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萘熔化和凝固实验的不足,采用了在萘中掺入金属丝的方法使萘均匀传热,并用热电传感器控制实验温度,得到了萘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较好地反映了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相似文献   

2.
陈晓艳 《物理通报》2015,34(11):83-84
本文采用D I S数字化信息系统对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进行了研究. 在按照初中物理教材的实验安 排, 用海波水浴加热法测量晶体的熔化曲线的基础上, 本文做了两个改进, 一是选择用水替代海波, 先让水凝固成 冰, 然后再利用空气浴法让冰在空气中自然熔化, 从而测量冰的凝固与熔化过程温度 时间曲线( 即凝固曲线和熔 化曲线) , 全程观察冰的凝固与熔化过程其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二是采用D I S温度传感器来替代液体温度计人工测 量温度, 实时记录了冰的凝固曲线和熔化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 采取上述改进后, 既提高了该实验的准确性、 可靠性 和直观性, 也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熔化和凝固是初中二年级必作的演示实验.用萘作实验材料,熔点和凝固点不明显,实验不易成功.用硫代硫酸钠作实验材料,熔点准确明显,但凝固时由于有过冷现象,在液态硫代硫酸钠温度降到接近凝固点时需向流体中加入硫代硫酸钠晶粒,才能观察到凝固点.用水作熔化和凝固...  相似文献   

4.
利用海波代替萘做晶体熔化实验,避免了禁蒸气对师生健康的影响.由于海波不是常见物质,一般中学制备并不容易.霜是水的晶体,制备比较容易,用它来代替海波做晶体熔化实验效果也很好.实验的方法是:将从冰箱冷冻室得到的软霜约20克迅速加入一预先放有温度计的试管内,调整温度计位置,使玻璃泡处在霜的正中,用手握住试管下部给霜加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霜的温度达到0℃吸热熔化,熔化过程中吸热(手感到发凉),但温度计示数不变.霜全部熔化后,温度计示数才上升.实验表明,晶体的温度升高到熔点才吸热熔化,整个熔化过程中吸热温…  相似文献   

5.
学生亲自观察体验晶体在熔化与凝固的过程中虽然吸热或放热但并不升温或降温这一事实很有意义.然而,这个实验不易成功,主要原因是萘受热不均匀.因此,常采用搅拌或加入热的良导体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改进之后,实验虽有所改善但还是不甚理想.下面介绍一个制作容易,操作简单,实验可靠的改进实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晶体熔化和凝固实验的难点及不足,采用间歇式加热的方法来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一段时间不变,基本上揭示了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步法"制备分散均匀、稳定的单壁碳纳米管/水、多壁碳纳米管/水碳纳米流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分析了碳纳米流体的凝固、熔化相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凝固相变过程中随着碳纳米管质量分数的增加,碳纳米流体的起始凝固温度及凝固温度逐渐升高,单壁碳纳米流体的凝固温度显著提高,在熔化相变过程中,碳纳米流体的质量分数对于纳米流体的熔点无明显影响,但对于碳纳米流体的潜热影响较大,碳纳米流体的潜热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8.
三个演示实验的改进束义福(安徽省庐江二中231500)一、延长萘在熔解过程中温度不变时间的方法在“萘的熔解和凝固”的实验中,由于试管内外的温度差较大,在熔解过程中温度不变的持续时间就很短,实验效果不大显著.若在试管外另加一支温度计来观察水温,当管内温...  相似文献   

9.
吴菊梅 《物理实验》1995,15(1):45-45,44
海波的熔解和凝固的实验报告吴菊梅(上海大同中学200011)原来初三物理课本上是用萘做熔解实验的.因为萘有毒,又有刺激性的气味,所以改用海波.实验得出的结果只能验证海波的熔点是48℃(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而凝固点却得不出是48℃.本文介绍我们在多次实...  相似文献   

10.
“萘的熔解和凝固”这一实验,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萘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它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并利用图线来观察萘在熔解和凝固前后温度的变化规律。这是中学物理实验中第一次用图线法来处理实验数据,为了让学生学习这种方法,我们必须花气力指导学生做好这个实验。一、认真分析并掌握做好实验的关键,对实验装置和要求作适当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萘的熔解实验一般常用水浴法给萘加热.由于水的质量比萘的质量大得多,水的比热也比萘的比热大得多,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实验过程要长达半小时之久.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我们把装有萘的试管插上温度计后直接放进盛有80℃以上的热  相似文献   

12.
冷表面温度对动态结霜过程霜层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直流风洞型冷表面结霜实验台,对冷表面温度变化条件下,动态结霜过程的霜层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结霜条件为:空气温度10.5℃、相对湿度80%、风速3m/s、冷表面温度-3.5~-19.7℃范围内,结霜过程的结霜速率、除霜频率、霜层高度、结霜量、霜层密度及霜层导热系数等霜层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王芳  李俊林  杨斌鑫 《物理学报》2014,63(8):84601-084601
建立了黏弹性流体在充模过程中带有相变的气一液两相模型,该模型分别由气、液两相的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描述,并通过引入Heaviside函数将气一液两相的方程组统一为一个方程组;建立了一个对型腔内熔体和气体都适用的修正的焓方法来描述充模过程中的相变,采用基于同位网格的有限体积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水平集方法捕捉充模过程中的界面演化,模拟出了黏弹性流体在充模过程中的凝固现象,得出了充模过程中型腔内的温度、压力、第一法向应力差等随时间的变化;并讨论了型腔壁面温度、熔体温度、注射速度对充模过程中凝固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型腔壁面温度越高,凝固层越薄;熔体温度越高,凝固层越薄;注射速度越高,凝固层越薄,故提高型腔壁面温度、熔体温度、注射速度可以减少或消除型腔壁面附近的凝固层。  相似文献   

14.
<正>日本冈山大学(Okayama University)的三桥亮司(Ryoji Mitsuhashi音译)和同事熔化平面结构分子二萘品苯(picene)后掺入钾、铷离子,使其在18K(约?255℃)时出现超导性质。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发现的碳水化合物超导体。有趣的是,二萘品苯的同分异构体--同样由5个  相似文献   

15.
新编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晶体熔解时要吸收热、且温度总保持在熔点不变”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萘的熔解过程》实验的成功与否。而在实际操作时,往往稍一不慎,便出现温度计示数不到80℃,试管中的萘已开始熔解。熔解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不是保持恒定,而是缓慢升高,萘还未熔解完毕,温度计示数已升高至85℃以上了,一导致失败的结果,还不只是使教师难堪,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萘以及其他一切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的概念便难以建立起来。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高压下MgO的熔化特性.通过晶体的现代熔化理论,对MgO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熔化温度进行了修正,得到了高温高压下MgO的熔化温度.计算得到的MgO熔化曲线和已有的实验及其它理论结果在0-135 GPa进行了比较,发现修正得到的MgO熔化温度和由Lindemann熔化方程及两相方法得到的结果在压力低于15 GPa时符合很好.同时,MgO熔化模拟有效解释了一阶相变分子动力学过程中出现的过热熔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实验研究了低温受迫对流条件下空气参数对水平冷表面上液滴冻结的影响。冷表面温度分别为-15.5℃和-19.5℃,空气温度变化范围为-6~8.5℃,相对湿度变化范围为50%~80%,空气流速变化范围为1.0~9.0 m/s。结果表明,冷表面上液滴冻结的时间随冷面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减小。另外,空气温度和流速对冷表面液滴冻结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空气温度和流速的增加,液滴冻结时间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一小型圆管外石蜡相变蓄热实验系统,对石蜡的蓄热熔化和释热凝固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石蜡在圆管外不同位置的蓄热熔化规律,自然对流对石蜡蓄热熔化的影响,得出蓄热熔化时间和熔化厚度的优化值.研究石蜡在圆管外不同位置的释热凝固规律,自然对流对石蜡释热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数值模拟研究了高速气流作用下能量加载金属蜂窝板温度场。针对金属蜂窝典型单元,构造了蜂窝核细观导热数值计算分析模型。采用流固耦合计算方法,使用两相流模型和凝固/熔化模型模拟气流对烧蚀物的剥蚀,较完整地模拟了能量加载金属蜂窝板的物理变化过程,计算得到了金属蜂窝板的温度分布以及烧蚀形貌。结果表明两相流方法能够较全面地模拟能量加载金属蜂窝板过程中的对流换热、熔化与凝固过程以及金属液体在气流冲刷下的动力学过程,能获得较为合理的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20.
金属Cu熔化结晶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温、常压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由864个Cu原子构成的模型系统的熔化、结晶过程。原子间相互作用势采用EAM势。模拟结果表明:在连续升温过程中,金属Cu在1520K熔化;以不同的冷速进行冷却,在较慢冷却条件下,液态Cu在1010K结晶;当冷速较快时,液态Cu形成非晶态。分析了升降温过程中熔体偶分布函数、原子体积、能量、MSD随温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