园地     
问 :1 .燃烧 -碘量法测定钢铁中硫 ,可用碘标准溶液或用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 ,两者有何不同 ?2 .燃烧 -碘量法测定钢铁中硫时 ,对淀粉吸收液有何要求 ?——读者  李纬    答 1 :用燃烧 -碘量法测定硫 ,将试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 SO2 导入吸收液中生成 H2 SO3 ,以淀粉为指示剂 ,用碘或碘酸钾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根据所消耗的标准溶液量计算出试样中硫含量 ,两者原理是相同的。用碘标准溶液滴定 ,试剂配制方便 ,适用于测定含硫量 w( S)≥ 0 .0 1 %的试样。对含硫量 w( S)≤ 0 .0 1 %的试样最好用碘酸钾 -碘化钾标准溶液滴定 ,因为它比…  相似文献   

8.
对食用盐中碘和盐业部门的加碘食盐 (根据调查加碘食盐中碘均以碘酸钾形式加入 )中的碘含量进行监测时 ,由于此项工作样本量多 ,为了避免人为误差 ,可运用Excel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功能 ,对测定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计算 ,提高其准确度。1 原理碘盐中的碘酸钾在酸性环境中 ,加入过量的碘化钾析出碘 ,以淀粉作指示剂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并计算其含量 :IO- 3+ 5I- + 6H+3I2 + 3H2 O   2Na2 S2 O3+I2 2NaI+Na2 S4 O62 食盐中碘含量检测称取碘盐 10 .0 0 0 0 g置于 2 5 0ml碘量瓶中 ,加无碘水 5 0ml使盐…  相似文献   

9.
试验了用光度显色剂2-(5-硝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NO2-PADMA)作为螯合滴定铜的指示剂.在pH 4.5的乙酸盐缓冲介质中,5-NO2-PADMA与铜(Ⅱ)生成紫红色螯合物,其吸收峰在550 nm波长处,在无铜(Ⅱ)存在时,该试剂本身的吸收峰在450 nm处,对比度达100 nm.在相同缓冲介质中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铜(Ⅱ)时,滴定终点时溶液由紫红色突变为黄绿色(铜量大于5 mg时接近绿色),终点敏锐可辨.方法中采用指示剂溶液浓度为1 g·L-1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滴定时加入5~10滴指示剂较为适宜.用此方法测定了化学试剂硝酸铜及铝合金中铜量.  相似文献   

10.
自50年代以来,测定水的总硬度通常采用络黑T(EBT)指示剂,在氨性缓冲溶液中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水中的钙镁总量.标定EDTA溶液则使用基准物质碳酸钙.由于Ca~(2+)对EBT显色的灵敏度低,故标定时通常采用K-B指示剂.试验证明,测定时用EBT作指示剂,标定时用K-B指示剂,两者变色点不同,会产生方法误差.为此,有人提出在EDTA溶液中加入少量镁盐(或标定时加入适量Mg-EDTA),这样在标定时也可使用EBT作指示剂,从而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但EBT溶液不稳定,容易失效,配成固体试剂虽然稳定,但指示剂的用量不便掌握.K-B指示剂也不够稳定.为此,本法探索用Cu-PAR间接指示剂法测定水的总硬度.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溶液稳定,此测定方法变色敏锐,测定结果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PVA作指示剂碘量法滴定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碘量法滴定铜常用淀粉作指示剂,由于Cu_2I_2沉淀对I_2的吸附,终点附近往往出现返蓝现象,传统的操作方法是加入KSCN,使Cu_2I_2沉淀转化为更难溶的CuSCN沉淀,以减少沉淀对I_2的吸附,但硫氰酸盐中含耗碘杂质(主要是硫化物和氰化物),加入后溶液颜色变浅,甚至完全变白,导致终点提前,有时,终点颜色带灰色,色泽变化不敏锐。  相似文献   

12.
聚乙烯醇(PVA)在碘-碘化钾混合水溶液中能形成蓝色复合物,该复合材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在稀溶液条件下聚乙烯醇-碘复合物的形成,并对其复合物形成的可能影响因素,如:PVA的分子量、链结构的规整度、1,2-羟基结构、支链以及浓度、添加其它物质和反应时间等,进行了系统论述.从聚集模型观点看,在复合物中,碘主要是以线性多聚碘负离子形式存在的,如:T3-和I5-等;而PVA链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链间聚集将多聚碘负离子包裹在内而形成复合物.  相似文献   

13.
BiOBr因具有合适的能带结构和独特的层状纳米结构而广泛应用于可见光催化领域,但其低的可见光利用率和高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最近,非整比BiOBr纳米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性能.本课题组分别采用简易水热法和常温法制备得Bi_(12)O_(17)Br_2和Bi_4O_5Br_2纳米片,并表现出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然而,对于Bi_(12)O_(17)Br_2和Bi_4O_5Br_2的可见光催化氧化NO的转化路径及反应机理还不清楚.基于此,本文采用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电子自旋共振(ESR)、电子顺磁共振(EPR)和比表面积-孔结构(BET-BJH)等手段研究了Bi_(12)O_(17)Br_2和Bi_4O_5Br_2的理化性能,通过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研究了Bi_(12)O_(17)Br_2和Bi_4O_5Br_2的可见光催化氧化NO的转化路径及反应机理.XRD结果表明,在常温碱性环境下,OH~-离子逐步取代BiOBr中的Br-离子制备得单斜晶相Bi_4O_5Br_2;在水热碱性环境下,OH-离子进一步取代Bi_4O_5Br_2中的Br-离子制备得四方晶相Bi_(12)O_(17)Br_2.SEM和TEM结果表明,Bi_(12)O_(17)Br_2是由不规则纳米片堆叠形成的紧密且厚实的层状结构,Bi_4O_5Br_2是由纳米片和纳米颗粒无序堆积形成的多孔疏松结构.BET-BJH测试结果显示,Bi_4O_5Br_2的比表面积和孔容(37.2 m~2/g,0.215 cm~3/g)显著高于Bi_(12)O_(17)Br_2(8.7 m~2/g,0.04 cm~3/g).UV-Vis DRS测试结果显示,Bi_(12)O_(17)Br_2和Bi_4O_5Br_2均显示了良好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可见光催化去除NO的测试结果表明,Bi_4O_5Br_2(41.8%)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Bi_(12)O_(17)Br_2(28.3%).并且,在5次可见光催化循环实验后,Bi_4O_5Br_2(41.1%)表现出良好可见光催化稳定性.ESR测试结果表明,Bi_(12)O_(17)Br_2和Bi_4O_5Br_2参与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均为·OH自由基,Bi_4O_5Br_2产生·OH自由基明显强于Bi_(12)O_(17)Br_2.EPR测试结果表明,Bi_4O_5Br_2的氧空位明显多于Bi_(12)O_(17)Br_2,丰富的氧空位更有利于NO的有效吸附.由此可见,Bi_(12)O_(17)Br_2和Bi_4O_5Br_2表现出不同的理化特性.可见光催化氧化NO的原位红外光谱表明,只在Bi_(12)O_(17)Br_2光催化氧化NO的转化路径中会生成中间产物N2O3,表明Bi_(12)O_(17)Br_2和Bi_4O_5Br_2具有不同的NO光催化转化路径.结合上述表征结果认为,Bi_4O_5Br_2比Bi_(12)O_(17)Br_2表现出更优异可见光催化性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为:(1)Bi_4O_5Br_2拥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大的孔容,有利于NO的吸附、反应中间产物的转移和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参与光催化反应;(2)Bi_4O_5Br_2可以生成更多的·OH自由基和拥有更强的价带空穴氧化能力;(3)NO中的O原子可以与Bi_4O_5Br_2的氧空位结合,从而提供更多的反应位点;(4)Bi_4O_5Br_2的光催化反应中可以生成中间产物N_2O_3,可以降低NO转化成NO_3~-的反应活化能.  相似文献   

14.
高岭土催化剂是目前石油化工工业中生产和使用的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以高岭土和分子筛为主要原料,经加工而成.铝的含量(通常以Al_2O_ 3计)是该产品的必测项目之一.鉴于目前尚未制订出标准测定方法,现有文献资料也未找到一种能完全套用的方法,我们借鉴其它样品的试样分解方法和铝的测定方法,经试验提出了一个完整的铝含量的测定方法.1 试验部分1.1 主要试剂乙酸:50%过氧化氢:3?TA溶液:0.05mol·L~(-1)六次甲基四胺:30%二甲酚橙指示剂:0.2%  相似文献   

15.
阮源萍 《大学化学》1990,5(5):48-50
水溶液中S_2O_8~(2-)氧化I~-的反应是典型的二级离子反应,常选为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但该实验一直沿用滴定法和碘钟法,因而存在着操作繁锁费时、无法确定任意时刻的反应物浓度及引入其它试剂使体系复杂等缺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文根据离子选择电极和化学动力学原理,提出一种新的能系统地进行S_2O_8~(2-)与I~-反应动力学实验的方法,它包括反应级数、反应速度常数、反应活化能的测定以及考察离子强度、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作者采用碘离子选择电极(以下简称碘电极)电位法跟踪反应中I~-浓度的变化,可由  相似文献   

16.
将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的Co掺杂的Fe_3O_4(Co-Fe_3O_4)磁性粒子和化学氧化法合成的聚苯乙烯磺酸钠(PSS)掺杂的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PSS)与聚乙烯醇(PVA)混合制备复合纺丝原液,然后经过湿法纺丝得到具有电、磁性能的PEDOT-PSS/Co-Fe_3O_4/PVA复合纤维.通过SEM、FTIR、XRD、TG、VSM以及电导率和机械性能的测试研究了不同牵伸倍率对复合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牵伸倍率的增加,复合纤维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能和机械性能都有所提升,其电导率则成倍增加,而其饱和磁化强度(M_s)则变化不大,约为1.7 A·m~2/kg.当牵伸倍数为4倍时,复合纤维的电导率可达到2.3 S/cm.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分子印迹技术,以内分泌干扰物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_2)作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Divinyl benzene,DVB)为交联剂,Fe_3O_4/MnO_2掺杂的石墨烯(RGO)为载体,成功制备了Fe_3O_4/MnO_2掺杂石墨烯基分子印迹杂化材料(Fe_3O_4/MnO_2-MIP@RGO),构建了基于Fe_3O_4/MnO_2-MIP@RGO修饰电极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结果表明,Fe_3O_4/MnO_2-MIP@RGO修饰电极对17β-E_2的线性响应范围为4.0 nmol/L~0.8μmol/L(R=0.9852),检出限为47.2 pmol/L(3σ),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2.5%。本研究为水环境中痕量17β-E_2的特异性识别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经济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银量法测定混合卤化物中的碘离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碘和淀粉在有碘离子存在时显蓝色。在滴定分析中,这一显色机理已被应用于无汞定铁法的预还原过程和指示碘化钾溶液滴定银离子的终点。本文利用上述显色原理指示硝酸银溶液滴定碘离子的终点,在滴定前加入指示剂碘-淀粉,溶液呈蓝色:  相似文献   

19.
摘要:酸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和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无机酸,如H_2SO_4,H_3PO_4和对甲苯磺酸等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但是存在污染大、设备腐蚀严重以及催化剂不能重复使用等问题.固体酸具有酸性强、易分离、环境友好以及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好等特点因而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SO_4~(2-)-M_xO_y固体超强酸(如SO_4~(2-)-Zr O_2,SO_4~(2-)-Ti O_2和SO_4~(2-)-Sn O_2等)因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而备受关注.相比SO_4~(2-)-M_xO_y,S_2O_8~(2-)-M_xO_y具有更强的酸性和稳定性而成为研究的重点.如何克服固体超强酸本体的低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加其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是固体超强酸研究的热点.超声吸附法可保证所制介孔固体酸活性组分均匀分散,以及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酸性位点.因此采用超声吸附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介孔固体酸S_2O_8~(2-)-Fe_2O_3/SBA-15.相比S_2O_8~(2-)-Fe_2O_3本体、B酸和文献报道催化剂,负载30%Fe_2O_3的S_2O_8~(2-)-Fe_2O_3/SBA-15在环氧苯乙烷甲醇醇解的探针反应中显示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反应收率为100%.S_2O_8~(2-)-Fe_2O_3纳米粒子的纳米效应和SBA-15介孔结构的协同作用使S_2O_8~(2-)-Fe_2O_3/SBA-15具有高催化活性.相比S_2O_8~(2-)-Fe_2O_3本体,采用超声分散技术制备的S_2O_8~(2-)-Fe_2O_3/SBA-15固体超强酸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并且表面富含酸性位点.并且吡啶红外分析S_2O_8~(2-)-Fe_2O_3/SBA-15表面富含L酸和B酸.环氧苯乙烷甲醇醇解探针反应表明,Fe_2O_3负载量为30%时,S_2O_8~(2-)-Fe_2O_3/SBA-15的催化活性最高,优于S_2O_8~(2-)-Fe_2O_3本体和已报道的布朗酸和路易斯酸等催化剂,将醇底物拓展(ROHs,R=C_2H_5-C_4H_9),S_2O_8~(2-)-Fe_2O_3/SBA-15的催化活性也优于S_2O_8~(2-)-Fe_2O_3本体.同时,S_2O_8~(2-)-Fe_2O_3/SBA-15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能,连续使用七次,反应收率在84.1%以上.总之,具有高催化活性、好的稳定性和经济性的S_2O_8~(2-)-Fe_2O_3/SBA-15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化學命名原則”第三篇 無機化合物原則 §§30及31。原文:S_2O_8″ S_2O_6″ S_2O_4″高硫酸根低硫酸根低亞硫酸根建議命名為:高二硫酸根低二硫酸根低亞二硫酸根理由:名稱內加二字,便於識辨及寫分子式並與“重硫酸”之命名類似。§§41,原文 H_2I_2O_8 H_5IO_6 H_8I_2O_(11) H_3IO_5 H_4I_2O_9 二原過碘酸仲過碘酸二仲過碘酸新過碘酸二新過碘酸建議命名為:碘二氧八高碘酸碘氧六高碘酸碘二氧十一高碘酸碘氧五高碘酸碘二氧九高碘酸理由:碘及氢之原子數標明,則各酸之分子式可立即寫出。(如僅有一碘(一)字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