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二氧化碳隔绝空气的方法,以锌粉还原三价铁,在强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二价铁,与经典方法氯化亚锡-氯化汞-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的含量相比,避免了重金属汞对环境造成污染。方法用于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铁矿石中全铁的测定,一般多采用硫磷混酸溶矿,用二氯化锡还原、二氯化汞消除过量的二氯化锡、重铬酸钾滴定的经典方法(简称汞盐法)。此法虽然准确、快速,但要用剧毒的汞盐。为了排除汞盐,有采用金属铝、银、三氯化钛作还原剂的。有采用碘酸钾滴定过量的二氯化锡。也有用二氯化锡直接滴定的。还有用氧化还原指示剂来指示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的终点。我们认为如能选择到一种合适的灵敏指示剂,在硫磷混酸溶液中能准确辨认三价铁还原的终点;则既能保持原方  相似文献   

3.
矿石中高含量锰铁的测定,一般均是取一样用高硫酸铵法测锰,另取一样用重铬酸钾法测铁,无疑,铁可得到相当准确的结果;但锰常会得到偏低的结果。卢康全建议在焦磷酸钠存在下用高锰酸钾电位滴定二价锰成三价。樊玉堃建议在磷酸溶液中将锰从二价氧化至三价,加入过量的亚铁,然后用高锰酸钾反滴定,避免了高硫酸铵法加热破坏过量高硫酸铵时引起高价锰分解使结果偏低的缺点,又避免了电位滴定法需要特殊仪器的缺点,且比上述任何方法都要快速;但测定的范围、条件、干扰物等均未见记载。本文补充了樊玉堃没有指出的问题,并进一步改进了该法,在滴定锰后连續测定铁,使之更能符合准、快、省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铜精矿中总铁量的测定,据资料介绍,多以盐酸、硝酸和硫酸溶解样品,使用汞盐和铬盐,费时较长。为此,改用高氯酸溶解样品,用锌粉还原三价铁为二价铁,铜还原为金属铜,以铈盐滴定。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因不用氨水沉淀分离铁,提高了分析速度,  相似文献   

5.
对电化学分析法与电位滴定法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电位滴定法是将电位分析与传统滴定法进行结合的新型分析方法,其反应类型包括酸碱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与络合滴定,因其仪器操作简单,终点判断更加明确且节省人力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关注,因此就近年来电位滴定在地质样品中主量元素检测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别对石灰石、白云石、硅酸盐、铬矿石、铁矿石、锰矿石、铜矿石与水等地质样品的电位滴定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电位滴定的应用将随着技术发展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6.
示波计时电位滴定法测定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屈建莹  刘快之  刘锰 《分析化学》1999,27(11):1364-1364
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铈都是以滴定三价铈的形式进行的.由于四价铈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且本身具有颜色,使络合滴定指示的终点受到影响.因此,通常用还原剂将其还原为三价铈再进行滴定.由于EDTA与三价铈的络合稳定性比其与四价铈的小,必须在较低酸度下滴定.因此,干扰离子多,测定麻烦.示波滴定法以示波曲线切口的变化指示终点,不受溶液颜色的影响,因而使EDTA直接滴定四价铈成为可能.对于三价铈,用(NH_4)_2S_2O_8将其氧化为四价予以测定.实验表明,本法滴定终点指示清晰,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建立电位滴定法测定铜镁合金中的镁含量.以光度电极为指示电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为滴定剂.试料用王水溶解,在pH 4.0~4.5时,用硫化钠和铜试剂将大量基体铜和杂质元素沉淀分离.在pH约为10的环境下,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滴定至电位突跃记为终点,计算镁含量.考察滴定参数的影响,确定了滴定波长为61...  相似文献   

8.
氯溴碘三种离子共存时,总是互相干扰各自测定结果。近年来,Prokopov采用电位滴定及碘量法滴定完成氯溴碘的同时测定。这个方法较Belcher等早期提出的容量分析法简便,但所应用的碘量法测定碘离子操作仍嫌繁琐。本文采用电位法:1.用自制Ag-AgCl丝电极作指示电极,玻璃电极作参比电极,在90%丙酮介质中用标准Ag~+ 溶液电位滴定氯溴碘三种离子总量。2.用双氧水-8-羧基喹啉消除 Br~- 及I~- 后,在90%丙酮介质中电位滴定氯离子量。3.用  相似文献   

9.
取新鲜蒜瓣试样若干,捣成糊状。称取约50.00g,加浓硝酸20mL处理使其中所含亚砜基氧化成20mL,加水,过滤并定客。分取此滤液一份(约十分之一),置于滴定杯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酸度至pH5~6,加入一倍体积的乙醇,以铅离子选择电极指示终点,用铅标准滴定溶液进行电位滴定。终点电位预先用二次微商法求得。方法所测得结果的RSD为0.44%,且与重量法测定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铁矿石经盐酸溶解后,用H2O2氧化,使Fe^2+氧化成Fe^3+。加入过量的VC还原Fe^3+,剩余VC用NBSM滴定。方便简便,快速,终点敏锐,精了,准确度高,RSD≤0.3%,相对误差〈0.4%,并可选择性地滴定矿石中的三价铁。  相似文献   

11.
食物中可溶性铁和可吸收铁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食物中可被吸收利用的铁的量,采用体外法模拟人体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考查了八种不同食物的可溶性铁、可吸收铁和铁的可利用率、铁的可吸收率,它们分别在0.006×10-3~0.176×10-3、0.24×10-6~3.09×10-6、4.08%~38.46%和0.11%~1.66%之间。发现摄食相同重量的黑木耳、紫菜或空心菜,可以获得比猪肝或菠菜更多的可吸收铁;就可吸收率而言,蔬菜类食物高于豆制品类食物,富含动物蛋白的食物高于它含植物蛋白的食物。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升图像比色法测定补铁药物中铁含量的准确性及普适性,考察了拍摄环境对结果的影响,确定了适用于图像比色分析的定量参数,比较使用不同容器来盛装溶液所获得的比色结果,在最优条件下测定了实际样品中铁的含量及加标回收率。结果显示,获得可靠数据的关键是将标准溶液、待测液以及空白溶液拍摄在同一张图片上;由溶液图像R值换算的吸光度值与浓度具有最佳的线性关系;分析以比色皿、试管、点滴板为容器获得的溶液图片,都能得到适合于定量比色分析的数据;测定的加标回收率大于95%。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在各种条件下的高中化学实验室中开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数码成像原理,使用手机拍照,并用Photoshop 7.0软件处理图片得到标准溶液图片的灰度值,绘制标准曲线,进而测定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含量。本实验操作简便,用时短,精确度高。在中学引入数码成像比色法,不仅可以扩展定量实验的范围,还能凸显数码分析技术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适合高中阶段开展特色兴趣实验。  相似文献   

14.
陈丽  李娜  于善亮  靳红旗 《化学教育》2021,42(11):77-81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第一册(必修)》(2019年第1版)中第71页新增研究与实践活动——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教材给出了可供参考的实验方案,在菠菜汁中加入稀硝酸和硫氰化钾溶液进行检验,由于硝酸和硫氰化钾作用也可能产生红色,通过进行空白实验证明该方法存在干扰.设计了2种代表性实验方案:焯水检验法和灼烧检验法,通过实验...  相似文献   

15.
在pH=5.0时,采用链霉素、1,10-邻菲啰啉作为显色剂,与Fe(Ⅱ)形成三元络合物测定Fe(Ⅱ)。此方法灵敏度较高(ε=4.35×10~4L·mol~(-1)cm~(-1))。线性范围较宽(0.14μg/ml~28μg/ml)。常见离子无干扰。显色相当稳定。对铁强化醋,铁强化固体饮料中Fe(Ⅱ)进行了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3~105%和92~11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5.98%和3.88%。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法)快速测定铁矿石中金属铁的分析条件。对试样的溶解方法、元素分析线、共存元素干扰、仪器分析最佳条件等进行了试验。金属铁含量在0.2%~2.0%范围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线性方程为y=22.924x–0.8458,相关系数r=0.9991。将该法用于铁精粉样品中金属铁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0%~2.98%(n=6),加标回收率为98.0%~103.0%。  相似文献   

17.
选用三氯化钛-重铬酸钾-中性红指示剂容量法,通过对方法的改进,对温度、溶样酸、酸介质、指示剂及共存离子消除的不同条件实验的对比研究,优化了无汞测定全铁的分析方法,实验表明,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6%,对国家标准物质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基本一致,参加中实国金比对Z比分数小于2,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铁强化酱油与补铁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国苏 《化学教育》2006,27(7):4-4,26
酱油铁强化是国家营养改善项目的一部分,旨在改善我国人口铁营养缺乏状况和控制缺铁性贫血。质量稳定、可接受性好的EDTA铁钠强化酱油,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其中EDTA铁钠是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和铁的强化剂,本文介绍了其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利用率等,指出了推行铁强化酱油对改善国家公众营养、增进国民健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准确快速测定黄钠铁矾中铁的含量有利于控制铁湿法冶金的流程。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分解试样,盐酸(1+9)溶解滤渣,蒸发除过量酸,氨水沉淀分离铜、镍、钴等元素,再用稀盐酸溶解沉淀。在盐酸介质中,SnCl_2将大部分Fe(Ⅲ)还原为Fe(Ⅱ),钨酸钠为指示剂,用TiCl_3还原呈钨蓝色,重铬酸钾滴定至蓝色褪去。再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测定样品中铁的含量。实验表明,黄钠铁矾中共存干扰元素绝大部分被分离,同时与酸溶解法进行比较,测定数据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9)小于0.1%。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ron macro-spheres in a plasma medium is dealt with, including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such spheres are formed. The geometry of the spheres referred to above depends on the main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pores. Conditions under which pores occur within macro-spheres are also established. The radii of these pores are sensitive to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plasma jet s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