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的Y.1711,Y.1713标准,提出基于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的故障管理模块实现方案.主要介绍对节点故障、链路故障和超流量三类故障的管理.故障管理模块检测到节.点错误和链路错误后,通知链路管理程序采用保护切换或重路由的方法解决.检测到超流量时,通知链路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2.
MPLS的流量工程及QoS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colLabelSwitching)技术以其流量工程特性及QoS保证在IP网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简要介绍了MPLS的网络结构及其流量工程与QoS保证的原理与实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SP(服务提供)网络的不断扩大,节点之间的冗余路径不断增多,将用户信息流均衡地分配到各条传输路径,已是ISP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流工程就是把用户信息流均衡地映射到已有的网络物理拓扑结构上。本以Juniper Networks公司的M系列路由器为例,介绍了基于MPLS的信息流工程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和MPLS流量工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流量工程实现的思路和流程;在以RSVP-TE Daemon for Diff-serv over MPLS under Linux软件包构建的MPLS实验平台上,设计了一个基于MPLS流量工程的流量保护自动处理机——实现了自动重路由、自动流量切换,以及自动弹性恢复。  相似文献   

5.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的成熟和扩展将推进基础网络的智能化和下一代光网络的实现。在对流量工程和MPLS体系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利用MPLS实现流量工程的优势。利用网络仿真器NS2设计了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和MPLS流量工程的实例。通过对仿真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MPLS流量工程可以有效地实现网络负载均衡和恢复机制,提高网络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MPLS网络流量工程的链路关键性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流量工程提出了一种链路关键性路由算法(LCRA),该算法通过定义链路的平均期望负载来确定链路的关键性,进而映射为链路的权值来决定路由的选择。该算法的目的是使网络快捷地建立尽可能多的有带宽保证的路由,并且使这些路由均衡通过网络,实现网络负载均衡。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在路由拒绝率和重路由性能方面有很好的表现,并且路由的建立时间相当快捷。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在网络中使用MPLS流量工程的优势和MPLS的运作方式,并针对如何将现行网络过渡为使用MPLS流量工程的网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武家春  杨铮  李立 《数据通信》2001,(2):13-16,20
MPLS的一个重要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基于限制路由技术对流量工程给予强大支持。为了支持基于限制路由,MPLS对原有的LDP进行扩展得到了CR-LDP。本文结合与MPLS原来采用的LDP的比较,阐述了CR-LDP在显式路由、流量参数、路由锁定、抢占、资源分类以及标签请求和标签映射消息等方面的特点,进一步论证了CR-LDP在流量工程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MPLS和MPLS-TE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特别是对MPLS-TE的主要应用,如隧道(Tunnel)和链路保护(FRR)等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MPLS-TE在广东省IP骨干网络实施方案的介绍,给出了一些MPLS-TE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配置。  相似文献   

10.
Internet流量工程是控制流量怎样流经Internet网络以优化资源利用和网络性能的过程,是确保端到端QoS的重要技术。本文归纳出了Internet流量工程的通用加工模型,流量预测采用的方法和格式,并对域间流量工程的实现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MPLS和DiffServ的域内网络资源配置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服务质量(QoS)和流量工程(TE)是在当今网络中提供实时应用业务的两种重要技术。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在IP网QoS提供和TE功能实现中起了关键作用。该文首先介绍了基于MPLS的网络配置基本方法,然后提出了一种在基于MPLS和DiffServ相结合的网络中基于约束的域内静态网络资源配置方法,给出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网络开销增加较少的情况下,有效地均衡网络负荷。  相似文献   

12.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具有技术的高效性与良好的扩展性,异步传输模式技术(ATM)具有强大的转发能力及高可靠性,通过对标记交换的链路层数据转发机制与网络层的选路机制结合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ATM的MPLS数据转发方法,并对其进行设计和实现。通过模拟实验对功能和性能进行验证表明,此方法能够提高数据业务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刘玉贞 《现代电子技术》2005,28(10):37-38,41
MPLS是一种较好的IP over ATM解决方案,MPLS和ATM技术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在流量管理和QoS方面的作用。标记分发协议是实现MPLS的核心信令协议。本文对在ATM交换机上实现标记分发协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A novel closed-loop feedback TCP/AQM(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Active Queue Management)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using a discrete-time Markov chain,and a way to calculate the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of this model is given.In the model,system time is divided into time slots,the bottleneck router queue model and TCP window size model in each slot are analyzed.Finally,by combining adjacent slots,an integrated TCP/AQM analytical model is developed.By this model,the average values of packets dropping rat...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Internet中的响应流和非响应流带宽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ED分组丢弃历史的算法,该算法可以发现高速率的数据流并对其到达分组按概率作优先丢弃,以避免这些流对带宽的过度占用,多个仿真实验从不同的角度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n technical issues for future mobile networks. the QoS control for multimedia services, security function, expansion of network capacity, expansion of address space, multicast function, radio link quality and mobility control of terminals are taken up as technical issues.Then, a novel DLC scheme in wireless link named EREP-ARQ (Estimation and Report of Error Pattern ARQ) which can reduce the retransmission ratio is proposed. In this scheme, error pattern generated in the radio link is estimated at the receiver side and the estimated error pattern is returned to the transmission side. If the estimation is correct, no retransmission is needed.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SR-ARQ, throughput can be improved by17% and Cell Loss Ratio (or Packet Loss Rate) can be reduced to less than 1/10 by the proposed EREP-ARQ.  相似文献   

17.
随着IP数据、话音和图像等多种业务传输需求的不断提高,现有以承载话音为主要业务的城域网在容量以及接口能力上都已经无法满足业务传输与汇聚的要求。以SDH为基础的多业务传输平台能够克服传统城域网的缺点,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分组数据业务,并有助于实现从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的过度。介绍了MSTP的分类方法,给出了MSTP的分层结构,并对各功能模块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