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土壤生物结皮中地衣植物种类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参与土壤生物结皮的有13种地衣植物,即藓生双缘衣、拟橙衣、丽石黄衣、准葛尔橙衣、磷网衣、胶衣珊瑚变种、坚韧胶衣、金黄茶渍、碎茶渍、鳞饼衣、网衣、糙伏毛微孢衣、鳞核衣,分别属于5个目,10科.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发现地衣植物的分布与苔藓植物有负相关关系,地衣的分布受到环境温度、太阳辐射强度、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我们计算了三个组间的地衣多样性和相似性,发现组1的多样性最高,次为组3,组2的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2.
新疆天山西部树皮生地衣群落最小面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们采用Sorensen和Kulcinsky平均相似系数研究了分布在天山西部山脉的树皮生地衣群落的最小面积。结果表明,树皮生地衣群落的定性和定量最小面积分别为25-50cm^2和51-72cm^2,同时证明了整体取样技术适合树皮生地衣的植物群落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新疆天山、昆仑山和阿勒泰山等高大山区实地考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疆境内分布的地衣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特征有初步认识,特别是对哈纳斯地区地衣生存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现以阿勒秦哈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已知在本地区采集到的103种地衣种的生态特征和生存因子进行分析,这对新疆地衣研究,干旱区生物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有一定的意义,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新疆微孢衣属(Acarospora)地衣的180处分布点数据和22个环境变量,基于MaxEnt模型与ArcGIS方法,预测微孢衣属地衣在新疆的潜在分布,评价其生境适宜性,分析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变量。微孢衣属地衣在新疆的生境适宜等级可划分为4个等级,高、次适宜生境区主要集中于新疆北部、中部及西南部的主要山脉所在区域和准噶尔盆地的部分区域,低适宜生境区连续分布于高、次适宜生境区的边缘,非适宜生境区占据新疆南部和东南部的广袤区域;年降雨量(bio12)、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最冷季度降水量(bio19)是影响微孢衣属地衣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对MaxEnt模型的综合贡献率分别为36.2%、15.0%和11.6%。  相似文献   

5.
新疆药用地衣资源研究概况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衣是一类独特的生物类群,它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的重视.新疆现有地衣种类398种,其中不少具有药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新疆药用地衣研究概况,描述药用地衣的基本特征和地理分布区,为新疆药用地衣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茶渍属地衣广泛分布于新疆北部.其基本特征为几乎都具有特久的子囊盘,子囊盘茶渍型.绝大多数茶渍属地衣适应于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强.我们在进行分类的过程中,采用微量化学结晶法(MCT),薄层色谱法(TLC)等方法检测地衣物质,通过观察子囊盘结构、颜色和对地衣次生产物的分析,并对采自于新疆阿勒泰山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和天山天池所采集的茶渍属(Lecanora Ach.in Luyken) 300余号标本进行了整理及分类,初步定名新疆新记录地衣3种(Lecanora cenisia Ach , Lecanora crenulata,Lecanora intricata) ,本文对此三种新疆新记录地衣进行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三种新疆新记录地衣的彩色图片.所引用标本均保存于新疆大学资源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初步研究新疆北部森林生态系统地衣植物生活型.将该地区的地衣植物生活型划分为石生固着型;地面固着型;树上附生型;藓丛附生型;草地附生型;旱生根着型等类型.其中,树上附着生种类非常丰富,占该地区地衣植物总种数的36.89%,其次为石生固着型占22.33%;草地附生型最少,只占该地区地衣植物种类的4%.从分析结果还可知,新疆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种类和生活型类型比较丰富,反映出该地区独特而复杂的地衣植物特点.  相似文献   

8.
地衣(Lichen)是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体,被誉为植物界的"先锋植物",是互惠共生现象中最突出最完善的类群.随着地衣细胞工程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地衣在各领域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中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亦日益显露.地衣中富含地衣酸及地衣多糖,在医药,香料,食品,饲料,环境监测等方面都有发展潜能.由于地衣生长缓慢,难以人工培养,因而能否合理利用地衣资源,能否通过人工组织培养进一步提高地衣的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次实验,在己知的地衣型真菌和藻类培养方法基础上,对新疆石耳属地衣(Umbilicaria haffm)中的淡肤根石耳(Umbilicaria Virginis schaer)在地衣型真菌培养基和共球藻有机营养培养基上,通过改变各种培养基中碳源的含量进行了组织培养.碳源可影响地衣酸的生成量,而地衣酸又直接影响地衣的生长.此次实验初步结果表明,不同碳源种类及碳源浓度对淡肤根石耳地衣的组织培养有一定影响,其中本次实验所用麦芽汁--酵母膏培养基(麦芽汁含量30g/L溶液)对新疆淡肤根石耳的地衣型真菌是较理想的培养基,30g/L的麦芽汁是对新疆淡肤根石耳的地衣型真菌的菌丝体的生长是被定为最佳浓度,共球藻培养基(葡萄糖含量20g/L溶液)对共生藻的生长较合适,20g/L葡萄糖是对新疆淡肤根石耳的共生藻的苍生皲髓池生长被定为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9.
新疆4种药用地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新疆产4种药用地衣.对它们的性状、化学物质和医用功效作了阐述.在化学物质上,对这4种地衣进行了薄层层析(TLC)和微量结晶(MCT)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地衣(Lichen)是菌藻共生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细胞工程的发展,地衣的经济价值日益显露出来,引起了各方面的兴趣,在抗癌药物、生物制剂、香料工业等诸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大多数地衣特有的多糖具有高度的抗癌活性和增强免疫的功能,尤其是石耳属地衣所含有的多糖物质的抗癌活性已达到90%以上.在生态环境方面,地衣常被作为监测大气污染的指示生物.因此,我们对能否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开发利用,能否用人工方法实现新疆石耳属地衣的组织培养进行初步探索.本文介绍了根据已知的真菌、藻类和蓝细菌培养的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对新疆石耳属地衣(Umbilicaria haffm)平盘石耳(V.leiocarpa Ds)在地衣型真菌培养基,共球藻有机营养培养基和蓝细菌培养基上对其进行的组织培养结果.结果表明此次实验我们采用的五种培养基中麦芽汁-酵母膏培养是平盘石耳地衣型真菌较为理想的培养基,而共球藻有机营养培养基对其共生藻生长也是比较适合的.在地衣型真菌培养基即麦芽汁-酵母膏培养基上的组织表面出现了细小的子束盘(nang),并数目较多.而在地衣型共球藻有机培养基上,组织块表面的褶皱顶端及组织块周围出现有白色生长物的现象,从这些结果看,我们认为很可能是因为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所以恰好适合在于这以上培养基中生长.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成功的建立了新疆平盘石耳地衣组织培养的初步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11.
赣江中游冬季浮游生物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12月对赣江中游进行了浮游生物的调查。鉴定结果如下:浮游植物共8门30属47种,硅藻门30种,绿藻门10种,蓝藻门1种,金藻门2种,裸藻门1种,甲藻门1种,黄藻门1种,隐藻门1种。浮游动物27种,其中轮虫类11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6种,原生动物2种。进行了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M arga lef  相似文献   

12.
报告了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沿海岛屿的潮间带贝类33种,其中腹足类22种,多板类6种,双壳类5种,主要经济种类有7种。并就岛屿岩相潮间带贝类种类组成、生态特点、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经济种类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报道了浙江产的报春花科植物共计5属,32种。除其他4属仅有1种外,珍珠菜属则是其中最大的1属,共有28种;它可以分为3个亚属:(1)香草亚属——1种,(2)黄连花亚属——17种,(3)珍珠菜亚属——10种. 文中合并了1种及2变种,订正了2种的名称,并发表了1个新种——红毛过路黄.此外还附有名录及分属、分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南麂列岛大柴屿潮间带底栖海藻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月(春天)和2009年3月(冬天)分别对南麂列岛大柴屿潮间带进行了大型海藻调查,鉴定出大型海藻4门33属44种,其中红藻门25种,褐藻门10种,绿藻门8种,蓝藻门1种.南麂列岛大柴屿大型海藻主要为暖温性藻类,占藻类总种数的77.8%,其次为亚热带性藻类,占17.8%,冷温性藻类最少,占4%,调查未发现冷水性藻类.南麂列岛大柴屿潮间带大型海藻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春季46.43%、冬季48.89%的调查种类分布在低潮带,其中包括一些中潮带延伸种类,中、低潮带的海藻组成相似性值为0.57,高、中潮带相似性值为0.22,高、低潮带之间没有共有种.优势种有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无柄珊瑚藻(Corallina sessilis)、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铁钉菜(Ishige okamurai)、羽状凹顶藻(Laurencia pinnata)、粗枝软骨藻(Chondria crassicaulis)、花石莼(Ulva congllobata).比较1988年孙建璋等在南麂列岛的本底调查资料发现,海藻多样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阿尔泰山两河源头保护区的昆虫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阿尔泰山两河(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源头保护区昆虫区系的考察结果进行了报道.考察结果表明:1.该地区昆虫经鉴定出的种类有19目150科643属1166种。据推测,整个昆虫区系不下4000种。是新疆昆虫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2.据对直翅目和鞘翅目424种昆虫的区系成分分析.含有欧洲-西伯利亚种126种.占29.7%。泛古北种和中亚细亚种各103种.各占24.3%。此外还有中央亚细亚种、特有种、地中海种、欧洲中亚种、亚洲种、西伯利亚种、全北种和广布种,此地是以欧洲一西伯利亚种占优势.并富含多种区系成分的地区;3.昆虫区系同植被一样。具明显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山地荒漠亚带多为旱生型昆虫.山地森林草甸带大多为中生型昆虫,种类最为丰富,达816种;4.该地昆虫主要为草原和森林害虫.草原害虫以蝗虫为最重要.落叶松毛虫、舞毒蛾等蛾类、吉丁虫、天牛、小蠢虫、叶甲等是山地森林的主要害虫;5.资源昆虫分为天敌昆虫、珍稀和观赏昆虫、药用昆虫三类,蚁类同虫草一样.资源丰富,具有产业开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浙江悬钩子属植物的初步研究”一文的继续,经研究该属浙江计有34种和9变种,其中7种为分布新记录,1个新变种,18个种为我国特有种,归并了1个种作为异名. 此外,本文还附有分种检索表和种的列举  相似文献   

17.
浙江底栖海藻及其区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浙江潮间带底栖海藻211种,其中蓝藻门11种、绿藻门34种、褐藻门38种、红藻门128种。根据地理分布分析,其中有2/3的藻种由中国南海随台湾暖流北上而传入浙江海藻,来自北方的温带藻种及本地种均不多,因此,浙江海区以亚热带藻种占绝对优势,达69.2%,热带成分1.4%,温带成分26.5%,本地种2.4%。同时,与南北海藻区系的相似系数比较以及对R/P及RdC/P值(R:红藻,P:褐藻,C:绿藻)的分析,均显示浙江海区海藻属于亚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多管藻属及新管藻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KIM和LEE(1999)将多管藻属分为两独立属新管藻及多管藻,报道了我国14种及1变种1变型多管藻,以及11种新管藻,其中19种为我国新记录,发表了新种垫状多管藻(Polysiphonia caespitosa sp.nov)及新变种岩生多管藻长节变种(P.scopulorum var.longinodium var.nov.).  相似文献   

19.
2020年9月对梅山岛附近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进行了定量调查,分析了梅山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和数量特征,包括群落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和优势种,并对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数量特征与水深、悬浮物、营养盐等重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梅山岛附近海域共有大型底栖动物5门16种,其中环节动物门5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门各4种、棘皮动物门2种、脊索动物门1种;梅山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12.73 ind·m-2,平均生物量为2.87 g·m-2,其中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为研究海域唯一的优势种.游泳动物共有55种,其中鱼类29种、甲壳动物23种、软体动物门中头足纲动物2种、腔肠动物1种;游泳动物在整个研究海域的尾数密度为24.77×103ind·km-2,重量密度为144.53 kg·km-2;游泳动物优势种共9种,其中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的优势度最高,口虾蛄(Ora...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浙江省蓼属植物的初步鉴定”一文经过修改订正而成的,共报道了浙江的蓼属植物36种1亚种5变种,分属于(Ⅰ)萹蓄蓼组2种(Ⅱ)头状蓼组3种1变种(Ⅲ)春蓼组16种1亚种4变种(Ⅳ)拳蓼组2种(Ⅴ)蔓蓼组2种(Ⅵ)剌蓼组11种共6组,较“鉴定”多了一种地理分布新纪录,合并了2种1变种,订正了5种植物原来的名称。本文包括前言、名录及分种检索表三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