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十六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表面化学性质及胶团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滴体积法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 系统地研究了十六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C16-MADS)在不同温度(298.0~318.0 K)和不同NaCl浓度(0~0.50 mol•L-1)下的表面活性. 结果表明, 温度升高使C16-MADS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略有增大, 表面极限吸附量(Γ)降低. cmc随NaCl浓度的增大从1.45×10-4 mol•L-1降至4.10×10-5 mol•L-1, 但最低表面张力(γcmc)基本不受影响. 在298.0 K与303.0 K时, NaCl浓度的增大, Γ增大; 在308.0、313.0与318.0 K时, NaCl浓度的增大, 出现了Γ从2.27 μmol•m-2降低至1.41 μmol•m-2的“反常”现象. 胶团形成自由能(ΔGm0)随温度和NaCl浓度增加负值增大(-63.98~-76.20 kJ•mol-1), 胶团的形成主要是熵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采用芳香族π共轭及含氮原子有机连接剂,合成同构铽、铕发光配位聚合物(CPs){[Eu(PLIA)1.5(H2O)2]·H2O}n (1)和{[Tb(PLIA)1.5(H2O)2]·H2O}n (2),其中H2PLIA=5-((吡啶-4-基甲基)氧基)苯-1,3-二甲酸。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表征和荧光痕量识别实验研究。2个同构配合物具有理想的三维框架结构,ππ堆积及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增强了其化学稳定性;表征显示配位聚合物12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结晶性、热力学稳定性及结构完整性,可作为荧光传感的材料。12对水溶液中的Zr4+、Cr2O72-和Fe3+、HPO42-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荧光识别能力,其检出限分别为0.139 μmol·L-1(1,Zr4+)、0.626 μmol·L-1(1,Cr2O72-)、0.430 μmol·L-1(2,Fe3+)、1.36 μmol·L-1(2,HPO42-)。探究了12作为探针的荧光猝灭机理。更有趣的是,12具有指纹识别性能,其荧光指纹纹路清晰连贯,细节明显,可被清晰观察。  相似文献   

3.
[Cr(III)(SSA)(en)2]•2H2O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李英奇  杨斌盛 《化学学报》2006,64(9):917-922
有机铬(III)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磺基水杨酸铬(III)混配配合物[Cr(SSA)(en)2]•2H2O (SSA=5-磺基水杨酸, en=乙二胺), 通过红外、紫外、荧光光谱以及元素分析、电导率测定和X晶体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在pH 7.4, 0.05 mol•L-1 Tris-HCl缓冲液中,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 结果表明配合物可与人血清白蛋白以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条件结合常数为(2.7±0.1)×104 mol•L-1, 结合位点数为3.87. 在pH 7.4, 0.05 mol•L-1 Tris-HCl缓冲液中, 观察了不同温度下EDTA和脱铁伴清蛋白为竞争剂的配体取代反应动力学行为, 其中37 ℃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142和0.0225 h-1.  相似文献   

4.
采用芳香族π共轭及含氮原子有机连接剂,合成同构铽、铕发光配位聚合物(CPs){[Eu (PLIA)1.5(H2O)2]·H2O}n (1)和{[Tb (PLIA)1.5(H2O)2]·H2O}n (2),其中H2PLIA=5-((吡啶-4-基甲基)氧基)苯-1,3-二甲酸。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表征和荧光痕量识别实验研究。2个同构配合物具有理想的三维框架结构,ππ堆积及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增强了其化学稳定性;表征显示配位聚合物12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结晶性、热力学稳定性及结构完整性,可作为荧光传感的材料。12对水溶液中的Zr4+、Cr2O72-和Fe3+、HPO42-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荧光识别能力,其检出限分别为0.139 μmol·L-1(1,Zr4+)、0.626 μmol·L-1(1,Cr2O72-)、0.430 μmol·L-1(2,Fe3+)、1.36 μmol·L-1(2,HPO42-)。探究了12作为探针的荧光猝灭机理。更有趣的是,12具有指纹识别性能,其荧光指纹纹路清晰连贯,细节明显,可被清晰观察。  相似文献   

5.
沈雪松  秦雪莲  刘义  屈松生 《化学学报》2005,63(18):1739-1742
[H+]在0.01~0.70 mol•L-1范围内, 离子强度为1.00 mol•L-1, [Fe(III)]>>[配体]、[H+]>>[配体]的条件下, 研究了Fe(III)与2,3-二羟基苯磺酸钠(Tiron)的配位反应. 发现当[H+]≤3.00×10-2 mol•L-1时, [Fe(III)]2对反应速率有明显的贡献. 求得了相关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从而揭示了FeOH2+和与Tiron配位的解离反应途径及的缔合反应机制, 并提出了该配位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6.
范顺利  屈芳  林金明 《化学学报》2006,64(18):1876-1880
在碱性介质中, CO32-对H2O2氧化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荧光素钠对该反应具有很强的增敏作用. 据此, 建立了化学发光法测定二氧化碳的新方法.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10~5.0×10-6 mol•L-1 CO32-, 检出限为 1.2×10-11 mol•L-1 CO32- (相当于5.3×10-10 g•L-1 CO2). 该方法用于室内外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1.8%~2.1% (n=11), 加标实验回收率97.6%~101.4%. 论文还探讨了反应的发光机理, 发光反应很可能是由溶液中的CO32-与H2O2作用而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引发, 荧光素钠对发光的增敏作用为化学能量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7.
钯(Ⅱ)三元配合物稳定性及其与DNA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Pd(bipy)(DL-gly)]Cl•2H22O(2)两个钯三元配合物. 配合物1和2的稳定常数对数值lgβ分别为13.81和13.71, 表征常数ΔlgK、lgX高于统计值, 表明在配合物分子内存在d-p π电子协同效应. 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结果表明, 配合物1和2与鱼精DNA主要以插入方式键合, 键合常数分别为2.37×106(1)和4.57×106(2). CD光谱图也显示, 配合物与DNA分子之间发生了作用. 质粒pBR322 DNA的凝胶电泳图表明, 配合物浓度在3.00×10-3~7.50×10-4 mol •L-1范围内对DNA分子有切割作用, 配合物浓度低于3.75×10-4 mol •L-1时则主要以插入方式与DNA键合.  相似文献   

8.
高吉刚  陈长宝  王荣荣  周杰 《化学学报》2008,66(9):1067-1073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功能单体N-(p-乙烯基苄基)-N,N-二[2-(3-羧基丙酰氧基)乙基]胺. 采用质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单体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荧光猝灭法和同步荧光法研究了单体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机理, 结果表明在pH 7.4离子强度为0.5 mol•L-1条件下, 单体与牛血清白蛋白中的色氨酸残基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其结合比为2∶1, 表观结合常数KA=2.239×1011 L2•mol-2. 以该单体为功能单体, 牛血清白蛋白为模板分子,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和多孔聚偏二氟乙烯膜为支持膜, 在水介质中制备了一个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膜. 渗透实验表明, 这个印迹复合膜对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的渗透量要远高于对照的人血清白蛋白和卵蛋白, 通过与非分子印迹膜对照也说明了此分子印迹复合膜对模板分子高的渗透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由三连接的2,3-喹啉二甲酸桥联扭曲的Cd2+八面体形成的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d(QDA)]n1)。该配合物发射出较强的蓝色荧光并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更为重要的是,该配合物在乙醇分散体系中可快速识别痕量的2,4,6-三硝基苯酚和Fe3+离子,其对2,4,6-三硝基苯酚的淬灭常数(Ksv)和检测限(LOD)分别为6.61×104 L·mol-1和0.83 μmol·L-1,对Fe3+离子的淬灭常数和检测限分别为1.74×104 L·mol-1和2.70 μmol·L-1。  相似文献   

10.
高恩君  王克华  于影  尹洪喜  孙亚光 《化学学报》2007,65(16):1612-1616
合成了配合物[Co(qina)2(DMSO)2]单晶, 其中, qina为喹哪啶酸根, DMSO为二甲基亚砜. 配合物为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2个qina配体以氮原子和氧原子与Co(II)离子螯合配位, 2个DMSO以氧原子与Co(II)离子轴向配位, 形成规则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 分子之间存在π-π堆积弱相互作用. 该配合物可显著提高乙酸-1-萘酯的水解速率, 在配合物浓度和萘酯浓度各为1.0×10-4和3.0×10-5 mol•L-1条件下, 酯的水解速率提高460倍.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抗氧剂的抗氧化能力, 测定了抗氧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及焦亚硫酸钠在水溶液中与氧反应的速率常数. 在溶液中连续通入足量的氧气, 维持溶解氧浓度恒定. 用碘量法测定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及焦亚硫酸钠在水溶液中不同时刻的浓度, 用氧电极测定溶液中溶解氧的浓度, 作出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及焦亚硫酸钠的降解曲线, 计算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及焦亚硫酸钠氧化反应速率常数. 结果表明, 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及焦亚硫酸钠在水溶液中与氧的反应均为零级反应. 由于在溶液中这三种抗氧剂存在解离平衡, 当溶液的pH值相同时这三种抗氧剂实质上是一样的, 其平均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在25 ℃温度和pH 6.8, 4.0及9.2条件下分别为(1.34±0.03)×10-3, (1.20±0.02)×10-3和(6.58±0.02)×10-3 mol•L-1•h-1.  相似文献   

12.
铽离子探针法研究单宁酸与伴清蛋白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贵  李晓莉  李海鹏  杨斌盛  董川 《化学学报》2006,64(24):2456-2460
以pH 7.4、含有0.1 mol•L-1 NaCl的0.01 mol•L-1 Hepes为缓冲液, 在(25±0.2) ℃,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单宁酸(TA)与伴清蛋白(apoOTF)的相互作用. 由蛋白内源荧光测定表明: TA分别与apoOTF, TbN3+-apoOTF和TbN3+-apoOTF- TbC3+结合形成1∶1配合物, 其表观结合常数(KA)分别为7.15×105, 4.16×106和3.77×106 mol-1•L. 以Tb3+敏化荧光测定表明:TA与Tb3+可形成1∶2配合物, 且TA与Tb3+的结合能力大于apoOTF与Tb3+的结合能力. TA-Tb23+配合物也可与该蛋白结合形成1∶1复合物, 其KA为1.86×105 mol-1•L.  相似文献   

13.
赵圣印  黄文龙 《有机化学》2008,28(2):240-245
根据苯并吡喃类钾通道开放剂的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 设计合成了13个苯并吡喃-4-异硫脲衍生物, 其结构经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大鼠体外血管扩张实验研究表明, 多数化合物在1×10-5 mol•L-1 浓度下对30 mmol•L-1 KCl诱导的大鼠主动脉条收缩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中化合物6l的血管收缩抑制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Transition metal ions (Pb2+, Zn2+, Cd2+, Co2+, Mn2+, Cu2+, Ni2+, Hg2+, Ag+, Fe3+) in water are used to quench emission of 2-(6-oxido-6H-dibenz 〈c,e〉 〈1,2〉 oxaphosphorin-6-yl)-1,4-phenylene-bis(p-pentyloxylbenzoate)s (MD5) with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enhancement (AIEE) in water-acetonitrile (AN) mixture (80:20 by volume). Among all metal ions, Fe3+ exhibits the highest quenching efficiency on AIEE of MD5 even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Fe3+ is lower than 1×10−6 mol/L. The quenching efficiency of Hg2+ is lower than that of Fe3+ at the same concentration, though MD5 is used to detect Hg2+ efficiently, too. To other metal ions, low quenching efficiency has few relations with a wider concentration range. The UV absorbance spectra show only red shift of absorbance wavelength in the presence of Hg2+ and Fe3+, which indicates a salt-induced Jaggregation. SEM photos reveal larger aggregation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nanoparticles of MD5 in water containing Hg2+ and Fe3+, which reduce the surface area of MD5 emission for further aggregation. The selective quenching effect of transition metal ions to emission of MD5 has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chemical sensors of some metal ions.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常规脉冲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等电化学手段, 详细研究了利培酮在pH 7.07~10.32 B-R缓冲溶液和0.2 mol•L-1 NaOH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研究表明: 在pH 7.07~10.07 B-R缓冲溶液中, 利培酮产生的P1波为催化氢波. 在pH=10.32 B-R缓冲溶液中, 利培酮可以产生P2和P3两个波. 其中, P2波为不可逆的单电子还原波, P3波可以分裂成两个波P3a和P3b. P3a波为P2波的进一步单电子还原, 而P3b波则属于催化氢波. 在0.2 mol•L-1 NaOH溶液中, 利培酮产生的P4波是一个两电子的不可逆还原波. 另外, 根据P1波的一阶导数峰电流与利培酮浓度在1.6×10-5~2.0×10-6 mol•L-1 (r=0.9950)间的线性关系, 建立了利培酮片剂中利培酮含量的测定新方法. 新方法的检出限为1.0×10-6 mol•L-1, 回收率在105%~102%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为0.84%.  相似文献   

16.
1-甲基-3-己基咪唑碘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超微铂电极和循环伏安法, 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在1-甲基-3-己基咪唑碘(HMII)的3-甲氧基丙腈(MePN)溶液中I3和I的氧化还原行为, 并对比了由不同浓度的I2和HMII组成的电解质溶液对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DSCs)光伏性能的影响. 发现以MePN为溶剂, 含1.0 mol•dm-3 HMII, 0.12 mol•dm-3 I2, 0.10 mol•dm-3 LiI和0.50 mol•dm-3 4-叔丁基吡啶的电解质溶液, 其DSCs的短路光电流密度为14.06 mA•cm-2, 开路电压为0.71 V, 填充因子为0.69, 光电转换效率达6.81%.  相似文献   

17.
Pb2+在液/液界面迁移的电化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恺  谢少艾  贾金平 《化学学报》2006,64(6):532-53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硫腙络合推动Pb2+在水/乙酰丙酮界面迁移的伏安过程. 实验证明, 该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 Pb2+由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 与双硫腙形成络合物Pb(DzH)2. Pb2+的峰电位在-0.3 V处, 并且在5× 10-6~0.1 mol•L-1范围内与峰电流成正比. 这一方法为工业废水中铅的在线、现场测定提供了可靠、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