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以半矮化水稻突变体B1-24及其野生型惠阳珍珠早(Hyz)幼苗为材料,探究其细胞学特征及其对激素的响应.在光下生长的B1-24幼苗比Hyz矮14.62%,第一真叶长度短11.18%,黄化苗植株的中胚轴长度增长41.89%.B1-24黄化苗的胚芽鞘细胞长度仅为Hyz的45.95%,而中胚轴细胞长度是其118.28%.B1-24分别经激素GA3(600μg/mL)和IAA(7μg/mL)处理,其细胞长度显著增长,50μg/mL PAC处理使其严重缩短.推测B1-24的半矮化突变可能与激素合成或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从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ane sulfonate,EMS)化学诱变建立的野生型拟南芥(Col-0)突变体文库中筛选到1株突变体.在低温16 ℃时,该突变体的雄性育性与野生型没有显著差异,花粉染色呈现100%可育.随着培养环境温度的升高,突变体花粉育性逐渐下降,因此,该突变体为一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并被命名为atms1(ambient temperature-sensory male sterility 1,即环境温度敏感雄性不育1).花药切片结果显示,在23 ℃以下,该突变体花药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与野生型花药没有显著的差异;而27 ℃处理1周后的突变体花药呈现多种表型:同一朵花中各个花药的发育时期出现显著分化,花粉母细胞胼胝体单薄,绒毡层发育滞后于同时期的野生型花药.遗传分析确定,atms1的不育表型是由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工控温条件和自然光温条件,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各温度因子中,光期温度在育性转换中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日均温,在一定的范围内,花粉可育率随光期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自然条件下,该水稻具有两个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即7月25日前抽穗为不育期,7月29日—9月2日抽穗为可育期,9月5日后抽穗进入稳定的不育期。  相似文献   

4.
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首次利用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研究了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在可育季节里,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花粉可育率随光长的延长有提高的趋势;在不育季节里,10 h、12 h处理和对照组,育性没有发生转变,但15 h的处理,育性为可育。  相似文献   

5.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选育出的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有其相应保持系马协B为材料,分别取不育系和保持系处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4分体时期、单核期、2核期、3核期的花药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电泳分析及酶活性测定分析。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比较发现,不育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酶谱带型丰富,酶活性较高;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电泳酶电泳酶谱带型较小,酶活性较低。这现象是从单核期花药开始表现,并随发  相似文献   

6.
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包台型不育水稻及其保持系花药发育早期细胞中的Ca2+分布变化.从花粉母细胞时期开始,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中的Ca2+分布出现差异,不育系药壁外层和药室内壁及药隔中均有Ca2+出现,而保持系花药中基本没有Ca2+分布,在减数分裂时期表现更加明显,不育系药壁和药隔中的Ca2+相对于花粉母细胞时期明显地有所增加,特别是绒毡层细胞和药隔中木质部细胞的次生加厚壁上Ca2+增加尤其明显,而保持系花药中的Ca2+较少.笔者从花药发育的更早期去寻找水稻雄性不育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性表达的同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农垦58S、7001S、5047S、W6154S、KS9、培矮64S、安农1S和5460S8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在广州(23°08′N)盛夏7月~8月份对各不育系的不育性表达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对育性转换的同步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育性表达的同步性以安农1S和7001S较好,群体不育性整齐,其他6个不育系的不育性表达的同步性较差,株间、株内穗间、穗内颖花间的花粉育性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连续单株套袋对降低株间、株内颖花间的花粉育性差异效果不大。遗传纯合的不育系单株间、株内颖花间的育性转换是不完全同步的。不育同步性可作为评价光温敏核不育系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从晚粳水稻农垦58中发现的雄性不育自然突变体[1],在两系杂交稻制种、增产上有巨大潜力.但是,光敏核不育的机理并不清楚,同时还存在温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加强基础研究,而对农垦58S光生理学的研究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OsMS121的遗传及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射线诱变粳稻9522种子获得一株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OsMS121.遗传分析的结果显示突变体是单基因隐性突变.细胞学观察发现突变体花粉的萌发孔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萌发孔的塞子体积较小,且畸形.萌发孔的孢粉素层与野生型相比较为稀疏;环状突起不明显,结构松散,呈颗粒状.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将该基因定位在水稻第二条染色体分子标记R2M16—2和R2M18—1之间约200KB范围内.这些结果为该基因的克隆及其在花粉发育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品种(系)的RAPD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技术,从60个随机引物(10bp)中落选出了31个引物,能在供试的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不同品种(系)间扩增出180条稳定性较好的多态性片段.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品种(系)明量地聚为三类,其中同属于株1S体细胞诱变来的SV5,SVl0发生了较大的变异,相似系数均小于0.470,而SVl和SVl4变异较小,相似系数均大于0.890.H155与杂交亲本培矮64S的遗传差异较小,与杂交亲本株1S的遗传差异较大.该结果与田间农艺性状相符:另外,从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品种(系)的整体来看,相似系数均较大,说明遗传差异较小,遗传背景单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稻杂种化势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对胡子鲶(Claris fuscus Laceped)雄性生殖系统,即:精巢(睾丸)、输精管和外生殖器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胡子鲶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特点,与鲤科(Cyprinidac)鱼类比较,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其独特性,为今后鲶亚目(Siluroidei)鱼类的研究和养殖,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石蜡切片技术是一项基础的实验技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经常在的裂纹、皱缩、不粘片、脱落、薄厚不匀等问题.且不同作物,同一种作物不同器官,同一器官不同发育阶段,每一环节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在实际操作工程中均不能照搬实验指导或者文献,而需要进行反复摸索才可以制得一个理想的片子.实验以小茴香成熟叶柄为材料,通过大量的摸索性试验,成功制得了小茴香成熟叶柄的永久性石蜡片子,明确了叶柄的内部组织构造,提出了取材与固定、脱水与透明、浸蜡与包埋、染色、切片、粘片等关键环节的适宜操作方法,提高了制片效率和成功率,为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进行科研和教学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淀粉酶类亏损与水稻三系雄性不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水稻三系及杂种的花药为材料,考察了淀粉代谢酶类亏损、恢复与雄性不育的相关作用。测验表明,不育系花药含淀粉0.5μg/spl(小穗花药共6枚),只达可育株系含量的1/12至1/10,花药含蛋白质15μg/spl,相当于1/7—1/5可育株系含量.对比分析各株系发育中花药的α-,β-淀粉酶,P-酶,R酶活力,得出P-酶活力为0.3μgPi/spl·h,α-淀粉酶活力为1.2 IDC/spl·h.恢复后的杂种代花药P-酶活力上升5—8倍,α-淀粉酶活力上升2.5-5倍.凝胶电泳证明。P-酶从单核期,α-淀粉酶Ⅱ从双核期开始恢复。比较3种恢复系在杂种代的恢复程序,得出其恢复力顺序为IR 244-6≥IR 24》铁陆17.这正好是花粉可育率恢复力顺序.这些事实足以表明不育性与淀粉合成有关酶的亏损相关,育性恢复是多因量变现象.  相似文献   

14.
珙桐种子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珙桐为濒临灭绝的珍稀观赏树种,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解剖观察了璜桐种子及胚的形态结构,并对胚进行石蜡制作观观察。研究表明:珙桐果核分4-10室,3-5室发育,珙桐的种子为有胚乳子种子,且胚乳较丰富,胚芽、胚轴、子叶等胚的四个部分均发育完全,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影响珙桐发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鉴定与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连锁的AFLP-RFLP标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 AFLP技术对农垦 58S×1514的 F2代群体构建的极端集团进行了分析,在 253对AFLP引物中,91%具有多态性带,有20对引物扩增到了阳性带.阳性带经克隆后用作RFLP探针进行极端集团分析,其中4个具有多态性带.2个(F3和V4)表现为阳性带.F2代不育群体RFLP分析结果显示,F3和V4两个标记与第12染色体上的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连锁.通过极大似然法估算,F3和V4标记距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80cM和7.75 cM.  相似文献   

16.
连作晚稻田中的秋籼,对连晚直播粳稻的产量影响很大。含籼1%减产2.5%,但未选显著标点;含籼5%减产17.0%;含籼10%减产22.1%;含籼超过15%减产32.6%以上,均达到极显著标点。所以,连晚直播稻的含籼率临界值为1%。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和每穗实粒锐减。  相似文献   

17.
干燥温度对水稻颗粒爆腰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在相同的干燥周期,不同的供热方式(高温供热与低温供热),稻谷在双循环红外辐射与热风联合的振动流化床上的脱水量及爆腰增加率,实验结果表明:高温供热(最高温度46.5℃)比低温代热干燥(最高温度35.3℃)时效果好,即前者脱水量为后者的2.2(2.53/1.15)倍,后者爆腰增加率为前者的5(2.5/0.5)倍,因此,研究合理的干燥工艺过程,对保证稻谷的品质和活性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目前稻瘟病不同的优势小种菌株的液体培养提取的粗毒素对水稻幼穗进行处理,稻瘟病菌粗毒素对幼穗的愈伤诱导和分化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或毒素浓度的增大受到破坏的程度愈深。用稻瘟病菌粗毒素浸泡幼穗对其愈伤诱导和分化都产生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够起到抗性筛选的目的,处理的时间在24h以内可以得到胚性愈伤和分化成苗;筛选时毒素的浓度以30%为宜;用粗毒素直接浸泡幼穗愈伤组织对愈伤的伤害很大,得到的分化植株相对较少,但仍可作为一种抗性愈伤筛选的方法,其处理时间以24h较好;而且不同的水稻品种产生的耐性不同,并可以同时筛选出抗稻瘟病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9.
红米/大米半固态酿制米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大米/红米两种原料半固态发酵试验对米酒出酒率和感官质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米和大米的原料出酒率、淀粉出酒率分别为52.01%和52.50%、71.65%和70.42%,大米的出酒率比红米略高;红米和大米酒的总酸、总酯分别为0.20 g/L、0.12 g/L,0.27 g/L、0.15 g/L,大米的总酸和总酯...  相似文献   

20.
选用300对引物,对经高空气球30km搭载飞行8h后返地种植筛选获得的水稻育性降低突变体基因组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育性降低突变体与原种之间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