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星是太阳系第四颗行星,因为它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长久以来一直是人类关注的对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从70年代开始多个火星探测器飞抵火星,使得火星神秘的面纱慢慢打开。  相似文献   

2.
今年一月二日苏联人民成功的发射出了一个人造行星,这个红色行星从月球附近飞过,然后就进入了绕太阳运动的行星轨道,周期为450天,轨道则在地球和火星的轨道之间,距火星最近的距离为地球与火星距离的1/4。这个人造行星——宇宙火箭的发射成功震动了全世界,它再一次证明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空前强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苏联在最新科学技术上已把美国远远的抛在后面。同时它也表明苏  相似文献   

3.
 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在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地围绕着太阳旋转。他们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由此可见,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人类对火星为什么会情有独钟?不仅是因为从地球上遥望火星, 颜色鲜红, 引人遐想, 更因为是火星和地球十分相似, 素有姐妹星之称。  相似文献   

4.
迷人的火星     
《现代物理知识》2009,(4):I0004-I0005
火星是地球轨道之外的第一颗行星,我国古代称其“荧惑”。火星的颜色发红,像是一团荧荧燃烧着的红火。它的直径为地球的0.532倍,质量只及地球的0.107倍。火星有两颗卫星,不过都很小。火星南北两极有白色的极冠。极冠在冬天大夏天小,这说明火星上存在着水。  相似文献   

5.
李轩熠  秦晓宇  成蒙 《物理》2022,(1):62-63
<正>"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天问》千年以来,人类在仰望火星。古代的人们时常在夜空中望见一颗红色的行星,亮度常变而轨迹复杂。"荧荧火光,离离乱惑",被称为"荧惑"的火星在某些天象中或许是某种灾祸的化身。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位于地球的外侧,无论是自转周期还是季节性气候变化,火星与地球都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火星不仅引发了人们科学观测和科学研究的巨大兴趣,也成为许多科幻小说、  相似文献   

6.
引 言 地球和星体内部具有很高的压力和温度.空间科学的发展获得了木星、金星、火星及月球的大量资料,表明这些行星内部是超高压世界.木星的中心压力为140兆巴。温度为30000K.土星的中心压力和木星相近.地球的中心压力估计为3.89兆巴,温度约为5000K.水星、火星和金星都分异出幔和核.水星和火星还具有金属核.空间探测获得了地球外空场存在有磁层和地冕,这些都是研究地球演化的重要资料. 对地球整体来讲,它应当包括磁层、电离层、大气层、水圈及固体地球——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球的物质有气态、液态和固态,还有等离子体——第四态以及超…  相似文献   

7.
李良 《现代物理知识》2009,(4):I0001-I0001
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其中有八颗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还有至少167颗已知的卫星);5颗矮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是介于行星与太阳系小天体之间的天体。  相似文献   

8.
行星的视运动与圆外旋轮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佘守宪 《大学物理》2002,21(7):1-7,15
用简化模型(行得在同一平面内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分析了行星相对于地球的运动(视运动)。给出了视运动的运动方程,证明了行星视运动的轨迹与圆外旋轮线,讨论了行星的顺向运动与逆向运动,给出了关于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9.
 公布太阳系第十大行星的发现两星期后,2005年8月11日的《自然》杂志又公布首次发现一颗小行星有两颗卫星或三重小行星的有趣消息。因为有的小行星可能游荡到地球附近,潜在着撞击地球的重大危害,这就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小行星的发现和命名天文学家早就感到火星和木星的轨道间距太大,开普勒推测此间距内应当有一颗未知的行星。1766年德国中学教师提丢斯得出,行星的轨道半长径形成简单的数列,1781年柏林天文台台长波得(J.E.Bode)加以宣传,总结成经验规律:an=0.3+2n-2×0.4(天文单位),水星n=-∞,金星n=2,地球n=3,火星n=4,木星n=6,土星n=7,因此称为提丢斯-波得定则。  相似文献   

10.
火星表面分布着形状大小各异的沙丘,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对比撒哈拉和其他陆地沙漠,形成沙丘的火星气候更为恶劣。火星的大气浓度是地球的1‰,10年前的强劲火星风吹起这些沙粒时只用了短短的几秒钟。这里条件还算较好的就是表面重力,与地球相比,3.7m/s^2的重力加速度使风更易运输这些沙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