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薇薇  蒋红霞  冉鸣 《化学教育》2011,32(3):49-51,66
简单描述概念图的特征及其在当前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后,以化学为例,对当前应用的概念图按概念呈现方式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类,并重点介绍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概念图教学的特征,由此对概念图教学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王保强 《化学教育》2012,33(11):64-66
做好化学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掌握情况。教师要知晓化学概念的表征特点和学生在学习时的具体表征形式,才能在复习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互补的表征方式、绘制化学概念图等策略,切实提高化学复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知识引出方式对获得的群体概念结构的影响,是概念结构研究中重要且未解决的问题。以17名中学化学教师为被试,通过自由分类、概念构图和语义相关性评定,引出被试对15个与原子相关概念的认识,并以多维标度法分析群体概念结构。研究发现:由不同知识引出方式获得的群体概念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语义相关性评定获得的群体概念结构更适合呈现科学概念具有复杂关系的特点。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实施更有效的群体概念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4.
使用改编自迈阿密大学牛津分校Stacey Lowery Bretz的"化学键概念表征量表",并通过加设信心指数将其扩充为四段式测试题。利用本测试工具对浙江省2所普通高中共26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被试存在"高信心指数错解"和"低信心指数正解"的情况,并探查出7个典型的化学键迷思概念,其中4个为呈现出较高信心指数的真性迷思概念。信心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段式工具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献华 《化学教育》2004,25(2):36-37,44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往往成为初中学生成绩的分化点,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学习障碍,体现新课程所强调的过程、方法、情感等的教学理念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概念结构以及概念形成的细化分析,探讨了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与应用概念的能力以及降低概念理解难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探查高中生学习化学热力学过程中易产生的迷思概念,并通过开放性试题和学生访谈,归纳出相关迷思概念具有普遍性、相关性、隐蔽性和经验性的特点,然后从化学热力学概念的抽象性、教材对热化学理论的回避、教师对学生认识过程的关注程度和学生知识储备4个方面分析了迷思概念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赵国敏  孙可平 《化学教育》2014,35(13):11-15
高中电化学教学涉及了学生宏观与微观观念之间的转换,其教学设计和实践都极具挑战性。采用基于教学实据的研究策略,依据概念转变的理论,探查了高中生电化学学习中的迷思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合理的教学模式且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并运用于高二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获得了必要的教学证据和结果。  相似文献   

8.
潘睿  何书引  邓敏  郑倩 《化学教育》2020,41(11):45-48
在美国《AP化学课堂中的引导式探究活动》中,明确了概念性知识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并根据学习圈理论依次划分出概念探究、概念形成、概念应用及概念评估4个连续的教学活动阶段,使学生能够全程参与到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以“化学方程式”教学内容为例,介绍了相关教学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探究式教学闭环,以期对国内中学有关化学概念的探究式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陆余平  赵拯 《化学教育》2011,32(4):38-39
萃取是中学化学的基本概念,也是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通过对学生访谈和作业反馈情况看,学生对该概念建构与应用存在一定困难。对教材中概念呈现方式、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反思后提出:萃取概念的学习应通过典型例子建立一般模型,然后在实验目的引领下进行意义建构,最终将该概念融入到生活中。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萃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刘瑞东 《化学教育》2006,27(8):44-47,61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之后,仍然对化学平衡中的5大中心概念问题:(1)动态平衡的判断;(2)浓度、温度、压强(体积)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浓度、温度、压强(体积)等对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的影响;(4)盐类对溶解平衡的影响;(5)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存在大量的迷思概念。在此基础上论文汇总了学生在化学平衡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重要迷思概念以及对重要迷思概念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传统的教学很难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