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采用了正交试验法摸索了提取啤酒花浸膏的较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啤酒花中香花油提取分离工艺,比较了新疆产几个主要酒花品种的CO2酒花浸膏中酒花油的含量,并通过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酒花油进行提取,确定了酒花油提取的最佳工艺路线,并从经济和技术角度对酒花油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们对稀土元素研究现状的生疏,一直到七十年代,高校的《无机化学》课堂上,还有人只讲述分离稀土元素借生成硝酸复盐的分级结晶法。事实上,这一古老的方法早已不再使用,现在国内外都巳广泛地采用了溶剂萃取法进行稀土元素的分离。本文拟就稀土元素萃取化学的基础知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环烷酸对稀土元素铕的萃取.确定了被萃络合物的组成及其在有机相中的聚合度。环烷酸铕(111)在有机相中的组成为:[EuR_3·3HR·(1—2)H_2O]_2  相似文献   

5.
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花浸膏中的α-酸和β-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啤酒花浸膏中α-酸和β-酸含量,以NovapakC18(150 mm×3.9 mm ID,4 μm)为分析柱,甲醇∶水(85∶15,v/v,磷酸调pH=2.5)为流动相,紫外313 nm检测.样品用甲醇溶解过滤后直接进样,外标法定量.α-酸和β-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2 5-0.690 mg/mL、0.020-0.32 m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97.3%,RSD%分别为1.3%、1.2%(n=5),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01 mg/mL.本法7 min完成一次分析,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三苯基膦氧化物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金,考察了多种因素对萃取的影响,借等温曲线法、斜率法、紫外吸收光谱和反萃等方法确定了被萃络合物的组成.红外光谱指出,系由试剂中P=O基团发生配合作用,由三个试剂分子与水分子发生氢键缔合而成萃合物H_3O~ ·3TPPO…AuCl_4~-.  相似文献   

7.
固相萃取技术(SPE)作为一种分析物提取和样品前处理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液液萃取更利于目标分析物的分离,提高痕量分析物的检出能力和被测物的回收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且操作过程简单方便,耗时较短.碳纳米管(CNTs)的独特性能使其成为非常有吸引力的SPE吸附材料.介绍了碳纳米管在农残、药品、有机化合物、无机金属离子等检测中的应用,并对碳纳米管在分析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蜂胶超临界CO_2萃取物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蜂胶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抑菌作用,并与蜂胶醇提物、水提物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实验以8种细菌作为受试菌,通过滤纸片法和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其抗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M IC)。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蜂胶萃取物对8种受试菌种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78.1~2 500μg/mL;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氯化三烷基甲铵(N_(263))-煤油体系对金(Ⅲ)的萃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借萃取等温线法、摩尔比法、平衡移动法,连续变化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等确定了被萃络合物的组成.萃取过程属于阴离子交换机理.萃合物的稳定常数和浓度萃取常数分别为4.0×10~5和1.12×10~5.对有机相的反萃行为也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弱碱性杂环胺双齿配体邻菲绕啉(phen)分别在硫氢酸盐和二氯醋酸介质中,a,a`-联吡啶(bpy)在水杨酸介质中对稀土元素的萃联行为,比较了CCl_3COO~-、SCN~-负离子有效半径和浓度大小对邻菲绕啉-稀土络阳离子萃取率的影响,得出了负离子有效半径愈大,萃取率愈高的结论。在相同阴离子(Sal~-)条件下,萃取RE~(3+)-phen,RE~(3+)-bpy络阳离子的最佳水相pH值相似。由于phen的分子量比bpy大,所以phen的萃取能力也比bpy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异羟肟酸类的正丁醇溶液从硝酸体系中萃取钇(Ⅲ)及混合稀土的研究。重点考察了苯甲酰异羟肟酸萃取钇(Ⅲ)的条件,当水相酸度为pH=4.5~5.5,萃取剂浓度为0.05mol/L,相比(Vo/Vw)为1:3时,获得最佳萃取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用二异辛基硫醚(DIOS)的煤油溶液从盐酸介质中对金(Ⅲ)的萃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用多种实验方法确定了被萃络合物的化学组成为AuCl_3·DIOS,萃取过程属配体取代反应.共存金属离子对萃取的影响也给予注意,表明试剂具有良好的萃取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 N 1 9 2 3在p H6 的条件下对三价稀土离子的萃取,实验表 明 N 1 9 2 3作 为中性萃取剂配位于稀土原子,并且有较高的萃取率.分别选用三氯醋酸和硫氰酸根作为 阴离子,对 N 192 3作为萃取剂时两个体系的萃取行为、萃合物组成和配位数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研究了改进的Scheibel萃取塔中分散相的停留时间分布,考察了操作条件、物性参数对分散相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使用脉冲示踪法测量分散相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使用多釜串联模型处理数据,并通过因次分析法建立了一个计算模型参数为n的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为-14%,平均相对偏差为±5.9%. 通过该式计算n,可以得到给定条件下分散相的停留时间分布,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两相的传质行为.  相似文献   

15.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高纯盐类中的钙时,由于基体效应和其它共存元素的干扰,因而无法达到足够的灵敏度。因此,我们在实验中采用了萃取分离微量钙的方法,探讨了碱金属盐类中钙的测定条件。实验证明,在pH=12的情况下,用8——羟羟喹啉——异戊醇溶液一次萃取,钙可以定量地被萃取出来,后将有机相直接喷空气燃烧,灵敏度可满足实验要求,一般可析出0.08ppm的钙。用该萃取法,同时消除了基体和杂质的干扰。该实验使用的所有试剂都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8-羟基喹哪啶作为萃取剂,选择性地将铝基体中的钒元素萃取至氯仿中,避免了铝对钒的光谱干扰,使钒的检测能在灵敏线(309.3 nm)处进行.同时,8-羟基喹哪啶也作为化学改进剂,使钒的蒸发温度大幅降低,改善了分析性能.在pH 3.5, 8-羟基喹哪啶浓度为1.5%(m/V),蒸发温度1 400 ℃时,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10 mg/L,检出限为16.4 μg/L,当钒元素的浓度为1.0 mg/L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7%.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七种硫醚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金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硫醚结构与萃取过程热力学函数的关系,用多种实验方法确定了被萃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AuC1,R,SR=(其中R1,与R2为相同或不同的烃基).萃取过程属配体取代反应.还考察了贵金属离子钯(Ⅱ)、铂(Ⅴ)对董取金(Ⅲ)的影响,表明本文所选用的试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离子液体水溶液萃取-离子色谱测定土壤中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离子液体(氯化1-辛基-3-甲基咪唑([Omi m]Cl))水溶液萃取-离子色谱测定土壤中酚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了离子液体水溶液的浓度,萃取时间,固液比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对比了离子液体与传统萃取溶剂的萃取效率;优化了离子色谱同时测定5种酚的最佳色谱条件.在最佳条件下,离子液体对2,4-二甲基苯酚、对硝基苯酚、2-萘酚、2,4-二硝基苯酚及双酚A 5种物质的萃取效率在75%以上;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1.8~4.2μg.L-1,S/N=3).将该方法用于实际土壤样品的检测,回收率为85.18%~98.23%.  相似文献   

20.
<正> 从六十年代初研究环烷酸作分离稀土元素的萃取剂以来,国内外已有不少的研究报导。到七十年代我国已成功地用于高纯氧化钇的生产上。环烷酸是石油中的副产品,又易人工合成制得。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化性稳定,饱和萃取容量大。尤其是环烷酸萃钇的分离系数特低,因而易实现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