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有机化学基础”中的酯交换反应为知识基础,选取“生物柴油”作为教学主题,基于STEAM教育理念设计并实施了2课时的项目教学活动。以“碳达峰、碳中和”社会背景创设情境,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究活动,利用超声波清洗机完成生物柴油的制备及检验。“制备生物柴油”探索了STEAM教育与项目式教学的结合,在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了高中化学课堂的跨学科整合。  相似文献   

2.
何兆铭 《化学教育》2005,26(Z1):8-10
本文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和评价,探索网络环境下,“空气污染的成因与防治”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解释与结论、协作与交流、反思与评价”六个教学环节实施科学探究活动。并对科学探究活动作过程性、综合性、发展性、多元化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3套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中科学探究栏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秀玲 《化学教育》2010,31(6):26-28
通过对“人教版”、“鲁科版”及“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中科学探究栏目进行统计后发现,3个版本教材所设计的探究活动都以实验的、局部的、学生个体的探究为主;要求学生完成的探究要素以“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较多,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的要求较少。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提问的技能;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科学制定计划;促进学生反思与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4.
金新华 《化学教育》2023,(19):123-124
<正>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实践活动“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例,通过融入课堂教学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构建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方案。1 项目内容分析“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一项目属于调查研究类综合实践活动,与土壤改良、植物栽培密切相关。该项目以酸碱盐的性质和转化为研究对象,以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探究为载体,承载学生必做实验“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融合初中化学、地理、  相似文献   

5.
周玉芝 《化学教育》2020,41(1):19-23
以魔术表演用的沙子为素材,开发了适用于高中选修课程“发展中的化学学科”的具有跨学科性的项目教学案例,该项目弱化理论分析环节后也可以用于初中科学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引导学生在更宽广的学科背景下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思路,综合运用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顾晔 《化学教育》2011,32(12):73-75
记录“暖宝宝使用前后主要成分探究”的一节教学评比课,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艰难,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和价值体验。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溶解度”实际教学中存在的2个问题:直接给出概念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纯粹的知识性教学难以体现学科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提出在“溶解度”教学中融合真实工业生产和活动探究,能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并感悟科学本质和学科价值,以“矿盐”为主题,呈现了融合盐化真实工业生产和活动探究的教学实录,包括矿区采盐、厂区制盐和盐穴利用等3个环节。通过课堂生成分析了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的改进方向等。  相似文献   

8.
张灵丽 《化学教育》2023,(23):38-43
基于跨学科实践活动的理念,以“设计并画出一架飞机或飞船”为真实情境,探讨航空航天的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及畅想航天航空材料的发展方向,在问题解决中综合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工程及跨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发展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航空事业,树立科技强国的责任意识,促进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证探究式(ADI)是科学探究活动中融入科学论证的一种教学模式。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中的实验活动“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为例,教师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方法及收集证据、构建论证、论证、反思讨论、撰写研究报告、同伴互评、报告修改与提交等8个阶段设计教学方案。ADI教学模式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苏淑芬  杨发福 《化学教育》2023,44(1):107-112
基于手持技术探究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通过将氢氧化镁水溶液的宏观变化与实验曲线相结合,进而推测微观的反应原理,最后再以可逆方程式等符号形式进行表征,从而提高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实现“四重表征”思维模式的培养,为相关的教学提供素材。此外,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批判质疑思维与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冲突与灵活思维的能力,落实“科学探究”与“科学态度”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黄瓅  唐劲军 《化学教育》2007,28(4):30-32
运用“基本要素分析法”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及能力进行要素分析,结合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际特点,制定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量表,为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一个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2.
杨大岭 《化学教育》2023,44(5):60-68
为了克服现行教材编写的不足及现有教学研究的局限性,在“化学平衡”主题教学中设计和实施“素养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可逆反应及化学平衡状态,再从微观上对化学平衡进行解释。通过猜想、演算、验证、推广等探究活动认识化学平衡常数,从而实现化学平衡的定性分析到定量判断。通过“收集证据、提出假设、构建模型、模型预测和实验验证”等活动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创新了“勒夏特列原理”的认识方式。整节教学中设计“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具体问题为驱动,以实验事实为证据,以思维模型为导向”的基本教学程序,让学生在系列探究活动中逐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化学定量实验是以定性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务实、认真规范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实验的探究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方案设计、简约表征、误差分析、实验创新等方面的策略性知识。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要重视实验探究的作用,以问题驱动课堂教学,从原有知识和现有知识的认知冲突中,策划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基于“姆潘巴效应”分子理论说,以“热水与冷水谁先结冰”为探究主题,以验证“姆潘巴效应”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的角度分析“姆潘巴效应”。通过将氢键理论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丰富氢键教学实践,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搭建宏观物质与微观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王燕云 《化学教育》2014,35(10):36-39
针对高职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分层教学—优化内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探究成果分享—教学评价”的程序构建了高职院校《无机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并在操作程序中建立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反馈机制,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保障实施效果。该模式的构建旨在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侯燕  姜晓华  黄梅 《化学教育》2022,43(11):127-129
定量推理是应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释数据、得出结论,以解决跨学科背景下的复杂问题。定量推理将数学和学科专业知识整合在一起,属于高阶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展定量推理能力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以氢元素的发现历程为例,阐述了定量推理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虹华  范林 《化学教育》2005,26(Z1):128-13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针对《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中“活动.探究”、“动手空间”、“角色扮演”、“学以致用”等活动性栏目功能和特点的不同,在教学中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8.
周仕东 《化学教育》2005,26(8):15-17
“科学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要素,并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科学问题都需要去探究,而应该选择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吴悦 《化学教育》2013,34(1):80-81
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有关冰遇盐水的探究实验活动,并与"融雪剂"的问题一起进行反思,发现冰遇盐水是热量传递的过程,而"融雪剂"是与稀溶液的依数性有关。整个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学习科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濮江  伍晓红  彭蜀晋 《化学教育》2006,27(12):16-18
化学新课程倡导以宽泛的化学知识为载体,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校与社会的相互合作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的本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学会学习。新课程自实施以来,许多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哲学、社会学和教育史学层面予以了充分肯定,笔者拟从10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视角探讨新课程的理念问题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