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妙龄 《化学研究》2007,18(3):42-45
合成了一维分子梯状配合物{[Cu2(4,4′-bpy)3(p-Ab)2(H2O)2].(NO3)2.4H2O}n(4,4′-bpy=4,4′-联吡啶,p-Ab-=对氨基苯甲酸根离子),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07(5)nm,b=1.5504(3)nm,c=1.4509(3)nm,β=104.81(3)°,V=2.4155(12)nm3,Z=2.铜离子周围有3个氧原子和3个氮原子与之配位,其中2个氧原子由对氨基苯甲酸的螯合氧原子提供,另一个氧原子由配位水提供,3个氮原子分别由三个4,4′-联吡啶提供.这六个原子在铜离子周围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体对氨基苯甲酸只有一种配位形式——双齿螯合,第二配体4,4′-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均参与配位,将配合物组装成一维分子梯结构.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维分子梯状配合物{[Cu2(4,4'-bpy)3(p-Ab)2(H2O)2]·(NO3) 2·4H2O}n(4,4'-bpy=4,4'-联吡啶,p-Ab-=对氨基苯甲酸根离子),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0 7(5) nm,b=1.550 4(3) nm,c=1.450 9(3) nm,β=104.81(3)°,V=2.415 5(12) nm3,Z=2.铜离子周围有3个氧原子和3个氮原子与之配位,其中2个氧原子由对氨基苯甲酸的螯合氧原子提供,另一个氧原子由配位水提供,3个氮原子分别由三个4,4'-联吡啶提供.这六个原子在铜离子周围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体对氨基苯甲酸只有一种配位形式--双齿螯合,第二配体4,4'-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均参与配位,将配合物组装成一维分子梯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中温混合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金属铜配位聚合物Cu3(2,2′-bipy)2(C8H4O4)2(C8H5O4)2和Cu(Ⅰ)Cu(Ⅱ)(4,4′-bipy)1.5(C8H4O4)(C8H5O4)(bipy=联吡啶,C8H4O4=1,3-间苯二甲酸),并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解析及相关性能表征.配合物Cu3(2,2′-bipy)2(C8H4O4)2(C8H5O4)2(1)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03314(4)nm,b=1.08350(3)nm,c=1.15826(4)nm,α=83.104(2)°,β=84.609(2)°,γ=66.125(2)°,Z=1.配合物Cu(Ⅰ)Cu(Ⅱ)(4,4′-bipy)1.5(C8H4O4)(C8H5O4)(2)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06979(3)nm,b=1.09209(3)nm,c=1.47887(3)nm,α=91.795(2)°,β=93.2460(10)°,γ=118.6170(10)°,Z=2.通过使用不同的有机碱配体(2,2′-联吡啶和4,4′-联吡啶),并调节不同有机碱配体的用量,得到了结构不同的两个目标晶体产物相.产物均可稳定到3...  相似文献   

4.
以4,4′-联吡啶(4,4′-bipy),丙二酸(H2mal)和氧化铜为原料,在DMSO-H2O中合成了多孔配位聚合物{[Cu1.14(mal)1.14(4,4′-bipy)0.57(H2O)1.14]∞, 1},其结构经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四方晶系,P4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 a=16.357 7(7)(A), b=16.357 7(7)(A), c=7.575 5(7)(A), V=2 027.0(2)(A)3, Z=7, Dc=1.715 g·cm-3, S=1.148, Mr=299.08, F(000)=1 056, μ=2.155, △ρ=0.743 e·-3~-0.155 e·-3.最终偏离因子R1=0.020 5, wR2=0.057 4. 1中每个铜(Ⅱ)原子与4,4′-bipy的一个氮原子,两个丙二酸根的3个氧原子和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CuNO4四方锥结构单元.CuNO4四方锥通过4,4′-bipy和丙二酸根桥联形成二维的四方网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交错平行堆积形成三维多孔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1个新的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Zn(C6H8O4S)(C10H8N2)]·(H2O)2}n(C6H8O4S-=3,3’-硫代二丙酸根,C10H8N2=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TG分析和单晶X射线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单斜晶系,P2/n空间群,晶胞参数a=1.055 9(2)nm,b=0.556 98(11)nm,c=1.550 0(3)nm,β=94.82(3)°,Z=2,F(000)=448,最终R=0.062 8,wR=0.134 7.在配位聚合物分子中,锌离子与2个不同的3,3’-硫代二丙酸根中的2个羧酸O原子及2个不同的4,4’-联吡啶分子中的2个N原子配位,形成了扭曲的四面体结构.每个硫代二丙酸根桥联2个锌原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进一步通过4,4’-联吡啶分子连接,形成了一个二维层状结构.分子间氢键作用的结果使配合物具有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周映华  陈健  商永嘉 《合成化学》2012,20(5):586-590
Cu(ClO4)2·6H2O与H2L{L=[2,3-f]-吡嗪[1,10]邻菲咯啉-2,3-二甲酸}反应合成了新型一维配位聚合物{ [Cu(H2L) (HL)] (C1O4)· 3H2O}n(1),其结构经UV,IR,XRD和元素分析表征. 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3.575 9(13) nm,b=0.962 7(3)nm,c=2.127 5(10)nm,β=116.106(8)°,V=6.577(5) nm3,Z=8,Dc=1.730 g·cm-3,Mr=856.56,F(000)=3 480,μ=0.837nm-1,R=0.082 6,wR=0.248.Cu2+分别与1个H2L的两个氮原子,2个不同μ2-HL的两个氮原子和一个羧酸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四方锥的五配位构型.Cu(Ⅱ)通过HL桥联形成一维链,相邻一维链的芳环π-π堆积和分子间氢键作用使1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7.
配合物[Cu(2,2’-bipy)(pydco)(H2O)].4H2O(2,2’-bipy=2,2’联吡啶,pydco=氮氧化-2,6-二甲酸吡啶)的结构由X-射线测定,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墿空间群,晶胞参数:a=0.68120(14),b=1.1850(2),c=1.2554(3)nm,α=86.06(3),β=81.60(3),γ=86.16(3)°,V=0.99854(4)nm3,Z=2。2,2’联吡啶提供两个配位原子(N1,N2),氮氧化-2,6-二甲酸吡啶提供两个配位氧原子以及一个配位水提供一个氧原子参与了配位,中心Cu(II)离子是一个畸变的四角锥结构。有趣的是,配合物的结晶水组成了一条条的水带,配合物分子正是由这些水带中的氢键连接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8.
用水热法合成了新型的一维配合物Cd(SDBA)(H2O)2(1,H2SDBA=二苯砜-4,4'-二甲酸),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于单斜晶系,P2/c空间群,晶胞参数: a=1.330 3(6) nm,b=0.528 2(9) nm,c=1.217 6(6) nm,β=116.143(5)°,V=0.768(6) nm3,Z=2,Mr=452.7 g·mol-1,Dc=1.958 g·cm-3,μ=1.599 mm-1,F(000)=448,R1=0.041 3,wR2=0.098 3,S=0.985. 1中Cd2+与2个SDBA2-配体上的4个O原子和2个配位水上的2个O原子配位,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在a轴方向,Cd2+经SDBA2-桥联形成一维波浪状链,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水热条件下(120℃),将醋酸锰、4,4′-联吡啶(4,4′-bpy)与9-蒽酸(9-HAC)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Mn(9-AC)2(4,4′-bpy)(H2O)2]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TGA研究了该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构解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Fdd2空间群,a=1.66772(12)nm,b=3.36471(16)nm,c=1.1687(4)nm,V=6.558(2)nm3,Z=8,Mr=689.60,Dc=1.397Mg/m3,R=0.0356,wR2=0.0604.在该配位聚合物中,中心锰原子采取略微变形的八面体构型,与两种配体共同构筑了一维直线形链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10.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铜髤配位聚合物[Cu(L)(4,4′-bpy)(HCOO)(H2O)]n(HL=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4,4′-bpy=4,4′-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20 26(16)nm,b=1.128 3(2)nm,c=1.159 7(2)nm,α=76.50(3)°,β=70.88(3)°,γ=76.97(3)°,V=0.973 0(3)nm3,Z=2。铜髤分别与来自2个4,4′-bipy的2个氮原子、1个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的1个氧原子、1个甲酸根中1个氧原子和1个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由于4,4′-bipy的桥联作用,配合物在空间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又通过分子间O-H…N和分子内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4,4′-联吡啶(4,4′-bipy)和CuCl2·2H2O为原料,用溶剂热法合成了新型一维配位聚合物——[Cu(4,4′-bipy)Cl]n(1),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于四方晶系,I41/acd空间群,晶胞参数:a=1.418 25(8)nm,b=1.418 25(8)nm,c=3.855 60(4)nm,V=7.755 2(10)nm3,Z=32,Mr=255.18g.mol-1,Dc=1.748 g.cm-3,μ=2.48 mm-1,F(000)=4 096,R1=0.030 6,wR2=0.085 5,S=1.04。1中Cu+分别与两个4,4′-bipy上的一个N原子配位以及两个端基氯原子配位,形成了四面体配位几何构型。分子内Cu┈Cu间的距离为0.274 7(1)nm。在a+c轴方向,通过4,4′-bipy桥联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网格,层与层通过互穿插形成三维结构。二维层可以简化为一个4.82拓扑。  相似文献   

12.
新型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u2(dhbd)(bipy)2]·10H2O}n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东升  王尧宇  刘萍  栾新军  周彩华  史启祯 《化学学报》2005,63(17):1633-1637,F000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位聚合物{[Cu2(dhbd)(bipy)2]·10H2O}n(H4dhbd=2,3-二羟基丁二酸,bi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2.1965(4)nm,b=1.0671(2)nm,c=1.3662(3)nm,β=93.50(3)°,Z=4,R=0.0388.晶体的基本构建基元包含10个结晶H2O分子和由两个Cu(Ⅱ)原子、一个采用双二齿螯合配位的2,3-二羟基丁二酸根、两个2,2'-联吡啶形成具有C2旋转轴的U形双核单元,相邻的两个方向相反的U形双核单元通过双羧基O桥联形成沿c轴延伸的一维链;链间籍C-H…O和O-H…O氢键扩展为三维结构.配合物中呈现了一种2,3-二羟基丁二酸与过渡金属配位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铜(II)与羟基丁二酸和2,2′-联吡啶形成的配位聚合物{[Cu(malate)(2,2′-bipy)]?3H2O}∞(其中malate=羟基丁二酸根,2,2'-bipy=2,2'-联吡啶),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单晶结构,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等研究.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0.70132(10)nm,b=1.9730(3)nm,c=1.18998(16)nm,β=94.551(3)°;Z=2;最终偏离因子R=0.0483.配合物中每个铜(II)原子与来自2,2'-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羟基丁二酸根的三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单元.每个羟基丁二酸根以R构型方式桥联两个三角双锥结构单元,沿a轴方向无限延伸形成一维链.两条平行链以面对面的方式重叠,彼此吡啶环之间存在强的π-π相互作用,加之C吡啶环—H…O羧基弱相互作用形成新颖的梯状双链结构,比邻的梯状双链又通过分子间O羟基—H…O羧基氢键沿a轴方向共同构筑了具有隧道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4.
刘家禄  赵国良 《无机化学学报》2011,27(10):2021-2026
用溶液法和水热法分别合成了2个含2-苯氧基丙酸配体(HL)的聚合物{[NiL2(H2O)2(bipy)].2H2O}n(1)、{[ZnL2(bipy)].2H2O}n(2)(bipy=4,4′-联吡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在化合物1中,镍原子与2个羧基氧原子、2个配位水氧原子及2个4,4′-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配位数为6,镍原子的配位构型为畸变的八面体;而在化合物2中,锌原子与2个羧基氧原子及2个4,4′-联吡啶中的2个氮原子配位,锌原子的配位构型为畸变的四面体。在这2个化合物里,4,4′-联吡啶通过氮原子连接金属原子形成一维链状。链间氢键与π-π堆积作用又将一维链链接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用水热法和溶液法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Ag(4,4′-bpy)]·3-HSBA.H2O}n(1)和[Zn(phen)2(H2O)2]·(A-2,5-DSA)·3H2O(2)(3-HSBA=3-羧基苯磺酸根,A-2,5-DSA=苯氨-2,5-二磺酸根,4,4′-bpy=4,4′-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Ag(4,4′-bpy)]+阳离子,1个3-羧基苯磺酸根阴离子和1个晶格水分子。Ag髣离子与2个4,4′-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配合物2是单核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Zn(phen)2(H2O)2]2+阳离子,1个苯氨-2,5-二磺酸根阴离子和3个晶格水分子。Zn髤离子与2个1,10-邻菲咯啉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水氧原子配位。配合物1和2中,配位阳离子、抗衡阴离子以及晶格水分子之间存在丰富的氢键,进而构筑成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π-π*电子跃迁。  相似文献   

16.
在水热条件下(120 ℃),将醋酸锰、4,4'-联吡啶(4,4'-bpy)与9-蒽酸(9-HAC)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Mn(9-AC)2(4,4'-bpy)(H2O)2]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TGA研究了该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构解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Fdd2空间群,a=1.66772(12) nm,b=3.36471(16) nm,c=1.1687(4) nm,V=6.558(2) nm3,Z=8,M -r=689.60,Dc=1.397 Mg/m3,R=0.0356,wR2 = 0.0604.在该配位聚合物中,中心锰原子采取略微变形的八面体构型,与两种配体共同构筑了一维直线形链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17.
以3,5-二甲基-1-羧甲基-4-吡唑甲酸和4,4′-联吡啶为配体,合成了1个单核锌(Ⅱ)配合物[Zn(4,4′-bpy)(Hcmdpca)2(H2O)3]·2H2O(1)和1个锌(Ⅱ)的一维配位聚合物[Zn(4,4′-bpy)(Hcmdpca)2(H2O)]·3H2O(2)(H2cmdpca=3,5-二甲基-1-羧甲基-4-吡唑甲酸;4,4′-bpy=4,4′-联吡啶),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热重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合物1的锌离子都位于一个畸变的八面体构型中。配合物1中的独立结构单元间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成一个三维的超分子结构。而在2中,锌离子位于一个畸变的四方锥构型中,每个4,4′-联吡啶分子桥联2个相邻的锌(Ⅱ)离子,形成一个一维链;这些一维链和水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进一步形成一个三维的结构。此外还考察了1和2的热稳定性和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Ni(p-CPOA)(2,2′-bipy)(H2O)]n(p-CPOA2-= 4-羧基苯氧乙酸根,2,2′-bipy= 2,2′-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单晶X-射线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19H16N2O6Ni,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 = 14.254(3),b = 13.085(3),c = 19.372(4)A,β = 104.89(3)°,V = 3491.8(12)A3,Z = 8,Mr = 427.05,Dc = 1.625 g/cm3,μ = 1.153mm-1,F(000) = 1760,最终R = 0.0345,wR = 0.0565。Ni原子为扭曲的六配位八面体构型,每个p-CPOA2-配体桥联2个Ni原子形成一维折叠链状结构,Ni…Ni原子之间的距离为9.675A,且通过分子间氢键将一维链连接成双链结构.  相似文献   

19.
黄妙龄 《无机化学学报》2014,30(7):1694-1700
利用对乙酰氨基苯甲酸(HPABA)和邻菲咯啉(phen)、硝酸铜在DMF/CH3OH/H2O溶液中合成了单核铜配合物[Cu(PABA)(phen)(H2O)2]·(NO3)·H2O(1),然后又和4,4′-联吡啶(4,4′-bpy)、硝酸锌在DMF/CH3OH/H2O溶液中获得配位聚合物{[Zn(PABA)2(4,4′-bpy)]·4H2O}n(2)。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配合物1中每个铜离子周围有2个氮原子和3个氧原子与之配位形成畸变的四方锥配位构型,然而在配合物2中,六配位八面体构型的锌离子通过配体4,4′-联吡啶扩展为一维Zigzag型链。分别对这两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化合物{[Cu2(Hpimdc)(4,4′-bpy)]·H2O}n(1)和[Mn3(pimdc)2·6H2O]n(2)(H3pimdc=2-丙基-4,5-咪唑二甲酸,4,4′-bpy=4,4′-联吡啶),并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分析。晶体结构分析发现化合物1之中的H3pimdc和4,4′-bpy交替与铜(Ⅰ)配位形成一维链线性铜(Ⅰ)配合物。沿a轴和(100)面去观察,2个一维链分子通过游离水连接而形成1个"U"型拓扑结构。而化合物2通过2-丙基-4,5-咪唑二甲酸链与锰(Ⅱ)连接为三维的网状结构。沿b轴方向,三维结构中存在交替的左/右手螺旋状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